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商鞅生平资料简介,专研以法治国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商鞅-商鞅生平资料简介,专研以法治国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商鞅生平资料简介,专研以法治国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其祖姬姓,卫国国君后裔,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他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公叔痤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雄才大略,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通过宦官景监三见孝公,商鞅畅谈变法治国之策,孝公大喜。前359年任左庶长,开始变法,后升大良造。
实施变法
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
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课本上《商鞅舌战图》插图,是当时这次大辩论的写照。
车裂处死
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秦国贵族多怨。
赵良劝说商君积怨太深,应当“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于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君之出也,后车载甲,多力而骈协者为骖乘,持矛而操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商鞅不听。
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太子驷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欲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不愿收留。
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商鞅遂遭到政敌的迫害,发邑兵北出击郑,秦王发兵讨之,杀商鞅于黾池。商鞅死后被秦惠文王在彤处以“车裂之刑”于彤,灭商鞅之族。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hina/sgljls/5865.html
以上是关于商鞅-商鞅生平资料简介,专研以法治国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商鞅-商鞅生平资料简介,专研以法治国;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06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