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讀清華叁《說命》散札

  • 讀清,華,叁,《,說命,》,散札,原文,标题,讀清,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30 09:30
  • 小虎历史故事网

讀清華叁《說命》散札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讀清華叁《說命》散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讀清華叁《說命》散札


(棗莊廣播電視臺)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書(叁)》出版後,[1]筆者在閱讀《說命》篇時寫了一些看法,原零碎發佈在武漢大學簡帛論壇上,[2]由於當時所寫較匆忙,比較粗率而且零碎,謬誤不少。這裡將其彙整為一篇,把與原整理者意見有重合者或看法有謬誤者刪除,并作了修訂和補充,寫出來就教于方家。
一、《說命上》
1.隹(惟)殷王賜敓(說)于天,甬(用)為失仲使人。
寧按:“敓”即“奪”字本字,本文用為傅說之“說”,下同。天,網友陶金先生认为“‘天’與‘帝’不同。‘帝’即爲天帝,而‘天’是人名,爲武丁之臣,我認爲可能是甲骨文中的小臣‘吴’之誤。原文是指殷王將傅說賜給‘天’,作爲討伐失仲的先鋒。但實際上在賜的時候傅說尚未找到,等到傅說找到的時候,由‘天’向傅說下令討伐失仲。”[3]筆者認為將“天”釋為武丁之臣名是比較合理的解釋。“小臣吴”(原字當非“吳”)在甲骨文中的確與“天”形近。他是武丁時期重要的大臣,卜辭習見,其中有“令吴小藉臣”(合集5603、5604)的記載,即命吴為主管農業的官。卜辭中記載“吴翦羌龍”(合集6631),或曰“弔勾龍”(合集6635),是亦主征伐,而且卜辭記載他所伐的僅此一國,但不知“羌龍”是否與失仲有關,也許“失仲”即“羌龍”的音轉或訛變,因為本篇“仲”的原字是從宀中聲,有可能讀若“寵”,而“龍”、“寵”音近通用。至於“羌”和“失”的關係,有待進一步考察。武丁時期的卜辭中也有“使人于吴”(合集1447正)的記載,“使人”之說與“甬(用)為失仲使人”的“使人”當有關聯。
2.王命氒(厥)百攻(工)向,以貨旬(徇)求敓于邑人。
寧按:“以貨徇求說于邑人”不通,此句應該讀爲“王命百工向(像)以貨,徇求說于邑人,”“貨”是散發傳播的意思,“像以貨”就是畫影圖形到處散發,“徇”是周遍的意思,“徇求說于邑人”即“遍求說于邑人”。
3. 氒卑(俾)繃弓,紳(引)
讀清華叁《說命》散札
讀清華叁《說命》散札
(關)辟矢。
寧按:李銳先生《讀清華簡3札記(二)》斷

中国历史典故故事演讲

讀爲“惟[弓*攴]人得說于傅岩,厥俾朋弓、紳
讀清華叁《說命》散札
讀清華叁《說命》散札
、辟矢”。疑仍當從原讀爲“厥俾綳弓、紳
讀清華叁《說命》散札
讀清華叁《說命》散札
(關)辟矢”,“俾”李銳先生謂是賜予義,是也;[4]“繃”讀爲“弸”,《說文》:“弓彊皃”,“弸弓”即强弓。“紳”原整理者讀“引”,當讀爲“矧”(實亦“引”字),二字同書紐真部音同。郭沫若先生認爲“寅”即“引”之初文,[5]金文中“寅”字多作雙手持矢形,實是持矢注弓之意。“
讀清華叁《說命》散札
讀清華叁《說命》散札
”即“彎”字,亦作“貫”,持弓關矢之謂。“辟矢”原整理者已經指出即《周禮•司弓矢》的“恆矢、𤷒矢,用諸散射”的“𤷒矢”,是也;據《集韵》字或作“鈚”、“鎞”、“錍”等。此言弼人幫助王找到了傅說,他得到的賞賜是弸弓和用以射擊的辟矢。
4.氒敓之狀,鵑(腕)肩女(如)惟(椎)。
寧按:胡敕瑞先生釋“鵑肩”為“鳶肩”,[6]良是。“惟”原整理者括讀“椎”,無釋。《荀子·非相》:“傅說之狀,身如植鰭”,“植鰭”蓋“柊楑”之音轉,“植”、“柊”古音禪章旁紐雙聲,“楑”、“鰭”同群紐脂部,讀音相同。《廣雅·釋器》:“柊楑,椎也。”《說文》:“椎,擊也。齊謂之終葵。”是一種圓頭的木棒,即後來說的棒槌。此文是說傅說的樣子是鳶肩,整個身形象棒槌。大約荀子也讀過《說命》,知道裏面說傅說長得像椎,他寫書爲了押韻,借用了齊語的“柊楑”來代替“椎”,說“傅說之狀,身如柊楑(脂部);伊尹之狀,面無須麋(脂部)”。後在傳抄過程中將“柊楑”訛誤為“植鰭”,不可解矣。
5.失仲生子,生二戊(牡)豕。
寧按:生子以所類之動物稱之,乃一古老風俗。如《山海經·大荒東經》:“黃帝生苗龍,苗龍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爲犬戎。”又《海內經》:“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是爲鯀”,均此類也。尤其是弄明所生二子,為牝牡之白犬,其後為犬戎,與《說命》佚仲二子為牡豕,其中之一後為“赤
讀清華叁《說命》散札
讀清華叁《說命》散札
之戎”的情況實頗相類也。失仲二子厥狀類豕,以爲不祥,故卜之是否要殺之也。占卜的結果是不殺爲吉,但是失仲違背占卜結果,殺了其中一個,剩下的一個即下文所稱的“一豕”。
6.敓于圍伐失仲,一豕乃
讀清華叁《說命》散札
讀清華叁《說命》散札
(旋)保以逝。
寧按:此二句斷句亦有問題,當作“说于圍伐。失仲、一豕乃睿保以逝”。“說于圍伐”的句式與《詩》“君子于役”、“之子于征”、“王于出征”略同,“于”訓“往”,意思是說前往郼(圍)伐,佚仲、一豕為求自保而逃走了。失仲、一豕是共同逃走的,所以下文說“一豕地仲之自行”。如果按照原釋文斷句,就成了傅說圍伐失仲,只

中国历史故事变法

有一豕為自保逃走,則前後文意不貫通了。“
讀清華叁《說命》散札
讀清華叁《說命》散札
”當即“睿”之繁構,《廣雅·釋詁》訓“智也”,當是說失仲、一豕知道自保,因而逃走了。
7.一豕地仲之自行,是為赤
讀清華叁《說命》散札
讀清華叁《說命》散札
之戎。
寧按:“地”字原文寫法是上陀下土,原整理者讀為“隨”。此字在《說明中》第6簡中用為“地”,此當讀為“脫”;“之”是語詞,相當於“而”,“一豕脫仲之(而)自行”,就是說一豕在逃亡途中離開了他父親失仲,自己走了,他這一支後來變成了“赤
讀清華叁《說命》散札
讀清華叁《說命》散札
之戎”。“
讀清華叁《說命》散札
讀清華叁《說命》散札
”即“捊”字,《說文》訓“引取也”,《集韻》訓“擊也”,以其本有擊打義,故字或從“攴”。
8.亓隹(惟)敓邑,才(在)北海之州,是隹(惟)員(圜)土。
寧按:此“惟”字用法當與殷墟卜辭中的“叀”字同,雖用為語詞,但均含有作為的語氣,此“其惟說邑”,意思應是分封給傅說一個采邑或封國。或者是王命傅说作邑的意思,那么这三句当读为“其惟说邑在北海之州,是惟员土”,是说王让傅说在北海之州建立城邑,就是员(圜)土。圜土是古代監獄的稱謂,傅說建立的這個城邑可能是殷代用來關押犯人的地方,所以後來有傅說為胥靡(囚犯)之言,蓋由此誤解。監獄務求高峻牢固,固其邑有“傅嚴”或“傅險”之稱。
9.敓逨(來),自從事于殷。
寧按:此當讀為“说来自從,事于殷,王用命说为公。”“自從”本隨心所欲之意,《山海經·海外西經》:“凤凰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從也。”“從”是“遂”意,“自从”当即遂愿、如愿的意思,“說來自从”,就是說如願而來,服事于殷。
二、《說命中》
10.敓曰:“允若寺(時)。”
寧按:當讀為“允若寺(是)”,就是的確如此的意思。
11.

英文版中国历史故事简短

故(古)我先王滅夏,燮強,哉(捷)萅(蠢)邦。
寧按:疑当读为“我先王滅夏,燮強捷蠢邦”,“燮”训和,“蠢邦”仍当指夏,殷称夏为“蠢邦”,就象周称殷为“蠢殷”,“燮強捷蠢邦”是对上一句的补充,此二句的意思我先王灭夏的时候,是协和了诸多强国才战胜了那个蠢邦(夏)。
12. 隹(惟)庶相之力乘(勝),甬(用)孚自邇。
寧按:相當于“邇”的字,當釋“埶”,讀為“設”,[7]訓“施”,“自設”即“自施”,自行其是、自以為是的意思,當是指夏桀,“用”讀為“以”,因也。這二句是承上二句“故(古)我先王滅夏,燮強,哉(捷)萅(蠢)邦”而言,說依靠眾臣之力獲勝,因此俘了那個自以為是的人(夏桀)。在這里“俘”訓“取”,也當是攻取、戰勝的意思,不能當抓獲解。
13. 隹(惟)衣胾(載)病。
寧按:“衣”本字寫法是“心”在“衣”中間,即“𢙇”字,《篇韻》訓“哀也。”網友魚遊春水認為:“讀爲‘殷’或‘慇’。《詩北門》‘憂心殷殷’,一本作‘慇慇’。《爾雅釋訓》:‘殷,憂也。’因憂成病,從古至今都有此說。” [8]此說是也。《说文》:“慇,痛也。”段注:“《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傳》曰:‘隱,痛也。’此謂隱卽慇之叚借,‘痛憂’猶‘重憂’也。《桑柔》:‘憂心慇慇’,《釋訓》:‘慇慇,憂也。’謂憂之切者也。凡經傳‘隱’訓‘痛’者,皆《柏舟》詩之例。”“载”训始。“病”的原字寫法是上丙下心,即“怲”字,《說文》:“憂也。从心丙聲。《詩》曰:‘憂心怲怲。’”段注:“《釋訓》曰:‘怲怲,憂也。’《毛傳》曰:‘怲怲,憂盛滿也。’‘怲怲’與‘彭彭’音義同。故云憂盛滿。”是憂愁嚴重的意思,蓋“慇”為隱憂、隱痛,由此逐漸發展則成怲也。《缁衣》引作“惟衣裳在笥”,廖名春先生指出“裳”当为“尚”, [9]是也,当训“且”;“笥”疑是“笴”之形讹,读为沉疴之“疴”,《说文》:“疴,病也”,是原文以“病”假“怲”,又與“疴”义同互用。盖古无“疴”字,其本字应即“苛”,《禮记·內則》“疾痛苛癢”是也,《爾雅·釋言》:“苛,妎(害)也。”郭注:“煩苛者多疾妎。”其字或写作“笴”,又讹为“笥”。“惟衣尚在疴”即“惟慇且始疴”,言隐痛会逐渐变严重,亦即“病”义。
14.若詆(抵)不見(視),則傷。
寧按:“詆”當讀為“厎”,訓“至”,“視”通“示”,發現的意思。此二句是說如果至此地步還不能發現,就會造成傷害。
15.余告女(汝)若寺(時)
寧按:“寺”仍當讀為“是”。
三、《說命下》
16. 女(如)飛雀罔畏[麗見],不隹(惟)鷹唯(隼)。
寧按:“[麗見]”是“矖”之或體。《倉頡篇》:“矖,索視之貌。”《玉篇》:“矖,視也。”“畏矖”就是小心謹慎的觀察。“惟”是思慮、顧忌之義。“唯”當是古“雖”字,古音與“隼”同,故通假。這二句是說象飛雀那樣如果沒有謹慎的觀察,又不顧慮鷹隼,那麼就會招致災禍。
17. 氒(厥)亓(其)禍亦羅于罿爾。
寧按:“罿爾”二字為原整理者讀。細審原字形,第一字當是從网郭聲,讀為“罟”;第二個字從网爾聲,當讀為“𦌔”,《說文》訓“网也。”“罟𦌔”均是指捕鳥獸的網。
18. 若贾,女(汝)母(毋)非货女(如)戠(𡑌)石。
寧按:第二個“女”仍當讀“汝”。“貨”是出賣的意思。“戠”,《書·禹貢》:“厥土赤埴墳”,《釋文》:“埴,鄭作戠。”這裡的“戠石”疑當讀為“值碩”,就是最大的利潤。此二句是說,如果是經商,你無非就是出售商品來獲得你的最大利潤。
19. 隹(惟)寺(時)大戊盍(謙)曰:“余不克辟民,余罔絉(墜)天休。”
寧按:“寺”仍當為“是”。“盍”不當讀為“謙”,而應讀為“何”,《廣雅·釋詁三》:“盍,何也”。這裡是為何的意思。“不克辟民”就是沒有完全統治人民;“絉”當讀為“遂”,“罔遂天休”就是沒有完成上天賦予的美好使命。原《釋文》自“余不克辟民”一直到“余隹(惟)弗雍天之叚(嘏)命”均以為大戊之語,非是。武丁引述的大戊之語實只此兩句。武丁前面說大戊“克渐五祀,天章之甬(用)九悳(德)”云云,是一個有大功烈的人,他爲什麽還要說“我沒有完全統治人民,我沒有完成上天賦予的美好使命?”“天休”以下均商王武丁自己的話。
20. 余隹(惟)弗𨒱(雍)天之叚(嘏)命。
寧按:“𨒱”,《康熙字典·辵部》該字下引《龍龕》音“恭”,此當讀為“恭”,訓“奉”,《書·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罰”,《孔傳》:“恭,奉也。”“惟”是顧慮、擔心的意思,這句意思是我擔心不能奉行天之嘏命。
附記:本文在寫作過程中蒙寶雞文理學院付強先生熱情提

中国历史故事多少集

供清華簡《說命》資料,謹致謝忱!
(編者按:[2]網友魚遊春水《清華簡三說命初讀》下跟帖。簡帛論壇2013-01-06.
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36.(下簡稱《初》)。
[3]《初》9#網友大義覺迷(陶金)回帖。
[4]李銳《讀清華簡3札記(二)》,清華大學簡帛研究2013/01/06.
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5516
[5]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釋支幹》,科學出版社,1982.253頁。
[6]胡敕瑞《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三)〉札記之一》,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2013-01-05.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3/20130105154822816925198/20130105154822816925198_.html
[7]參裘錫圭《再談古文獻以“埶”表“設”》, 香港中文大學古道照顔色——先秦兩漢古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09年1月。
[8]《初》1#。
[9]廖名春《清華簡〈傅說之命中〉新讀》,清華大學簡帛研究2013/1/5. 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5515)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599.html

以上是关于讀清華叁《說命》散札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讀清華叁《說命》散札;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368.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