历史研究-旗人历史研究的新视野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历史研究-旗人历史研究的新视野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旗人历史研究的新视野
潘洪钢研究员的新著《清代八旗驻防族群的社会变迁》(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是基于作者近三十年学术积累的一部精品力作。全书凡七十万字,正文分为八章,将驻防旗人的社会变迁放在清代以及民国初年三百年历史沧桑中加以整体、全面的考察。作者大量利用各级档案、官书、地方志、私人文集、晚清民国报刊、现代文史资料、民族调查报告等文献资料,还在荆州等十几个清代八旗驻防故地开展田野工作,搜集了相当数量的地方文献、家谱、祭册、歌谣等,获得了一批珍贵的口述资料。在档案文献与田野工作相结合的基础上,作者借鉴社会学
中国历史故事细柳教子
、人类学、民族学的方法,从集体记忆、文化心理、族群认同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综合呈现了清代驻防旗人社会生活的横向面貌和纵
六小时中国历史故事
向变迁,及其对当代满族文化的深刻影响。纵览全书内容,可谓亮点纷呈,令人目不暇接。以下四个方面的贡献,尤其值得注意。
第一,对清代驻防旗人土著化问题的深入系统研究是该书的一大创获。作者指出,土著化是驻防旗人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影响重大、深远,值得重视。八旗驻防制度设置之初,极为强调“归旗”制度,驻防地只是旗人“出差之所”,京师才是他们的籍贯所在地。随着国家渐趋稳定,旗人在外地驻防日久,加上京师人口的增长,归旗制度越来越难以执行,乾隆中期正式取消。制度层面的变化,进一步推动旗人变成驻防地的世居族群。到了清末民初,各地驻防旗人在实际生活和心理上均已
如何看中国历史故事音频
将驻防地视为自己的故乡。
第二,针对满汉关系这一备受学界关注的重大问题,该书基于对清代二百余年各地驻防旗人社会生活的全面探讨,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看法。在满汉隔离、旗民分治的体制下,一方面,驻防旗人实际上成为当地的强势人群,与民人之间始终存在矛盾。另一方面,旗民关系也有趋于友好、和谐的一面,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格局。直至清末,各驻防地方的旗民关系仍以和谐相处为主。与此同时,驻防旗人在接受汉文化、融入当地社会和土著化的过程中,也始终保持着某种自我认同以及自身的一些文化特征,从而与汉人之间形成了“和而不同”的格局。
第三,该书细致梳理了辛亥革命以后官方相关政策的演变过程,以及不同阶段各地旗人的不同经历,校正了以往那种认为民国以后旗人普遍遭受民族歧视、普遍贫困化的单一印象。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打破了驻防旗人从职业军人集团向平民缓慢过渡的进程,促使他们直接而迅速地完成了艰难的身份转换。与清代以来的土著化趋势一脉相承,各地、各阶层驻防旗人在辛亥革命以后的发展道路并不相同。大部分旗营社区消亡,旗人身份、职业和阶层都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这一过程展示了驻防旗人族群历史的特殊性和多样性,也为理解当代满族的特征提供了历史启示。
第四,该书还结合性别研究的视角,基于文献特别是田野调查资料,勾勒了一幅清代旗营女性群体的历史图景。在八旗驻防体制下,作为军人或者后备军人家属,旗营女性与汉人女子颇有不同。旗营女子一般延续满人天足习俗,未出嫁前在家庭、家族中的地位颇为尊崇。可是她们一旦嫁入婆家,就成为“小媳妇”,比汉人家庭中妇女的地位还要低下,以至于不少旗人女孩不愿出嫁,成为“老姑娘”。旗营女性比普通女性受战争影响更大,寡
中国历史故事集动画图片
妇也较周边人群中为多。如若遇上重大战事,旗营女性往往也要经历惨烈的牺牲。
综上所述,该书在八旗制度史、旗人社会生活史、清代满汉关系以及满族民族史等领域均有开拓创新,堪称数十年磨一剑的学术力作,令人印象深刻。书稿正式出版前,曾在国家社科基金结项评审中获评为“优秀”,可谓名副其实。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2006/11/1230075.html
以上是关于历史研究-旗人历史研究的新视野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历史研究-旗人历史研究的新视野;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4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