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 文化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30 05:06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
《里耶秦簡(壹)》終於出版了。自2002年發掘起,里耶古城遺址一直受到學術界的高度關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文物考古工作者不負眾望,出色地完成了最重要的一號井的考古發掘工作,並在2006年拿出了《里耶發掘報告》;同時又加緊了出土簡牘的整理研究,高品質地做完了簡牘的釋讀。兩周前收到整理者張春龍先生賜下的大著,認真拜讀,深感受教多多,收穫甚豐。邊讀邊做些筆記,今整理數則,還請方家教正。
一 枝枸
《里耶秦簡》有一簡自命名為“貳春鄉枝枸志”,記遷陵縣貳春鄉三株枝枸,資料十分可貴。該簡编號為8-455,簡文云:
貳春鄉枝枸志
枝枸三木,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下廣一畝(第一欄)格廣半畝,高丈二尺,去鄉七里。卅四年不實。(第二欄)
按,8-1527正記同一事項,該簡文為:
卅四年八月癸巳朔丙申,貳春鄉守平敢言之。貳春鄕樹枝枸,卅四年不實,敢言之。(正)
平手(背)
二簡長短寬狹基本相同,但字跡明顯不同,故雖然所記為同一事項卻不能判定二簡為同一文書。
所謂“枝枸”,或稱“枸”,亦即“枳枸”。《詩•小雅•南山有臺》:“南山有枸,北山有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毛傳:枸,枳枸。正義曰:宋玉賦曰“枳枸來巢”,則枸木多枝而曲,所以來巢也。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引陸機疏云:“枸,山木,其狀如櫨,一名枸榾。高大如白楊,所在山中皆有,理白可為函板,枝柯不直。子著枝端,大如指,長數寸,噉之甘美如飴。八九月熟,江南特美。今官園種之,謂之木蜜。”《明堂位》注作“枳椇”。(中華書局,1987年。)
今按,“枝”、“枳”,上古音皆章母支部字,同音可通,故“枝枸”或作“枳枸”。下文《本草綱目》作“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亦是。
《重修政和證類本草》卷第十四“接骨木”條下《圖經》

中国历史故事分几类

引陸機疏云“作‘枝枸’”。其文云:
接骨木,味甘、苦,平,無

中国历史故事 英文演讲稿初中

毒。主折傷,續筋骨,除風癢,齲齒,可作浴湯。
《唐本注》云:葉如陸英,花亦相似。但作樹高一、二丈許,木輕虛無心。斫枝插便生,人家亦種之。一名木蒴藋。所在皆有之。(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云:接骨木,有小毒。根皮主痰飲,下水腫及痰瘧。煮服之,當痢下及吐,不可多服。葉主瘧。小兒服三葉,大人服七葉。並生擣絞汁服,得吐為度。《本經》云“無毒”誤也。
《圖經》曰:接骨木,舊不著所出州土,今近京皆有之。木高一、二丈許。花、葉都類陸英、水芹輩,故一名木蒴藋。其木輕虛無心。斫枝插土便生,人家亦種之。葉主瘧,研絞其汁飲之,得吐乃瘥。大人七葉,小兒三葉,不可過多也。又上有枳椇條云:其木徑尺,木名白石,葉如桑柘,其子作房似珊瑚,核在其端,人多食之,即《詩·小雅》所謂“南山有枸”是也。陸機云:“枸,枝枸也。木似白楊,所在山中皆有,枝枸不直,啖之甘美如飴。八、九月熟,謂之木蜜。本從南方來。能敗酒。若以為屋柱,則一屋之酒皆薄。
《產書》云:治產後心悶,手腳煩熱,氣力欲絕,血暈連心頭硬,及寒熱不禁。接骨木破之如運算元一握,以水一升,煎取半升,分溫兩服。或小便數,惡血不止,服之即瘥。此木煮之三遍,其力一般。此是起死人方。
(《四部叢刊》本,上海涵芬樓影印金泰和甲子晦明軒刊本)
《圖經》所謂“上有枳椇條云”者,其文曰:
枳椇,味甘平,無毒,主頭風,小腹拘急,一名木蜜,其木皮溫,無毒,主五痔,和五藏。以木為屋,屋中酒則味薄,此亦奇物。
《圖經》:文具“接骨木”條下。
(《四部叢刊》本,上海涵芬樓影印金泰和甲子晦明軒刊本)
“枝枸”、“枳枸”,即“枳椇”。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三十一《木部》“枳椇”條曰:
【釋名】蜜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蜜屈律(廣記)、木蜜(拾遺)、木餳(同上)、木珊瑚(廣志)、雞距子(蘇文)、雞爪子(俗名)、木名白石木(唐注)、金鉤木(地志)、枅栱、交加枝。
時珍曰:枳椇,徐鍇注《說文》作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又作枳枸,皆屈曲不伸之意。此樹多枝而曲,其子亦捲曲,故以名之。曰蜜、曰餳,因其味也。曰珊瑚、曰雞距、曰雞爪,象其形也。曰交加、曰枅栱,言其實之紐曲也。枅栱,枋梁之名。按《雷公炮炙序》云:弊箅淡鹵,如酒沾交。注云:交加枝,即蜜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也。……
(劉衡如校點本,頁1845,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年。)
是“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即“枝枸”也。
臺灣潘富俊《詩經植物圖鑒》“枸”條云:
枳椇一名“木蜜”。一般水果的食用部分是中、外果皮或種子,本植物最特殊,食用部分卻是花梗發育而成的果梗。枳椇的花梗於花後肥大成肉質,大如指,食之甘美如飴。特別是經霜過後,甜味更佳,俗稱“拐棗”或“巒字梨”。
枳椇的種子著生於果梗先端,呈珊瑚狀,可作藥用,有解酒之效。……

中国历史的英雄的故事

木材淡紫色,硬度適中,紋理美觀,容易加工製成器具、傢俱等。若以其木為屋,據說能令酒味變薄。本樹種樹姿美麗,老時更有姿態,可為庭園樹。
(臺北,貓頭鷹出版,2001年。)
關於漢代地方所有果木的登記,出土簡牘中最為重要材料是沅陵虎溪山M1漢墓中的“黃冊”。M1是沅陵侯吳陽墓,出土簡牘中的“黃冊”,記錄了沅陵侯國行政設置、吏員、戶口、土地、賦稅,也有國中經濟林木如梨、梅的數量和結實的情況的記錄。(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沅陵虎溪山一號漢墓發掘簡報》,《文物》2003年1期)
在广州南越宮署遺址出土的簡牘中也有樹木及結果情況的登記,如:
簡090. 高平甘棗一木,第囗三。實囗百廿六枚。
簡068. 壺棗一木,第九十四。實九百八十六枚。
簡069. 壺棗一木,第百。實三百十五枚。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南越王宮博物館籌建處:《廣州市南越國宮署遺址西漢木簡發掘簡報》,《考古》2006年3期。)
宫中的棗樹各有编號,産棗數目一一登記在案。
“貳春鄉枝枸志”之“志”,當訓為“記”、“識”,或作“誌”。《集韻•志韻》:“誌、識,《説文》記,誌也,或作識。”“識、志,記也,或作志。”(上海古籍出版社,頁483,1985年。)
“志”這種文體形式,出土簡牘中有廣西貴港羅泊灣一號漢墓出土的《從器志》(内含“倉器志”)、《東陽田器志》等兩種“志”。(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廣西貴縣羅泊灣漢墓》38頁,文物出版社,1988年)。前者是死者的隨葬品記錄,後者應當是東陽地方的農耕田作器具的登記。人大文學院王貴元先生對木牘文字有考釋,但他將“東陽田器志”理解為“是農具出入的登記簿,類似于居延漢簡、敦煌漢簡的器物‘出入簿’”,卻是不對的。(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出入簿”是有進有出的流水帳目,而“志”是目前財物狀況的統計記錄,不涉曾經的“出入”。居延漢簡293.1-2 為“將軍器記”,“記”與“志”同:
將軍器記:大案七、小案十、圈五、大杯十一(第一欄)
小杯廿七、大槃十、小槃八、小尊二(第二欄)
大尊二、大權二、小權二、具目三(第三欄)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
二、衣篋三(第四欄)
對前述諸例加以分析可知,“從器志”、“東陽

中国历史故事画简单

田器志”及“將軍器記”都只是單純的器物名稱、數量的登記,並無更多記述,而“貳春鄉枝枸志”不僅有枝枸的登記,還有位置、大小、結實情況的記錄。看來當時的“志”並無嚴格的公文格式,簡繁皆可,詳略咸宜。
(編者按: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686.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讀《里耶秦簡(壹)》筆記(一);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280.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