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 天虹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27 21:21
  • 小虎历史故事网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吉林大學古籍所)
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第4、5簡有如下釋文“百眚(姓)皆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奄?)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然)將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亡),公弗詰□,臣雖欲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諫)或不得見公……”[1]。
楚簡整理者把“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釋爲“邑”且讀爲“悒”[2]。李天虹先生贊同季旭昇先生把“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讀爲“怨”字[3],陳劍先生也持這種意見[4]。趙平安先生更有詳文論述此字[5]。李學勤先生讀其爲“悒”[6]。我們認爲把“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釋爲“邑”且讀爲“悒”是可取的(對于“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字的多種釋法,我們另擬詳文論述,今從“邑”釋。)。其實,古文獻中“邑”、“悒”二字相通的情况很多,如《荀子·解蔽》:“無邑憐之心。”楊注:“或曰:邑與悒同。”《楚辭·離騷》:“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欝邑餘侘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兮。《考异》:‘邑一作悒。’”等(詳高亨《古字通假會典》邑字聲系)[7],例不多舉。
下面我們再看“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字,原文注釋者把其當成不識字,待考。季旭昇先生認爲此字從“心”從“偵”省聲,疑讀爲“憎”。 李天虹先生疑爲“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之再省,幷且傾向于“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字。李天虹先生認爲既然“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讀爲“怨”字,所以“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就不能讀爲“怨”字了,而應該讀爲“厭”,表示憎惡嫌弃之意。李天虹先生的看法是很有道理的,看到了“悁”、“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與“怨”古音相通的問題。但是我們前面已經說明“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應爲“悒”字,那麽“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讀爲“悁”就沒有問題了,李學勤先生就把此字徑釋爲“悁”[8],但沒做更多說明。我們覺得李學勤先生的釋法是可以的,只是我們還要在字形上說明白。大家知道楚文字中“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即爲“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旁[9]。我們認爲“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字即爲“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悁)”訛形所致。“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字其上角的“占”旁作“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形,這在楚國文字中常見,季旭昇先生認爲是“貞”字省形,不確,這一點李天虹先生已經指出。其實此形

中国历史上管理故事

應爲“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悁)”字右面偏旁省去“肉”旁而成的,而“占”與“厭”音近可通[10],所以可以省去“肉”旁保留“占”這個聲旁。另外我們還注意到郭店簡《老子甲》4號簡中“厭”字右面就從的“占”旁,不知道這是和“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字省形情况一樣,還是直接用“占”旁作聲符,有待研究。“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字所從人旁,這是贅加的形符。在古文字形體演變中可以找到這樣的例子,如“兄”字,在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陵君豆中就加了人旁[

中国历史重大事件故事

11]。另外我們可以從《說文》上找到原因,《說文》:“悁,忿也,從心,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聲。一曰憂也。于綠切。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籀文。[12]”我們看到《說文》“悁”字籀文寫法是從“刀”旁的,這和“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形從“人”旁是有出入的。但我們認爲二字寫法其實是有聯繫的,因爲“人”旁和“刀”旁在戰國文字中有時是互相訛混的,如包山簡中第237簡的“侳”字所從人旁也訛爲刀旁了,《古壐彙編

中国历史故事简单英文

》中第0337號的“倅”字所從人旁就訛爲刀旁了,“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字所從“刀”旁在包山簡24、80號簡中所從“刀”旁明顯已經訛爲“人”旁,還有“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字所從“刀”也訛爲“人”旁了[13]。例子就不贅舉了。我們可以相信《說文》“悁”字籀文寫法可能就是從 “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形訛變來的,所以說 “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即爲“悁”字是可以的。。
我們再回來看一下被釋爲“悒”的這個字的意思。《說文·心部》:“悒,不安也。從心,邑聲。”很明顯,其意思就是表示心裏憂愁不安。上面已經提到“悁”

中国历史友善故事

字的在《說文》中的解釋,其意也是表示憂愁或者忿恨的心理。可以說“悒”、“悁”應爲同義詞。它們放在一起就是一個雙聲迭義的連綿詞組,可以表示成“悒悁”或者“悁悒”的樣式,就如同我們說“校勘”和“勘校”、“家國”和“國家”的現象一樣,這種組成詞組的前後詞互換位置的情况是很多的。我們認爲簡文中“悒悁”即是“悁悒”一詞,表示人抱怨、忿恨心情的意思。這個詞是見于文獻的。《楚辭》卷第十七《九思·憫上》中有“思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鬱兮肝切剝,忿悁悒兮孰訴告。”《周禮·考工記·廬人》:“刺兵欲無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鄭注:“故書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或作絹,鄭司農云:‘絹讀爲悁邑之悁。’”(高亨《古字通假會典》192頁。)。“悁邑”應該就是“悁悒”,“邑”通“悒”,前面已經說明。另外,在《抱樸子·外篇》、《幽明錄》中都有“悁悒”一詞,這說明這個詞被用得很多[14]。我們回頭再看這個詞在上博五中能否講得通。“百眚(姓)皆悒悁,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奄?)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然)將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
(亡)……”,這句意思是說老百姓們都很憂愁、忿懣,他們很快就要死掉了。這是可以講通的。

06年11月24日寫畢
(編者按:[1]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35頁,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年12月。
[2]同注1,187頁。
[3]李天虹:《上博五〈競〉、〈鮑〉篇校讀四則》簡帛網2006年2月19日。以下引李先生說均出該文,不再注。季旭昇:《上博五芻議(上)》,簡帛網2006年2月18日。以下引季先生說均出該文,不再注。
[4]陳劍:《談談〈上博(五)〉的竹簡分篇、拼合與編聯問題 》簡帛網2006年2月19日。
[5]趙平安:《戰國文字中的“宛”及其相關問題研究(附補記)》簡帛網2006年4月10日。
[6]李學勤:《試釋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文物》,93頁,2006年第9期。
[7]高 亨:《古字通假會典》376頁,齊魯書社,1989年。
[8]同注5。
[9]黃德寬、徐在國:《郭店楚簡文字考釋》,《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十五周年紀念論文集》,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年。
[10]湯余惠、吳良寶:《郭店楚簡文字拾零(四則)》,《簡帛研究二〇〇一》(上)廣西大學出版社2001年。
[11]李守奎:《楚文字編》498頁,華東師範大學2003年。
[12]許 慎:《說文解字》221頁 , 中華書局1963年。
[13]同注7,492頁、496頁、270頁等。
[14]葛洪《抱樸子外篇·博喻卷》38:89“抱樸子曰:達乎通塞之至理者, 不悁悒于窮否;審乎自然之有命者, 不逸豫於道行. 故縈抑淵洿, 則遺慍悶之心; ...”。劉義慶《幽明錄》:“……矩(王矩)到數月,悁悒,乃開視書,云令召王矩爲左司命主簿,矩意大惡,因疾卒。”。另外在慧琳編寫《一切經音義》中《六度集經》第六卷及劉勰《文心雕龍》中都有此詞。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840.html

以上是关于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天虹-釋上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的“悒悁”一詞;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6168.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