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图-拓展中国地图学史研究空间和领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地图学史》翻译工程”顺利结项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世界地图-拓展中国地图学史研究空间和领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地图学史》翻译工程”顺利结项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拓展中国地图学史研究空间和领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地图学史》翻译工程”顺利结项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 曾江 赵徐州 通讯员 孙靖国)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批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地图学史》翻译工程”(批准号:14ZDB040)近日顺利通过审核按期结项。该项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卜宪群研究员担任首席专家,项目组历经五年精诚协作,如期完成,相关成果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负责编辑后陆续出版发行,项目还完成“古地图数据库”和“地图学史名词术语译名表”等学术成果。由约翰·布莱恩·哈利和戴维·伍德沃德主编、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地图学史》丛书,是世界地图学史研究领域迄今为止最为全面、详尽的著作,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地图学史》翻译工程”项目的完成和成果出版,将促进我国对世界地图学史研究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促进我国地图学史研究对理论和方法的深入探索,促使学界更加关注地图的文化内涵,拓展地图学史的研究领域,从而推动中国地图学史研究迈向新阶段。
高质量完成项目 推动地图学史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地图学史》翻译工程”结项评审会于2019年12月14日在北京召开。评审委员会由7位专家组成:清华大学刘北成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华林甫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钟翀教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孙冬虎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黄艳红研究员、国家图书馆白鸿叶研究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郭子林研究员,由刘北成教授担任组长。课题组审读专家北京大学唐晓峰教授出席会议。“《地图学史》翻译工程”项目组成员参加本次会议。
世界地图-拓展中国地图学史研究空间和领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地图学史》翻译工程”顺利结项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地图学史》翻译工程”课题组成员与评审专家合影 通讯员/供图
评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项目管理处处长金朝霞主持。金朝霞高度评价了课题组首席专家和课题组成员的工作,并介绍了中国社科院以及古代史研究所作为责任单位长期以来对该项目的大力支持。
按照会议议程,课题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研究员做了结题报告,对课题的学术意义、工作进展、主要成果以及不足之处分别做了介绍。
据介绍,由约翰·布莱恩·哈利(J. B. Harley)和戴维·伍德沃德(David Woodward)主编、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地图学史》(
The History of Cartography)丛书,是已经持续了30多年的“地图学史项目”的主要成果,由世界各国地图学史及相关领域的优秀学者共同编写,覆盖了欧洲、地中海、伊斯兰世界、南亚、东亚、东南亚、非洲、太平洋、美洲、北极、澳大利亚等全世界各地区的地理观念和绘图实践,涵盖了地图学史几乎所有重要的方面,并有深入探讨,代表了目前世界地图学史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世界地图学史研究领域迄今为止最为全面、详尽的著作。该套丛书的两位主编希望将地图作为一种工具,研究其对文化、社会和知识的影响,这就使得这套丛书的研究超出了传统地图学史的领域,其目的在于描述地图是如何成为构造和理解世界的核心方法。因而,《地图学史》对于地图学史、历史地理学乃至世界史、中国史的相关学科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014年,由卜宪群研究员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地图学史》翻译工程”获批立项。立项之后,项目组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学术工作。为了更好地促进翻译工作,推动地图学史的研究,课题组召开了三次国际会议。
一、2015年11月19-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与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宁波市博物馆承办的“海洋印痕——海上丝绸之路与古代海洋地图”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澳门和韩国的20多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世界地图-拓展中国地图学史研究空间和领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地图学史》翻译工程”顺利结项
“海洋印痕——海上丝绸之路与古代海洋地图”学术研讨会2015年在宁波召开 通讯员/供图
二、2016年8月15-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室与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古地图中的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英、美、日、韩和中国大陆以及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的35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世界地图-拓展中国地图学史研究空间和领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地图学史》翻译工程”顺利结项
“古地图中的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2016年在上海召开 通讯员/
中国历史故事的封面怎么画
供图
三、2019年8
小鲁讲中国历史故事大全集
月23-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
故事解说中国历史直播
研究所和云南大学共同主办,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承办的“地图学史前沿论坛暨‘《地图学史》翻译工程’国际研讨会”在云南昆明召开,来自英国、美国、意大利和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的在国际地图学史研究中颇具影响力的学者,以及国内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和中青年优秀研究人员50余人参加会议。
世界地图-拓展中国地图学史研究空间和领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地图学史》翻译工程”顺利结项
“地图学史前沿论坛暨‘《地图学史》翻译工程’国际研讨会”2019年在昆明召开 通讯员/供图
经过五年的翻译和研究工作,课题目标都已完成:一、完成《地图学史》已经出版的前三卷共六册全部译文。为保证译稿的质量和进展,课题组从2018年开始与负责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开展实质性合作,出版社有6位编辑具体负责丛书的编辑、校对和出版工作。二、完成子课题“古地图数据库”。此数据库为电脑软件,采取表格形式,共收录古地图150
小鲁讲中国历史故事朝代歌
0种左右,大多链接有地图高清图影。三、完成子课题“地图学史名词术语译名表”,收录了丛书中与世界地图学史相关的名词术语约2万条左右。四、完成《古地图中的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和《地图学史前沿论坛论文集》的编纂。五、依托本课题,课题组成员即将出版译著一部,已发表论文50余篇。
拓展中国地图学史研究空间和领域
谈到“《地图学史》翻译工程”项目的学术意义,课题组向记者介绍说,这套丛书的翻译对于中国地图学史,乃至历史学研究的学术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直至今日,我国的地图学史的研究基本上只关注中国古代地图,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地图学史关注极少,至今未曾出版过系统著作,相关研究论文也是凤毛麟角,仅见若干研究大都集中于那些体现中西交流的西方地图,因此我国世界地图学史的研究基本上是一个空白领域。《地图学史》的翻译必将在国内促进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
其次,目前对于中国古代地图的研究大都局限于讨论地图的绘制技术,对地图的文化内涵关注不多,这些研究视角与《地图学史》所体现的现代世界地图学领域的研究理论、方法和视角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由于缺乏对世界地图学史的整体掌握,因此以往的研究无法将中国古代地图放置在世界地图学史背景下进行分析,这使得当前国内对于中国古代地图学史的研究游离于世界学术研究之外,在国际学术领域缺乏发言权。因此《地图学史》的翻译出版必然会对我国地图学史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产生极大的冲击,将会促进国内地图学史研究的水平。
最后,目前国内地图学史的研究多注重地图绘制技术、绘制者以及地图谱系的讨论,但就《地图学史》丛书来看,除了上述这些最为基础的部分,更多的则关注于以地图为史料,从事历史学、文学、社会学、思想史、宗教、艺术等领域的研究,而这方面是国内地图学史研究所缺乏的。当然,国内地图学史的研究也开始强调将地图作为材料运用于其他领域的研究,但目前还基本局限于就图面内容的分析,尚未进入到图面背后,因此这套丛书的翻译,将会在今后推动这方面研究的展开,拓展地图学史的研究领域。不仅如此,由于这套丛书涉及面广阔,其中一些领域是国内学术界的空白,或者了解甚少,如非洲、拉丁美洲古代的地理知识,欧洲和中国之外其他区域的天文学知识等,因此这套丛书翻译出版后也会成为我国相关研究领域的参考书,并促进这些研究领域的发展。
打磨准确精审的中文译本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地图学史》的翻译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克服了很多困难,经过不懈努力解决了一系列难题,尤其是此丛书篇幅巨大,涉及历史、艺术、宗教、天文、科技、人类学等诸多领域,由于文化差异,很多内容翻译成中文非常困难,特别是书中有大量英文之外的上百种语言文献,很多是古代或异体拼法,很多内容从未引介入中文。针对这些困难,课题组成员除了参考《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新华通讯社译名室编,1993)、《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周定国编,2008)、《世界古代史译名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待刊)、《世界中世纪史译名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待刊)等基本的工具书以外,还竭尽所能地查阅了波斯语—英语、阿拉伯语—英语、印地语—英语等外文词典,涉及相关宗教、文化的专科辞典,以及有助于获得线索的古典文学名著译本(如《摩诃婆罗多》等)。对于较长的著作名,在借助词典逐词查找词义的基础上,结合可查寻到的英译全称,反复斟酌后译出。
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原文的知识背景,课题组成员尽可能查阅相关中英文专著,并聘请了汪前进、孙小淳、余定国、刘林海、张雄、马建春等十多名专家学者作为译稿的审读者,并与一些原书的撰稿者通过邮件进行了交流,解决了诸多问题。课题组成员翻译过程中始终小心谨慎,不容懈怠,在出版过程中依然会继续进行查询和研究,继续认真打磨译稿,尽可能交给读者一本准确、精审的中文译本。
提升国内地图学史整体水平
在结项评审会上,评审专家相继对课题提出评审意见。
刘北成指出,这一项目的学术价值相当重大,意义非常明晰。由于课题涉及众多以往国内学术界缺乏关注的内容,因此这项研究的一些内容,如术语、人名和地名具有立法性的开创意义,也是今后其他研究的基础。期待课题组在编辑出版过程中继续加强相关学术工作,为学术界奉献一部优秀的译著,推进中国地图学史的研究。
华林甫认为,《地图学史》皇皇巨著,篇幅巨大,涉及众多国家、专题和地图,项目组成员克服了重重困难,态度非常认真,是一部质量很高的译作。
钟翀指出,这套丛书的地图出版必然会提升国内地图学史的整体水平。以往中国地图学史研究,从深度、广度而言,都没有达到翻译这样一部巨著的程度。从深度上来说,我们以前进行的古地图研究,维度比较单一,思路比较线性,主要是从技术上评价地图,没有深入挖掘背后的东西。而这套书覆盖面非常广,有建筑、天象、宇宙学、星占等,总之,这套丛书的翻译出版能极大推动国内地图学史研究的水平。此外,这一项目的团队构成非常好,有专业和语言工作者的结合,具有博物学性质,由此也符合这套丛书的性质。
孙冬虎认为,引介国外前沿性的成果,对于目前来讲,学术价值确实非常巨大,由此我们可以站在世界的视角下来看待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发展,对中国古代地图史的水准做一个评价。课题组集中了优秀的专家,还有唐晓峰教授这样资深的专家做后盾,将这么大体量的外文著作翻译过来,相当努力,难能可贵。
郭子林认为这一项目意义重大,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套丛书的翻译有很强的学术前瞻性,现在世界史学科具备一定基础,中国地图学史又有一定高度,翻译这样一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丛书,为古代史所历史地理研究室和历史地理学科而言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长期以来,国内都一直在推动学科的融合发展,但目前能真正做到学科交叉的并不多,这套丛书时间跨度大,覆盖范围广,从时间空间上讲具有交叉性,地图本身背后又蕴含着各种学科,本身就是交叉研究的实践。
白鸿叶认为,在规定时间完成如此重要的且篇幅巨大的工程非常困难。这套丛书可以代表世界地图学史的研究前沿。以中国部分为例,虽然撰写者余定国没有看到太多的地图,但依然有着很高的水平。这套书的翻译出版,必然对中国地图学史的研究产生极大冲击。
黄艳红认为,首先,项目团队的专业资质是比较好的;其次,从目前看到的译稿来说,是很认真负责的,期待课题组继续打磨细节,尽快出版这套著作,对世界史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也期待和中国史的同行未来有进行学术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评审会主持人金朝霞对课题组、评审专家,尤其是外地专门赶过来的专家表示了感谢,并提出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科研局今后会继续对这一课题提供帮助,加大学术支持力度。
评审组专家针对课题从翻译进度、丛书突破、翻译精准性、前景规划等方面等提出问题。项目首席专家卜宪群和课题组成员认真听取了评审组专家对课题的评价和建议,详细记录,并逐一进行解答,对各位专家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的支持、鼓励以及提出的意见表示感谢。会后结合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译稿,进一步深化地图学史领域的研究。本课题虽然已经完成,但今后的研究工作不会结束,课题组已经着手策划了一系列的学术会议和出版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2006/11/1230074.html
以上是关于世界地图-拓展中国地图学史研究空间和领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地图学史》翻译工程”顺利结项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世界地图-拓展中国地图学史研究空间和领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地图学史》翻译工程”顺利结项;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4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