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 文化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29 00:48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北京師範大學古籍所)
郭店《老子》甲篇第三十四號簡,有一句簡文:“未知牝戊(牡)之合而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怒。”[1]出自今本《老子》第五十五章,其中的“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字,《郭店楚墓竹簡》的編者釋為“然”,裘錫圭先生的按語說:“此字之義當與帛書本等之‘脧’字相當,似非‘然’字。”[2]後來學者大多對此字或者照舊釋為“然”[3],或者只摹字形,不加解釋[4],還有的學者認為它可能和秦漢時期的‘遂’字有關,也可能是“一個表示公豬生殖器的字”[5],由此可見,對這個字,以上學者實則並沒有真正給予解釋,我們在這裏試着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從字形來看,這個字應當分析為上“士”下“勿”,楚簡的“士”字有些在兩橫畫之間不加連接,且兩橫畫幾乎等長,而“土”字兩橫畫全部連接,且上橫畫一般比下橫畫短[6],所以這個字肯定是“士”字。字下部的“勿”字寫法見於《老子》甲篇十七號簡“萬勿(物)作而弗辭”,也可以肯定是“勿”字。按照一般的字形結構,這個字“士”應該是意符,“勿”是聲符,以聲類求之,應該讀為“勃”。上古音“勃”是並母物部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所從的“勿”是明母物部字,並、明兩母都是唇音,這兩個聲母通假的情況在楚簡中所在多有,光《老子》簡本身就有“弁”[7]通“文”,“非”通“微”,所以,從音理上講,“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讀為“勃”是沒有問題的。古書上沒有“勿”聲字和“孛”聲字直接通假的例子,但間接通假的例子卻能找到。《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何獨弗欲?”《晏子春秋》“弗”作“勿”。《禮記·緇衣》:“口費而煩。”鄭注:“費或作悖。”是其證。將“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讀為“勃”,放在簡中意思也更為妥帖,“勃”在古書中有“興起”的意思,《左傳·莊公十一年》:“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杜預注:“勃,盛貌。”楚國的鬭勃,字子上,王引之《經義述聞·春秋名字解詁》說:“勃,奮起而上也。”[8]其實在今天,說男子生殖器還是稱為勃起。“勃怒”構成一個並列式合成詞,意思是一樣的。“勃”經常用來形容發怒的樣子,不過是作為副詞來修飾怒的,和這支簡文的情況略微不同。但也有做動詞用的,《文選·王褒〈四子講德論〉》:“浮游先生色勃眥溢曰。”張銑注:“勃,怒也。”是其證。“勃怒”在古書中也有辭例,《詩經·大雅·桑柔》:“既之陰女,反予來赫。”鄭箋:“我恐女見弋獲,既往覆陰女……女反赫我,出言勃怒。”又《常武》:“王奮厥武,如震如怒。”箋:“王奮揚其威武,而震雷其聲,而勃怒其色。”都是例子。《爾雅》:“勃,作也。”有的《老子》版本“怒”為“作”,其實和“勃”也是一個意思。
至於“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上部所從的“士”為意符,是沒有問題的。古代“士”代表男子,從意思上沒有問題,但為何把“士”寫在字的上部,還是值得探討,這裏也談一點我們的看法。
甲骨文中,代表雄性的“牡”字,常常寫成“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形,或從“羊”作,其

中国历史故事360字

左邊的“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形,學者多指出是雄性生殖器的象形,但是“牡”字在金文裏已經多數訛誤成“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或者“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從“土”了,所以《說文》說“牡”從“土”聲,就是根據這種訛誤的形體來的,“土”和“牡”讀音相差太遠,很多學者都認為不可信[9]。

中国历史故事英语话剧剧本

簡文“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上部的“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可能就是從表示雄性生殖器的“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變化過來的,在甲骨文中本來就可以當單獨的字,表示雄性。值得注意的是,《史記》裏有個人叫“嫪毐”,綽號叫“大陰人”,以男色侍奉

中国历史故事简单介绍

秦太后而聞名。他的名字“嫪毐”的“毐”的字形結構是上“士”下“毋”,《說文》:“毐,士之無行者,從士毋,賈侍中說,秦始皇母與嫪毐婬,坐誅,故世罵婬為嫪毐。讀若娭。”段玉裁指出,嫪是姓氏,又說“亦從母會意,毐之本義如此,非為嫪毐造此字也”,然而奇怪的是,“毐”從未在除此之外的其他典籍中出現過。我們在這裏提出一個大膽的猜想,可能“毐”本身就是綽號,並非此人的真名。“毐”從“毋”聲,趙彤先生曾指出,“侮”字並不從“每”得聲,而是從“母”得聲,郭店竹簡的“《老子》‘其次侮之’的‘侮’字在馬王堆帛書《老子》甲、乙本中均作‘母’,說明至遲西漢時有些方言中“母”字已經轉入侯部。”[10]而“毋”“母”乃一字分化,如果“母”在醪毐時代已經讀入侯部,那麼“毐”和“牡”的讀音就很相近,牡是幽部字,幽侯兩部常可通假。有可能“毐”是當時人為了取笑嫪毐這人模擬“牡”的發音而造的一個字,而它所從的“士”說不定也是“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形變化過來的,和“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的情況相似,《說文》說“毐”讀若“娭”,可能是後來的變音。如果我們的說法成立的話,“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還不能看成從“士”從“勿”聲,而應當看成從“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從“勿”聲。“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像雄性生殖器的形狀,正代表勃起,同樣,“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也是楚國人為“勃起”的“勃”而造的一個專字。
接下來我們討論傳世文獻中和“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相當的“脧”字,這個字只見于《說文》新附,訓釋為“赤子陰也”。除了見諸《老子》這本書之外,從未在其他先秦典籍中出現過。它在傳世《老子》中有好幾個異文,或者作“全”,或者作“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11],馬王堆帛書兩種《老子》本都作“脧”。如果按照傳統解釋,把“脧”解釋為“赤子陰也”,從意義上看貌似沒有什麼問題,但細玩上下文義,似乎還是有些不妥,我們茲把相關文字錄引如下: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虺蠆蟲蛇弗蜇,攫鳥猛獸弗扣[12],骨弱筋柔而捉固,未知牝戊(牡)之合而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怒,精之至也。
可以看出,後面所有的文字,“虺蠆蟲蛇弗蜇,攫鳥猛獸弗扣,骨弱筋柔而捉固,未知牝戊(牡)之合而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怒”,四句話都是承接“赤子”的,也就是列舉“赤子”會具備的特徵,把“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解釋為“赤子陰”,相當於說“赤子不懂得的牝牡之合但是赤子的生殖器會怒起”,完全是床上架床,多此一舉。因此,所謂的“赤子陰也”這種解釋是不可信的,而如果讀為“勃”,就文從字順了。
有一個問題值得注意,按照《說文》的說法,“勃”所從的“孛”,實際上還要分析為從“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的意思是“草木盛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象形”,其實這個字的來源也值得懷疑,迄今為止,古文字中似乎還沒有發現有這麼一個“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字,但《說文》對它的訓釋卻可能是有道理的。今本老子四十一章:“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其中的“昧”,簡文乙組十號簡寫成“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有的學者把它當成“孛”字[13],其實應當分析為從“子”從“未”省聲,但它確實可以看成是所謂的“孛”字,因為“未”也是明母物部字,和“孛”字音近,也許“孛”就是這種寫法的“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分化出來的一個字。《說文》對“未”的解釋為:“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於未,像木重枝葉也。”雖然帶有後世的哲學色彩,不能代表造字本意,但從甲骨文來看,“未”字“像木重枝葉也”這種看法顯然是對的。所謂“木重枝葉”也就是草木很繁盛,《說文》中所謂的“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應該就是“未”字某種寫法的訛變,所以郭店簡的“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從字形結構來看,可以視為《說文》中的“孛”字,它和作為“木重枝葉”的“未”是同源詞。如果“孛”真是從“未”得聲的,它和“勿”聲字相通的例子就更多了,《老子》十四章:“其下不昧。”馬王堆帛書“昧”皆作“忽”[14],如果我們的猜測不誤的話,古書上之所以找不到“勿”聲字和“孛”聲字直接通假的例子,可能在於大部分“未”聲字訛成了“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聲字的緣故。
最後談談傳世文獻和“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相當的字為什麼會寫成“脧”,我們認為,實際上也是音近通假的關係,“脧”所從得聲的“夋”本身是從“允”得聲的,“允”是余母文部字,和物部有嚴格的陽入對轉的關係,當然它們的聲母看上去有距離,但是舌音和唇音相通的現象也不是沒有的。《詩經·小雅·十月之交》:“仲允膳夫。”《漢書》“允”作“術”。《說文》的“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許慎云“讀若欻”,而“欻”字,《說文》又云“讀若忽”。這說明“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和“忽”讀音相近,既然“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的聲符“術”可以和“允”通假,那麼“允”也應該可以和“忽”通假。至於“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這種寫法,顯然它所從的“血”是意符,就不用多說了。另外一種寫成“全”的異體也是如此,“全”是從母元部字,元、文兩部是鄰韻,可以通假。有的學者不知道“全”是通假字,把這句話理解為“無物以損其身,故能全長也”[15],那就錯得更厲害了。
總之,把“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讀為“勃”,從字義和音理上都是沒有問題的,傳世文獻中的“脧”和“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兩種寫法都是“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
”的異體,本義是“勃起”,而不是什麼“赤子陰”。
(編者按:[1]為了打印方便,本篇所引簡文隸定全部採用寬式。
[2]《郭店楚墓竹簡》116頁注“七十一”,文物出版社,1998年。
[3]參看彭浩《郭店楚簡老子校讀》65頁,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聶中慶《郭店楚簡老子研究》23

中国历史短故事与成语

8頁,中華書局,2004年。
[4]李若暉《郭店竹書老子論考》164頁,2004年。
[5]參看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14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6]參看縢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48頁“士”字頭下,和963頁“土”字頭下,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7]“弁”在楚簡中訛成“史”字。
[8]王引之《經義述聞》533頁上,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
[9]參看于省吾主編《甲骨文字詁林》第二冊1517-1522頁,1996年。
[10]趙彤《利用古文字數據考訂幾個上古音問題》,復旦大學2008年論文集光盤版。
[11]參看朱謙之《老子校釋》221頁,中華書局,1994年。
[12]“扣”字可能是“捕”的誤字,左旁“甫”訛為“手”,讀為“搏”,此段文字押魚、鐸韻,作“扣”則出韻。
[13]《郭店楚簡文字編》就列入“孛”字頭下,見九七頁,文物出版社,2000年。
[14]其他例子還可以參看高亨《古字通假會典》608-609頁“勿字聲系”下,齊魯書社,1989年。
[15]樓宇烈《老子道德經注校釋》,145頁,中華書局,2008年。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291.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6715.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