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甲骨文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30 03:57
  • 小虎历史故事网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提要 本文認爲殷墟甲骨文黃組卜辭的“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可能就是後來的“戾”字,“戾”字所從“戶”旁是由“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的省形)形體中的“囗”(“𡆥”的省形)訛變而來。“戾”字應該分析爲從“犬”、“𡆥”聲,“𡆥”象肩胛骨上有卜兆之形,可能就是兆體之“體”的表義初文。黃組卜辭用“戾”字表示灾戾之“戾”,其他類組卜辭則假借“體”的初文“𡆥/囗”以表示灾戾之“戾”。賓、出、歷組卜辭“𡆥/囗”字用其本義,表示兆體之“體”,黃組卜辭則假借“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戾”)字表示兆體之“體”。
關鍵詞 甲骨文 戾 灾戾 體 兆體
殷墟甲骨卜辭中有一個表示灾禍義的詞(以下暫用A表示),辭例如“降A”、“作A”、“亡A”、“有A”、“旬亡A”、“旬有A”、“今夕亡A”、“今夕有A”等(姚孝遂、肖丁1989:827-832、842-843)[1]。A在各類組卜辭中的寫法不完全相同[2],𠂤組、歷組、子卜辭寫作“囗”、“𡆥”,賓組、出組、何組寫作“𡆥”,黃組寫作“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卜辭中又有一個表示兆象的詞(以下暫用B表示),辭例如“有害在B”、“亡害在B”、“亡害自B”、“亡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在B”等(姚孝遂、肖丁1989:828、842)[3]。B在賓組、出組寫作“𡆥”,歷組寫作“囗”、“𡆥”,黃組寫作“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卜辭中又有一個表示根據兆象進行吉凶判斷的詞(以下暫用C表示),辭例如“王C曰”等(姚孝遂、肖丁1989:836-841)。C在𠂤組、賓組寫作“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出組寫作“𡆥”,歷組寫作“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黃組、子卜辭寫作“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下面把上述A、B、C在不同類組中的用字情况列表于下:
組別
𠂤組
子卜辭
賓組
出組
何組
歷組
黃組
A(灾禍)
囗、𡆥
𡆥、囗
𡆥
𡆥
𡆥
囗、𡆥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B(兆象)


𡆥
𡆥

囗、𡆥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C(占斷)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𡆥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各字的代表性字形舉例如下:
“𡆥”: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花東518,子卜辭)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584正甲,賓組)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6887,賓組)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33135,歷組)
“囗”: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21304,𠂤組)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21811,子卜辭)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34873,歷組)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34865正,歷組)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20153,𠂤組)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20534,𠂤組)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7139,賓組)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584反甲,賓組)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34865正,歷組)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懷特1620,歷組)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花東14,子卜辭)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花東61,子卜辭)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39342,黃組)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39345,黃組)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35435,黃組,下同)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35701)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35706)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36484)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35399,黃組,下同)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39349)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39361)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39377)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所從“囗”旁內部沒有“卜”形,過去學者多隸定爲“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幷不準確(裘錫圭2002;陳劍2007:344)。上揭“囗”字及“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所從“囗”旁跟甲骨文“肩”字初文同形[4],裘錫圭先生(2002)指出其實是以“囗”爲“𡆥”,所以“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是一字异體;他又指出“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是“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的簡體,這些意見都是可信的。
學者關于A、B、C提出過很多考釋意見[5],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在此不必一一介紹。唐蘭先生很早就根據字形和辭例指出:“𡆥

搞笑中国历史故事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不僅四字之形有關聯,其聲亦必相近也”。裘錫圭先生(1992c:105)也指出:“從文例看,‘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必爲一字。其字必與‘𡆥’同音或音近,故出組卜辭徑書作‘𡆥’。一般釋‘𡆥’爲‘冎’(禍),釋‘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爲‘占’,二字讀音毫無共同之處,顯然是有問題的。”裘先生(2002)把A、B、C分別釋爲“憂”、“兆”、“占”,三者語音上就是有聯繫的。從上表來看,各類組A、B用字總是相同的,其讀音確實應該相近。不過沈培先生指出,各類組C和A、B用字都不相同,出組雖然C也用“𡆥”,但是寫法與同組表示A、B的“𡆥”仍然不同,請看:
C: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24917)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24117反)
A、B: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26481)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26482)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26496)
這應該是有意區分的,所以C和A、B的讀音未必有聯繫;把C釋爲“占”,跟戰國楚卜筮簡和古書中的相類辭例都能對得上,應該是可信的[6]。我們認爲沈先生的上述意見是有道理的,所以下面只討論A、B,不再涉及C。
把A、B釋爲“憂”、“兆”,從音、義來看都很妥帖,然而幷非沒有疑問。先看A。卜辭貞問疾病時常見“有由”、“亡由”之辭(姚孝遂、肖丁1989:262),研究者多疑這種辭例中的“由”有“禍害”一類意思(松丸道雄、高島謙一1993:425,3197 號),于省吾先生讀爲“咎”(1996:715,0732 號“由”字“按語”引),姚萱先生(2006:219)認爲可能跟古書中表示“憂”、“病”一類意思的“妯”、“怞”、“軸”等字有關,蔡哲茂先生(2005)認爲可能讀爲“憂”。從用法和字音兩方面考慮,我們認爲讀爲“憂”比較可信。《說文》“憂”的本字作“𢝊”,實從“首”聲(李運富1997:124-125;裘錫圭2002:注釋44)。古書“由”與“首”通(高亨、董治安1989:718),“迪”與“道”通(沈培2004),故“由”可通“憂”。值得注意的是,“由”、“𡆥”有幷見一版之例,如:
己丑,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貞:王呼,唯有由。
己丑卜,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貞:唯其有𡆥。 (合26186)
“由”、“𡆥”幷見,又都是表示不好的意思,如果“由”讀爲“憂”可信,“𡆥”恐怕就不能再讀爲“憂”了。再看B。甲骨文本有“兆”字(唐蘭2001:468;于省吾2009:252-253;詹鄞鑫2004;沈培2007/2008;蔣玉斌2008),在有些辭例中可能就是表示卜兆義的,如:
己丑卜,爭,貞:有疾齒,父乙唯有聞在兆。 (合13651)
貞:有不若在兆。 (合8339)
有又在兆。 (合8337)
貞:亡□在兆。 (合8335)
這些“兆”字學者多認爲是地名(于省吾1996:146-148)或區域方位名(詹鄞鑫2004)。我們認爲從辭例來看,“父乙唯有聞在兆”、“有不若在兆”、“有又在兆”、“亡□在兆”與“有害在B”、“亡害在B”相類,“不若”與“害”一樣是指不好的意思,所以“在兆”之“兆”很可能是指卜兆。上揭卜辭都屬賓組。合34870是一版歷組卜辭,其最上端有殘辭“在兆”,“兆”可能也是指卜兆。上述推斷如果成立,則賓組、歷組本用“兆”字表示卜兆之義,同組的“囗(𡆥)”字是否表示卜兆之“兆”就值得懷疑了。
王襄、葉玉森曾經把“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釋爲“戾”,葉氏(2001:192)說:“其字乃從犬從戶,犬以兩足抵戶,則現很戾之狀,似即古文戾字。”唐蘭先生針對此說認爲:“以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爲戾,與字較近,故頗有從者。然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爲戾則𡆥將爲戶,固不能通也。”按,《說文·犬部》:“戾,曲也。從犬出戶下。戾者,身曲戾也。”小篆“戾”字從“戶”,與出土戰國秦漢文字資料相合(字形見下)。而“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所從的“𡆥/囗”確實和甲骨文“戶”字寫法不同,可見唐先生所說幷非沒有道理。大概就是因爲這一點,後來很少有人信從釋“戾”的意見。不過我們知道,漢字在演變過程中形體會發生訛變,本來不是“戶”的偏旁後世可能寫作“戶”字形,反過來說,後世寫作“戶”字形的偏旁本來可能幷不是“戶”。我們曾經討論過“肩”字象形部分的形體演變(宋華强2005;2007),“肩”字初文在甲骨文中本象肩胛骨之形,後來增加了“肉”旁,原來象形的部分由于和“戶”字形體有相似之處,開始向“戶”字形訛變,到了戰國秦漢則訛變爲與“戶”字同形[7]。圖示如下: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肩”)—→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石鼓文“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字所從)—→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析君戟“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字所從)、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葛陵簡乙四61“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字所從)—→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上博五·君子爲禮》7號“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字所從)、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珍秦齋古印展》45號“肩”)—→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睡虎地秦簡“肩”。陳振裕、劉信芳1993:144)、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說文》“肩”字俗體)
這種現象幷不止“肩”字一例而已,又如“殷”字所從的“㐆”(反“身”)旁和“聖”字所從的“耳”旁,也是由于和“戶”字形體有相似之處,在戰國竹簡中都有寫作“戶”字形的例子[8]: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上博二·容成氏》53號)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包山簡63號)
“聖”: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上博二·民之父母》5號)
演變情况與“肩”字可以類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字可以寫作“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所從“𡆥”旁寫作與“肩”字初文同形的“囗”,按照上述“肩”字的演變規律,“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完全有可能演變爲戰國秦漢的“戾”字,圖示如下: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35399)、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39377)—→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上博四·內禮》10號“戾”)—→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睡虎地秦簡“戾”。陳振裕、劉信芳1993:71)、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馬王堆帛書“戾”。陳松長2001:400)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說文》小篆“戾”)
漢字字形從左右結構改爲上下結構,或從上下結構改爲左右結構,在古文字中習見。“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戾”從“犬”,我們就以從“犬”之字爲例。甲骨文“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字是上下結構,在西周金文中省寫作“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郭沫若2002:608,991片考釋;裘錫圭1992a:7),變爲左右結構。戰國竹簡“幸”字本從倒“矢”、從“犬”,是左右結構,秦漢文字則變作上下結構(陳劍2005)。圖示如下: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29332)、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29341)—→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金文編》178頁)
“幸”: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上博四·昭王毀室》3號)—→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睡虎地秦簡。陳振裕、劉信芳1993:185)、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馬王堆帛書。陳松長2001:417)
所以“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變作上下結構的“戾”是可能的。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字從“𡆥”得聲,如果“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是“戾”字,“𡆥”的讀音應該和“戾”相近。郭沫若先生(1931/2001:43-47)很早就指出“𡆥”象“契骨呈兆之形”,裘錫圭先生(1997:32-33)也指出“𡆥”字“分明象鋸去臼角的肩胛骨上有卜兆之形”,從而釋爲卜兆之“兆”。根據上文所論,我們懷疑“𡆥”可能幷非卜兆之“兆”,而是兆體之“體”的表義初文。《詩·衛風·氓》“爾卜爾筮,體無咎言”,毛傳:“體,兆卦之體。”《周禮·春官·占人》“凡卜簭,君占體”,鄭注:“體,兆象也。”這和“𡆥”的字形所像是相合的。上古音“戾”屬來母質部,“體”屬透母脂部,聲母都是舌音,韵部有嚴格的對轉關係。“體”的聲旁“豊”以及從“豊”得聲的“禮”、“醴”、“澧”、“鱧”等字都屬來母。古書中“體”與“履”相通(高亨、董治安1989:543),“履”也屬來母。所以“戾”從“體”得聲是有可能的。關于卜辭“亡害在B”、“亡害自B”,劉桓先生(1996:47;2002:317)指出:“意即從卜兆的吉凶上看,顯示出無害。”按照我們的釋讀,B就是兆體之“體”,黃組則是假“戾”爲“體”。“亡害在體”、“亡害自體”即《氓》“體無咎言”及《金縢》“體,王其罔害”之義,《金縢》孔傳:“如此兆體,王其無害。”
卜辭又有“亡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在體”(合2940),辭例與“亡害在體”相同,“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表示的詞義當與“害”相類。“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字學者或釋“㡭”(姚孝遂、肖丁1988:86;于省吾1996:3201;沈建華、曹錦炎2008:144),或釋“絕”(徐中舒2003:1409-1410),或釋“斷”(胡厚宣1999:184)。按,甲骨文、金文“溼”字作:
甲骨文: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28228) 金文: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金文編》1828號史懋壺)
所從聲旁即“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疑當讀爲表“憂”義的“溼”。《廣雅·釋詁一》:“溼,憂也。”《方言》卷一:“溼,憂也。……自關而西,秦、晋之間,凡志而不得,欲而不獲,高而有墜,得而中亡,謂之‘溼’。”
卜辭中表示灾禍義的A就是灾戾之“戾”,黃組的“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就是“戾”字,其他類組則是假“體”爲“戾”。卜辭有“降戾”,古書亦有“降戾”,如《尚書·大誥》“矧今天降戾于周邦”,“戾”訓“罪”、“禍”(楊筠如2005:250;曾運乾1964:155);《詩·小雅·節南山》“降此大戾”,“戾”訓“灾難”(高亨1980:273,注31),辭例均可參照。卜辭有“亡戾”,古書則有“無戾”,如《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伯有無戾于鄭”,楊伯峻先生(1990:1151)注:“戾,罪也。”“亡戾”與卜辭習見之“亡左”、“亡灾”、“亡吝”義近[9]。出組卜辭既有“王賓戠亡戾”,又有“王賓戠亡吝”(姚孝遂、肖丁1989:900-901),可知“戾”、“吝”義近。《禮記·大學》“一人貪戾”,鄭注:“戾或爲吝。”可與卜辭參看。《漢書·食貨志下》“古者天降灾戾”,“灾”、“戾”近義詞連用,顔注:“戾,惡氣也。”卜辭有“不左”、“弗左”、“亡左”(姚孝遂、肖丁1989:346),“左”用爲“違戾”之義(于省吾1996:883,李孝定說及“按語”),與“戾”義近。
上述卜辭中的“戾”都是名詞,古漢語常見名動相因現象,卜辭中有些“𡆥(戾)”就是作動詞用的,如(有些辭例下列出對照辭例):
茲雨不唯𡆥(戾)我。 (合12889)
茲雨唯𡆥(戾)。 (合12881)
乙丑其雨,不唯我𡆥(戾)。
乙丑其雨,唯我𡆥(戾)。 (合6943)
對照:不雨,唯茲商有作𡆥(戾)。
不雨,不唯茲商有作𡆥(戾)。 (合776正)
茲雹唯降𡆥(戾)[10]。
茲雹不唯降𡆥(戾)。 (合11423正)
王聽唯𡆥(戾)。
王聽不唯𡆥(戾)。 (合808反)
對照:王聽唯有害。
不唯有害。 (合1773正)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方來,唯膺[11],唯我𡆥(戾)。 (合6090正)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方出,唯我𡆥(戾)。 (合6091)
對照: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方出,唯我有作𡆥(戾)。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方出,不唯我有作𡆥(戾)。 (合6087正)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方匄射,唯我𡆥(戾)。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方匄射,不唯我𡆥(戾)。 (合6647正)
不唯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𡆥(戾)。(合7907)
王夢衁[12],唯𡆥(戾)。
王夢衁,不唯[13]。 (合1027正)
可以看出,動詞“戾”與“作戾”、“降戾”、“有害”相當,表示降下灾害或有灾害。
值得注意的是,古書中“厲”有一種用法與卜辭動詞“戾”相近。如《論語·子張》“未信則以爲厲己也”,《集解》引王肅曰:“厲,猶病也。”“病”指爲害,卜辭“戾我”與《子張》“厲己”辭例相同,指爲害于我。古書說到國與國之間一方從軍事上對另一方構成威脅或造成危害,又常用“病”這個詞,茲舉《左傳》數例:
桓公十年:“北戎病齊,諸侯救之。”
莊公三十年:“遇于魯濟,謀山戎也,以其病燕故也。”
僖公二十年:“齊狄盟于邢,爲邢謀衛難也,于是衛方病邢。”
襄公九年:“吾三分四軍,與諸侯之銳,以逆來者,我未病。”
昭公三十年:“對曰:‘……亟肄以罷之,多方以誤之,既罷而後以三軍繼之,必大克之。’闔廬從之,楚于是乎始病。”
還有“病我”之語:
襄公二十五年:“崔子將有大志,不在病我。”
“病我”當與卜辭“戾我”義近。“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方來,唯膺,唯我戾”,是說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方來犯,我方出師迎擊,(對方)是否將對我方造成危害,其事可與上引《左傳》襄公九年“以逆來者,我未病”及隱公九年“北戎侵鄭,鄭伯禦之,患戎師”對讀。“不唯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戾”是說不會對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方造成危害,可與上引《左傳》“北戎病齊”、“其病燕”、“衛方病邢”對讀。“茲雨不唯戾我”是說這場雨不會對我們造成危害,猶如《左傳》解釋《春秋》書法所說“不爲灾也”。相反的情况則是“茲雨唯戾”,是說這場雨將對我們造成危害,猶如《左傳》僖公二十九年所說“大雨雹,爲灾也”。“戾”、“厲”音近相通(高亨、董治安1989:537),上述古書中表示爲害的動詞“厲”,與卜辭中表示爲害的動詞“戾”,也許存在著淵源關係。
最後討論兩個可能與“戾”有關的字。
何組卜辭常見貞人“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唐蘭先生(1999:45)釋“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爲“戾”,引三體石經“戾”字古文作“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云“象犬撲人狠戾意”[14]。按,何組卜辭又有貞人“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戾)”(合27176),“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戾)”可能是异體關係

中国历史故事集我的收获

,指同一個貞人。“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疑是從“犬”、“大”聲。“大”是月部字,質、月二部相通的例子很多(沈培2001:304-305;2007:398-399),上文提到的“戾”、“厲”相通就是一例。“厲”從“萬”聲,郭店簡《緇衣》13-14號“萬民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之”,“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上博簡《緇衣》8號作“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從“萬”聲,“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從“大”聲(徐在國、黃德寬2002/2007:109),這是“戾”與“大”聲字相通之證。石經“戾”字古文作“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張富海先生(2007:135)認爲是從“犬”、“立”聲,“立”跟“戾”的語音關係同“立”跟“莅”的語音關係。我們懷疑“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有可能是甲骨文“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字的後出訛體或改換了聲符的异體。
甲骨文有字作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編》4104、4106號),以下隸定爲“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我們把“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字常見的辭例列舉一些在下面(姚孝遂、肖丁1989:826-827),右邊附上相類辭例,以便對照:
“王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王目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姚孝遂、肖丁1989:205)
“祼于祖乙,告王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告王目于祖丁”(同上)
“御王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于羌甲”——“御王目于妣□”(同上)
“王弗疾有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王弗疾目”(同上)
“王其疾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王其疾目”、“王其疾肩”、“疾耳”、“疾鼻”(姚孝遂、肖丁1989:205、834、232、240)
不難看出,上述辭例中的“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所表示的可能是某種人體器官或組織。學者或以爲“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與“𡆥”同字(松丸道雄、高島謙一1993:475-476;于省吾1996:2152-2158),但是二者字形既不相同,其辭例絕大多數也不相通用,如上文討論的B、C及名詞性的A就從不用“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所以“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與“𡆥”很可能不是同一個字。不過“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的動詞用法和“𡆥(戾)”的動詞用法確有相通之例,如卜辭有“𡆥(戾)我”(見上文),也有“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我”、“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余”、“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王”:
興方來,唯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余在𡆥(體)。
興方來,不唯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余在𡆥(體)。 (合6530正)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方出,不唯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我在𡆥(體)。 (合6088)
對照: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方出,唯我𡆥(戾)。 (合6091)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我在𡆥(體)。 (合17248)
唯父乙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王。

中国历史上对外开放的故事

不唯父乙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王。 (合201正)
對照:妣唯作余𡆥(戾)。 (合21295)
二者辭例相同,這種用法的“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表示的很可能就是動詞“戾”,如第一條“興方來,唯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戾)余在𡆥(體)”是說興方來犯,兆體顯示將對我方造成危害。大概“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𡆥”讀音相近,故可通用。這種用法的“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多與“𡆥(體)”共見一版,可能是有意避免混淆,所以用“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表示動詞“戾”。又,學者很早就注意到“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可以表示用牲法,如: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犬,[燎]三羊、三豕…… (合2585)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犬,燎三羊、三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卯三牛。 (合14344)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一犬、一南,燎四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四羊、南二,卯十牛、南一。 (英1250正)
嚴一萍先生(2001:10)認爲這種用法的“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就是《禮記·禮運》“體其犬豕牛羊”之“體”,這個讀法從辭例來看十分妥貼,和上述“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𡆥(戾)”可以通用所顯示的讀音綫索也是相合的。不過嚴先生疑“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即兆體之“體”,字形中的“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即卜骨之形,“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表示“骨上之兆象”,其說似可商榷。“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字小點有在骨臼之上者,如: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2194)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6057反)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中国历史上最荡气回肠的故事

(合10299正)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合17248)
卜骨的骨臼不施鑽鑿,不可能出現兆象,而且最上的小點已經在骨體之外,說是表示兆象恐不大可信。而且從辭例來看,“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字也從沒有表示兆體的用例。但是如上所述,“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體”讀音相近的可能性確實存在。從形、音、義三方面考慮,我們懷疑“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可能是骨體之“體”的表義初文。大概因爲動物肩胛骨是商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骨體之一,所以用肩胛骨的形狀來表示骨體之“體”。字形中的小點疑象骨體上的血,與甲骨文“祭”字形體中“月(肉)”旁幾個小點同義(《甲骨文編》0013號)。古醫書中提到人體症候部位常見“骨體”,如《外臺秘要》卷十五說備急虎骨酒可以“療男子女人骨體疼痛”;《普濟方》卷一二一《傷寒門·傷寒總論》有“骨體熱痛者逆”;同書卷二二九《虛癆門·風癆附論》說狸骨丸可以治“骨體痛”;《太平聖惠方》卷三十“治虛勞膝冷諸方”言“腎氣弱,骨體虛”;《太素心要》卷下“七表八裏候病歌”有“弱足陽虛骨體酸”,等等。上述辭例中的“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所表示的大概就是人的骨體。
(本文原載于《語言學論叢》第43輯,商務印書館,2011年9月)
本文初稿承蒙李家浩、沈培、李天虹、陳劍、張新俊幾位先生及匿名審稿人批評指正,謹致謝忱。
(編者按:[1]除了要討論的字外,本文引用卜辭儘量采用寬式釋文。引用甲骨文著錄書采用大家習用的簡稱,如“合”指《甲骨文合集》,“花東”指《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等等,不再一一注明。
[2]關于卜辭“類”、“組”的概念,以及各類組的劃分,參看黃天樹(2007)。
[3]“害”字考釋參看裘錫圭1992b。“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字參看下文。
[4]關于甲骨文“肩”字的考釋及其字形的演變情况,參看裘錫圭2000引徐寶貴說;蔡哲茂2007引吳匡說;徐寶貴2008:833-834。
[5]松丸道雄、高島謙一1993:36,0106號;104-105,0456、0457號;284,1192號;453,3676號。于省吾1996:2158-2172,2174-2184。本文引用各家說法,如不特別注明,皆請參看上引二書。
[6]以上據沈培先生2009年11月27日給筆者的電子郵件。
[7]甲骨文有“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字,從“肩”字初文、從“斤”(姚萱2006:102-103),何景成先生(2008)釋“所”,認爲“所”字所從“戶”旁也是由“肩”字初文演變而來。此說若確,對于我們所討論的問題也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8]關于兩例“殷”字,參看馬承源2002:292;徐在國2003/2007:184。
[9]“吝”字舊多釋“尤”,此從陳劍2004。
[10]“雹”字從胡厚宣1980;沈建華1981。李學勤先生(2000)改釋爲“雨”。相關辨析參看孫俊2005:22-24。
[11]甲骨文胸膺之“膺”是在鳥形胸部加一指事符號(參看劉釗2006:82;黃德寬2007:328),此字作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疑從“膺”字初文而增“肉”旁,即“膺”字,讀爲《詩·魯頌·閟宮》“戎狄是膺”之“膺”,毛傳:“當也。”《孟子·滕文公上》引此,趙岐注:“擊也。”卜辭指迎擊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方。
[12]關于“衁”字,參看裘錫圭1993。
[13]張玉金先生(1994:205)認爲“唯”後可能省去了“𡆥”。
[14]唐先生(1981:238;1999:45)又曾把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釋爲“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裘錫圭先生(1992a:7)已經指出是“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字的簡寫。唐先生認爲“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字義爲“狠戾”,上文所引葉玉森說也認爲“戾”字表示“很(狠)戾之狀”。按照我們的意見,“戾”字幷非會意字,而應該分析爲從“犬”、“𡆥(體)”聲,可能是爲狠戾之“戾”所造的形聲字,與“狠”字構形相類。
參考文獻
蔡哲茂(2005)說殷卜辭的“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6本第3分,臺北,411-425頁。
蔡哲茂(2007)殷卜辭“肩凡有疾”解,中國社會科學院先秦史研究室網站(http://www.xianqin.org)2月7日。
陳劍(2004)甲骨金文舊釋“尤”之字及相關諸字新釋,《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4輯,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74-94頁。又收入陳劍(2007)。
陳劍(2005)釋上博竹書〈昭王毀室〉的“幸”字,中國文字學會、河北大學漢字研究中心編,《漢字研究》第一輯,學苑出版社,北京,456-463頁。
陳劍(2007)《甲骨金文考釋論集》,綫裝書局,北京。
陳松長(2001)《馬王堆簡帛文字編》,文物出版社,北京。
陳振裕、劉信芳(1993)《睡虎地秦簡文字編》,湖北人民出版社,武漢。
高亨(1980)《詩經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
高亨、董治安(1989)《古字通假會典》,齊魯書社,濟南。
郭沫若(1931/2001)《甲骨文字研究·釋繇》,宋鎮豪、段志洪主編,《甲骨文獻集成》第8册,四川大學出版社,成都,43-47頁。
郭沫若(2002)《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三卷《殷契粹編》,科學出版社,北京。
何景成(2008)釋“花東”卜辭的“所”,《古文字研究》第27輯,中華書局,北京,122-127頁。
胡厚宣(1980)殷代的冰雹,《史學月刊》第3期,開封,13-15頁。
胡厚宣(1999)《甲骨文合集釋文》第1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
黃德寬(2007)《古文字譜系疏證》,商務印書館,北京。
黃天樹(2007)《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科學出版社,北京。
蔣玉斌(2008)釋殷墟𠂤組卜辭中的“兆”字,《古文字研究》第27輯,中華書局,北京,104-108頁。
李學勤(2000)甲骨文同辭同字异構例,《江漢考古》第1期,武漢,30-32頁。
李運富(1997)《楚國簡帛文字構形系統研究》,岳麓書社,長沙。
劉桓(1996)殷契偶札,《于省吾教授誕辰100周年紀念文集》,吉林大學出版社,長春,46-50頁。
劉桓(2002)說卜辭𡆥字的幾個詞語,劉桓著,《甲骨征史》,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哈爾濱,312-338頁。
劉釗(2006)《古文字構形學》,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州。
馬承源(2002)《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
裘錫圭(1992a)釋殷墟甲骨文裏的“遠”“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邇)及有關諸字,裘錫圭著,《古文字論集》,中華書局,北京,1-10頁。
裘錫圭(1992b)釋“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裘錫圭著,《古文字論集》,中華書局,北京,11-16頁。
裘錫圭(1992c)說𡆥,裘錫圭著,《古文字論集》,中華書局,北京,105頁。
裘錫圭(1993)釋殷虛卜辭中的“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等字,常宗豪等編,《第二届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香港,73-94頁。
裘錫圭(1997)釋西周甲骨文的“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字,張光裕等編,《第三届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香港,27-37頁。
裘錫圭(2000)說“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
凡有疾”,《故宮博物院院刊》第1期,北京,1-7頁。
裘錫圭(2002)從殷墟卜辭的“王占曰”說到上古漢語的宵談對轉,《中國語文》第1期,北京,70-76頁。
沈建華(1981)甲骨文釋文二則,《古文字研究》第6輯,中華書局,北京,207-209頁。
沈建華、曹錦炎(2008)《甲骨文字形表》,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
沈培(2002)說郭店楚簡中的“肆”,劉利民、周建設主編,《語言》第二卷,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302-319頁。
沈培(2004)西周金文中的“䌛”和《尚書》中的“迪”,《古文字研究》第25輯,中華書局,北京,218-224頁。
沈培(2007)從戰國簡看古人占卜的“蔽志”——兼論“移祟”說,《古文字與古代史》第一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臺北,391-434頁。
沈培(2007/2008)從西周金文“姚”字的寫法看楚文字“兆”字的來源,簡帛網(http://www.bsm.org.cn/)2007年4月21日;張光裕、黃德寬主編,《古文字學論稿》,安徽大學出版社,合肥,323-331頁。
松丸道雄、高島謙一(1993)《甲骨文字字釋綜覽》,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東京。
宋華强(2005)由新蔡簡“肩背疾”說到平夜君成所患爲心痛之症,簡帛網2005年12月7日。
宋華强(2007)《新蔡楚簡的初步研究》,北京大學博士學位論文,北京。
孫俊(2005)《殷墟甲骨文賓組卜辭用字情况的初步考察》,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北京。
唐蘭(1981)《古文字學導論》,齊魯書社,濟南。
唐蘭著(1999)《甲骨文自然分類簡編》(唐復年整理),山西教育出版社,太原。
唐蘭(2001)《天壤閣甲骨文存》,宋鎮豪、段志洪主編,《甲骨文獻集成》第2册,四川大學出版社,成都,447-497頁。
徐寶貴(2008)《石鼓文整理研究》,中華書局,北京。
徐在國(2003/2007)上博竹書(二)文字雜考,簡帛研究網(http://www.bamboosilk.org/)2003年1月14日;《學術界》2003年第1期,98-103頁;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著,《新出楚簡文字考》,安徽大學出版社,合肥,178-187頁。
徐在國、黃德寬(2002/2007)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緇衣〉〈性情論〉釋文補證,《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第2期;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著,《新出楚簡文字考》,安徽大學出版社,合肥,106-124頁。
徐中舒(2003)《甲骨文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成都。
嚴一萍(2001)《凡將齋所藏殷墟文字考釋》,宋鎮豪、段志洪主編,《甲骨文獻集成》第10册,四川大學出版社,成都,1-21頁。
楊伯峻(1990)《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北京。
楊筠如(2005)《尚書覈詁》,陝西人民出版社,西安。
姚孝遂、肖丁(1988)《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中華書局,北京。
姚孝遂、肖丁(1989)《殷墟甲骨刻辭類纂》,中華書局,北京。
姚萱(2006)《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的初步研究》,綫裝書局,北京。
葉玉森(2001)《殷契鈎沈》,宋鎮豪、段志洪主編,《甲骨文獻集成》第21册,四川大學出版社,成都,183-193頁。
于省吾(1996)《甲骨文字詁林》,中華書局,北京。
于省吾(2009)《雙劍誃殷契駢枝·三編雙劍誃殷契駢枝續編·雙劍誃殷契駢枝三編》,中華書局,北京。
曾運乾(1964)《尚書正讀》,中華書局,北京。
詹鄞鑫(2004)釋甲骨文“兆”字,《古文字研究》第24輯,中華書局,北京,123-129頁。
張富海(2007)《漢人所謂古文之研究》,綫裝書局,北京。
張玉金(1994)《甲骨文虛詞詞典》,中華書局,北京。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709.html

以上是关于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甲骨文-釋甲骨文的“戾”和“體”;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257.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