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野-《危机与应对:自然灾害与唐代社会》目录、后记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袁野-《危机与应对:自然灾害与唐代社会》目录、后记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危机与应对:自然灾害与唐代社会》目录、后记
袁野-《危机与应对:自然灾害与唐代社会》目录、后记
《危机与应对:自然灾害与唐代社会》,阎守诚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礼,2008.10
袁野-《危机与应对:自然灾害与唐代社会》目录、后记
目 录
绪 论………………………………………………………………………………………………………………(1)
第一章 唐代自然灾害概况(一)………………………………………………………………………………(20)
第一节 洪涝灾害……………………………………………………………………………………………(20)
第二节 干旱灾害……………………………………………………………………………………………(40)
第三节 气象灾害……………………………………………………………………………………………(51)
第二章 唐代自然灾害概况(二)………………………………………………………………………………(75)
第一节 生物灾害……………………………………………………………………………………………(75)
第二节 地质灾害………………………………………
中国历史之史故事
……………………………………………………(86)
第三节 火灾…………………………………………………………………………………………………(96)
第四节 综述…………………………………………………………………………………………………(104)
第三章 唐代自然灾害发生的社会因素…………………………………………………………………………(109)
第一节 屯田与黄河水患……………………………………………………………………………………(109)
第二节 人水争地与长江水患………………………………………………………………………………(126)
第三节 关中地区灾害频发的原因…………………………………………………………………………(133)
第四章 唐代自然灾害与社会危机………………………………………………………………………………(147)
第一节 灾害对农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破坏………………………………………………………………(147)
第二节 灾害与农民的反抗斗争……………………………………………………………………………(15
中国历史经典故事儿童版
1)
第三节 灾害与藩镇割据……………………………………………………………………………………(162)
第四节 灾害对民族关系的影响……………………………………………………………………………(168)
第五章 唐代皇室与弭灾…………………………………………………………………………………………(183)
第一节 皇帝与弭灾…………………………………………………………………………………………(183)
第二节 祈禳、祭冖及其他…………………………………………………………………………………(201)
第三节 皇太子与弭灾………………………………………………………………………………………(212)
第六章 唐代官员与弭灾…………………………………………………………………………………………(220)
第一节 因灾虑囚……………………………………………………………………………………………(220)
第二节 宰相与弭灾…………………………………………………………………………………………(229)
第三节 因灾求言……………………………………………………………………………………………(243)
第七章 唐代防灾救灾制度………………………………………………………………………………………(252)
第一节 唐代的防灾制度与管理……………………………………………………………………………(252)
第二节 灾害的上奏制度与中央决策………………………………………………………………………(261)
第三节 灾害的巡覆与监察制度……………………………………………………………………………(273)
第四节 遣使救灾……………………………………………………………………………………………(280)
第八章 唐代中央的救灾…………………………………………………………………………………………(299)
第一节 灾害的蠲免…………………………………………………………………………………………(299)
第二节 灾害的赈济…………………………………………………………………………………………(312)
第三节 其他救灾措施………………………………………………………………………………………(330)
第九章 唐代地方的救灾…………………………………………………………………………………………(342)
第一节 唐前期地方政府的救灾活动………………………………………………………………………(342)
第二节 唐后期两税体制下的地方救灾……………………………………………………………………(346)
第三节 唐后期地方救灾活动中存在的问题………………………………………………………………(357)
第四节 民间的救灾活动……………………………………………………………………………………(361)
第十章 开元十四、十五年的自然灾害——一个个案考察……………………………………………………(369)
第一节 灾害与弭灾、救灾…………………………………………………………………………………(369)
第二节 宇文融的救灾业绩…………………………………………………………………………………(380)
第三节 灾害对财政与边防的影响…………………………………………………………………………(389)
附 录:唐代自然灾害年表(618—907)………………………………………………………………………(405)
后 记………………………………………………………………………………………………………………(471)
后 记
我开始关注自然灾害对古代社会的影响是在1999年初。当时
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历史故事
,刚完成宁可先生主编的《封建社会经济史·隋唐五代卷》中我承担部分的撰写。书稿交出版社后,宁先生让我考虑一个新的、大一点的课题。我从带研究生的需要,也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我指导的博士生、硕士生愈来愈多,我想如果有一个大一点的新课题,和研究生共同去完成,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对他们进行指导,可以事半功倍。
在我考虑新的研究方向时,有一次,和我二哥守邕谈及此事。守邕时任中科院遥感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在1998年抗击长江特大洪水时,他们用遥感的方法监测灾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他主持的“基于网络的洪涝灾情遥感速报系统”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守邕建议我研究古代的自然灾害,他说:我国有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最为系统、丰富的灾害记载,认真研究这些资料,可以对世界环境变迁与灾荒历史的研究做出贡献。守邕还建议我从做《中国古代灾荒数据库》开始这方面的研究。
守邕的一席谈,使我萌生了研究古代自然灾害的念头。我在大学本科时,曾学过两年地质地理,对地理环境和自然灾害方面的问题也很有兴趣,但我想,从史学的角度来考虑,研究的侧重点,不在自然灾害本身,而在自然灾害与古代社会的互动关系。当我把这些想法向宁先生陈述后,得到宁先生的首肯。宁先生在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影响的问题上,做过很有理论深度的、宏观的研究,宁先生认为我提出的这个新课题很有意义,希望我们的研究具体一点,扎实一点,能够有所发现。
我们新的研究方向是从做《中国古代灾荒数据库》开始的。一方面,做数据库符合传统史学的研究方法,从收集整理资料入手;另一方面,可以和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科学研究手段相结合,对历史资料中的信息进行充分的定性、定量的处理,使其精确化、数字化,以适应计算机应用的要求。我对计算机虽然一窍不通,但我的研究生们对这项工作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主动性,他们经常自动聚集讨论建库的各种问题,还邀请了计算机系的高材生扎娜加盟,帮助做数据库的设计和技术处理,遥感所的技术专家也给予了指导。经过两年的努力,数据库初步建成,我们编写了《中国古代灾荒数据库的设计与说明》、《中国古代灾荒数据库的技术报告》等文件。
在做数据库的过程中,我深感自然灾害与古代社会这一课题涉及的资料丰富、问题众多,虽然我们完成了数据库的设计和建构,并录入了一万多条资料,但以现在有限的能力、人力和时间,很难完成数量浩繁的资料整理和录入,并以之去做全面的、通贯性的研究。好在建库的工作已经把我们引入了预
中国历史故事里的元谋人主要内容
定的研究领域,我想,不如把有限的力量集中到我比较熟悉的唐代,才有可能把研究深入下去。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2001年9月,我拟定了《自然灾害与唐代社会》的研究提纲,并分别由我指导的博、硕士生作为学位论文题目去完成。到2004年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时,已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两篇:毛阳光的《唐代救灾研究》(2003年),李军的《灾害危机与唐代政治》(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三篇:王慰卿的《唐代关中地区的水旱灾害与水资源问题》(2001年),袁野的《唐代的自然灾害——两(唐书·五行志)有关记载研究》(2004年),刘洋的《唐代黄河、长江流域的水患及蝗灾》;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五篇。由于研究思路明确,计划切实可行,前期准备充分,项目申报获得批准。
从2005年到2006年,我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将已有的论文统编成现在的书稿。具体来说,我做的工作,一是撰写了绪论,阐述了这几年来我对这一课题的基本观点,其中,学术史的回顾,参考了毛阳光、李军提供的资料。二是进行了结构的调整,在2001年提纲的基础上,重新厘定了章、节,删去了与主题无关或枝蔓、重复的内容,补充了一些必要的内容。我注意保留了撰稿人的学术观点及其论述,特别是有新意的地方,即使论证还不够细致,也留待以后进一步完善。当然,我也改写或删去了一些不妥当的地方。三是进行文字的修改,使表述更为准确、精练、明快,行文风格大体一致。四是在每章前,写了一个简短的提要,既便于阅读,也使各章之间能够沟通,全书成为一个整体。
在我统编书稿的过程中,在读博士生黄进华根据我提供的资料,编写了《唐代自然灾害年表》;根据我的意见,重新统计了灾次和评估了每次灾害的灾度,写了概况综述,这些都是很细致的工作。他还结合自己的博士论文补写了第十章。
根据现在的目录,各章撰稿人如下:
绪论:阎守诚
第一、二章:袁野、阎守诚、黄进华
第三章:刘洋、王慰卿
第四章:李军、阎守诚
第五、六章:李军
第七、八、九章:毛阳光
第十章及附录:黄进华
近十年来,我指导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近半数是做自然灾害的。做其他题目的,一般是个别指导,做自然灾害的主要是集体讨论。从l999年至2004年,参加讨论的还有硕士生段伟(《两汉水灾及政府的治河、赈恤》,2002年)、董晓泉(《试论两汉的水利工程与水旱灾害》,2002年),博士生张敏(《自然环境的变迁与北魏的兴亡》,2002年,经修改,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书名为《生态史学视野下的十六国北魏兴衰》)、石涛(《北宋灾害管理制度研究》,2003年,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即将出版)、段伟(《秦汉社会防灾减灾制度研究》,2005年,中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资助项目,即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中有的思路、观点是由他们提供的。
在此期间,历年担任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的专家学者,都曾对他们的论文提出过宝贵的指导意见,台湾政治大学王寿南教授还热心地寄赠了参考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我体会,把培养研究生和完成科研课题结合起来,既有利于科研的开展,也便于指导研究生。由于他们的选题都在同一个大课题中,可以经常讨论切磋,交流意见,集思广益;也可以资源共享,有关书籍、文章、资料互通有无,共同使用。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彼此协调、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从教学相长的精神看,我在和学生的讨论中也受益匪浅。例如,关于弭灾与救灾的区别,最早是由石涛提出来的,对我很有启发。袁野从气象学的角度,将古代的水灾改成洪涝灾害,并进行了更细致的分类,不仅深化了水灾的研究,而且也使古代的史料更便于被今人利用,是我始料未及的。袁野还用高等数学的层次分析法来评估灾度,虽然我感到这种方法主观随意的因素较大,不够妥当,在统稿中删去了,但她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值得嘉许的,她使用的方法今后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岁月如流,光阴荏苒,从做数据库开始,至今已有八年多了。八年多来,对守邕的建议和宁先生的期望,我一直坚持去实现,不敢懈怠。这本书就是我和我的学生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不过,当它出版时,我已经退休,这本书就算是结束我所钟爱的教师生涯的一个小结吧!如果书中有值得肯定之处,是撰稿人的贡献,有不妥之处,责任在我,深望批评指正。
阎守诚
于北京花园村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6月26日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22/550428.html
以上是关于袁野-《危机与应对:自然灾害与唐代社会》目录、后记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袁野-《危机与应对:自然灾害与唐代社会》目录、后记;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9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