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文化-薄一波:在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炎黄文化-薄一波:在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薄一波:在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隆重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时候,由中央宣传部等五个单位联合召开“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这是思想理论战线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国性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老党员和长期在毛主席领导下工作的老战士,我衷心祝愿研讨会开得生动活泼,严谨求实,开出高水平,推出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以便把对毛泽东思想和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推进一步。
主持研讨会的同志希望我结合《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一书的写作,讲讲怎样纪念毛主席的问题。我觉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今天,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刚刚问世的时候,我们思想理论战线纪念毛主席诞辰10 0周年,最重要的是要学习毛主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精神,从而全面推动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宣传工作,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伟大领袖毛主席是真理的坚定探索者。在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时候,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复杂、曲折的环境中,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自主地思考中国革命问题。经过长期的探索,逐步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成功地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形成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我们党就是用这套理论、路线和战略策略思想武装了自己,才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建国后,在恢复国民经济,在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中,由于我们没有经验,也由于苏联经验当时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且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更由于我国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苏联大力帮助下展开的,因此,我们的体制模式和经济发展战略不能不在许多方面照抄苏联。但是,即使这样,我们党也有自己的独创。关于建国初期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其他方面的独创,我想了一下,是否有这样一些:
一、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这同苏联先搞国家工业化,后搞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是不同的。
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们选择的是一条从低级到高级、社会震动比较小的改造道路,这跟苏联没收资本家的工厂和全盘集体化都是一次完成的道路是不同的。
三、对民族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我们采取和平赎买政策,对资本家本人,不是把他们赶走,而是把他们看成财富,使之接受教育、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跟苏联的做法完全不同。
四、在经济建设上,我们一开始,就把毛主席提出的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四面八方”政策,作为根本方针,在处理同农民的经济关系方面(包括初期的统购统销政策),基本上是建立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之上的,这同苏联长期采用“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向农民索取高额积累的办法是迴然不同的。
五、建国初期,我们虽然也采取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但并没有忽视轻工业和农业,那时毛主席经常提醒我们:“不要重重轻轻,因此,在重工业高速增长的同时,轻工业和农业也有一定的发展。这同苏联和东欧某些国家长期“一条腿走路”也是不同的。
六、在政治体制方面,我们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跟苏联实行的只有一个共产党的体制是不同的。
七、“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①建国40多年来,我国的民族团结不断加强,同这个制度很有关系。
八、我国政府与印度政府首倡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已在世界上得到普遍的认同。
以
中国历史科幻故事
上几条说明: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成功地解决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其中有些独创虽是作为新民主主义阶段的政策原则提出来的,但在社会主义阶段也同样适用。
同志们都知道,50年代初期,在国际共运内部,实际上也存在着两个“凡是”:凡是斯大林讲的,就不容怀疑;凡是苏联经验,就得全盘照搬。而我们党当时并没有一切都听,全盘照搬。后来我们党还明确向苏共领导人说明:“我们不同意你们的一些事情,不赞成你们的一些做法。”②这鲜明地显示了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独立自主精神和独创精神。如果从建国开始,就全盘照搬苏联的那一套,那么,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就可能不会那么顺利。
这里,我还想讲讲毛主席对工作着重点问题的思考。早在建国前夕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就提出:“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地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记了 ”。城市中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
中国历史地理绘本故事图片
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1949年6月1日,他明确指出:“今后工作重点在建设,亟盼各方友好共同致力。”1954年9月,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和现代化国防的目标,这是四个现代化的最初表述。1955年3月31日,毛主席在全国党代会的结论中提出:我们进入了一个“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社会主义改造,钻现代化的国防,并且开始要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的新时期。”1956年1月25日,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讲话,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这说明:即使毛主席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抓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的时候,也没有忘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是为着能早日转向这个中心。
对于苏联体制模式和经济发展战略方面的弊病,在我们党内,毛主席是察觉得最早的。在斯大林逝世后,苏联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陆续暴露出来,这使毛主席敏锐地察觉到:苏联经验并非十全十美,因此,在1955年底,即在苏共二十大召开之前,他就在中央领导集体的小范围内,提出了“以苏为鉴”的思想。就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前后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听取了34个部委的汇报,着手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所作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集全党智慧之大成,提出了“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毛主席这段时间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我是亲眼所见,受益匪浅,感慨良深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已有专篇叙述,就不多说了。这里,只想把从这次听取汇报开始,到1957年夏季为止的一年多时间里,毛主席提出或同意的一些重要观点,简要地归纳一下,并简要地说说这些观点的意义。
这个期间提出的重要观点,就我所知,可归纳为十四条:
一、两类矛盾学说。提出这个学说,对于确定社会主义改造后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对于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理论和工作着重点转移的决策。由于党的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确认社会主要矛盾已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这就使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决策顺理成章了。
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确认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只是这
中国历史故事魔镜公公
两组矛盾不具有在旧社会那样的对抗性质。这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自身的调整求得解决,两组矛盾的不断发展,不断解决,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小平同志指出:“从二十多年的实践看来,这个提法比其他的一些提法妥当。”③这个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仍然起着指导作用。
以上三条,构成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理论系列。这是毛主席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社会主义社会所取得的科学成果,是对那种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只有道义上的一致而没有矛盾的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展。
四、发挥两个积极性的思想。既发挥中央的积极性,也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意味着中央管理国家事务的权限,有一部分要下放给地方管理。这是毛主席根据我国建设的实践经验并参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提出来的。
五、在肯定全民所有制企业由国家经营的条件下,承认企业拥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在肯定国家市场是主体的前提下,允许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市场作补充。
六、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允许一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作为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并提出“可以在消灭资本主义后又搞资本主义”,地下工厂可以合法化,变为地上的,合法雇工;华侨投资的,20年、100年不没收。这对把公有制看成是社会主义社会唯一所有制的传统观念是一个突破。
七、在分配方面,提出了国家、集体、个人三兼顾的原则。这是鉴于苏联的教训而提出的。
八、在经济发展战略方面,提出了走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轻工业和重工业同时并举的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
九、发出了“向科学进军”和“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的号召,提出工人阶级必须有自己宏大的技术干部队伍。
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个方针反映了科学和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个方针的提出,对苏联长期实行的只扶持一家之言、一种流派的艺术,别的都看成异端的禁锢政策,是一个突破。
十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这是我国历史条件的产物。我国历史所形成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体制,由于这个方针的提出,又增添了新的内容。
十二、民主和法制建设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国家也较能经受风险。
十三、“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的思想与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这是周总理在1956年6月首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报告中宣布的。
十四、“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的策略思想。
上述观点虽然大部分没有照做,有的还只是在酝酿中的思想观点,但从这些观点可以看出,在当时毛主席的思想里,确实想摆脱苏联僵化模式和斯大林“左”的指导思想的束缚,寻找一条在体制方面比较灵活、指导思想方面比较符合我国实际的发展道路。
可惜,1957年下半年以后,由于对国际、国内阶段斗争的形势和影响作了过份严重的估计,加以在一系列的巨大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毛主席在经济社会发展、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等方面的指导思想,都发生了“左” 的转向,以致发生了将近20年“左”的失误。小平同志说过:“毛泽东同志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④这里所指的“正确的东西”,我理解,既包括毛主席长期坚持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包括他在探索中提出的正确观点。
但是,毛主席毕竟是一位伟大的探索者。就在1957年以后,特别是60年代前期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失误期间,他在一些场合的讲话,仍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或者闪烁出探索前进的思想火花。这些意见,我记得的,有这么六条:
一、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的观点。经过了“破除资产阶级法权”、“吃饭不要钱”和刮“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等严重挫折之后,他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还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能剥夺农民。
二、中国要赶上和超过资本主义先进国家,没有100多年的时间是不行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并推断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更长。
三、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按农、轻、重次序安排计划的意见。早在1956年听取34个部委汇报时,他就说过:你们再不重视农业、轻工业,我就要把重轻农的次序倒过来。以后,他又多次提及。后来在提法上果然倒过来了。
四、两步走的战略步骤:第一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这是1964年底1965年初通过同周总理向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
现在使用的四个现代化的标准提法,就源出于此。
五、支持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试办托拉斯的倡议。这说明毛主席在60年代前期已察觉到单纯按行政方法管理经济的弊端。
六、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工人、技术人员三结合)”的思想。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企业管理方面的运用,是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管理制度中所没有的。
在1957年9月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毛主席虽然错误地改变了“八大”关于主要矛盾问题的科学论断,但在19 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前,他还是想把社会主义建设摆到中心位置上来的。1958年1月,他提出:从今年起,“把党的工作的着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1958年底,他在会见外宾时说,我们现在进行的新的革命,是对地球和自然界的革命。1959年国庆期间会见外宾时又说:今后10到20年内,主要精力将放在建设上面。只是后来实际上没有这样做就是了。
发动“文化大革命”是毛主席晚年全局性的严重失误。运动本身是没有什么可以肯定的,这早已有历史结论。但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主席在改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方面仍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仅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正确战略和我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而且还在外交上成功地打破了美国对我国的封锁。年龄大一点的同志可能记得,70 年代初,引起全世界注目的大事之一,是毛主席、周总理审时度势,抓住尼克松入主白宫后表示要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为中美关系正常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接着一鼓作气,同日本、加拿大、意大利、联邦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样,由美国带头对我国实行了20多年的封锁,就被大面积地打破了。外交局面打开后,经济关系也拓展了。那时候,“四人帮 ”阻挠我国同西方接触,吵得很凶,而且是不择手段的。所谓“蜗牛事件”,是许多同志记忆犹新的。但是,在毛主席支持下,周总理力排阻力,打开了向西方引进技术设备的大门。70年代,我国从日本、联邦德国、美国等10多个国家引进22套大型设备。那批引进项目现在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家不是看得很清楚的吗?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两句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漫漫征途上,为开拓前进的道路,毛主席就是不知疲倦地探索着。对于寻找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在建国初期就有所思考。集中的探索则在1956年全年和1957年上半年。以后,他发生了“左”的失误,但仍没有放弃这一探索工作,直到临终。可不可以这样说,探索的起步是正确的,提出了许多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重要思想,后来,探索向着正确和错误两个趋向发展,最终陷入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因而,应该承认这次探索没有取得成功。在我们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没有先例的。在探索中出现失误,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令人十分惋惜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谈到这一点时,指出:“毛泽东同志的错误终究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他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还多次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还始终认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所必需
中国历史人故事(李白)
的,这是他的悲剧所在。”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我们党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就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形成的,党的十四大确认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指引的道路。这是一条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强之路,也是保障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较能经受风险、立于不败之地的胜利之路。同志们可以想想,如果我们不走这条道路,而是沿着“两个凡是 ”的道路一直走下来,最近十几年来发生的历史性飞跃能够出现吗?前几年的政治风波“关”、苏联东欧剧变“关”,我们能够闯得过来吗?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小平同志对此做出了人人看得见的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小平同志以大无畏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实际上早在1975年就开始了拨乱反正。那时候他提出:“军队要整顿”、“工业要整顿”、“各方面都要整顿”,实质就是对“文化大革命”的否定,所以为毛主席所不容而再次被打倒。1977年以后,他以纠正“两个凡是”的错误为先导,承担了指导全党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邓小平文选》(1 975—1982年)所收入的文献有力地说明:他重新工作后,事实上是拨乱反正的主要决策者。党的十二大后,在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伟大实践中,党中央有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的决策,大多是根据他的建议做出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所收集的文献,如实地记载了他在近十年间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和远见卓识。同志们在读这两卷书时,不难发现:党的十四大概括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九个方面的内容,绝大部分在这两卷书里,可以找到它的出处或精辟的阐发。因此,我这样想,正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凝聚了党的集体智慧的毛泽东思想冠以毛泽东的名字是当之无愧的一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凝聚了党的集体智慧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冠以邓小平的名字,同样也是当之无愧的。
小平同志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吸取了毛主席在探索过程中取得的对现阶段仍有指导意义的全部积极成果,包括当时没有照做或实际上后来又被毛主席否定了的正确观点。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从毛主席的失误中,特别是从“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失误中吸取教训,把坏事变成了好事。所以,小平同志说:“那件事(指‘文化大革命’ ),看起来是坏事,但归根到底也是好事,促使人们思考,促使人们认识我们的弊端在哪里。”“现在的方针政策,就是对‘ 文化大革命’进行总结的结果。”⑤
“文化大革命”的失误怎样促进新思想、新理论的形成?小平同志说:“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四人帮”在“文化大革命”中荒谬地提出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小平同志说:“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还有道理,难道能够讲什么贫穷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吗?结果中国停滞了。这才迫使我们重新考虑问题。考虑的第一条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而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大大发展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我们整个工作的重点转到建设四个现代化上来,把建设四个现代化作为几十年的奋斗目标。同时,鉴于过去的教训,必须改变闭关自守的状态,必须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这样才制定了开放和改革的政策。”⑥这段回顾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关系交代得清清楚楚。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全党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主要表现在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等观点,都是以毛主席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来的,后来实际上都放弃了。“文化大革命”的失误从反面证明这些观点是正确的。但是,经历“文化大革命”的灾难之后,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社会主义在世界许多地方遭遇到严重挫折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开放新的实践基础上,我们反思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就不是简单地恢复正确的观点,改正错误的观点,而是大大地发展了正确的观点,提出了新的观点,例如: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对立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等等,从而逐步形成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学习和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我们思想理论战线长期的重要任务。弄清这个理论同毛主席当年探索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理论的来龙去脉和取得这个认识成果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从而理解探索之艰辛,加深对这个理论的理解。这对做好我们的工作是有益的。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有利时机。根据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十四大精神,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适时地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设计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这是我们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努力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发展目标,使我国综合国力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任重而道远。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就语重心长地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就是说,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矛盾和问题都会是很多的,有些解决起来还可能是很困难的。我们共产党人难道不正是在不断的解决矛盾和问题中前进的吗?我希望同志们在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扎扎实实地干,在实践中注意总结经验,研究新问题,探索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并在探索和解决新问题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今天,我讲了这许多,除了表达对毛主席的尊敬和怀念之情外,就是向同志们提这么一点希望。
我的话讲完了。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注释
①⑤⑥⑦《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7页,第172、223页,第223—224页,第379—380页。
②转引自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③④《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168页,第262页。
*这是作者1993年12月26日在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摘自:《毛泽东百周年纪念》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10/531853.html
以上是关于炎黄文化-薄一波:在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炎黄文化-薄一波:在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3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