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 文化,读书,国学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28 13:33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中興大學中文系博士班)
《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篇的文字不但書寫風格較為率意,且存在許多向所罕見的特殊形體。究其所由,蘇建洲先生認為除了書手本身的素質外,底本字體的不熟悉恐怕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並引証簡文多次出現“好”字,但均寫作“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這種寫法也多見於

中国历史上的公关故事

《上博一‧緇衣》、《郭店‧語叢》等被馮勝君考證出來是具有齊系文字特點的抄本,因而推論《孔子見季桓子》的底本可能比較偏向齊魯一系[1],陳劍亦同其說[2]。
近年來學界已注意到出土戰國楚簡來源的國別問題。其中,馮勝君〈論郭店簡《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語叢》一~三以及上博簡《緇衣》為具有齊系文字特點的抄本〉一文透過“文字形體”與“用字習慣”之比對研究,發現郭店楚簡《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語叢》一~三以及上博簡《緇衣》等篇章之簡文與楚文字有別,而多與齊系文字與《說文》古文、三體石經古文相合,因此論定這些篇章為“具有齊系文字特點的抄本”[3],此說頗為學界所普遍認同。筆者發現,馮勝君文中所揭櫫之若干“齊系文字特點”於《

动画中国历史故事

孔子見季桓子》篇中亦每可見之,此種現象應可進一步支持《孔子見季桓子》之底本源於齊魯一系的

中国历史故事30秒视频

說法。茲將之略錄於下:
(一)、簡22“皇”字作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與一般楚系文字作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書也缶)、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包266)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郭.緇6)[4]不類,反近於齊系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陳曼簠)、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禾簋)、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陳貝方簋蓋)、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陳侯因敦)等形[5],類似現象亦見於馮勝君所舉證郭店《忠信之道》“皇”字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6]。
(二)、馮勝君謂一般典型楚文字“至”字多作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老甲24)、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語叢4-27)、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等形,惟底本源自齊系的上博《緇衣》、郭店《語叢一》、《語叢三》等所見“至”字作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上緇7)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語叢3-26)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語叢1-69),保留其本象箭幹部份豎筆,合於《說文》古文[7](據馮氏之研究,《說文》古文所反映的亦為齊魯文字特點[8]),《孔子見季桓子》簡6“至”字作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與上博《緇衣》、《說文》古文字形全同[9]。
(三)、馮勝君引吳振武之說謂“大字象人形兩臂的部分拉直是齊系文字的特點”[10],《孔子見季桓子》簡文中屢見的“夫”字作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簡2)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簡9)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簡19)等形,明顯可見其“大”字象人形兩臂的部分拉直為一橫筆。
(四)、簡3、簡4讀為“親”的字作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此字結構當析為从自、从辛。馮勝君指出楚文字“親”字從从見、从辛,如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容成24)、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包山51),且就用字習慣而言,楚文字亦多以“新”字表示“親”之含義,惟郭店《語叢一》、《語叢二》、上博《緇衣》等具有齊系文字特點的篇章,其“親”字皆不假“新”字為之,且作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郭店‧語叢一》簡77)、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上博一‧緇衣》簡10)等形,上部从目,與齊系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璽彙3521)、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陶彙3.917)近似,有較明顯的齊文字特色[11]。《孔子見季桓子》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字上部作“自”當為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形的進一步混用或訛變。類似例證亦見於《競公虐》簡7“毋尃青忍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其中“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字與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字同形,陳偉先生認為原考釋者釋為“罪”並無錯誤,但“忍罪”於文義似不可通,因此將“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字改釋為从“目”从“辛”的“親”字(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認為是“親”字的誤寫,[12]此說為多位學者所認同。[13]高榮鴻亦肯定其說,並進一步說明楚文字中“自”與“目”從不相混,而該處簡文“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字將“目”誤寫成从“自”,唯一合理的解釋為《競公瘧》之底本來自齊國,是楚人的轉抄本,書手不太熟悉齊魯文字,導致抄寫訛誤的產生[14]。
(編者按:[1]蘇建洲:《上博楚竹書文字及相關問題研究》(臺北:萬卷樓,2008),頁250。
[2]陳劍:〈《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重編新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383,2008.3.22首發。
[3]馮勝君:〈論郭店簡《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語叢》一~三以及上博簡《緇衣》為具有齊系文字特點的抄本〉,《北京大學博士後研究工作報告》200

一分钟讲述中国历史故事

4年8月,頁6。
[4]字形取自李守奎:《楚文字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頁25。
[5]字形取自湯餘惠:《戰國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頁15。
[6]馮勝君:〈論郭店簡《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語叢》一~三以及上博簡《緇衣》為具有齊系文字特點的抄本〉,頁20。
[7]馮勝君:〈論郭店簡《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語叢》一~三以及上博簡《緇衣》為具有齊系文字特點的抄本〉,頁15-16。
[8]馮勝君:〈論郭店簡《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語叢》一~三以及上博簡《緇衣》為具有齊系文字特點的抄本〉,頁51。
[9]“至”字作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
形,亦見於曾侯乙墓文字材料,然馮勝君認為其墓葬年代較早,因此曾國文字雖屬楚系,卻仍保有自身特色,與戰國中晚期典型楚文字有別,不能完全體現楚文字特點。
[10]馮勝君:〈論郭店簡《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語叢》一~三以及上博簡《緇衣》為具有齊系文字特點的抄本〉,頁11。
[11]馮勝君:〈論郭店簡《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語叢》一~三以及上博簡《緇衣》為具有齊系文字特點的抄本〉,頁18-19。
[12]陳偉:〈讀《上博六》條記〉,簡帛網》2007年07月09日。
[13]何有祖:〈上博六《景公虐》初探〉,簡帛網2007年07月11日。凡國棟:〈上博六《景公虐》初探〉,簡帛網2007年07月11日。張崇禮:〈釋《景公虐》中的“敷情不偷”〉,簡帛研究網2007年07月24日。梁靜:〈《景公虐》與《晏子春秋》的對比研究〉,簡帛網2007年07月28日。
[14]高榮鴻:〈讀《上博六·競公虐》札記二則〉,簡帛網2007年10月1日。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515.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底本國別問題補說;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6491.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