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也談《容成氏》“渫”字

  • 也談,《,容成氏,》,“,渫,”,字,原文,标题,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28 13:30
  • 小虎历史故事网

也談《容成氏》“渫”字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也談《容成氏》“渫”字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也談《容成氏》“渫”字


(清華大學歷史系)
近日讀到馮勝君先生大作《郭店〈緇衣〉“渫”字補釋——兼談戰國楚文字“枼”、“桀”、“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之間的形體區別》[1],文章辨析了戰國楚文字中“枼”、“桀”、“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三字的形體差別,筆者讀後深受啟發。不過馮先生認為《容成氏》簡24-25“決九河之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的“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似應隸定為“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讀為“竭”,卻值得商榷。筆者認為,此字應隸定為“渫”,讀為“葉”。
對於此字,各家不僅在釋讀上有分歧,就是在隸定上也差異很大。李零先生隸定為“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疑讀爲“阻”。[2]陳劍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感受

先生從之。[3]許全勝先生認為此字似為“渫”之誤,讀為泄。簡文“決九河之泄”,正謂分九河所泄之流。[4]蘇建洲先生認為字形右旁上部從二直筆,只是在第二直筆添加一斜筆,應隸作“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可讀作“結”。“決九河之結”,就是“決九河之不通”,意謂疏通九河淤結不暢之處。[5]
從各家意見來看,或認為此字右上部分從“乍”,或認為從“世”,或認為從“桀”。我們首先從字形的排比說起。
馮先生文章對從“枼”得聲、從“桀”得聲、從“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得聲的字有很好的歸類,茲不避重複,簡列如下[6]:
A:讀為“世”或從“枼(世)”聲的字:
A1: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正其身,然後正△﹝世﹞ 《唐虞之道》3簡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罪之枝△﹝葉﹞ 《用曰》15簡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後△﹝世﹞遂之 《鬼神之明》2簡正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後之△﹝世﹞比亂 《季庚子問於孔子》22簡
A2: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湯王天下三十又一△(世)而紂作 《容成氏》42簡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而沒身就△﹝世﹞ 《曹沫之陣》9簡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各以其△﹝世﹞,以及其身 《曹沫之陣》65簡
A3: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有其人,無其△﹝世﹞,雖賢弗行矣 《窮達以時》2簡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言之善,足以終△﹝世﹞ 《語叢四》3簡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三△﹝世﹞之福 《語叢四》3簡
A4: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得用於△﹝世﹞ 《慎子曰恭儉》4簡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邦君五△﹝世﹞ 《天子建州》乙本1簡
A1組的“世”與金文一脈相承。馮文已經指出,A1組的“世”字或“世”旁是標準形體。A2次之,A3為其變體。從上面的分類我們可以看出,戰國楚簡中“世”旁標準形體與異體並存,且有多達四種字形。
B、讀為“桀”或從“桀”得聲的字:
B1: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桀﹞以人道亂其民 《尊德義》5簡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桀﹞不易 《尊德義》5簡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湯不易△﹝桀﹞民而後治之 《尊德義》6簡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王天下十有六年而△(桀)作 《容成氏》35簡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桀)不述其先王之道 《容成氏》35簡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桀)乃逃之鬲山氏 《容成氏》40簡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桀)乃逃之南巢氏 《容成氏》40簡
B2: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禹湯△﹝桀﹞紂矣 《曹沫之陣》65簡
B3: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及△﹝桀﹞紂幽厲 《鬼神之明》2簡正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此以△﹝桀﹞折於鬲山 《鬼神之明》2簡背
從“桀”字各例來看,有三種形體。馮文指出,“桀”旁以B1為其標準形體,戰國三晉文字中“桀”字或作: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璽文120
B1各例所從的“桀”旁是把上引“桀”字所從“舛”旁的左半省掉了。上舉B2、B3則都應該視作是“桀”旁的變體。其說可從。
C:從“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得聲的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九店56號墓50號簡
馮文認為至少在目前還沒有發現戰國竹簡文字中“枼”、“桀”、“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三個偏旁確切無疑的相混的例證。實際上戰國文字形體多變,抄寫又比較隨意,混同現象時有發生。《容成氏》40簡“桀乃逃之鬲山氏”的“桀”字即誤為“枼”字,這一點蘇建洲先生已經指出:“上似從三直筆,與其他《容成氏》三個‘桀(傑)’(分別見於頁127簡35第2行第2字、第4字;頁130簡40第4行最末字)並不相同,應是訛誤。”[7]當然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因為偏旁時有混淆而不從字形上嚴格隸定。
現在分析我們要討論的字。關於該字的隸定,首先需要說明該字右旁的起筆在何處。下圖是該字的圖版: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有的研究者或許會認為起筆是從1處開始,所以認為右邊字形如圖: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再把字形上部筆者所畫紅線內的部分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聯繫起來,看成了兩個豎折相包圍的字形: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圖中紅線所示),所以隸定為“桀”。
事實上,如果我們仔細辨認,會發現3處並非屬於右旁的筆劃,而是左邊偏旁“水”的右上筆。只不過此處由於頓筆使得墨團較重,又和右邊折筆的頓筆部分連接,以至於該筆過於肥大,從而看起來像是從1處起筆。此字右旁實際上是從2處起筆,筆形當為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圖中紅線所示)。因此該字當作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上舉A2類的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亦是如此,也是“人”旁在此處的頓筆和右旁折筆的頓筆部分連接,使得該處墨團較濃(圖中紅線矩形框所示)。
關於這種頓筆的書寫形式,學者多有論述。如馬國權先生認為:“長沙市郊左家公山戰國墓兔毫筆的出土,使我們知道先秦的毛筆是鋒長腰細的,這樣的形制,要書寫成環弧較多的古文字,寫起來筆劃便自然富有彈性,形成起處稍尖,中間偏前較粗,而收筆處特尖的線條效果,這是書寫工具特性所使然。”[8]周鳳五先生認為《唐虞之道》與《忠信之道》筆劃更形肥厚,“豐中首尾銳”的特徵更為顯著。[9]
在《容成氏》中還可找出其他水旁頓筆肥大的例子,如: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19簡﹞、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26簡﹞、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26簡﹞。
下面來討論該字的隸定。馮先生認為,此字右旁與B1“桀”字以及包山簡“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字寫作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等形者所從相近,可能應該釋為“滐”。但是按照我們分析的字形起筆順序,把該字右旁和“桀”的字形相比較,發現二者事實上還是有差距的。最大的區別在於“桀”沒有《容成氏》此字右上部中間的橫筆。
該字實際上和A2類字所從相同。我們看該類第一例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所從“世”旁的二豎筆,左邊的豎筆是很傾斜的。第二例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的“世”旁二豎筆,分別向左右傾斜。與這兩例比較可以發現,我們討論的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其實所從的也是“世”。只是該字左邊的豎筆寫得過於傾斜潦草,以至於和右豎筆交叉了而已。上舉A2類三例均從“世”得聲,在簡文中讀為“世”是確定無疑的,A1可以隸定為“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A2可以隸定為“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A3可以隸定為“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據此,筆者將25簡此字隸定為“渫”。
“渫”宜讀為葉,《方言》第三:“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翕,葉,聚也。楚謂之
也談《容成氏》“渫”字
也談《容成氏》“渫”字
,或謂之翕。葉,楚通語也。”[10]
《淮南子·主術》“業貫萬世而不壅,橫扃四方而不窮”,王念孫《讀書雜志》認為“業”當為葉,義為聚、積[11]:
業貫萬世而不壅,橫扃四方而不窮。高注曰:“貫,通。壅,塞。”念孫案業當為葉,聲之誤也。葉,聚也,積也。貫,累也。言積累萬世而不壅塞也。方言曰:“葉,聚也。(《廣雅》同。)楚通語也。”《楚辭·離騷》:“貫薜荔之落蕊。”王注曰:“貫,累也。(《廣雅》同。)”《荀子·王霸篇》:“貫日而治詳。”楊倞曰:“貫日,積日也。”是葉貫皆積累之意也。《俶真篇》曰:“枝解葉貫,萬物百族。”義與此業貫同。《原道篇》曰:“大渾而為一,葉累而無根。”葉累猶葉貫也。《俶真篇》曰:“橫廓六合,揲貫萬物。”揲貫猶葉貫也。(彼言橫廓六合,猶此言橫扃四方。彼言揲貫萬物,猶此言業貫萬世。故《廣雅》云揲積也。)高《注》訓貫為通,失之矣。
葉、揲、牒聲近相通。《廣雅·釋詁》:“揲,積也。”王念孫《疏證》云[12]:
揲者,《淮南子·俶眞訓》云:“橫廓六合,揲貫萬物。”王逸注《離騷》云:“貫,累也。”揲貫猶言積累。《原道訓》云:“大渾而爲一,葉累而無根。”《主術訓》云:“葉貫萬世而不壅。”“葉”與“揲”通。《本經訓》:“積牒璿石,以純脩碕。”高誘注云:“牒,累也。”牒與揲聲亦相近。
王氏此說十分精當,劉文典[13]、何寧[14]、張雙棣[15]均采納其說。正如馬宗霍所評價的:“此以本書﹝引者按:指《淮南子》﹞前後互證,尤切。”但馬氏認為“揲”的“積”意為更迭之引申,不確。[16]
由上可見,葉、聚、積、累義同相通,“業貫萬世而不壅”,言積累萬世而不壅塞。可見壅、塞與積、累義近,只是在

中国历史故事抄写图片大全

文中積、累屬於中性詞,而壅、塞則是作者所反對的。決、塞對舉見於《管子·君臣下》:“決之則行,塞之則止。雖有明君能決之,又能塞之。決之則君子行于禮,塞之則小人篤于農。”[17]
“積”有“滯積”之意。《莊子·天道》:“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聖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服。”成玄英疏云:“積,滯也,蓄也。言天道運轉,覆育蒼生,照之以日月,潤之以雨露,鼓動陶鑄,曾無滯積,是以四序回轉,萬物生成也。”[18]陸德明《經典釋文》:“積謂滯積不通。”[19]
《容成氏》簡24-25簡文作:“禹親執畚耜,以陂明諸之澤,決九河之渫,於是乎夾州徐州始可處。”“決”意為開、疏通,這一點沒有疑問。將該句話理解為疏通九河滯積壅塞之處,應該是可以講通的。
(編者按:[1]“2007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

中国历史上的投笔故事

”會議論文。
[2]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269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3]陳劍《上博楚簡〈容成氏〉與古史傳說》,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 中國南方文明研討會論文,2003年12月。
[4]許全勝《〈容成氏〉補釋》,簡帛研究網站,2003年1月14日。
[5]季旭昇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讀本》139頁,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6]分類多受馮先生文章啟發,但具體例證與歸類有所不同。
[7]蘇建洲《上博楚竹書〈容成氏〉、〈昔者君老〉考釋四則》,簡帛研究網站,2003年1月15日。
[8]馬國權《戰國楚簡文字略說》,《古文字研究》第3輯,158頁。中華書局,1980年。
[9]周鳳五《郭店竹簡德形式特徵及其分類意義》,《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59頁,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10]錢繹《方言箋疏》,234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11]王念孫《讀書雜志》《淮南·主術》“業貫”條,北京市中國書店,1985年。亦可參《廣雅疏證》。
[12]王念孫《廣雅疏證》18頁,中華書局,2004年。
[13]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276頁,中華書局,1989年。
[14]何寧《淮南子集釋》621頁,中華書局,1998年。
[15]張雙棣《淮南子校釋》910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16]馬宗霍《淮南舊注參正》35頁,齊魯書社,1984年。
[17]黎翔鳳《管子校注》585頁,中華書局,2004年。
[18]郭慶藩《莊子集釋》458頁,中華書局,1961年。
[19]陸德明《經典釋文》379頁,中華書局,1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50字怎么写

983年。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517.html

以上是关于也談《容成氏》“渫”字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也談《容成氏》“渫”字;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6490.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