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札記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札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札記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史蒥問於夫子》簡7原釋文“美宗室,驅
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札記
(
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札記
)畋
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札記
(
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札記
)舉,獄訟易,所
中国历史关于玉的故事
以失”,網友“youren”把“舉”、“易”分別屬下讀[1],當是。今按:“易”字寫法與《孔子見季桓子》簡8的“此”形同。此處當是“此所以失”。“畋”後一字即“獵”字。“舉獄訟”,獄訟之事,典籍記載常用動詞是“理”、“斷”,如《周禮•地官•大司徒》:“凡萬民之不服教而有獄訟者,與有地治者聽而斷之,其附於刑者歸於士。”鄭玄注:“爭罪曰獄,爭財曰訟。”賈公彥疏:“獄訟相對,故獄爲爭罪,訟爲爭財。若獄訟不相對,則爭財亦爲獄。”《漢書•兒寬傳》:“寬既治民。勸農業,緩刑罰,理獄訟,卑體下士,務在於得人心。”意在平息爭端,此處似興起獄訟。可知上文所述諸項皆是弊政。
《史蒥問於夫子》簡9“害(曷)鹿而不敬?”“曷”後一字,原釋文讀作“鹿(麤)”。今按:楚文字中“鹿”、“廌”形體接近,這裏也有可能是“廌”字,此種寫法也見於上博《容成氏》48號簡、《天子建州》甲8諸“薦”字。“廌”,讀作“薦”。“曷薦而不敬?”,可參看《禮記•祭義》有“其薦之也,敬以欲”。
《史蒥問於夫子》簡10“鼠(從一)或”,鼠(從一),原釋文讀作“抑”或“噫”。此字古文字常見,即“一”字异構,可訓作“甚”[2]。“一或”,與“甚或”、“甚至”意義相近。
《舉治王天下》簡9、10“天之所向若,或與之,天之所伓(背) 若,或拒之。勿有所
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札記
也。”網友youren將句中兩次出現的“若”屬下讀作“天之所向,若或與之,天之所伓(背),若或拒之。”[3]這一斷句可從。“所”後一字,原釋文作“
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札記
”,今按:字左從“糸”,右部上墨點下“心”,即“悤”字[4]。似可讀作“從”。這句話新釋文作“天之所向,若或興之,天之所伓(背),若或拒之,勿有所悤(從糸)(從)也。”
《舉治王天下》12號簡的“厶”,當改釋作“以”。
《陳公治兵》簡17 第一字,原釋文從“木”從“酋”。今按:字從“木”從“八”從“言”,右部即鄂君啓節車節“檐”字所從,字當讀作“檐”或“擔”。古稱肩挑者為“檐徒”。于省吾先生在《鄂君啓節考釋》一文中已經提及[5]。
《邦人不稱》簡1“耆不以至
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札記
”,“耆”,從網友“海天遊蹤”釋為“老/古 ”,讀為“故”[6]。“至”後一字,原釋文從“含”從“戈”。網友“海天遊蹤”讀作“戡”。今按:所從“今”右部從上而下的長竪筆,實際上可辨是作兩筆書寫。左下所從“口”字右竪筆過長,與其全歸入“口”的寫法,不如說是上面的筆劃下來時蓋住了“口”的右短竪筆。現在看來,字左部當從“令”從“口”,即左部所從爲“命”,右部所從似“戈”,但由左向右下方向的斜鈎的起筆部分方位不對,斜鈎與橫筆交接點的位置也過於偏左。其右部很可能從“攵”。從“命”從“攵”的字,見於包山2、5、73等簡。“至命(從攵)”,通作“致命”,即傳達言辭、使命。《禮記·喪大記》:“使者升堂致命。”《史記·項羽本紀》:“項王使人致命懷王。”“致命”一詞也見於包山20、32等簡。皆可參看。
《邦人不稱》簡2 “王於寺(從土)寺 ”,“於”後二字原釋文皆以爲從“寺”
画啦啦小灯塔中国历史故事
,但其實寫法有別,“於”後第二字是“寺”應是,但“於”
地图里的中国历史故事书
後第一字可分析爲從“又”從二“土”,即“隨”字,此處“王於隨寺(待)”,“待”,等待。《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邦人不稱》簡9“蔡大祝
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札記
,二拜頓首,曰”,
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札記
,原釋文未釋,字從“彳”從“甬”還可辨,最右側少許筆劃待考。字疑讀作“踊”。“踊”這一禮儀行爲,常見於《儀禮》。
《邦人不稱》簡10“邦人不稱酓”,“酓”,疑讀作“貪”。清華簡三《芮良夫毖》簡4有“貪
中国历史数学大家的故事
”字從“酓”從“心”,可以參看。這裏似說(子高)所受大賞與功勞相符,邦人不以爲貪。
《卜書》簡1中的“頫”字從“頁”從“九”,網友“苦行僧”指出所從之“九”當為“勹”的訛體,“勹”在此為聲旁[7]。按此說可從。此處讀作“俯首”。與上文“仰首”對應。
(編者按:[1]《〈史蒥問於夫子〉初讀》第13楼(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42&page=2)網友“youren”的發言。
[2]劉洪濤:《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札記》,簡帛網2006年11月8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457)。
[3]《〈舉治王天下〉初讀》第1楼(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26&page=2)網友youren的發言。
[4]參看裘錫圭: 《釋古文字中的有些“悤”字和從“悤”、從“凶”之字》 ,《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二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
[5]《考古》1963年第8期,第446頁。
[6]《邦人不稱札記》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37&page=3。
[7]《卜書初讀》第4樓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32。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598.html
以上是关于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札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札記;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