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康有为-戊戌变法时迁都想迁哪里

  • 康有为,光绪,戊戌变法,清朝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4-05-27 01:18
  • 小虎历史故事网

康有为-戊戌变法时迁都想迁哪里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康有为-戊戌变法时迁都想迁哪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戊戌变法时迁都想迁哪里

康有为第二次向皇帝提出迁都的建议,是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七月。

康有为-戊戌变法时迁都想迁哪里
康有为-戊戌变法时迁都想迁哪里

自《马关条约》签订、“公车上书”以来,已经

中国历史七大历史人物故事

过去了三年时间。在这三年时间里,英法德日俄各国对我国领土鲸吞

盘点中国历史人物的故事

蚕食,大清已经来到被瓜分豆剖的边缘。

直到生死关头,清政府这才想起来,再不变法,就要亡国了。

这场由光绪皇帝发起并主导的戊戌变法,康有为是一位踊跃的参与者。维新百日,康有为本人及代人起草的奏折,就不下数十件,涉及到了新政改革的方方面面。在这其中,就有一项建立新国都的提议。

在康有为看来,现有的所有东西都太旧了。旧政、旧法、旧俗、旧学、旧人、旧物、旧都,凡旧之事物,皆一应摒除。而北京这座千年古城,旧得已经承载不起大清中兴的希望,自然也在他废弃的名单之上了。

“夫京都建自辽、金,大于元、明,迄今千年,精华殆尽。近岁西山崩裂,屡年大水,城垣隳圮,闾阎房屋,倾坏无数。甚者太和正门、祈年法殿无故而灾,疑其地气当已泄尽。”

既然北京地气精华都已漏光,因此,康有为在七月所上的《请设新京折》里,开宗明义,指出他理想中合格的首都应该具备的特点。

“窃维王者建都,必宅中图大,为民所止,以招广徕,而观万国。”

康有为认为,大清设立新都,需满足这样两个条件,一是“宅中图大”,二是“为(维)民所止”。

什么是宅中图大呢?宅中图大,是指居于一国之中央,以谋划四方。我们之前说过,洛阳是中宅天下,长安虎眂天下,北京则身坻天下之瓶口。北京地处北方,在此建都的目的,是据天险以控辽漠,显然不具备宅中图大的优点。

而维民所止,则意指能够吸引民众定居,蓄养人口的地方。康有为觉得,那时北京的交通条件不太好,气候又差,尤其是(对他这个广东人来说)太冷了,吸引不了人才前往,只是“据乱世凭险之都,非升平世阜民之地。”

既然康有为说北京不行,那总得跟大家说清楚到底哪里行。上一次,康有为说秦中是个好地方;而这一次,他却建议光绪迁都去上海。

当然,康有为觉得上海还太小,因而在奏书里请光绪在中国的东海边画一个圈。圈定上海到苏州之间,方圆两百里的一块地盘,来营造大清的新都。

光绪看到奏折,或许会问,等等,你之前说了一大通迁都到西安的好处,怎么这次又要迁到上海?况且上海在东部沿海,都不算“宅中”,又如何“图大”?

康有为-戊戌变法时迁都想迁哪里
康有为-戊戌变法时迁都想迁哪里

康有为解释说,“长安自古为帝王居。而今者山皆剥皮,地不华膴;泾渭浅而流小,河运险而难通;距海辽远,交输不便;乃陆争时之都会,而非海通世所宜也。”

原来,与公车上书那时相比,康有为现在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他说,陆地时代已经过去,如今是海洋时代,大国要争海利,首都就得设在沿海。之前上书建议迁都西安,只是权宜之计,因为“不能自强者,恐为列强所挟制,宜深入内地。”而如今光绪已经下诏变法,那么“能变法自强者,与外国相流通,宜近海滨。”

上海能内收长江万里精华,外争太平洋海权利。而且,要是把整个太平洋视作中国版图,上海不正是“中宅天下”?

康有为迁都上海之议,乍看之下好像有点道理,但仔细一想,

中国历史上九月发生的故事

却是比之前迁都西安的理论还要不靠谱。

别的先不论,单说近代以来,大清每提迁都,主要矛盾都是北京距离海口过近,只有天津缓冲,容易被洋人所挟制。一旦与列强起军事冲突,后果便是割地赔款。

而上海连一点缓冲都没有,直接就是个濒临海洋的大都会,比之北京,更加无险可守。

康有为说,“能变法自强者,与外国相流通,宜近海滨。”但光绪仅仅是下了个诏书,宣布开始变法而已,到底中国能否自强,尚是不定之数。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以光绪手中的权力,和他手下的班底,变法根本不可能成功。

所以,大清是宣布了变法,但来自西方列强的威胁解除了吗?答案是没有。

更不靠谱的是,康有为这次提出的迁都方法,也是几乎没什么可操作性。

“皇上若采行之,先派重臣经营,画图定界。开十二之铁轨马路,疏万千之通道广门。以太湖为池,以松江为渠,营行宫于虎邱,拓公园于君山。凡国有物,次第建设。皇上简其徒御,先为巡幸。及文物咸备,乃定为京邑,迁涣其居。其今京师,以为北京,置留守焉。”

意思是,皇上,你先偷偷派个人去上海建设新都,规模越大越好,但别让太后知道。等新都建好了,你就以南巡为名,轻装简从过来上海,然后发一

《中国历史故事》绍召

纸诏书昭告天下,宣布上海为新的国都,同时保留北京为陪都,那么迁都之事可成。

出门旅个游,国都就迁了。让人想起康有为之前对荣禄说的,“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就可以变了。”

康有为-戊戌变法时迁都想迁哪里
康有为-戊戌变法时迁都想迁哪里

除此之外,康有为还建议大清一共要建立十个都城。除了上海建设的新都,大清原有的都城兴京、盛京、北京之外,再以武昌为中京、成都为西京、广州为南京、兰州(或西安)为西北京、拉萨为藏京、伊犁(或迪化,即乌鲁木齐)为西城京。虽然也不知道搞这么多都城有什么用,但听起来确实比较酷炫。

光绪读到这里,不知道会不会很无语。

康有为这封奏折,是七月二十日后所上,此时距离慈禧发动戊戌政变还有十多天事件。考虑到当时一触即发的紧迫形势,康有为这时建议迁都,恐是另有所图。

在公车上书时,康有为是一介书生,不知光绪无权。而戊戌年后,随着康有为对朝政了解的深入,他已知道“上果无权”,光绪只是慈禧手中的傀儡。

在北京,大清旧官僚势力盘根错节,全都是变法的掣肘。因此康有为建议迁都上海,恐怕不是没有考虑到洋人的威胁,反而正是想利用洋人在上海的势力,先将光绪从慈禧手中解放出来。至于列强要为此开出什么价钱,那些日后再说。

不过,面对强大的守旧势力,加上光绪的一些变法措施已经触怒了慈禧,留给维新派的时间已经不多。康有为提议迁都上海,其实也是急不择途,才出此下策,没有办法的办法而已。

此外,康有为这份“戊戌年所上”的《请设新京折》,见于康有为在宣统三年(1911年)发表的《戊戌奏稿》中。近年来学者黄彰健等发现,康有为这本《戊戌奏稿》有造假嫌疑,里面许多奏折均为他在日后重撰。

《请设新京折》,便是康有为逃亡海外后重撰的奏折之一。因在故宫档案中不见原折,而刚好这份奏折中的文字,与1907年康有为向清政府上《海外亚美欧非澳五洲二百埠中华宪政会侨民公上请愿书》,第三次提议迁都时的说法非常相似。至于康有为是造假,还是将迁都上海的想法坚持了十年,不好断言,只能交由读者智者见智了。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hina/jds/13602.html

以上是关于康有为-戊戌变法时迁都想迁哪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康有为-戊戌变法时迁都想迁哪里;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84880.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苏公网安备\"苏公网安备32031202000918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