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清華大學歷史系)
郭店簡《尊德義》13簡有這樣一句話:教以樂,則民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德清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對於“民”字之後四字(圖版如下)的釋讀,各家有不同的說法。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整理者讀為“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惪(德)清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其中“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字摹寫字形,未釋。[1]注釋認為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字是《說文》古文“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字,在此讀為何字待考。[2]張光裕先生認為“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字從弔,借為“淑”字,簡文讀為“民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淑)悳(德)清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3] 王輝先生讀為淑德清莊。[4]周鳳五先生認為《老子》甲簡四、簡七的“弗”字與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近似,當是“弗”之異構。簡文“弗德”讀作“弼德”,謂以德自輔,以德自正也。清,讀作“靖”,安也;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讀作“莊”,敬也。簡文此句謂教民以樂,則民以德自輔,安且敬也。[5]李零先生懷疑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是“弗”字的草寫,簡文釋為“弗德爭將”。“爭將”,原作“清將”,疑同“將爭”。[6]陳偉先生釋為“□德清莊”;[7]後又讀為“清壯”,認為是清新豪健的意思。[8]陳斯鵬先生認為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字宜釋“弗”。“德”讀為“得”,訓為“曉其義”。“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在楚文字中常用為“將”,在此則宜讀為“商”。此處“清商”乃為樂章之泛稱。“教以樂,則民弗得清商”,意謂若不先教以道德,而教民以樂,則民不能真正領會樂之真義。[9]李銳先生認為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字從弜弔聲,弔與“淑”古通,此疑讀為“俶”,《爾雅·釋詁上》:“俶,始也。”“德”疑當從陳斯鵬讀為“得”。“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在郭店簡《老子》等篇中多釋為“將”,當從爿聲,此處從陳偉《校釋》之説釋為“壯”。[10]劉釗先生以為“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讀為“淑”,“淑德”即“美德”,“清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疑讀作“清壯”,指清新豪健。[11]
我們首先來分析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字的隸定。
簡文該字作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與《老子》甲4簡“弗”字作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7簡“弗”字作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字形有所不同。區別最明顯之處在於該字中間有一上下貫穿的豎筆,而《老子》各字是在最後的一撇上加一長點。因此周鳳五先生之說似有可商。
陳斯鵬先生在文中列出了“弗”字形體演變圖示(見下圖):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由於沒有其他文字材料的佐證,因此陳先生的意見只能說是一種推測,難成定說。
我們認為,該字中間部分見於《汗簡》: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淑,見古孝經;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出林罕集字;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出義雲切韻。[12]
可見此形早有淵源。黃錫全先生《汗簡注釋》認為此字中間部分即弔形之偽,此弔形同石經。弔即古叔字。[13]這一意見是正確的。此字當如張光裕先生所言,隸定為 “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讀為“叔”,假為“淑”字。而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釋為“德”,按本字即可講通,似不必通假作“得”。“淑德”一詞見於《六韜·文韜·盈虛》:
太公曰:“帝堯王天下之時……民有孝慈者愛敬之,盡力農耕者慰勉之。旌別淑德,表其門閭,平心正節,以法度禁邪偽。”[14]
“淑德”二字確認之後,聯繫上下簡文,則清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均應是對德的形容,意思應該與淑字類似。
“清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應該如何釋讀呢?需要指出的是,陳斯鵬先生讀為 “清商”,認為“‘教以樂,則民弗得清商’意謂若不先教以道德,而教民以樂,則民不能真正領會樂之真義”的意見值得商榷。
我們看《尊德義》12-16簡的內容(釋文為寬式隸定):
善諸民必眾,眾未必治,不治不順,不順不平,是以為政者教導12之取先。教以禮,則民果以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教以樂,則民淑德清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教13以辯說,則民褻陵長貴以妄。教以藝,則民野以爭。教以技,14則民少以吝。教以言,則民訏以寡信。教以事,則民力穡以湎利。15教以權謀,則民淫昏、遠禮、忘親仁。16
從釋文可以看出,作者對禮和樂是持肯定態度,而對辯說、藝、技、言、事、權謀是持否定態度的。且本篇29簡就有“明德者,且莫大乎禮樂”一語,據此陳斯鵬先生的意見似應重新考慮。
各家對“清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釋讀的分歧,關鍵在於“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字。我們認為,此字可以與《容成氏》的“酋”字聯繫起來考慮。
《容成氏》簡1-2的簡文如下:
尊盧氏、赫胥氏、高辛氏、倉頡氏、軒轅氏、神農氏、渾沌氏、伏羲氏之有天下也,皆不授其子而授賢,其德酋清,而上愛
1下,而一其志,而寢其兵,而官其才。
不難看出,《容成氏》的“其德酋清”與《尊德義》的“淑德清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含義應該類似,這一點黃人二先生已經指出。[15]其中“酋”字作: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對於“酋清”的解釋,各家有不同的看法。
李零先生認為酋清疑是清靜無爲的意思。[16]黃德寬先生讀作“尊清”,認為“尊”可能是省寫。[17]黃人二先生贊同周鳳五先生郭店簡的解釋,認為應與《尊德義》簡一三“清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同讀為“莊靖”,意爲其德莊且安。[18]何琳儀先生讀作“酒清”,引《禮記》“酒清人渴而不敢飲也”為證。[19]陳英傑先生認為此字當是“詹”的省寫,讀為“澹清”。[20]楊澤生先生認為應該讀作“輶”。古文獻中常以“輶”形容德。《詩·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鄭玄箋:“輶,輕。”[21]顔世鉉先生認為當讀為“瀏”,酋、瀏二者有語音相近的關係。《詩·鄭風·溱洧》:“溱與洧,瀏其清矣。”毛傳:“瀏,深貌。”“瀏”,韓詩作“漻”,曰:“清貌也。”[22]《說文》:“瀏,流清貌。”“漻,清深也。”瀏、漻,有水清而深之意。《廣雅·釋詁》:“漻、淑,清也。”簡文“酋清”,可通“瀏清”、“漻清”,亦猶“淑清”。此又可比喻君主為政之德。[23]蘇建洲先生從之。[24]邱德修先生認為“丌悳酋清”
中国历史故事音频大全免费听
,即“其德猶清”,謂他們的品德大公無私,清靜無為。[25]田煒先生認為“酋”當讀作“猷”。《書•康誥》:“用康乃心,顧乃德,遠乃猷,裕乃以民寧,不汝瑕殄。”是“德”、“猷”並舉。“其德酋(猷)清”,猶言其道德、謀猷皆明。[26]王連成先生以為《容成氏》作者寫這個字是採用了其字形本身所顯示的字義,即“好酒充滿了容器並馬上要流出”的樣子,用以表達主語(文中缺字,但顯然是指有天下的王者)勇於讓賢的崇高品德。“酋”表示“盈滿”,“清”表示“高潔”,二者都是用來形容“德”的。[27]史傑鵬先生認為“酋”可以讀成“瀏”、“漻”、“潚”、“淑”四個字中的任何一個,讀“淑”更加妥當。[28]
我們認為,《容成氏》的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隸定為“酋”,《尊德義》的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隸定為“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在字形上應該是沒有爭議的。二者有共同的部首酉,從漢字構成的一般規律來說似應從酉得聲。“酋清”形容“不授其子而授賢”、“一志寢兵官才”的上古帝王,理當與靜虛無為義近。這樣來看,顏世鉉先生、史傑鵬先生的意見無疑是最合理的。他們認為簡文“酋清”,可通“瀏清”、“漻清”,亦猶“淑清”。也就是說酋瀏漻淑在簡文中是同義的。這種釋讀在《容成氏》中自是通暢,在《尊德義》中,讀為“則民淑德清瀏”或者“則民淑德清漻”,也是文通字順。不過顏先生認為“酋”從“酉”聲,“瀏”從“劉”聲,而“劉”則以“卯”(顏按,非天干之“卯”)為聲。《說文》“酉”字之古文即作“卯”。故“酋”、“瀏”皆從“卯”得聲,二者有語音相近的關係。[29]輾轉通假,似無必要。酋本意似為象形字,酋為從母幽部字,瀏為來母幽部字,聲近韻同,應可相通。
田煒先生將
中国历史故事刻舟求剑
“酋”讀為“猷”,只從《容成氏》考慮似乎可以成立,但是聯繫《尊德義》一篇,“酋”仍以作形容詞,釋為“瀏”、“漻”“淑”為好。
綜上所言,《尊德義》13簡“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德清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一句中的“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應該釋作“淑”,“淑德清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與《容成氏》的“其德酋清”意思相近,《容成氏》的“酋”可以讀成“瀏”、“漻”、“潚”、“淑”。《尊德義》因為德已經用“淑”來形容了,所以“
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
”可讀成“瀏”、“漻”、“潚”。
(編者按:[1]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第173頁。
[2]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第175頁。
[3]張光裕主編:《郭店楚簡研究 ·文字編》,6頁,藝文印書館1999年。
[4]王輝:《郭店楚簡零釋三則》,臺灣《中國文字》,新廿六期第160頁。
[5]周鳳五:《郭店楚簡識字劄記》,《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第359頁。
[6]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道家文化研究》,第17輯第525頁。
[7]陳偉:《關於郭店楚簡〈六德〉諸篇編連的調整》,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70頁。
[8]陳偉:《郭店簡書〈尊德義〉校釋》,《中國哲學史》,2001年第3期,第113——114頁。
[9]陳斯鵬:《郭店楚墓竹簡考釋補正》,《華學》,第4輯第80——81頁,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0年8月。
[10]李銳:《尊德義集釋》,稿本。
[11]劉釗:《郭店楚簡校釋》133-134頁,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
[12]《汗簡》19頁,中華書局1983年。
[13]黃錫全《汗簡注釋》270頁,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年。
[14]盛冬鈴《六韜譯注》10頁,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
[15]黃人二《讀上博藏簡容成氏書後》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15日。
[16]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251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7]安徽大學古文字研究室《上海楚竹書(二)研讀記》,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13日;《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18]黃人二《讀上博藏簡容成氏書後》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15日。
[19]安徽大學古文字研究室《上海楚竹書(二)研讀記》,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13日;《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20]陳英傑《讀上博簡(二)劄記五則》。
[21]楊澤生《上海博物館所藏竹書劄記》,簡帛研究網2003年4月16日。
[22]參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
[23]顔世鉉:《上博楚竹書散論(四)》,簡帛研究網2003年2月20日。
[24]蘇建洲:《上博讀本》,第108頁。
[25]《上博楚簡容成氏注譯考證》155頁。
[26]田煒《釋〈容成氏〉“其德酋清”》簡帛
中国历史故事英语小学
網2006年10月25日。
[27]王連成《簡文“其德酋清”和“尊德義”探微》,簡帛研究網2007年1月13日。
[28]《上博簡〈容成氏〉字詞考釋二則》,《江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一篇
漢考古》2007年第一期
[29]顔世鉉:《上博楚竹書散論(四)》,簡帛研究網2003年2月20日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596.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讀《尊德義》劄記一則;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6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