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上博五》补释五则

  • 《,上博五,》,补释,五则,原文,标题,《,上博五,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27 10:48
  • 小虎历史故事网

《上博五》补释五则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上博五》补释五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上博五》补释五则


(首发)
(一)
《上博(五)‧融師有成氏》簡8“□聞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湯”,“△”字曹錦炎先生隸作“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並分析說:“下從止,即‘適’字省構。古文字從?旁之字,往往省寫從止旁,楚簡習見。《說文》:‘適,之也。’……簡文的‘適’,若訓為‘適合’義,亦通。”[1]與“△”相同的字形亦見於《上博(三)‧周易》14“朋欲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馬王堆帛書本作“朋甲讒”,今

中国历史故事读物类别

本作“朋盍簪”。濮茅左先生亦隸定作“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2]
建洲案:劉樂賢先生曾聯繫《上博(三)‧周易》14“朋欲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葛陵》零:189“思坪(平)夜君城(成)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瘳速瘥”、《葛陵》零:300“……城(成)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瘳速瘥……”、《郭店‧緇衣》16“倀(長)民者衣備(服)不改,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從)頌(容)”、上博楚簡本《緇衣》9作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認為彼此是異體字的關係。劉先生還指出:“最後還想簡略討論一下它的構形。較早討論該字構形的學者,多認爲其核心部件與“帝”字的上端接近,因而懷疑它是“適”字异構,或將其隸定爲從“帝”之字。由于“帝”與今本《緇衣》的“從”及今本《周易》的“簪”讀音不近,此說明顯不能成立。我們懷疑這些字的聲旁可能就是“疌”。 ”[3]此說可參。倘若本簡的內容的內容真與伊尹有關的話,則本簡“△”似可讀作“從”,“從湯”,即追隨湯的意思。
(二)
筆者曾經分析《上博(五)‧鮑叔牙》簡4的“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字形上部與《上博(一)‧性情論》19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的上部相同,均從“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4]現再略為補充說明字形方面的證據:
筆者曾為文討論字形作類“尹”或“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形者,事實上本是由“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訛變而來的。[5]這由後來《上博(三)‧周易》出版之後可以得到證實,如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簡28、29)。至於字形上部由“”(如《包山》217“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作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競建內之》03“死”作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變成“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如同“祗”,蔡侯申盤作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三體石經‧君奭》作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而在《郭店‧老子乙》12中則作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可以說明“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部從“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是沒有問題的。
(三)
〈三德〉簡8“邦四益,是謂方芋,雖盈必虛。”李零先生說“方芋”待考。[6]何有祖先生則認為:““方”後一字原釋“芋”,頗不辭,疑當改釋爲“華”,形近而誤(原注:郭店《語叢二》46號簡“嘩”作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可資參考。)。《詩·小雅·采薇》:“昔我往矣,黍稷方華。今我來思,雨雪載塗。”“邦四益,是謂方

中国历史寓言故事的成语

華”大意指迅速開疆拓土,國勢就象花兒剛開一樣生機旺盛。“雖盈必虛”指較快充起來的盛勢,如花兒雕謝一樣,會變成虛無。”[7]
建洲案:何先生之說很有道理。但是認為“芋”與“華”的關係是形近而誤,並舉郭店《語叢二》46號簡“嘩”作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為例則似可商。《上博(一)‧孔子詩論》簡9“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者芋”。即“棠棠者華”,學者指出“芋”、“華”的關係是聲近通假,二者皆為匣紐魚部。文獻中亦有“于”、“華”互通之例。《呂氏春秋·有始覽》:“秦之陽華。”《淮南子·地形》陽華作陽紆。《山海經·中山經》:“又西九十里曰陽華之山。”《穆天子傳》陽華作陽紆。《說文·木部》:“樗讀若華。”[8]或認為“芋”從艸,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省聲,是“華”的簡體。[9] 總之,以目前的資料來看,“芋”與“華”的關係不應是形近而誤。
(四)
《三德》簡1“卉木須時而句(後)奮”,李零先生讀為將“句”讀作“後”。王晶、胡海瓊二先生認為:““句”在此處不可能讀“後”。“句”雖可讀“後”,但“後”字在《季康子問于孔子》簡1中出現,寫作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從辵與從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表義相同,後與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爲异體關係。同一批簡中用字習慣應該相同,有“後”字而不寫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句”不太可能讀“後”。 ”[10]

讲中国历史故事的手抄报

洲按:李零先生之說正確可從。裘錫圭先生已經指出楚簡中,“先後”、“前後”之“後”似無有作“句”者,而“然句(後)”、“而句(後)”,則無有作“後”者。[11]王、胡二先生的說法恐怕是不能成立的。
(五)
筆者拜讀完李天虹教授〈再談《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息”字〉[12]大作之後,深受啟發。筆者認為施謝捷先生將今本〈緇衣〉篇的“疾”與《郭店》本相應之字作“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本作“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對應起來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李教授文中提到:“古音“息”是心母職部字,“衋”是曉母職部字,比較接近;“疾”是從母質部字,和“息”、“衋”二字的韻部相隔較遠。”此恐一時不察。《郭店‧窮達以時》06:“管夷吾拘繇束(?)縛,釋杙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而為諸相”

用英语讲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一句中,馮勝君先生認為“杙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應讀作“桎檻”。他說:“杙”(職部)、“桎”(質部),看似遠隔,但典籍中職部與質部字相通卻不乏其例。如“暱”從“匿”得聲,《說文》異體作“昵”,“暱”、“昵”是(質部);“匿”是(職部)。《詩經‧大雅‧文王有聲》:“築城伊淢,作豐伊匹”,《釋文》:“淢,況域反,溝也。字又作洫。”淢(職部);洫(質部)。詩中“淢”、“匹”為韻,“匹”亦質部。《禮記‧投壺》:“壺中實小豆焉”,《大戴禮記‧投壺》:“實”(質部)作“置”(職部)。《周禮‧考工記‧弓人》:“凡昵之類,不能方。”鄭《注》:“故書‘昵’或作‘樴’。杜子春曰:‘樴’讀為‘不義不昵’之‘昵’”“昵”(質部);“樴”(職部)。[13]
所以郭店本相應之字作“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本作“
《上博五》补释五则
《上博五》补释五则
”與今本的“疾”仍有可能是通假關係。倘若這可以成立,則本簡應該可以隸定作“息”,讀作“疾”。以上只是說明恐不能以聲韻的證據來否定讀作“疾”的可能。至於在簡文中要如何解釋,筆者雖有臆解,但終覺還有商榷的餘地,故不敢寫出,還有待來日的繼續探索。

3月29日
(编者按:[1]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2)頁327-328。
[2]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頁157。
[3]劉樂賢《讀楚簡札記二則》,簡帛研究網,2004年5月29日。
[4]蘇建洲《〈上博(五)‧鮑叔牙與隰朋之諫〉“豎刁與易牙為相”章字詞考釋》,簡帛網,2006年3月17日。
[5]蘇建洲《〈郭店〉、〈上博(二)〉考釋五則》,《中國文字》新廿九期(台北:藝文印書館,2003.12)頁225。
[6]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2)頁294。
[7]何有祖《上博五零釋二則》,簡帛網,2006年3月3日。
[8]胡平生《讀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詩論》札記》,《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3)頁280、魏宜輝《楚系簡帛文字形體訛變分析》(南京大學博士論文,2003.4)頁117-118。
[9]秦樺林《上博簡〈孔子詩論〉辨證》《古漢語研究》2003.2 頁61。
[10]王晶、胡海瓊《〈三德〉簡1“句奮”解》,簡帛網,2006年3月8日。
[11]顏世鉉《郭店竹書校勘與考釋問題舉隅》,《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4:4(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3.12)頁637注75引裘錫圭說。
[12]李天虹《再談〈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息”字》,簡帛網,2006.03.01。
[13]馮勝君《二十世紀古文獻新證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02)頁107。又見《二十世紀古文獻新證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6.1)頁132。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5047.html

以上是关于《上博五》补释五则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上博五》补释五则;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5957.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