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簡《程寤》補札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清華簡《程寤》補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清華簡《程寤》補札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近日《文物》2010年第5期發表了李學勤先生的《清華簡九篇綜述》[1],引到《程寤》的一段文字:
人
清華簡《程寤》補札
(謀)強(競)不可以
清華簡《程寤》補札
(藏)後,後戒人用女(汝),毋愛日不
清華簡《程寤》補札
(足)。
劉洪濤先生認為[2]:
此字也見於秦駰禱病玉版文:“孟冬十月,厥氣
清華簡《程寤》補札
凋。”“
清華簡《程寤》補札
”字原文作“
清華簡《程寤》補札
”,……當
中国历史故事姜尚钓鱼
分析爲“
清華簡《程寤》補札
”、“貝”聲。“
清華簡《程寤》補札
”既然從“貝”得聲,大概也就不能讀爲從“爿”得聲的“藏”了。……《程寤》“人謀強不可以
清華簡《程寤》補札
後,後戒人用汝”的意思大概與此相近,是說人謀略再高強也不足以保全子孫後人,子孫後人只有繼承你的謀略,才可以保全自己。據此,“
清華簡《程寤》補札
”應該是保護、庇佑一類的意思。頗疑“
清華簡《程寤》補札
”應讀爲“庇”。上古音“庇”屬幫母質部,“
清華簡《程寤》補札
”之聲符“貝”屬幫母月部,二字聲母相同,韻部旁轉,可以通用。“敗”從“貝”聲,“敗”、“撥”音近古通。《詩·大雅·蕩》“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列女傳》卷七引“撥”作“敗”。而“撥”、“襒”也音近古通。《史記·刺客列傳》“太子逢迎卻行爲導,跪而襒席”,裴駰《集解》引徐廣曰:“襒,一作撥。”“襒”從“敝”聲,而從“敝”聲之“幣”與“比”可以通用。戰國時宋國布幣面文“枎比當釿”和“四比當釿”之“比”,李家浩先生讀爲“幣”。[3] “庇”從“比”聲。因此,從“貝”聲的“
清華簡《程寤》補札
”可以用作從“比”聲的“庇”。
劉洪濤先生對《程寤》“
清華簡《程寤》補札
”字義的分析大概是對的,但該字是否是以“貝”為聲而讀作庇,還需要進一步討論。
此字也見於《用曰》簡13:
隹(唯)君之賈臣,非貨以
清華簡《程寤》補札
(酬)。有
清華簡《程寤》補札
在心,嘉德吉猷。心
清華簡《程寤》補札
之既權,征民乃
清華簡《程寤》補札
[4]。
我們曾據郭店《老子》甲本簡19“賓”字,指出
清華簡《程寤》補札
字右半从“賓”,并釋爲“賓”。[5]陳偉老师釋爲“‘贓’字異寫,讀爲‘藏’”。[6]陳劍先生疑當讀爲“莊”。賓客之容主莊敬,所以此“莊”字以“賓”爲意符,可能就是爲莊敬之莊所造的本字。[7]羅小華先生在討論此字的時候引到了前人釋作“寶”的觀點:
郭沫若先生認為:“
清華簡《程寤》補札
字從貝在宀下,疑是寶字之省。”[8]《甲骨文字詁林》列為字頭“
清華簡《程寤》補札
”,下注“寶”;但不確定:“合集35249僅餘殘辭孤字,是否即‘寶’之省,難以確指。”[9]《古文字類編》先列於“
清華簡《程寤》補札
”字頭下;[10]《增訂本》改收“寶”字條下。[11]確如《甲骨文字詁林》按語所言,本條辭例殘缺甚為嚴重,因而對“
清華簡《程寤》補札
”字的考釋不會有多大的幫助。
形體B作
清華簡《程寤》補札
。劉心源認為:“
清華簡《程寤》補札
當寶省”。[12]福開森先生認為此器名為“寶彝”,無疑是釋“
清華簡《程寤》補札
”為“寶”。[13]《古文字類
中国历史故事讲解音频下载
編》亦將其列於“
清華簡《程寤》補札
”字頭下;[14]後又改收“寶”字條下。[15]由於此器僅三字,且“
清華簡《程寤》補札
”為作器者之名,對於“
清華簡《程寤》補札
”的考釋也沒有什麼啟示。
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線索,不過羅先生認為是賓字的省寫[1
我们知道的中国历史故事
6]。
近日翻檢新出版的劉釗先生主編的《新甲骨文編》,發現“寶”字條下收錄有[17]:
清華簡《程寤》補札
(《合集》35249)
這一體。看來劉釗先生同意把從宀從貝之字,釋作寶。該條下同時也收錄
清華簡《程寤》補札
清華簡《程寤》補札
清華簡《程寤》補札
等字形,這與金文作:
清華簡《程寤》補札
(小子省壶)
清華簡《程寤》補札
(戍
清華簡《程寤》補札
鼎)
清華簡《程寤》補札
(剛
清華簡《程寤》補札
卣)
大致是對應的。商周文字中“寶”字從貝,或者從玉從貝,或者附加一個缶。其中從貝和從玉從貝,這二類屬於會意字,即會室中藏珍為寶之意。至於金文中從缶的寶,則是以“缶”為聲符。楚簡從宀從貝的寫法,很有可能與商周文字中“寶”字會意的形體相吻合。下面我們檢驗一下釋作“寶”在《程寤》等處是否能讀通。
《程寤》:“人謀強不可以
清華簡《程寤》補札
後,後戒人用汝,毋愛日不足。”其中
清華簡《程寤》補札
,如果看作從寶聲,可讀作保。《史記·周本紀》:“命南宮括、史佚展九鼎保玉。”《集解》徐廣曰:“保,一作‘寶’。”保,訓作保護、庇佑,文從字順,這也說明劉洪濤先生對字義的推測是正確的。
《用曰》“隹(唯)君之賈臣,非貨以
清華簡《程寤》補札
(酬)。有
清華簡《程寤》補札
在心,嘉德吉猷。心
清華簡《程寤》補札
之既權,征民乃
清華簡《程寤》補札
。”
清華簡《程寤》補札
,讀作寶,這裏“寶”指的是緊接着的“嘉德吉猷”。有寶在心,下一小節簡省作“心寶”,即把“嘉德吉猷”之臣當作“寶”,這與前面的“君之賈臣,非貨以
清華簡《程寤》補札
(酬)”正好相對應。《孟子·盡心》“孟子曰:‘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我們贊同羅小華先生的意見,即認為“心
清華簡《程寤》補札
之既權,征(正)民乃
清華簡《程寤》補札
(由)”應是在前文“有
清華簡《程寤》補札
在心,嘉德吉猷”程度上的進一步升華。[18]
至于郭店《老子甲》19號簡有“賓”作
清華簡《程寤》補札
,整理者隸定為“
清華簡《程寤》補札
”,括注為“賓”。[19]整理者將此字形分析為:“
清華簡《程寤》補札
,從‘貝’從‘
清華簡《程寤》補札
’省,‘賓’字異體。”[20]當是基於與傳世文獻中“萬物將自賓”對應的需要。如果整理者分析可從,那麼《老子甲》19的
清華簡《程寤》補札
與《用曰》等簡等字所從“寶”也許並非一字[21]。
(編者按:[1]地處中南,郵路漫漫,未及窺見原文,此引自劉洪濤先生《談戰國楚系的“𧿞”字》,簡帛網2010年5月31日。
[2]劉洪濤:《談戰國楚系
中国历史上化敌为友的故事
的“𧿞”字》,簡帛網2010年5月31日。
[3]原注:李家浩:《戰國貨幣文字中的“
清華簡《程寤》補札
”和“比”》,《中國語文》1980年第5期,第373-376、372頁。
[4]陳劍:《讀〈上博(六)〉短札五則》,簡帛網2007年07月20日。
[5]何有祖:《讀〈上博六〉札記》,簡帛網2007年7月9日。
[6]陳偉:《〈用曰〉校讀》,簡帛網2007年7月15日。
[7]陳劍:《讀〈上博(六)〉短札五則》。
[8]原注:郭沫若:《殷契粹編》274、676頁,《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三卷)》,科學出版社,1965年。
[9]原注:于省吾、姚孝遂:《甲骨文字詁林》1887頁,中華書局,1999年。
[10]原注:高 明:《古文字類編》395頁,中華書局,1982年。
[11]原注:高明、涂白奎:《古文字類編(增訂本)》308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按:此書分為“合35249”和“粹1279”兩次著錄,其實是同一片甲骨。
[12]原注: [清]劉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卷十七,9頁,《金文文獻集成》第十三冊,428頁,線裝書局,2005年。
[13]原注: 福開森:《歷代著錄吉金目(上)》,639頁,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
[14]原注:高明:《古文字類編》395頁,中華書局,1982年。
[15]原注:高明、涂白奎:《古文字類編(增訂本)》308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16]羅小華:《釋賓》,簡帛網2009年4月11日。
[17]劉釗:《新甲骨文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
[18]羅小華:《上博六〈用曰〉13號簡補說》(稿本)。
[19]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112頁,文物出版社,1998年。
[20]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115頁。
[21]如果把“萬物將自賓”改釋作“萬物將自寶(保)”,大概可以看作流傳致訛。當然這又回到了出土文獻釋讀中的一個老話題,即是依從傳世本,還是依從出土本子的問題。《老子甲》19的“賓”字顯然還有待更多的證據才好論定。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083.html
以上是关于清華簡《程寤》補札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清華簡《程寤》補札;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6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