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
(首发)
今本《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因为“四大”(或“四悖论” [1])而出名:“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四个短句被当成具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而广泛流行,其中,“大音希声”被当作一种哲学抽象,一种美学境界,而“大象无形”则被一些画家和摄影家所津津乐道。然而,笔者在近日的重新解读中却发现,这一切都是一个穿越漫长时空的天大误会。“大器晚成”流传最广,还被收入成语大辞典,被解释成:“大器,宝贵的器物,比喻卓越的人才。原指大材须积久始能成器,后来多用来比喻卓越的人才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往往较晚。也常被用作对怀才不遇者的宽慰语。《老子》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汉·王充《论衡·状留》‘大器晚成,宝货难售也。’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崔琰传》:‘琰从弟林,少无名望,虽姻族尤多轻之。而琰常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万中书丢了这边,便向武正字、迟衡山道:‘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将来定是大器晚成的。’’”[2]可见,该成语来自《老子》无疑。以上引文说明,至少从汉代开始,这种误解就已经存在了,这一点也可以从历代《老子》注释中得到明证。
郭店楚简《老子》的出土为我们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文本上的基础,本文笔者将据此对全文进行重新解读,顺便破解所谓的“四大”之谜。
整理组隶定的简文如下:
上士昏[1](聞)道,堇(勤)能行於其中。中士昏(聞)道,若昏(聞)若亡。下士昏(聞)道,大
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
[2](笑)之。弗大
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
(笑),不足以為道矣。是以建言[3]又(有)之:明道女(如)孛(
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
)[4],遲[5](夷)道【如類,[6]進】道若退。上
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
(德)女(如)浴(谷),大白[7]女(如)辱,
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
[8](廣)
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
(德)女(如)不足,建
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
(德)女(如)【偷,[9]質[10]】貞[11](真)女(如)愉。大方[12]亡禺[13](隅),大器[14]曼[15](晚)成,大音[16]]祗[17](希)聖(聲),天象[18]亡
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
[19](形),道□□□□□。[20]
本章的存疑之处远不止前面所提到的“四大”,因此,笔者将按照以上标示的顺序逐字进行分析考证。
[1] 昏:因今本为“闻”,当代注释者均以先入为主,不管根据是否充足,一概向“闻”靠拢。查此二字除了韵部相同以外,根本没有其他相通的根据。因此,“昏”通“闻”之说是不足取的,而且,如果“上士”都要“闻”道,那么,他们该向谁去“闻”呢?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老子历来主张“不言之教”,而与“闻”、“问”相通似有与老子思想相悖之嫌,何况本章老子还提到“行”了呢?《康熙字典》引《释名》云:“昏,损也,阳精减损也。”这个意义来自于日落黄昏时“阳精减损”的情况。今本第四十八章有“为道日损”之说,虽然简本“损”为“员”,也没有找到二者直接相通的证据,但是“员”与“陨”相通,且后者有“坠落,丧失”之义,说明起码“员”和“损”可以间接相通。这样一来,根据“为道日损”之说,“损”即“为道”的一种有效方法,故“昏道”即“为道”(即“体道”)之义。“损”的目标就是“虚”和“静”,达到了这样的目标,就能行于大道“之中”,保持与“道”零距离。
[2]
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
:孙以楷引刘信芳观点云:“释‘
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
’为‘笑’,无论如何都难以说通……本简‘
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
’应读如‘谟’。《说文》:‘谟,议谋也。’”笔者认为刘先生前半部分说得很对,可是,结论笔者难从。经笔者核对,此字的隶定可商榷,应该隶定为“
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
”,理由是《汉语大字典》该字条下收有一个“老子乙一七八下”的字,二者字形完全相同。该字典的解释是“
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
,同笑。”清朝的段玉裁对此有较详细论证。[3]
[3] 建言:王弼曾注:“建犹立也。”后世不少学者均以为“建言”是一种书名。笔者通过对整章的理解,认为“建言”实际上是当时流行的关于道德规范的俗语或“顺口溜”。“建”与“律”同源,为“规律”、“法则”之意。《广雅?释言》:“律,率也。”故“建言”可以译为“道德规范警句”。
[4] 孛:有“混乱”,“相冲突”的意思,后作“悖”。今本为“昧”。“
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
”显然有不易用眼睛分辨的意思,但是,笔者以为,“孛”字本身的意义已经足够表现与“明”(明晰)相对的意思,不必也不应该理将其解为“光明”与“暗昧”之间的关系。
[5] 遲:今本为“夷”。《说文?辵部》:“遲,徐行也。”《广雅?释诂二》:“遲,缓也。”《广雅?脂韵》:“遲,徐也。”比较以上三个释文,《说文》的释文涵义限定最窄,仅限于时间。尹振环指出:“遲,《释文》注为‘夷’,但未说明理由。”[4]笔者以为,这个理由其实很简单:“遲”不仅用来表示时间的缓速,其实也可以表示路面坡度变化的缓速:“缓”、“徐”就是指“平”,“平缓”是也。
[6] 類(类):通“纇”,偏颇,不平;有疵节。
[7] 白:清白,不是指颜色上的“白”。与“辱”相对。“清白”即“荣”。
中国历史故事四年级书
[8]
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
:“fēng”。古“封”字,通“丰”。意思为“大”,“厚”。较“广”义胜。
[9] 偷:一般将“建”释为“健”,相对地把“偷”释为“怠惰”。不妥。“建”为动词,“建立”,“培养”之意。“偷”,引申义是“瞒着人暗中进行”。与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意思一致,指不期望别人的感恩,因此好像瞒着人暗中做好事一样。
[10] 质:以前普遍释为“质地”,名词,不妥。此句与上一句对应,故“质”为动词,表示“典当”,“抵押”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许诺”,就如同夫妻之间的婚约关系。
[11] 贞:今本为“真”,衍。贞即“贞节”,德之一也。从“贞”到“真”的衍变说明了理解的重要性,这一类的衍变都是由历代整理者的误解引起的。愉:愉快。今本为“渝”,也是由衍变造成的。本句的意思是“高高兴兴地持守贞节”。与上一句的“静静悄悄地培养道德”相对仗。
[12] 方:此字被普遍地理解为“方形”,不妥。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怎么突然讨论起广大的方形空间有没有边角的问题来了呢?显然这里有理解上的问题。《道德经》是上古的著作,很多用字必须按照这些字的本义去理解,而不能按照我们今天常用的字义去理解,这便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方”,根据《汉字源流字典》其“甲骨文像起土出粪的大锸形,如今农村还用这种粪锸。上短横是横把,中长横是足踏之双肩,两短竖指明其左右两旁,下边是多股分叉。”“本义当为起土之锸。”[5]其最基本的引申意义应该是尖刻(又
中国历史故事手抄报英语版
臭又硬),故老子在第五十八章主张“方而不割”。这里的“大”读作“太”。“太方”就不是正常的“方”了。
[13] 禺:与“偶”为同源字,又通“耦”。“偶”,成双成对。“耦”也有“一对”,“两个一组”的意思,还有“和谐”的意思——《广雅·释诂三》:“耦,谐也。”最重要的,它还有“同伴”、“流辈”的意思——《汉书·地理志下》:“所至国皆稟食为耦。”颜师古注:“耦,媲也。给其食而侣媲之,相随行也。”又如《董仲舒传》:“伊、吕乃圣人之耦。”因此,“大方无禺”的意思是“因为过于尖刻而没有朋友”,这和“方形”和“角落”有什么关系?!
[14] 大器:“大”读作“太”;“器”非“器皿”之意,而是与“曲”同源,会邪曲不正,理亏之意。可以理解为“心术不正”。
[15] 曼:《广雅·释言》:“曼,无也。”王念孙疏证:“《小尔雅》:‘曼,无也。’《法言·寡见篇》:‘曼是为也。’《五百篇》云:‘行有之也,病曼之也。’皆谓无为曼。……曼、莫、无,一声之转。”故“大器曼成”的意思是“过于心术不正无法有所成就”。至于成语字典中已经收入并且已经被人们误用的“大器晚成”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个美丽的误会而继续使用吧。我想,会有一天字典上会注上这个美丽的误会产生的缘由的——文字的剧烈变化的后果。
[16] 大音:“大”读作“太”。“音”:言辞。“圣”:通“声”,取“圣”的本义也通。
[17] 祗:被释为“希”,不通,隶定上应该有错误。孙以楷不知从谁采用了“黹”字,并将其释为“希”。 [6]刘钊虽采用“祗”字,但在说明过程中却提到这个字:“‘祗’从‘氐’声,读为‘希’。古音‘希’通为‘黹’,《周礼·春宫·司服》:‘祭社稷五祀则希冕。’郑注:‘希’读为‘黹’。而‘黹’、‘氐 ’皆在端纽脂部,可以相通。”[7]笔者以为,此字无需这般通假,因为“黹”在这里不读“zhǐ”,而读“xiàn”,是“以饰悬钟鼓”的意思。《篇海类编·衣服类·黹部》:“黹,以饰悬钟鼓也。”结合本文,“聖”就像“钟鼓”一样(“聖”与“聲”相通),据此,“大音黹圣”就是“过于华丽的言辞只不过是为了获取圣名而做的装饰而已”的意思。“黹”是如何衍变为“希”的呢?通过《汉语大字典》所附的“异体字表”可知,“黹”有一个异体字“絺”(“chī、chǐ”),取后一个读音时,二者义同。此字有可能是导致衍变的中介。
[18] 天象:今本为“大象”,与“大方”、“大器”、“大音”一起构成所谓的“四大”。简本的“天象”似乎十分难以理解,因为我们的印象中天文学的“天象”是有形的。不幸的是,简本的简文在本句之后损毁,然而,不幸之中的大幸是,帛书乙本保留了较完全的经文(甲本经文大部残缺),在此情况下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笔者正是在帛书乙本的启示之下破译了这个句子的。“天象无刑,道襃无名。”今本将“襃”衍为“隐”,帛书本的“襃”字义胜:“襃”同“褒”,本义为“衣襟宽大”,引申为内括性强,即承载性强、包庇性(《道德经》第五十一章:“养之覆之”)强的意思。其实“隐”也有“怜惜”、“同情”的意思,且还有“大”的意思,但是,它的现代意义会妨碍我们的深入理解。既然“襃”是动词,那么,“象”就应该也是动词,而不是名词。它的意思应该是“效法”,但是,它效法什么?答案在第二十五章:“天法道”。
[19]
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
:《正字通·土部》:“
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
,古文
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
(型),见《六书统》”。“型”通“刑”,且“刑”又通“形” [8]。因此,“天象无形,道襃无名”可以意解为:
天对于道的效法(象)是无形的(看不出它是在效法道,好似出于自然);
道对于天地万物的关照(襃)是无名的(不居功,不取功名)。
[20] 整理组认为,竹简损毁的部分大致可以容纳7-8个字,孙以楷根据帛乙将“道”字之后的五个空格填为“善始且善成”。笔者以为,“襃无名”三个字必须接在“道”字之后,然后才考虑可能存在的更多的字。可能的情况是:
天象无形,道[襃无名,善始且善成]。
“天象无形”一句其实与针对于人的“建德如偷”是有关联的,人之所以要“建德如偷”,就是因为“天象无形”——就连“天法道”都是无形的,况于人乎?整章的结构是这样的:首先,从上、中、下士入手,谈不同的人对于体道的态度,然后,针对“下士”(对于“道”没有足够认识、置若罔闻的人。正是由于这个阶层的存在,下文提到的“建言”的存在才是合理的。)态度,引出“建言”的十一条与道德有关的“谚语”,最后,再由人间的体道现状,提到人们也应该像“天”那样无声无息地效法道,因为道是襟怀宽广、衣养万物的“玄德”之源头。根据这个分析,本章的隶定和句读应该如下所示:
上士昏(体)道,堇(勤)能行於其中;中士昏(体)道,若昏(体)若亡;下士昏(体)道,大
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
(笑)之。弗大
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
(笑),不足以為道矣。是以建言又(有)之:明道女(如)孛,遲(夷)道【如類,進】道若退。上
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
(德)女(如)浴(谷),大白女(如)辱,
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
(丰)
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
(德)女(如)不足。建
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
(德)女(如)【偷,質[】貞女(如)愉。大方亡禺,大器曼成,大音
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
聖(聲)。天象亡
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
(形),道襃亡名,善始且善成。
十一条有关道德的“谚语”之中,前三个是关于“道”的,说的是对于“道”认识上的困难性;接着的三个是关于“德”的,说的是对于“德”的评价
儿童中国历史故事好词
也是不容易的,往往众说纷纭;接下来的两句是谈培养道德和保持贞节应有的态度;最后三句讲的是三种不道德现象会导致的结果。笔者提供的参考译文如下:
上士体道,不仅勤奋而且能行于大道之中(达到“虚”、“静”,与道零保持零距离);中士体道,三心二意;下士体道,还自己嘲笑自己的行为。如果他们不嘲笑,那道就不成其为道了。所以世上有这样的谚
中国历史福建人物故事简短
语:明晰的道好似错乱不清,平坦的道好似崎岖不平,发展的(向前的)道好似方向相反(向后倒退的)。高尚的德看起来好像低洼的山谷,清白的德看起来好像是耻辱,丰满的德看起来好像有所不足。培养道德的过程应该看起来好像是偷偷摸摸的一样,把贞节许诺给人家应该让人看起来是一件高高兴兴的事情。过于尖刻的人没有知心朋友,心术不正的人无法成就大业,言辞过于华丽的人是为了获取圣名。天对于道的效法是无形的,道对于万物的关照是不取功名的,而且是善始善终的。
“天象无形,道襃无名”直接处于“大音黹圣”之后刚好是对后者的否定——既不要“形”(矫饰),也不要“名”(圣名)。
[2006年9月4日13时初稿17时修改完毕]
(编者按:[2]周文彬等:《中华成语大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第270-271页。
[3]《汉语大字典》四卷本,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第2949页。
[4]尹振环:《楚简老子辨析》,中华书局2001年11月第1版,第294页。
[5]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华夏出版社2003年1月北京第1版,第83页。
[6]孙以楷:《〈老子〉注释三种》,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第140页。
[7]刘钊:《郭店楚简校释》,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33-34页。
[8]冯其庸、邓安生:《通假字汇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第164、32页。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913.html
以上是关于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老子-郭店楚简《老子》乙本第9、10、11、12号简(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读;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6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