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29 01:12
  • 小虎历史故事网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
(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09提交論文首發)

上博七《凡物流形》甲本(下或簡稱《凡甲》)簡27的竹簡形制和字跡與《凡物流形》甲本的其他竹簡都不一樣,李銳先生已言:“此簡字形似與其他不類(試將此篇相關字與簡18、20、25之‘言’字,簡16之‘聖’字,5、6、9、10、16、18之‘其’字比較),疑非本篇。”[1]其言甚是,《凡甲》簡27與《凡物流形》甲本其他簡的具體字形對比可參看文末表一,從表中可以看出,二者的字跡確實是不一致的。[2]還需要補充的是:《凡甲》簡27的編連情況也是與《凡物流形》甲本不同的。此簡上端完整,[3]下殘,其編連間距據整理者曹錦炎先生介紹:現存簡長29.5釐米,第1契口距頂端8釐米,第1契口距第2契口18釐米,第2契口距尾端3.5釐米(單按,此簡簡尾已殘,3.5釐米這個數值是第2契口到現存簡尾的殘長)。[4]這與《凡物流形》甲本的編聯間距一般是第1契口距頂端10釐米,第1契口距第2契口14.7釐米,第2契口距尾端8.4釐米(這裏我們用了《凡物流形》甲本簡1來舉例)是全然不同的。故此簡該從《凡物流形》甲本中剔出。
《凡物流形》甲本簡27現存24字,內容爲:“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牆而禮,屏氣而言,不失其所然,故曰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堅)。和凥和氣,令聲好色,”[5]我們認爲此簡應歸入上博六《慎子曰恭儉》(下或簡稱《慎》),並可與《慎》簡3連讀,由此出發,我們把《慎子曰恭儉》重新排序如下:
慎子曰:恭儉以立身,堅强以立志,忠疐(實)以反俞(?),干友以載道,精(清)法以巽(緣)藝,……【慎1】
干(焉);恭以爲體,道莫偏干(焉);信以爲言,□莫偏干(焉);强以秉[6]志,……【慎2】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牆而禮,屏氣而言,不失其所然,故曰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堅)[7]。和凥和氣,令聲好色,爵【凡甲27】祿不累其志,故曰强。首戴茅芙(蒲),撰蓧執鉏,遵畎服畝,必於……【慎5】
勿以坏(倍)身,中凥而不頗,任德以俟,故曰青(清)。斷囗……【慎3】
讓。得用于世,均分而廣施,持德而方(傍)義。民之……【慎4】
踐今(?),爲民之故,仁之至。是以君子向方知道,不可以疑。臨……【慎6】
下面談談我們把《凡物流形》甲本簡27歸入上博六《慎子曰恭儉》的理由:
一、從句式看,《凡甲》簡27: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牆而禮,屏氣而言,不失其所然,故曰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
和上博六《慎子曰恭儉》簡5和簡3頗爲一致:
(1)祿不累其志,故曰强。【慎5】
(2)勿以坏(倍)身,中處而不頗,賃(任)德以俟,故曰青)。【慎3】
《凡甲》簡27是說“堅”所具有的特徵,而《慎》簡5是說“強”所具有的特徵,這兩者其實都是解釋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孙策

《慎》簡1“堅强以立志”中“堅”、“强”的意思。
《慎》簡3的“青”,以前或讀爲“清”、“情”、“靜”。[8]現在看來,這個“故曰青”與“故曰堅”、“故曰強”一樣,也應是解釋《慎》簡1“精法以巽(緣)藝”中“精”的意思,“精”、“青”二字應爲一字異體。這裏的“精”和“青”,都應讀爲“清”,即“公正”的意思。
二、從竹簡的形制看,《凡甲》簡27與上博六《慎子曰恭儉》的形制相同。《慎子曰恭儉》整理者李朝遠先生對《慎子曰恭儉》的編聯間距的描述是:
完簡僅一支,簡長32釐米,有上下二編繩,第1契口(單按,李先生用的是“編繩”這個術語,爲了與《凡甲》簡27相對照,今改稱“契口”)距頂端7.8至8釐米,第1契口距第2契口18.1釐米,第2契口距尾端6.1釐米。此篇除存有一支完簡外,其它五支簡均上端完好,下端殘缺。簡頂端均削爲平頭,第一字和整簡的最後一字上下幾無天頭地腳。[9]
《凡甲》簡27與《慎子曰恭儉》竹簡形制的三個特徵(編聯間距、下端多殘、幾無天頭地腳)都相吻合,尤其是兩者編聯間距密合,這怎麽也不能說是偶然的巧合。從這二點看,《凡甲》簡27與《慎子曰恭儉》應爲一篇。
需要指出的是,《凡甲》簡27與《慎子曰恭儉》的字跡特徵也是不一致的,但字跡不同並不能成爲《凡甲》簡27可歸入《慎子曰恭儉》的反證。在楚地竹簡中,同一篇竹書爲兩個抄手所寫還是比較常見的,如郭店《五行》(可對比其中簡9與簡10)、上博一《性情論》(可對比其中簡2與簡38)、上博三《周易》(可對比其中簡7與簡24)等即有兩種字跡存在。即使在同一支簡中,也出現過兩種字跡相雜的情況,如上博五《競建內之》簡19、簡20等。[10]
隨着上博藏簡的陸續公布,把《凡甲》簡27歸入《慎子曰恭儉》的說法或許可以得到驗證或補充。
附記:此文寫出後,程少軒先生告訴我,他在一篇文章中也認爲從形制看,《凡甲》簡27不屬於《凡物流形》甲本,並也發現《凡甲》簡27與《慎子曰恭儉》竹簡的形制相一致。[11]但程先生認爲從字體看,《凡甲》簡27不太可能屬於《慎子曰恭儉》篇,很可能來自與上博六《慎子曰恭儉》篇同一批抄寫的、內容類似的古書。今把程先生的意見記於此,以供大家參考。

上博七《吳命》現存9支竹簡,較爲殘斷,文意互不連屬,且其詞語及通假常有特異之處,雖經過整理者的辛勤工作,但問題仍然不少,現對有關問題重新考證如次:
(一)、《吳命》簡3:“兩君之弗順,敢不芒(亡)道以告。”吳請成于楚。
整理者曹錦炎先生斷爲:“兩君之弗順,敢不喪?導以告吳,請成于楚。”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讀斷爲:“兩君之弗順,敢不芒(亡)?道以告吳,請成於楚。” [12]魯家亮先生斷讀爲“君之順之,則君之志也。兩君之弗順,敢不芒(忙)道以告,吳請成於楚。”
魯先生斷讀大體可從,但他釋爲“芒”讀爲“忙”,把“敢不芒(忙)道以告”解釋爲“怎麼敢不急忙告知?”這是同古人語言習慣不合的;[13]林文華先生依魯先生斷讀,但把“芒道”爲“往道”,並認爲“往道以告”,即“往來道路以告之意”,[14]此說亦頗爲不辭;禤健聪先生亦從魯先生斷讀,但又把“芒”釋爲“喪”,並謂“喪道”爲喪禮之義。[15]
按,郭店《緇衣》簡9之“芒”,今本作“亡”;郭店《語叢四》簡3、簡7之“芒”亦用爲“亡”;上博三《周易》簡32的“芒”,今本和“馬王堆”帛書本皆作“亡”;上博七《鄭子家喪》甲本簡1、乙本簡1“鄭子家芒”之“芒”,原整理者陳佩芬先生釋爲“喪”,從典籍用字習慣上看,亦應讀爲“亡”,即“死亡”之義;[16]《吳命》簡3“攼(殘)亡”的“亡”亦做“芒”,只比此篇簡3的“芒”多一“屮”頭而已。故簡3的“芒”亦應從“復旦讀書會”讀爲“亡”,“敢不亡道以告”也就是“敢不以亡道告”,“亡道”猶“無道”。“敢不以亡(無)道告”的意思是說:如果兩個君王沒有和順,那麽,我們也只好向您告訴我們將做無道(不合禮宜)的行爲了。這裏所謂的“無道”,應是交戰的一種委婉的說法。
(二)、《吳命》簡9:“唯三大夫其辱問之,今日唯(雖)不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謀)既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犯)矣,自是日以往,必(比)五六日,皆敝邑之期也。”吳走陳。
整理者曹錦炎先生把其中的“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讀爲“敏”,並認爲“不敏”是說話者的謙稱,劉雲先生讀爲“悔”。[17]按,從楚簡用字習慣來看,“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一般都是用爲“謀”的,此處也應讀爲“謀”。[18]“不謀”也就是沒有料想到的意思,“今日雖不謀既犯矣”是說現在雖然沒料想到已經侵犯到您了。
附帶說一下,“是日”的“是”字,整理者曹錦炎先生釋爲“望”,陳偉先生改釋爲“是”,[19]沈培先生從之,[20]這個意見應該是正確的。此字“復旦讀書會”釋爲“暑”,但敵國約定日期一定不會用一個比較含混且不定點的“暑日”來表示,故“暑日”說不可從;大丙(網名)讀爲“曙日”,[21]“曙日”一詞典籍則未見其例,故我們仍從陳偉先生說讀爲“是日”。
(三)、《吳命》簡9:“楚人爲不道,不使其先君之臣事先王。廢其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貢)獻,不共承王事。”
“廢其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獻”的“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整理者曹錦炎先生讀爲“賨”,但“賨獻”不辭,此字應讀爲“貢”,“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所從之“童”爲定紐東部;“貢”爲見紐東部,二字聲韻相近。“貢獻”一詞典籍常見,如《國語·吳語》:“吳王親對之曰:‘天子有命,周室卑約,貢獻莫入,上帝鬼神而不可以告。’”
(四)、“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這種長方形大墨節從歷來發現的楚地竹簡看,都是用作分章或分節的標志。“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前後的簡文大都不會是一件完整的事件,而是各種事件或說話人歷次談話的彙編。《吳命》中“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凡四見:
(1) 簡3:“君之順之,則君之志也。兩君之弗順,敢不芒道以告?”吳請成於楚。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2) 簡7:“故用使其三臣,毋敢有遲速之期,敢告矵日。”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3) 簡8下: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於周。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4) 簡9:“自是以往,必(比)五六日,皆敝邑之期也。”吳走陳。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長方形大墨節前的那些短語如“吳請成於楚”、“吳走陳”等,除了例(3)不詳外,(1)、(2)、(4)都是用這幾個字來敘述某件歷史事件,那些短語是在本章節說話者所說的外交辭令之外的。我們認爲這些短語應該是標示此章節所載的外交辭令是在什麽歷史事件下發生的,或者說,它們充當着補充文義的小標題的作用。
所以,《吳命》此篇也應爲有關吳國的外交辭令之彙抄(“吳命”猶言“吳國的辭命或辭令”),而並非如整理者曹錦炎先生認爲的那樣,是記載某一件或某兩件的歷史事件的前後經過。
(五)、《吳命》簡5上:“以此前後之,猷不能以牧民,而反志<忘-望>下之相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濟)也,豈不左哉!”
此簡爲《吳命》簡5之上半段,飛虎(網名)引一上示三王(網名)的意見,認爲此上半段不應歸入《吳命》篇,甚確。[22]我們爲討論方便起見,暫把它附於本文末。整理者曹錦炎先生把它斷爲:“以此前後之猷,不能以牧民而反志,下之相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擠)也,豈不右(佑)哉!”“復旦讀書會”斷讀爲:“以此前後之,猷不能以牧民而反志,下之相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擠)也,豈不左(差)哉!”
我們認爲應重新斷讀爲:“以此前後之,猷不能以牧民,而反志<忘-望>下之相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濟)也,豈不左哉!”其中的“志”應是“忘”之訛,二字字形相近,容易訛混,[23]這裏讀爲“望”。“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應讀爲“濟”,“相濟”一語典籍多見。
表一:《凡物流形》甲本簡27與《凡物流形》甲本A組、B組字跡對照表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簡27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A组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2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13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2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16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14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18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3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16
B组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17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17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22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13

中国历史故事中的三个梦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20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20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19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22
(編者按:[1]參看李銳:《〈凡物流形〉釋文新編(稿)》,confucius2000網(http://www.confucius2000.com)2008年12月31日。
[2]《凡甲》的字跡可分爲A、B兩組(參看李松儒:《〈凡物流形〉甲乙本字跡研究》,未刊稿),《凡甲》簡27的字跡與此A、B兩組皆不相同。表一的制作爲李松儒幫助完成,特此致謝。
[3]整理者曹錦炎先生說此簡上端亦殘,我們從書上所附的三種圖版反覆觀察,實無殘損迹象,並且從此简簡首明顯的修飾痕迹“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看,也不可能是殘簡。
[4]曹錦炎:《凡物流形(甲本、乙本)》釋文考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第268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5]我們的釋文吸收了各家的說法,爲避免繁瑣,各家說法的出處如無特別需要的話,就不一一指出了,下同。
[6]“秉”,整理者李

5岁读中国历史故事

朝遠先生釋爲“庚”,從字形上看,似爲“秉”之訛變,參看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第283頁“秉”條,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李守奎、曲冰、孫偉龍:《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編》第154頁“秉”條,作家出版社2007年。
[7]整理者曹錦炎先生把“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讀爲“賢”;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把“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釋爲“堅”,但又疑讀爲“賢”,參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上博(七)·凡物流形〉重編釋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http://www.guwenzi.com)2008年12月31日。按,“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字從力,與楚簡中“賢”一般所做之形是不一樣的,宋華強先生已言:“‘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
’字從‘力’,與‘勥’字從‘力’同意,大概是堅强之‘堅’專字。”參看宋華強:《〈上博(七)·凡物流形〉散札》,簡帛網(http://www.bsm.org.cn)2009年1月6日。
[8]陳偉:《上博竹書〈慎子曰恭儉〉初讀》,簡帛網(http://www.bsm.org.cn)2007年7月5日;劉洪濤:《上博竹書〈慎子曰恭儉〉校讀》,簡帛網(http://www.bsm.org.cn)2007年7月6日,又,劉洪濤、劉建民:《上博竹書〈慎子曰恭儉〉校讀》,《簡帛》第三輯,第107-113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李銳:《〈慎子曰恭儉〉學派屬性初探》,簡帛網(http://www.bsm.org.cn)2007年7月9日。
[9]李朝遠:《慎子曰恭儉》釋文考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第275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10]參看李松儒:《郭店楚墓竹簡字跡研究》第18-19頁,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11]此文名爲《也談〈凡物流形〉的編聯及相關問題》,後來發布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所屬學術討論子論壇(http://www.guwenzi.com)2009年1月20日。
[12]參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上博七·吳命〉校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http://www.guwenzi.com)2008年12月31日。
[13]參看魯家亮:《〈吳命〉札記二則》,簡帛網(http://www.bsm.org.cn)2009年1月1日。
[14]參看林文華:《〈吳命〉1、3號簡文補說》,簡帛網(http://www.bsm.org.cn)2009年1月9日。
[15]參看禤健聪:《上博(七)零劄三則》,簡帛網(http://www.bsm.org.cn)2009年1月

中国历史上马车的故事简短

14日。
[16]參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上博七·鄭子家喪〉校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http://www.guwenzi.com)2008年12月31日對“亡”字的考釋。
[17]劉雲:《說〈上博七·吳命〉中所謂的“走”字》,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http://www.guwenzi.com)2009年1月16日。
[18]張崇禮先生已釋此字爲“謀”,但其釋“不謀”爲“沒有準備”的意思,則有誤。參看孟蓬生:《〈吳問〉一得》,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http://www.guwenzi.com)2009年1月16日,文後張崇禮2009年1月16日的發言。
[19] 陳偉:《讀〈吳命〉小札》,簡帛網(http://www.bsm.org.cn)2009年1月2日。
[20]沈培:《〈上博(七)〉字詞補說二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http://www.guwenzi.com)2009年1月3日。
[21]大丙(網名):《〈吳命〉篇“暑日”補說》,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http://www.guwenzi.com)2009年1月5日。
[22]參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上博七·吳命〉校讀》,文後飛虎(網名)2009年1月12日的發言。
[23]比如上博七《武王踐阼》簡6:“席後左端曰:‘民之反昃(側),亦不可志。’”今本作:“後左端之銘曰:‘一反一側,亦不可以忘。’”此即“志”、“忘”訛混之例。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283.html

以上是关于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6723.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