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乾隆-李慈铭批校《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考略

  • 乾隆,洪亮吉,慈铭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06 00:45
  • 小虎历史故事网

乾隆-李慈铭批校《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考略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乾隆-李慈铭批校《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考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李慈铭批校《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考略


清 人洪亮吉有感于“大一统之 书,内 三馆所绘秘图,则流传 匪易,鸿编 则家有为难”①,因此撰著《乾隆府厅州县图志》50卷,便携观览。此书 初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刊 刻,但未及一半,因斧资难继而中 断,后在 友人于宗 林协助下 于嘉庆七年(1802)刊 梓,今流传 版本 有嘉 庆七年《洪北江集》本 、光绪五年(1879)授经堂刊 《洪北江遗集》本 及光绪二十三年新化陈氏三味书 室 本。中国国家图书 馆(以下 简称国图)存 有嘉庆七年刻本 多种,分别著录 为部 二、部 四、部 六②等,部 二、部 六存 在多处眉批及校改,其中 部六中的眉批均是增加州县四至,而且多是抄撮(乾 隆)《一统志》以补录 ,乏善可陈。但部 二中的朱、墨两色眉批、校语,涉及原文 的讹误、脱漏等,颇具文 献参考价值。
一 眉批作者及其藏书流散
《乾隆府厅州县图志》部 二序前、目 录页及各卷首钤有印章多枚,其中 序前钤“国立北平图书
馆藏 ”及“会稽李氏困学楼藏 书印”,目 录页有“李爱伯读书 记”印,各卷首或钤“慈铭藏 印”,或镌“越缦堂印”“爱伯手校”等印章。除“国立北平图书 馆藏 ”印外,皆为清 代藏 书家李慈铭的 印章,且书 中眉批多处出现“慈铭案 ”等,可知此本 为李慈铭旧藏 ,后归入北平图书 馆。
李慈铭为同光时 期著名学者,学问 淹博,多有学士名流以书 相赠,其自称“藏 书粗足五千卷”,
足见箧笥充盈。李氏收藏 虽非宋元旧椠,但几乎每书 都有批注或题 识,多为后人所重。关于李慈铭藏 书 的流散,③ 民 国学人黄华 撰《越缦堂藏 书让渡记》④ 论 之甚详。李慈铭生前曾告诫子孙“勿分析,勿覆瓿,勿商贾手”⑤,然其殁后,遂不克终守。李慈铭藏 书曾有过三次动议出售,最终售与 北平图书 馆。第 一次在 民国8年(1919),浙江省图书 馆欲购求李氏藏 书,且已议妥垂成 ,后省议会作梗,图书 馆购藏 之议作罢。第 二次的 交易对象为日 本人。晚清 民国时 ,日 本人屡在 江南购求古籍,光绪三十三年静嘉 堂文 库以10万元购得陆 心源毕生所藏 ,文 人士子闻讯,皆称“足为寒心”。李氏藏 书亦曾有流落异国的 惊险,越中 市侩胡某见李慈铭族人有售书 意,“以万金捆绑而去,往践日 人成 约”⑥。只因日 本人所重为宋元旧椠,未能成 交,李慈铭旧藏 躲过此劫。第 三次是在 民国16年时 ,胡某与 日人交易不成 后,遂将书 转售公 司股东陆姓,但陆 姓非喜好古书 之人,后因资金流通不畅,贬价售与 北平图书 馆。《国立北平图书 馆月刊 》的 创刊 号之 《本 馆略史 》第 六条记载详细:
乾隆-李慈铭批校《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考略
乾隆-李慈铭批校《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考略

①《乾 隆 府厅州县图志·序》,编 号地88/852/部 二。
②国图基本 古籍馆著录 编号:地88/852/部 二、部 四、部 六。
③相关研究可参考张桂丽:《李慈铭藏 书归宿述略》,《图书 馆工作与 研究》2007年第 2期 。
④此文 原题 于《越缦堂书 目》首页,现藏 北京 大学图书 馆。
⑤原为明 代藏 书家祁承《澹生堂藏 书约》中 语,李慈铭日 记(同治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引用此句。
⑥北京 大学图书 馆藏 ,黄华 :《越缦堂藏 书让渡记》,《越缦堂书 目》卷首。
李慈铭批校《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考略
“会稽李爱伯先生为同光著名学者,于史 学致力尤勤。其藏 书共九千一百余册,内 中手批手校之 书,共二百余种,约二千七百余册。考证经史 ,殊可珍宝。本 馆经地方政府介绍,全部 收入,另将李氏批校文 字,编 为读书 札记,布于本 刊。”① 《乾 隆 府厅州县图志》也随着李氏藏 书一起为北平图书 馆所藏 ,后为国图继承。
李氏藏 书汇入北平图书 馆后,王重民 曾据此纂辑 《越缦堂读史 札记》《越缦堂文 集》,王利器辑录 《越缦堂读书 简端记》及《续编 》,其中 《简端记》不仅包括了李慈铭所撰题 记,还收录 李氏的眉批、校语,十分全面 ,为学界研究李慈铭生平、藏 书以及学术成 就等提供了极大的 便利。但检诸以上 书籍,均未见载录 李慈铭手校《乾隆府厅州县图志》的 眉批、校语,可以说李氏对于此书 的校勘及批注尚不为学界知晓。有鉴于此,本 文特将书 中李慈铭眉批、校语略作评析,冀图抛砖引玉。二 眉批纠《乾隆府厅州县图志》之讹
国图藏 《乾隆府厅州县图志》本 前有于宗 林跋语,称“《乾 隆 府厅州县图志》五十卷,北江先生未通籍时 历客陕西 、河 南时 所著也”②。洪亮吉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故“未通籍时 ”当指乾 隆五十五年之 前。另吕培《洪北江先生年谱》载洪亮吉自乾隆四十六年至陕西 ,乾 隆五十一年三月赴河南开封 ,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复入开封 ,直至乾隆五十三年八月与 毕沅偕行武昌。③ 于跋称“客陕西 、河 南时 ”,当是乾隆四十六年至五十三年八月间 。于宗 林与 洪亮吉交往密切,而且此书 的 刊刻幸得于氏资助,故其言定非虚妄。又《洪北江先生年谱》称“乾 隆五十二年,是岁得诗二百首,撰《乾
隆府厅州县图志》”④,可知此书 于该年初撰。《乾 隆 府厅州县图志·序》称“阅以岁年,撰成 此志,卷裁五十,渐管见之 南周,谱及八荒,表盛 朝 之无外云尔。时 乾 隆五十三年,岁在 戊申长 至前五日 ”⑤,明 言乾隆五十三年完撰

中国历史上李兵的故事

,并开始付梓,今存 诸版本 首页均题 “乾 隆戊申刊 起”,由此看来,此书 成 书速度 之快确实惊人,并且在 书 成 之后几乎没有进行审 改亦或校勘即行付梓。李慈铭《越缦堂读书 记》亦称“盖其书 成于未第 客游之 时,不无草草,通籍以后,又未暇审 定校刊 耳”⑥。正因如此,《乾 隆 府厅州县图志》中 存 在很多错谬、讹误。国图藏 李慈铭手批本 《乾 隆 府厅州县图志》,⑦ 有朱、墨二色眉批及校语,涉及原文 的疏误、脱漏以及增补作者叙述简略的 内容等,很多眉批不仅体现了李氏的 地理学功底,亦减少了《乾隆府厅州县图志》的 讹舛,使其更趋完善。
李慈铭的 眉批、校语纠正了原书 中 的错讹,举凡古地名、人物及地理沿 革,李氏校语多进行了详悉的 考订,兹举例略予评述。《乾 隆 府厅州县图志》卷41称“南海 郡,元封 五年属交州”,李慈铭墨笔眉批云:“慈铭案 ,交州当作交阯。《汉书 ·地理志》武帝南置交阯,北置朔方之 州。颜注引《胡广记》云‘汉既定南越之 地,置交阯刺史 ,别于诸州’。《后汉书 ·灵帝纪 》,中 平元年交阯屯兵执刺史 ,遗交州刺史 贾琮讨平之 。《元和郡县制 》,安南上 都护府 ,古越地也。元封 五年置刺史 ,汉本 定为交阯刺史 ,不称州,以别于十二州。建安八年,张津为刺史 ,士燮为太守,共表请立州,自此始称交州焉。是建安八年无交州之 称。”这段眉批在 于论 辩交阯与 交州称谓,李慈铭以《后汉书 》及《元和郡县志》为据,认为建安八年(203)之 前无交州之 名,故将洪亮吉书 中原文 改作“交
乾隆-李慈铭批校《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考略
乾隆-李慈铭批校《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考略

①《国立北平图书 馆月刊 》1938年12月第 1卷,书 目 文献出版社 1992年影印版。
②《乾 隆 府厅州县图志·跋》,编 号:地88/852/部 二。
③吕培:《洪北江先生年谱》,乾 隆四十六至五十二年。
④吕培:《洪北江先生年谱》,乾 隆五十二年。
⑤《乾 隆 府厅州县图志·序》,编 号:地88/852/部 二。
⑥(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 记》,上 海 书店出版社 2000年版,第 511页。
⑦《李慈铭日 记》详细记录

中国历史故事免费听书在线听

了大部 分书 籍的 得来由自,遗憾的 是没有注明 《乾 隆 府厅州县图志》从何处购买抑或何人相赠。
阯”。20世 纪30年代,谭其骧曾与 顾颉刚探讨交州之 名,谭其骧认为建安八年前应无交州,并以
《后汉书 》中 所载邓让等事迹为证,论 辩充分。顾颉刚认为未断定扬雄《交州箴》为伪作及《汉志》注文 非班固原注之 前,不能径自认为班固时 无交州之 名。但实质上 ,顾、谭二位各有所执,亦不能互相攻伐,因此顾颉刚称“关于这个问 题 (交州之 名),你和我的 主张各有理由,亦各有证据;我固不能淹没你的 证据,你也不能抹杀我的 证据。只恨古书 太多抵牾,古人不可复生,无法作根本 解决耳”①。实际上 ,关于建安八年之 前是否无“交州”之 名,前贤并未解答,原因便在 于史 料互相抵牾,难以统偕。但李慈铭首先发 现并提出建安八年之 前无“交州”之 名,显然早于谭其骧,但由于李氏眉批久藏 不出,且假于他书 之 中,谭其骧亦不曾目 睹,从这个层面 来说,谭其骧的 论断与 李氏眉批可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当然,李慈铭还详悉考辨了东 汉至三国时 期 的交州治所的 迁移 ,补苴了《乾隆府厅州县图志》的

中国历史故事片名录

缺略。洪书 在叙及交州治所时 多有语焉不详,其称“汉末 移交州来治,三国吴黄武五年改置广州,晋曰广州南海 郡”,明 显忽略了三国时 期交州治所的 迁徙变更,李慈铭广征史 籍,考辨出自东 汉至三国时 期交州治所沿 革。“至交州治所,《续汉书 ·郡国志注》王范《交广春秋》曰‘交州治赢娄县,元封 五年移 治苍梧广信县’。建安十五年,治番禺县。考《三国· 吴志·士燮传 》,建安十五年,孙权遣步陟为交州刺史 ,盖当为赖恭被逐之 后,时 士燮虽各领交阯太守,而加将军封 虞侯都七郡专制 海外。赖恭本 与苍梧太守吴巨同治,后为巨所逐。步陟到后,巨怀疑心,陟遂斩巨。是时 ,尤治广信也,其移 治番禺不知在 何时 。陟、燮两传 皆不载。至黄武五年,孙权始分合浦,以此为广州,交阯以南为交州,寻省广州,还并交州,以番禺为治所,后又徙交州于交阯,而番禺还为广州,此所叙尚未分晰。”结合李氏眉批,洪书 中关于交州治所的 迁转沿革方才完备。反观今人研究,仍难以逾越其考证之 上。② 李慈铭的 眉批、校语是仔细考辨后得出的结论 ,因而有必要重新审 视李慈铭对于《乾 隆 府厅州县图志》以及还有尚未发 现的 其他书 籍的 眉批、校语。
当然,李慈铭眉批指陈洪书 之讹,并不限于传 统沿 革的 考辨,还建立在 已有的 史 论基础上 。关于金朝 诸帝陵的 位置,《乾 隆 府厅州县图志》卷1作“金太祖睿陵在 县西 北二十里云峰山下 ,世 宗兴陵在 县大房山东 北,相近有章宗 道陵、宣宗 德陵”。考顾炎武《京 东考古录 》,“宣宗 自即位之 二年迁于南京 (开封 ),三年五月,中 都为蒙军所陷,葬于大梁,非房山矣”③。后《日 知录 》又有更为详细的 考辨。李慈铭朱笔眉批作“案 ,此尚沿 《明 一统志》之 误,金自海 陵时 ,迁始祖以下 十帝及太祖太宗 皆葬大房山以后,煕宗 至章宗 俱葬此,至宣宗 南迁汴都,葬于大梁,其时 燕京 之属蒙古,何得复有德陵?《日 知录 》辨之 甚详矣”。李氏眉批并非妄下 断言,而是复以前人考证为据。当然,洪氏书 中不囿于拾摭他说之 处,李慈铭亦多加赞赏。关于殷汤陵位置,历来论 述不确,自《元和郡县图志》以来,尚有亳城、偃师、蒙县、宝鼎四说,陈陈相因,多是无稽之 谈。时 人孙星衍多有考辨,以汤葬于济阴(山东 曹县)。洪亮吉与 孙星衍交契甚挚,但没有偏于其说,而是采信刘向,认为殷汤无葬处。洪亮吉没有执信于史 籍流传的各种误舛,李慈铭赞其乃“通人之 论”。
此外,书 中多处出现李氏朱笔校语,直接改正原文 讹误,如“殷洙邑,周初为卫国”,李慈铭以朱笔改“洙”为“沬”。查《史 记·周本 纪》引《括地志》称:“纣都朝 歌,在 卫州东 北七十三
乾隆-李慈铭批校《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考略
乾隆-李慈铭批校《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考略

①谭其骧:《长 水集》,人民 出版社 1987年版,第 36页。
②今人研究有梁雁庵:《汉代交州州治沿 革》,《广州史 志》1996年第 2期 ;凌文 超:《论 三国时 期 的交州争夺》,《成 都大学学报》2006年第 2期 。
③(清 )顾炎武:《京 东考古录 ·考金陵》,《顾炎武全集》第 5册,上 海古籍出版社 2011年版,第 79页。
李慈铭批校《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考略

中国历史忠诚的故事

里,朝 歌故城是也,本 妹邑,殷王武丁始都之 。”① 《水经注·淇水》《通鉴地理通释》亦引《括地志》之 说。《今本 竹书 纪年疏证》载“武乙三年自殷迁于河 北。十五年自河 北迁于沬”②。因此,当以李慈铭改定的 “沬邑”为是。又如“汉永建四年,阳羡令周喜上 书”,朱笔作“案 ,喜当作嘉 ”。据《水经注》“永建中 阳羡周嘉 上 书以县远,赴会至难,求得分置,遂以浙江西 为吴,以东 为会稽”③,周喜为周嘉 之误,李氏校改当属确论 。
三 眉批补《乾隆府厅州县图志》之阙
除了纠正原书 中 的错讹外,李慈铭眉批对于《乾 隆 府厅州县图志》脱漏的 补阙,亦堪称精湛。《乾隆府厅州县图志》卷48遵义县处有墨笔眉批作“慈铭案 ,此处有脱误。《旧唐书 ·地理志》云,遵义本 恭水,贞观元年于牂牁地置,及朗州废,县亦省。十三年复置州,亦复置县。十四年,更恭水曰罗蒙。十六年改置罗蒙为遵义。《新唐书 》亦同。此处当曰唐贞观元年置恭水县,十一年省,十三年复置云云”,眉批将遵义本 作恭水时 隶属朗州的 记载一并叙述。《旧唐书 ·地理志》载:“汉武开西 南夷,置牂牁郡,秦夜郎郡之 西南境也。贞观九年,置恭水县,属朗州。十一年省,十三年复置,属播州。十四年,改为罗蒙。十六年,改为遵义。”④ 李氏眉批称“贞观元年”恐有舛误,但其言遵义县的沿革皆与 《旧唐书 ·地理志》合。《乾 隆 府厅州县图志》卷18“遵义”下 作“唐贞观五年省,十三年复置为播州治,十四年改恭水曰罗蒙,十六年改曰遵义”,此处不仅设置年月有误,而且脱漏恭水初置时 本属朗州的 记载,径以为遵义一直隶属播州,显有因脱漏而产生的 舛误。李氏眉批先述恭水属朗州,复置后改属播州,还原了遵义在 贞观年间的沿革,补充了洪氏缺略的 记载。
《乾隆府厅州县图志》中存在 的脱漏以及讹误,远不止李慈铭批校所引数例,清 代学者陆 续有纠谬《乾隆府厅州县图志》之 举,如张宗 泰、章学诚、陈汉章、沈家本 、王懿荣等针对洪书 的不足及错讹皆有指陈。其中 章学诚、沈家本 主要探讨《乾隆府厅州县图志》的 体例问 题,洪氏著作完撰后,章学诚曾有信札与 洪亮吉商讨,认为应改为以“总 督、巡 抚”分部 ,⑤ 而沈家本 称章氏“其言极辨,然循名责实,究有未安者”,认为不当以部 院为名,“今之 部院也,不过下 属申上 之 文,私家往来之 牍,专就巡 抚一人而尊之 耳……其结衔无称部 院者”⑥,因而《乾隆 府厅州县图志》遵《一统志》之 成例,至为确论 。张宗 泰、陈汉章等则针对洪氏著作的 舛误进行考辨。张宗 泰《书 洪亮吉〈乾隆府厅州县图志〉后》称:“修武得名,由来已久,《汉书 》高祖至修武,陈平亡 楚来降;获嘉以获南粤相吕嘉 ,武帝行过更名,俱见《汉地理志》;而以为后魏始从山阳分置北修武,隋改置获嘉 ,则于二县源委未审 也。”⑦ 以上 二县的 得名,久已盛 传,《汉志》应劭注称“臣瓒曰:韩非书‘秦昭王越赵长 平,西 伐修武’,时 秦未兼天下 ,修武之 名久矣”⑧。据此,修武之 名必不自后魏始见。又《汉书 ·地理志》载,“获嘉 ,故汲之 新中 乡,武帝行过更名也”⑨,洪氏却于此失察。陈汉
乾隆-李慈铭批校《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考略
乾隆-李慈铭批校《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考略

①(汉)司马迁:《史 记》卷4,中 华 书局1959年版,第 123页。按:妹、沬同音,可通用。《书 ·酒诰》“明 大命于妹邦”,此即称沬邑。
②王国维:《古本 竹书 纪年辑 校·今本 竹书 纪年疏证》,辽宁教 育出版社 1997版,第 76页。
③(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注:《水经注》,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3年版,第 531页。
④(后晋)刘昫:《旧唐书 》,中 华 书局1975年版,第 1163页。
⑤(清 )章学诚:《章氏遗书 》,文 物出版社 1982年版。
⑥(清 )沈家本 :《枕碧楼偶存 稿》卷4,转引自谭其骧:《清 人文 集地理类汇编 》第 一册,第 303页。
⑦(清 )张宗 泰:《鲁岩所学集》卷8,转引自谭其骧:《清 人文 集地理类汇编 》第 一册,第 302页。
⑧(汉)班固:《汉书 》,中 华 书局1974年版,第 1555页。
⑨(汉)班固:《汉书 》,第 1554页。
章重点论 辨书 中关涉水道的 记述,纠正了书 中关于刚水的 错误记载。① 从这些学者的 考辨即可看出,他们或争论 《乾隆府厅州县图志》的 体例,或偏于具体史 实的 订正。鲜有如李慈铭一样,既评骘体例得失,又评价记载详略,兼及史 实考辨、论 述异同等。可以说,李慈铭的 眉批校语以及读书 记,具有相当大的 参考价值。
李慈铭除对《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进行具体的 查证补阙外,还做了很多纠讹的 工作,而这些眉批与 纠谬的 细节,再 现了其读书 的具体过程,为探究《越缦堂日 记》的 撰写提供了参稽。李慈铭日记中 首先总 体评价《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详沿 革、里贡、四距、八到、山川、城镇、驿保”,同时又称“所志沿 革,亦多彼此失顾,时 见抵牾。历代州县之 名,脱载尤多”②,这段论 述褒贬参半。与日 记中 所言相对应的 是,李慈铭眉批、校语对洪书 中 的建置沿 革进行了仔细的 考证,并且补充、纠讹了叙述的 脱漏以及抵牾的沿革记载,特别是针对新疆各地的 补苴。从这里即可看出,李慈铭撰写的日记是在 通览全书 并于各卷撰写眉批之 后作出的 评骘。在 评价《乾 隆 府厅州县图志》的 体例时 ,李慈铭又广征洪亮吉与 章学诚的 往复信札以及《文 史通义》,在 论及殷汤陵时 不仅知悉孙星衍的 考证,还通晓《元和郡县图志》及《太平寰宇记》的 记载,可见李慈铭撰写日 记时 早已熟稔关涉洪书的论述。更为重要的 是,李慈铭日 记中 批评洪书 不当缺少形 胜的 记载,否则难以称作学人著述,《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过于强调建置沿 革,而忽略了风俗人情的 描述,与 官方档 册无异。若非通读全书 ,断不敢如此评述。同时 ,日 记中 还称每省各冠以地图,但仅见大意而又不计里画方,“既多疏略,无所折衷”。③ 复旦大学图书 馆所藏 《乾隆府厅州县图志》④ 内 ,多今人墨笔修改,其中 对各省卷首地图均进行了订正和补充,对于疏略的 地图元素在 旁白处绘制 新图。遗憾的 是李氏眉批或者校语中 没有针对地图的 修改,但日 记中 的 论述已然体现了其对《乾 隆 府厅州县图志》的 整体评判,于此可见李慈铭对于洪书 的精准了解。综上 所言,李慈铭日 记中 关于《乾 隆 府厅州县图志》的 读书札记,是仔细阅读书 籍后随笔标注眉批,并结合自身的 学识,撰写的 具有总 结性的 叙述。在 这个过程中 ,眉批、校语是作者思考的 缩略,并由此上 升为字字珠玑的 评论 。
《乾隆府厅州县图志》作为重要的 历史 地理学文 献,其价值无需赘言,其中 遗留的 李慈铭眉批、
校语,对客观评估洪亮吉的 舆地学成 就以及李慈铭本 人的 学术造诣皆有价值。但由于长 期庋藏 秘阁,不为所知,因而全面 梳理并评价李氏眉批、校语,于此二者皆有裨益。同时 ,自邵懿辰之 后,清 代学者评价《乾隆府厅州县图志》几乎众口一词地认为“其书 无甚发 明,特一统志之 节本 ”,加之 梁启超《中 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总 结有清 一代学术,称其“一统志之 节本 ,稍便翻览而已”,因此致使《乾隆府厅州县图志》的 价值长 期被低估。但通过李慈铭的 眉批、校语以及时 人的 考辨文 章可知,此书 较《一统志》,详于水道、城镇,价值不可小觑。
乾隆-李慈铭批校《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考略
乾隆-李慈铭批校《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考略

①(清 )陈汉章:《缀学堂初稿》卷4,《书 洪稚存 〈刚水考〉后》,转引自谭其骧:《清 人文 集地理类汇编 》第 四册,第 473页。
②(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 记》,第 511页。
③(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 记》,第 511页。
④此本 现藏 于复旦大学图书 馆,《续修四库 全书 》据此影印。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910/24/740835.html

以上是关于乾隆-李慈铭批校《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考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乾隆-李慈铭批校《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考略;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5698.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