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封建主义-“封建主义”问题——论FEUDALISM百年来的误译

  • 封建主义,西欧中世纪,欧洲历史,中国历史,历史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13 09:15
  • 小虎历史故事网

封建主义-“封建主义”问题——论FEUDALISM百年来的误译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封建主义-“封建主义”问题——论FEUDALISM百年来的误译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封建主义”问题——论FEUDALISM百年来的误译


一、原于中世拉丁的Feudalism,为欧洲古典时代所不知道,亦不适用于中国古典时代


“封建主义”是从西欧近代用语英文feudalism(或Feudalismus,德文;féodalisme,法文)译过来的,其语源“feodum”→“feodalis”(feudal)是欧洲中世纪的用语,不见于古典拉丁字典(例如C.T.Lewis and C.S.Short之A LATIИ DICTIONARY,1879初版),为欧洲古典时代所不知道,只见于中世纪拉丁的字书,如尼尔迈尔编的《中世纪拉丁小辞书》(MEDIAE LATINITALIS LEXICON MINUS,Fasciculi 1—12,1954—1976,Composuit J.F.Niermeyer),第5分册,1957,“feodalis”,页413;又“feodum”,页414—417。这类中世纪拉丁和由之派生来的迄译来的词,不知从什么时日和由什么人开始,被用来同古代中国历史文献中的名目,“封建”,给对译了。这样就把欧洲中世纪的社会经济制度,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强加给古典时代中国。时至今日,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英语“feudalism”和汉语“封建”,或“封建制”,或“封建主义”,已成“天经地义”的同义语,翻开字典,feudalism就是“封建”,“封建”就是feudalism【1】。
不仅“feodalis”(feudal),而且与之有关的一系列西欧中世用语,不属于古典时代,即不是古希腊文、拉丁文,而属于后期拉丁(LL),中世纪拉丁(ML),或中世英语(ME),中世法语(MF)乃至古法语(OF)者,不少被用来同中国古典时代某些被视为有关用语,对译起来,如:
  译为古中国之
“feodum”(feud),ML,         “领地”,  “封地”
“vassallus”(vassal),ML,       “封臣”
“feoff”(fief),ME,          “采邑”
“dux”(from Latin,dux)(duke),ML, “公”
把欧洲中世这些词,同中国古典这些词,对译起来,行不行?请看一看实际应用如何?    上世纪英国汉学家李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翻译了不少古典中国的经书,其中有“封建”的,如《诗·商颂·殷武》,有句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李氏译为“So was his appointment established over the States,And his happiness was made grandly secure.”这是依毛传、郑笺译的,“封建厥福””为“大立其福”,这里没有feudalism,因为无法那样对译。
《毛诗》以外,《周易》中无“封建”,《尚书》中亦无“封建”,《周礼》、《仪礼》、《礼记》中亦未见“封建”,剩下只有《春秋》三传了,《公羊》、《穀梁》无“封建”,只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两见“封建”,曰“昔周公弔二叔②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李雅各英译为:
“Thus the Duke of Zhou,grieved by the want of harmony in the concluding times of the two previous dynasties【2】,raised the relatives of the royal House to the rule of States,that they might act as fences and screens to Zhou. The princes of Guan,Cai,Cheng,Huo,Lu,Wei,Mao,Dan, Gao,Yong,Cao,Teng,Bi,Yuan,Feng,and Xun,were all sons of King Wen.Those of Yu,Jin,Ying,and Han were sons of King Wu.Those of Fan,Jiang,Xing,Mao,Zuo,and Cai were decendants of the duke of Zhou.”
其次,在上引《左传》的下文,引《诗》云:“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周之有懿德也,犹曰‘莫如兄弟’,故封建之”。李雅各译云:
“Of all the men in the world, There are none like brothers.”“Brothers may squabble inside the walls,But they will resist insult from without.”“When Zhou was distinguished by admirable virtue,it still said that none were equal to brothers, and advanced them to the rull of States。”
这两个有“封建”的地方,李雅各的译文都没有用上feudalism,为什么?欧洲中世纪的 feudalism,无法用到古典中国的“封建”上来。
曰“封建亲戚”(to raise the relatives of the royal House to the rule of States),曰“封建兄弟”(to advance brothers to the rule of States),这是古代国家发生发展时日的殖民建邦,公元前1000年代初年前后周人的殖民建邦,【3】这绝不是中世纪的 feudalism,尤其欧洲中世的feudalism。
在西方古代史上,公元前1100年左右开始的希腊人移民时代(the Period of Migrations),公元前800年左右开始的希腊人大殖民(Colonization)时代,公元前1000—750年的腓尼基海外扩张时代(Age of Phoenician expa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档案合集

nsion overseas)和迦太基的建立(前814),等等,都属于同类性质的殖民建国事业,【4】都同中世封建主义制度无关。
在古代欧洲,迈锡尼文化希腊人约在公元前2100年到希腊各地,公元前1600—1200年建立了迈锡尼宫廷文化的国家。而在欧洲中世,法兰克墨洛温王朝存在于公元后481—751年。虽然同在欧洲,但时代不同,历史任务不同,迈锡尼诸邦同法兰克墨洛温王朝历史任务绝不一样,二者无相似性。
在古代欧洲,雅典、罗马这两个古典国家,同德意志(日耳曼)国家,其历史任务也不一样,雅典、罗马属于古典时代,日耳曼属于中世时代,只有后者才有建立feudalism社会的历史任务,才是feudalism的国家。
不仅FEUDALISM不适用于古典时代,其他相关的中世用语,如上文所引的feodum, vassalus,feoff以及dux(duke),marquis,count,viscount,baron等用来翻译古典某些名目,也是不合适的。
例如公侯伯子男之制,所谓爵禄制度,周初未见有此整齐的五等。《左传》昭公十三年(前503)记郑子产之言:“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这里只有两等,公侯一等,伯子男又一等,“伯男”即“伯子男”之简称。李雅各译云:“Formerly,the SOILS of Heaven regulated the amo- unt of the contributions according to the rank of the States.Where the rang was high,the contribution was heavy;—this was the rule of Zhou.……Zheng rangs as(the territory of)an earl or a baron,and yet its contribution is On the scale of that of a duke or a marquis.I am afraid we cannot render it,…”(the Chinese Classics,vol.V,Part Ⅱ,P.652).
译文谓郑或“伯”或“男”,其贡或“公”或“侯”,依欧洲中世五等之序。然晚于《左传》的《孟子》(前4—3世纪),说“周室班爵禄》之制,已不可得闻其详,推测为土地之制四等(天子地方千里,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邦君之位五等(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自君至民,职别六等(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此皆出战国时代思想家、理论家的推想和排列,然亦非无据。顾炎武(1613—1682)《日知录》云,“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代耕而赋之禄,故班禄之意,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一也,而非无事之食。”所以,古典时代中国的公侯伯子男,绝非欧洲中世之五等爵,古典中国,上通天子,下及庶人,本是城邦时代民主政治制度之一部分,不能用欧洲中世之五等爵以译之。李雅各亦觉得以欧洲中世之用语以译古典中国之制度格格不入,他在所译《孟子万章》下作注云:
公,侯,伯,子,男,have been renderd.duke,marquis,earl,viscount,and baton,and also duke,prince,count,marquis,and baron,but they by no means Severally correspond to those dignities.It is better to retain the Chinese designations,which,no doubt,were originally meant to indicate certain qualities of those bearing them.
封建主义-“封建主义”问题——论FEUDALISM百年来的误译
封建主义-“封建主义”问题——论FEUDALISM百年来的误译

公侯伯子男虽有这样那样译法,但未必符合原意,不如用[古典]中文的原有解释:公者,正也,平也,无私也;侯者,候也,斥候也,射侯也;伯者,长也,霸也;子者,孳也,君子也;男者,力田也。
可见欧洲中世拉丁所见的属于feudalism的等级,与古典中国城邦制度的爵禄制度不一,不能以欧洲中世之制译中国古典之名目也。
郭沫若(1892—1978)于1919年著《甲骨文字研究》,【5】其“释封”云,“卜辞亦有封字”。“故封建之事,在古本树畿封,建社壝之意,如今人之所谓殖民,与爵土分封,建立屏藩之事有别。爵土分封,建立屏藩之封建,自汉以后始见诸实行。所谓五等诸侯之制,实春秋中叶以后儒者所拟设之虚文,此由古彝器铭识可得其究极之证据。
郭氏又云:
“此外,就余所见,所谓诸侯,亦并无严别之等级。其见于古金中者,公侯伯子无定称。如鲁,《春秋》称公,而鲁侯鬲、鲁侯故、鲁侯角均称侯;,《春秋》称晋侯,而晋邦盦称晋公,《春秋》称秦伯,而盄和钟、秦公*[亯+攵]称秦公,秦子戈复称子,《春秋》称楚子,而楚公蒙钟、楚公雷雨钟称公;宋人书中楚王賸邛仲嬭南龢钟称王,楚王韵章作曾侯乙宗彝钟称王,而称其祖为侯,楚子簠亦自称曰子,[新出矢令殷言王□伐楚伯,复称伯];《春秋》称许男,而鄦子*[爿+酉+皿]师钟,鄦子妆簠称子;其它如莒于《春秋》称子,而有吕王鬲,吕王壶;又郘*钟曰‘余襄公之孙,郘伯之子’,自称其祖若父为公为伯;邾婁、小邾婁均称子,而有邾公牼即《春秋》鲁襄公12年2月庚午卒之邾子牼也,《公羊》作邾婁子瞷,《穀梁》作邾子瞷、邾公牼钟、邾公华钟、邾公釛钟称公,又有邾伯鼎、邾伯鬲称伯;燕称人,而有郾王戈、郾王*[吅+言+戈]戈,有郾侯矛、郾侯鼎、郾侯旨鼎,又有匽公匜。凡此称谓之参差,与《春秋》之不一致,正自举不胜举。其所以者,盖公侯伯子逎古君王之通称,《尔雅释诂》,皇王后辟公侯,君也’,此即王公侯伯之古义,伯辟一音之转也。卜辞于王每称子……”言‘子卜’、‘子锡’、即‘王卜’、‘王锡’,王之称子者,盖天子之略。是故古王、公、侯、伯、子,实同义语,儒者特因旧名,付以差等耳。”
郭氏接着还指出,“男之称谓甚罕见静,有寺男塍簠,寺男当是寺国之君,然存世有邿伯祁鼎,有邿伯肇作孟姙善鼎,“则寺之称男者,亦可以称伯,男亦非一定之爵等也”。
总之,古代中国爵等称谓自有其来源与特定情况,属于古典时代,以欧洲中世的用语译之,将是“驴唇不对马嘴”!由此可见,西欧中世之FEUDALISM,绝不应以古典中国之“封建”译之也!

二、古代中国“封建”是殖民建邦:李雅各以春秋与欧洲中世作对比的热衷,在与封建单独应用时的煞费苦心


上文已经提及,古代中国的。封建一是殖民建邦,不是欧洲中世的FEUDALISM。殖民建邦是古代史或古典史城邦阶段的特点,中国有,欧洲也有,在古代中国(周代)叫“封建”,在古代希腊叫óποιυια(Herodotus,1.146;Thucydides,1.34),在古代罗马叫colonia,都同欧洲中世的FEUDALISM不同。把FEUDALISM译成古典中国的。封建”,是历史时代的错误,语言文字的错误。这错误怎么来的?
早期的汉学家,英人李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在翻中国古典经书,宣扬古代中国文化方面作了很大贡献,但时代的局限性,使他忙于只从形式上表面上去下手比较中国和欧洲的历史和文化!在他所译的《春秋左传》序(1872)中写道:“From the narratives of Tso(左传)there may be gathered as full and interesting a account of the history of China,from B.C.721 to about 460,as we have of any of the nations of Europe during the Middle Ages.”(从左氏传中可以收集公元前721至大约460年间既充分又生趣的一部中国历史,比之欧洲中世纪的任何国家毫无愧色)。
尽管他抱着这种思想,但在实际应用和翻译中国经书中,李雅各却很谨慎地不敢把中世欧洲的FEUDALISM同古典中国的封建直接对译。当然,这实际上办不到,行不通,无法把二者对译。如上文所指出的,在“封建亲戚”,“封建兄弟”这样的机会,李雅各是联系到邦国来考虑的(to raise the relatives of the royal HOUSE to the rule of States; to advance brothers to the rule of States)。
不但这样,在《左传》里不用“封建”的辞,但实际是描述殖民建邦的地方,以及不用“封建”,但用了“封”的地方,李雅各还是很慎重地联系殖民建国,建城邦,来下笔的。   在古代中国,由于殖民建国(封建),周联盟,即周天下,【6】或周邦为盟主的周人联盟,范围或版图是很大的。
《左传》昭公九年继续记周入的言论:“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士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肃慎燕毫,吾北土也。”这个天下,北起松辽平原,南至巴蜀江汉,包括古代半个中国,可说不小。
在这周联盟的天下内,有多少城邦?《吕氏春秋·观世》说,“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合计1200多国,其中加入周之联盟的约三分之一。《荀子·儒效》云,“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这数字同《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说的,“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很相近。这一切就是周初的封建,周初的殖民建邦,丽绝不是西方中世的所谓feudalism。
《左传》定公四年有更为典型的分封之例(附以李雅各译文):“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旗,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醜,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公之明德,分之土田倍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吕,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封畛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取于有阅之土,以供王职,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蔸,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而封于殷虚,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鞏、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虚,启以夏正,疆以戎索。”
“When king Wu had subdued Shan9,king Cheng comple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dynasty,and chose and appointed[the princes of]intelligent virtue,to act as bulwarks and screens to Zhou.Hence it was that the duke of Zhou gaye his aid to the royal House for the adjustment of all the kingdom,he being most dear and closely related to Zhou.To the duke of Lu(Bo—qin,the duke of Zhou’s son)there were given-a grand chariot, a grand flag with dragons on it, the huang-stone of the sovereigns of Xia,and the[great bow],Fan—ruo of Feng- fu.[The Heads of3six clans of the people of Yin,—the Tiao—the Xu,the Xiao, the Suo.the Chang—shao,and the Weishao,were ordered to 1ead the chiefs of their kindred.to Collect their branches,the remoter as well as the near,to conduct the multitude of their connexions,and to repair with them to Zhou,to receive the instructions and laws of the duke of Zhou.They were then charged to perform duty in Lu,that thus the brilliant virtue of the duke of Zhou might be made illustrious Lands[also were apportioned to the duke of Lu]on an enlarged scale,with priests,superintendents of the ancestral temple,diviners,historiographers,all the appendages of State,the tablets of historical records,the various officers and the ordinary instruments of their offices.The people of Shang- yan were also attached;and a charge was given to Bo—qin,and the old capital of Shao-hao Was assigrted as the centre of his State.
“To Kang Shu(The first ma rguis of Wei)there were given a grand carriage,four flags,—of various coloured silks,of red,of plain silk,and ornamented with feathers,—and[the bell],Da-lü,with seven clans of the people of Yin,—the

中国历史儿童故事版

Tao,the Shi,;the Po,the Qi,the Fan,the Ji,and the Zhong-kui. The boundaries of his territory extended from Wu—fu southwards to the north of Pu-tian.He received a portion of the territory of You—yah,that he might discharge his duty to the king,and a portion of the lands bel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故事

onging to the eastern capital of Xiahg—tu,that he might be able the better to attend at the king’s journeys to the east.Ran Ji delivered to him the land,and Tao Shu the people.The charge was given to him,as contained in the‘Announcement to Kang(Shu.V.ix.),’and the old capital of Yin was assigned as the centre of his State.Both in Wei and Lu they were to commence their govt.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Shang,but their boundaries were defined according to the ru les of Zhou.
“To Tang Shu(The first lord of Jin)there were given a grand carriage,the drum of Mi-Xu,the Que-gong mail,the bell Gu—xian,9 clans of the sure name Huai,and five presidents over,the different departments of office.The charge was given to him,as contained in the‘Announcement of Tang(Now lost)’,and the old capital of Xia Was assigned as the centre of his State.He was to commence his govt.Accod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Xia,but his boundar ies were defined by the rules of the Rong.……”
这些是古典时代中国殖民封邦的实例记录,当然不是中世纪西方的feudalism。
周人殖民东方,鲁公伯禽,以殷民六族,封于少皞之虚,康叔以殷民七族,封于殷虚,鲁卫二邦,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唐叔则以怀姓九宗(唐之徐民)和职官五正(殷之贵族),封于夏虚,启以夏正,疆以戎索。这就是殖民,就是封建,但不是中世纪西方的FEUDALISM。
上文所引《左传》中有封建实例的纪录,李雅各英译时一般能注意到不用欧洲中世FEUDALISM有关的词语,虽则在爵称方面仍依西方中世惯例,而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除称拼音译名外,难得代替的名目。
《左传》襄公二十六一七年,齐乌馀以廪丘奔晋,这两节有好几个“邑”字,以及“受封”之类的用语,李雅各英译时尽量注意避开使用中世欧洲Feudalism有关的词,以city译中文“邑”,而不用fief(领地,采邑)。
但这不是都易于做到的。在上面引过的昭公九年的《左传》文中,另有句云:“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蕃屏周,亦其废队是为。”李雅各是这样英译的;When Wen,Wu,Cheng, and Kang granted fiefs to their own brothers,that they might be fences and screens to Zhou,it was also as a precaution against weakness and losses[in the future]。这里的“建母弟”,李雅各是译成“授予自己兄弟以采邑[或领地]”,用了中世欧洲“FEUDALISM”的有关词语fiefs,而不用states,或cities,违反了自己《左传》一书英译中的“封建”译法的惯例(参阅上面有关引文)。而恰好这里“建母弟”,按唐孔颖达疏,《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在“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旬下,引“[昭公]九年传”曰,“文武成康之封建母弟”,是原本有“封”字,作“封建母弟”,非仅“建母弟”也。李雅各译本在这里未加注,可能他还没有注意到这个注补。那末:
僖公二十四年,“封建兄弟”译为to advance brothers to the rule of States,
昭公九年,“[封]建母弟”却译为to grant fiefs to their own brothers,未免自相矛盾,互不统一了!也许李雅各认为“建母弟”与“封建兄弟”不同,后者使之为君,令其有国,而前者指母弟,则不是“封建”,而是“建”,赐予采邑可矣!这是《左传》译文上一个问题,亦见李雅各受了春秋中国和中世欧洲等同思想的影响不浅了。
古代中国殖民建邦(封建)之制,到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时改变了,郡县制代替了封建制,汉帝国以下封建时时出现为郡县制补充,那是无关宏旨的问题了。毋宁说,秦汉帝国的郡县制,罗马帝国的行省制,结束了城邦共和国时代的政治制度。
中世史,那是古代帝国或古典史帝国阶段结束之后的政治制度和历史的内容。欧洲中世有“FEUDALISM”,中国呢?

三、“拂特之俗”或“拂特封建”(feudalism)之介绍来华,严复的封建、宗法“四千数百载而有余”说;论中西“中世纪”


在先秦典籍中,“封”与“建”单用者多,“封建”联用者很少,有的不是指封邦建国(如《诗·商颂·殷武》)。秦汉帝国之后,“封建”问题是同“郡县制”对举而论议的。“封建”,作为历史、社会中心问题而引起注意,只是近一世纪事。
英人李雅各认为春秋社会与欧洲中世纪十分近似,但他的译书在上世纪很不流行于中国,他的译法和见解,在中国学术界影响很轻微。他的译作直接涉及“封建”问题者罕见。    1901年,严复(1853—1921)发表他的重要译书,《原富》(The Wealth of Nations,1776,by Adam Smith,1723—1790),其部丙、篇四,涉及FEUDALISM问题,严氏附以按语,论西欧各国“feudalism”之废止。在严氏这部译书中,feudalism译为“拂特之俗”,“拂特之制”。“拂特”原文为Feud之音译,义为“封土”、“领地”、“采邑”、“食邑”等等,但这些含义皆后来定下的,最初(在严氏此译书中)连“封建”之名尚未用。我们上文已经说过,在上世纪李雅各译中国经书时,遇到少数“封建”(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也未曾用“feudalism”译之。严氏这篇按语的全文如下:
“案考欧史,知欧洲诸种(按指印欧语系诸民族)大抵皆自西域安息流徙而西,其先皆游牧种民,降而后有耕稼,随畜薦居,蕃生日众,其建国本始之事如此,非必有锡土胙茅之事若中国也(按指古典中国之“封建”,与中世欧洲之Feudalism显然不同)。希腊之制为合众,罗马有藩镇而无建侯(按皆城邦、共和国),至于中古宋元之代(按指公元十一至十四世纪),国相并灭,于是论功行赏,分壤而食其租,盖若汤沐食邑矣。顾分土因而分民,于是乎有拂特之俗。拂特者,众建之末流也。一国之地,分畿拂特;分各有主,齐民受廛其中而耕其地,则于主人有应尽之职役,而莫大于出甲兵,应调发之一事。用拂特之制,民往往知有主而不必知有王。故地大民众者,王力不足以御临之也。英伦王势较尊,通国所共载,故其中拂特之制最先废(顺治十七年[按1660]);若苏格兰则略后矣(乾隆十二年[按1747])。而法国群贵,属民尤深,其执持亦尤固,则因之以肇乾隆五十四年[按1789]民变革命之大釁。世变之烈,古未尝有。民怨其上,其报之也,但贵即足以死其躯,不问有罪无罪也。则拂特之遗孽自无有存者矣。而德奥诸土,其制转绵绵延延,至道光末年[按1810]而始废,亦以见变制之难为也。然世进而民智开,则食租衣税之家,有虽欲如前之束淫而不得者,拂特之制,虽名存实则异古久矣。”
考欧洲中世,印欧语系各民族由东南方伊朗那里西来,曲游牧而定居,从事农耕,在欧陆建起国家。这些中世纪初新出现的国家,並没有经历古典时代的国家发生程序。他们和西方古典希腊各邦,和罗马共和国也不一样。这些欧洲中世国家,约当公元十一至十四世纪,分土分民,实行拂特之制。这就是欧洲中世的feudalism。一国有多少拂特,每一拂特各有封主或领主,土地由农民耕种,受田并对领主服役。实行拂特之制的国家,民知有领主,而不知国王,王无法驾驭他们。后来各国先后废拂特制度,英最先(约1660),苏格兰略晚(1747),法国后来发生大革命(1789起),德奥最晚,到1850年始废。最后欧洲拂特之制名存实亡了。严氏按语大意如此。应当注意的是,至此为止,即二十世纪的头一年,在中国,包括严复在内,还没有人把西方中世的拂特同古典中国的“封建”等同起来,互相对译,feudalism还不是“封建”,

中国历史上的谦卑故事

欧洲中世和中国古典还没有互通的人为的桥梁!
1903年6月,严复译穆勒(1806~1873)的《群己权界论》(On Liberty),仍取“拂特”之译名(译书页78)。
但不久,1903年11月,严复发表另一译书,《社会通诠》(1990,Edward Jenks,A History of Polltics),书中始用“拂特封建”,或专称“封建”,以译Feudalism,自此欧洲中世之feudalism始与古典中国之“封建”对译矣,拂特之制译为封建之制,此误译也。上文言李雅各译书时已详言“拂特”之制之不适用于古典,不适用于西方古典希腊罗马,亦不适用于中国古典,先秦城邦之日的制度。
严氏以“拂特”之制译“封建”,其误在于受《社会通诠》之影响。《社会通诠》者,“政治制度史”也,“政治学”史也。此书以社会之进化,自图腾社会(Totemistic society)始,而后为宗法社会(PaCriarchal or tribal society),而后为国家,亦称“军国社会”。《社会通诠》之错误,首先在于不承认古代或古典之有国家,面将古代国家归之于宗法社会,谓希腊城邦、罗马共和国为“邑社”(The City—State of the Greeks and Romans),即城市国家,其言曰:“夫希腊市邑,乃宗法社会之极制”,而“罗马种民亦以是始者也”。不知城邦(邑社,严氏所译)共和国乃最早之国家形式,古代世界国家皆以此为起点。
封建主义-“封建主义”问题——论FEUDALISM百年来的误译
封建主义-“封建主义”问题——论FEUDALISM百年来的误译
 
《社会通诠》之又一错误则在于只承认近代国家即军国社会为国家,而将“欧洲中古建侯分土之规,所谓拂特之制”或“封建之制”作为由宗法社会至军国社会(近代国家)之过渡,其言曰:“中古之国家,所与今日之国家,其制不可混而一者”,“封建予社会天演,为何等阶级”[按即阶段],“封建者,宗法、军国二社会间之闰位也”(以上见《社会通诠》译本页59,67,69)。难道中古国家不也是另一形式的国家?(下面从一本《法国史》[Pierre Miquel, Histoire De La France,1976,中译本,P.71—73]的“封建制度”节摘录两段,与古典中国有关材料作对比。)
“在封建制度的范围内,国王的权力得到诸侯的承认。国王是最高的君主,可以在庄严的场合召见领主,和他们‘商议’国家大事,但他不能强迫他们每天都承认他的权威。在法兰西的领土上,很自然,权力是分散的。地方上的权力属于统治这个地区的领主,国王只不过是高一级的领主。领主和国王之间的关系相当松散。在非常时期,领主有责任忠君勤王,其它时候,他们完全是自己领地的主人。”
“法国国王只能在封建制度内部,通过成功的干预,扩大自己的领地,从而重建自己的权威。他既没有办法,也并不希望搞垮封建制度本身。因此,国王的命运受着婚姻、遗产继承、门当户对或屈尊俯就的结合等种种偶然因素所左右,与诸侯家族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上引这种中世欧洲的国家,拂特之制的国家,既不能与希腊罗马古典城邦对比,也不能与中国古典时代国家对比,是显然的。
严复把欧洲中世的拂特之制同中国古代的“封建”加以对译和等同,马上发生另一个大问题,欧洲中世各国的“封建”那么短,中国古代的“封建”那么长,长得可怕了,“四千数百载而有余”!他在《社会通诠》译者序中,说及社会进化三阶段,然后说:
吾尝考欧洲之世变,希腊罗马之时尚矣。至其他民族,所于今号极盛者,其趾封建,略当中国唐宋间,及其去之也,若法若英,皆仅仅前今一二百年而已,何进之锐耶!乃还观吾中国之历史,本诸可信之载籍,由唐虞以讫于周,中间二千余年,皆封建之时代,而所谓宗法亦于此时最备,其圣人,宗法社会之圣人也;其制度典籍,宗法社会之制度典籍也。物穷则必变,商君始皇帝李斯起,而郡县封域,阡陌土田,燔诗书,坑儒士,其为法欲国主而外,无咫尺之势,此虽霸朝之事,侵夺民权,而迹其所为,非将转宗法之故,以为军国社会者欤?乃由秦以至于今,又二千余岁矣,君此土者不一家,其中之一治一乱常自若,独至于今,籀其政法,审其风俗,与其秀桀之民所言议思惟者,则犹然一宗法之民而已矣。然则此一期之天演,其延缘不去,存于此土者,盖四千数百载而有余也。嗟乎!欧亚之地虽异名,其实一洲而已,殊类异化並生其中,.苟溯之邃古之初,又同种也。乃世变之迁流,在彼则始迟而终骤,在此则始骤而终迟,固知天演之事,以万期为须臾,然而二者相差之致,又不能为无因之果,而又不能为吾群今日之利害,亦已明矣。此不佞迄译是编,所为数番掷管太息,绕室疾走者也!
欧洲的封建宗法比中国早一二百年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宗法由唐虞至周二千余岁,秦始皇、李斯(严氏说商君,商君未及参与)焚书坑儒,白干了,军国社会(近代)还到不了,至严氏自己的时代,“犹然一宗法之民”,“此一期的天演”,宗法封建,“四千数百载而有余”!严氏写道:“异哉!吾中国之社会也”!他在译书之际,写不下去了,“绕室疾走”,“掷笔太息”!不知多少遍!
问题的中心,Feudalism问题,只能是中世纪的问题,这个问题无关于欧洲古代,也无关于中国古代,用古典中国很少见的“封建”与之对译,不对。但本世纪初年的这种误译,不久就在国内外大为流行,至今将近一个世纪,经过五四运动,人民解放战争,不正确的译名,被用于正确的斗争的场合,已成惯常了,不好轻率改动了!今天,只要做到一点,不要在古典中国文明文化的任务中放进这种误译,还古典文献中的“封建”以正确的解释,“殖民建邦”,古典时代的事业,而不是中世欧洲的“拂特”,就可以了。今后,翻译中国古典文献时,监注意不再用外来的属于欧洲中世的Feudalism去对译就好了。
关于中世纪本身的问题,中国和欧洲有各自的特点。例如,当古典文明和帝国发生重大变化,例如罗马帝国崩溃时,东罗马拜占廷帝国还延续至1453年,但西罗马帝国被蛮族国家所代替,基督教也代替了世俗宗教,拉丁希腊逐渐不再是当时人们的语言了;而在中国,秦汉帝国与隋唐帝国之间,魏晋南北朝时代,社会经济方面,尤其土地制度,有过新的变革(屯田、占田、均田),佛教在国内有所发展,道教也在发生,但政治社会的变化,无论南方还是北方,並没有像欧洲中世那样剧烈,欧洲的Feudalism是以外来的马尔克制度为起点和基础的,国家也是蛮族国家,而在当时中国,即使由兄弟民族立朝当国,往往或则出自久居边郡或边疆,熟谙汉文化者,或则掌权之后在一定时期还实行政治文化改革,如北魏之实行汉化(493年由平城迁洛阳)者。这样,同是中世纪,欧洲和中国情况自有根本原由的不同,而欧洲的中世“拂特”所经历的内容和形式,未必便可作为模式求之于中国中世的社会。回溯青铜时代,前二千年代初叶中叶迈锡尼文化希腊人迁入希腊半岛,代替了前此的克里特文明(属于尚未能释读的线文A,其语系不详的民族),前二千年代末又一批希腊人南来,代替了迈锡尼文化的希腊人,並以希腊字母文字代替了先前的线文B,新来者是铁器时代古典希腊文明的主要承担者,由青铜文化至铁器文化,古希腊地区的文明文化是曾经一变又一变的;这是古代,后来这里中世纪又有所变动。联想到中国,自《史记五帝本纪》以下,二十四史加清史,风云起落,上下四千余年,有一条连续性相当明显的文明线索,这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重要特点,涉及具体文化文明问题时,这条连续性线索是未可忽视的。说到中国中世纪,与欧洲中世纪对比时,也有这个重要的问题在。所以,研究中国中世史,社会制度如何,政治经济制度如何,文化思想又如何,欧洲中世的Feudalism可以作研讨的启发和借鉴,但一切从具体史实出发。拂特也好,拂特封建也好,按已有习惯单用封建主义也好,按实际去研讨,译名使用已久且广,又深入人们习惯思想,不动可也。
把拂特或封建从古典时代免除出去(古典时代本来投有),严氏所合计的“封建时代”可以省去二千多年;可是,宗法不能同时免除。宗法,古典时代有之,中世纪有之,要到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才有希望从人们思想中去掉。宗法关系是血缘关系(Geschlechtsbande, ties of Sex),原是氏族部落社会(旧社会)的东西,进入文明,仍然长期存在,古典时代有,中世纪还有,如恩格斯说的,“只有资本主义商业社会才是完全清醒的和务实的,然而是庸俗的。”可惜严氏没有活到今天,看不到新时代的新社会情景!这就超越了中世纪的范围了。应当读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序言和他大约同一年的一条遗稿,这条手稿的原文和译文如下:
Die bisherigen—naturwuechsigen  oder auch  gemachten  Assoziationen  Waren der Sache nach fuer oekonomisehe Zwecke,aber diese Zwecke versteekt und vergraben unter ideologischen Nebelldingen.Die antike Polls,die mittelalterliche Stadt oder Zunft,der Feudalverband des Grundadels,alle hatten ideologische Nebenzwecke,die sie heiligten,und die beim Patrizier—Gesehlechterverballd und der Zunft nicht minder aus Erinnerungen,Traditionell und Vorbilderll der Gentilgesellschaft entsprangen,als die antike Polls.-Erst die kapitalistischen Handeisgesellschaften sind ganz nuechtern und Sachlich—aber kommun.Die Assoziation der Zukunft wird die Nuechternheit der letzteren vereinigen mit der Sorge fuer die gemeinsame geselischaftliche Wohlfahrt der alien und dadurch ihren Zweek erfullen.
“迄今存在过的联合体,不论是自然形成的,或者是人为地造成的,实质上都是为经济目的服务的,但是这些目的被意识形态的次要事物掩饰和遮盖了。古代的城邦,中世纪的城市或行会,土地贵族的封建集团,这一切都有被他们奉为神圣的意识形态的次要目的,而在城市望族·血族团体和行会中,这些次要目的则来自氏族社会的回忆、传统和象征,同古代城邦情况差不多。只有资本主义商业社会才是完全清醒的和务实的,然而是庸俗的。未来的联合体将把后者的清醒同古代联合体对共同社会福利的关心结合起来,並且这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结语


1.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译为“封建主义”、“封建制度”等,是中国古典“封建”的误译,已有一个世纪了。古典中国的“封建”和不少“封”,是说殖民建邦,封邦建国,今后应复其原说,不让西欧中世之FEUDALISM说强加于古典中国的“封建”。
2.但对于中国中世纪的feudalism内容的社会经济制度,仍可继续用“封建”之类的习惯用语,因为我们误用此译语已有百年,传统的语言思想只好用此当初误会的译名来表达,不使实际工作受影响受损失,方便处加“中世”标识,作“中世封建”也可以,不加也无妨,约定俗成可也。
3.不过中国中世纪的起源和西欧中世纪并不完全一样,例如,西欧中世纪以入侵蛮族所建国家为起点,日耳曼(德意志)的国家起源方式与雅典、罗马平列,中世国家一出现就是中世纪的了。这是历史时代背景使然。中国中世纪国家,例如魏晋南北朝各国,虽然也有胡人(北方兄弟民族)立国当政,但我们的兄弟民族是久居国之边境乃至累世生活内地的人民,他们基本习惯中国传统,且或坚持实行汉化改革的,这与西欧中世情况不同。所以研究西方中世和中国中世,各从历史实际出发可也,这样,feudalism与我们的“封建”或“中世封建”的对译就可以有利而无害了。
4.附带说一说,古典世界由西而东,由地中海到中国海,本来就是一片有限的而不可分割的一块欧亚非相关的境土,在这里,文明文化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国家的起源和发展,也是东西相互往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中国传统历史学、政治学,古代就有“行国”的概念(《史记·大宛传》);希腊文νομαs,Νομαδ-εs(Herodotus,I.125,Aristotle,Politics,1256a31),行国与城郭之国(城邦)相对,游牧民族是不讲东西境界的。似乎中国和西欧,中世纪的开始,你早一些,我晚一些,但从北方游牧民族说来,一片游牧地带,一世纪里来来去去,行动是不计较年月的。这就是说,在古典世界,从总的说米,古代也好,中世也好,历史的发展,基本是接近的,是一个时代的。而就feudalistn说米,就“拂特”(feud)或“拂特封建’’(严复译名)或[中世]封建说来,是在农业生活定居地带的范围,其方式和制度,东方和西方,因地因时,各有其所宜,但中国和西欧,有许多方面,许多问题,可以互相比较,互相补充,彼此启发的。无论是古典,还是中世,中国和西方,都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米考虑问题的。北方和南方,行国和城郭之国,从古典时代起,也应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问题的。“拂特封建”译名问题,正由于东西方历史文化关系而发生的,译名是次要的了。
5.[中世]拂特封建在西方结束较早,中国较晚的问题,这要从西方工业革命时代算起。文艺复兴,欧洲和中国都有(中国明清之际开始),中西近代文化的关系要从鸦片战争之前算起。中国拂特封建的下限也不是特别长的。

注释:


【1】林语堂:《当代汉语词典》,第2D8页。
【2】“二叔”,郑衆、贾逵以为管叔、蔡叔,马融以为夏殷叔世,杜预注从马说,李雅各英译则依杜注,云“前二王朝”(two preyions dynasties).
【3】参阅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223页(那里指出,“封邦建国”和“原始部落殖民”)。
【4】参阅《世界上古史纲》下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13、129—134页。
【5】1929年写此书“序录”,1931年上海出版。
【6】参阅日知主编:《古代城邦史研究》,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1—22页。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原载《世界历史》1991年第6期)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22/550781.html

以上是关于封建主义-“封建主义”问题——论FEUDALISM百年来的误译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封建主义-“封建主义”问题——论FEUDALISM百年来的误译;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9221.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