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30 10:57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曲阜師範大學歷史(孔子)文化學院)
清華簡(三)《芮良夫毖》和《赤鳩之集湯之屋》[1]篇有兩個字,分別作如下之形: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芮良夫毖》第6簡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赤鳩之集湯之屋》第15簡
此二字確定無疑當爲一字之異體。原整理者引李學勤先生《關於清華簡中的“丁”字》(待刊稿)的意見,將之釋爲“丁”字[2]。
丁若山先生根據《芮良夫毖》篇的押韻現象以及簡文上下文意,懷疑此字應該讀爲“覆”,同時指出此字無疑就是將“山”字顛倒過來的寫法[3],其結論正確可從。同時,對於此字到底是什麼字的問題,丁若山先生也提出了一種供參考的猜測:把“山”顛倒過來寫,是否也許就是“反覆”之“覆”的初文呢?最後,丁若山先生又指出,“我們暫時還找不出釋此字爲‘覆’堅強的文字學根據”。
其實,根據丁若山先生的結論,對此字的構形還是可以做出一些推論的。我們知道,文字學中有將字形倒寫而形成另外一個字的例子。比如,“曰”字倒寫即成“今(吟-噤)”字;“曰”意爲“說”,倒寫之後所形成的“今(吟-噤)”字意爲“閉口不作聲” [4],二者的意義密切相關。
由此種現象出發,結合丁若山先生指出的此字是“山”字倒寫並將其釋讀爲“覆”字的結論,我們推測認爲,此字當是一個變體(改變“山”字的書寫方向)表意字[5],應釋爲“阜”字。
首先,從字形上看。甲骨文中的“阜”字(《說文》本作“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即有看作“山”形之豎書者。如,李孝定先生《甲骨文字集釋》於“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字條下按語指出:
《說文》:“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小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也,象形”。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字並當橫看作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即丘山之豎書者。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爲小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丘爲小山,以峯之多少別其大小也。
在“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字條下按語指出:
……字之初誼,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殆並爲山之象形字,與山丘誼同,及後孳乳爲數字,乃以丘山象山之數峯並峙,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象山之阪級峻陗崚嶒,…………[6]
由此可知,清華簡(三)中所見的字形,若將“山”字橫著書寫成“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形,原本就是可以用來表示“阜”字的。——或許是由於橫著書寫的“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形寫起來不習慣,感覺彆扭,所以書手乾脆就倒著書寫,從而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字形

中国历史故事维语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
其次,從讀音上來講。阜,古音在並母幽部;覆,古音在滂母覺部;二字聲母同屬唇音,韻部陰入對轉,古音極其接近,“阜”讀爲“覆”從讀音上說是不存在問題的[7]。
最後,從字義上來看。《說文》:“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大陸,山無石者。象形。”段注云:“《釋地》、《毛傳》皆曰‘大陸曰阜’,李巡曰‘高平曰陸’,謂土地豐正名爲陸,陸土地獨高大名曰阜,阜冣大名爲陵。引申之爲凡厚、凡大、凡多之稱。《秦風》傳曰‘阜,大也’,《鄭風》傳曰‘阜,盛也’,《國語》注曰‘阜,厚也’,皆由土山高厚演之。……《詩》曰‘如山如阜’,山與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同而異也。《釋名》曰‘土山曰阜’。象形者,象土山高大而上平,可層絫而上。”由此可知,“山”與“阜”意義本來就密切相關,用“倒山形”來表示“阜”字之義亦爲順理成章之事(又按:段注謂“象土山高大而上平”,故也不排除古人用“倒山形”來表示山形“上平”之義)。同時,《集韻·上聲·有韻》下“阜”字或體作“峊”形,從“山”作,也表明“阜”與“山”在字義上存在的密切關係。
綜上所述,將清華簡(三)中所見的“倒山形”之字釋爲“阜”,就可以得到相對合理的解釋了。
或許有人會問:“阜”作爲偏旁在楚簡文字中極爲常見,爲何沒有一例寫作此形者?這種現象也許可以用劉釗先生在《古文字構形學》中的一段話作解釋:
古文字形體演變中有這樣一個規律:一個獨立形體的發展演變,要快於以這個形體爲偏旁組合成複合形體後這個形體的發展演變。[8]
也即,由於“阜”字在清華簡(三)中是作爲獨立形體出現的,故其發展演變要比作偏旁的“阜”字形體來得劇烈。
最後,順便談談《赤鳩之集湯之屋》第15簡的

中国历史上真实的童话故事

解釋問題。第15簡(也即最後一支簡)原文作:
其一白兔【14】不得,是始爲埤,阜(覆)諸屋,以御白兔。【15】
原整理者將“埤”讀爲當“城上女牆”講的“陴”,根據《詩·大雅·雲漢》毛傳訓“丁”爲“當”,以爲“以陴當諸屋”,“意爲築小牆當屋,用以防阻” [9]。
丁若山先生以爲:簡文的“埤”,似當是置於屋上起到遮蔽防禦作用的一類東西;懷疑此處就應讀爲“萆/蔽”,

中国历史故事实体书籍下载

指的是在屋上所加的、用以起抵禦白兔作用的甲衣一類東西;“是始爲埤(萆/蔽),覆者(諸)屋”,意思是,方始做了甲衣之類遮蔽物覆蓋在屋上(以抵禦白兔)。
今按:丁若山先生的理解思路大致可從。然古人造屋,本是爲遮風避雨,似無煩再在上面添加遮蔽物覆蓋在屋上(以抵禦白兔)的。——禮俗因人情而爲之節文,一種施行起來非常不便甚至是麻煩累贅的習俗應當是沒有多少生命力的。再者,古人鄭重其事地將此習俗寫進簡文,可推知在先秦時

勾股定理中国历史故事

期至少在抄寫簡文的當時應該還是有此類習俗存在的。
由此推論,筆者很懷疑“埤”當讀爲“貔”,是指放置在屋頂瓦上用於辟邪的陶質猛獸,也即所謂的“貔貅”。——按照民間流傳的說法,“貔貅”能夠吞食各種猛獸邪靈,具有辟邪鎮宅的功用,因此多將之放置屋頂瓦上用於辟邪。此種習俗,直到現在,在某些地方仍有孑遺。
埤,古音在並母支部;貔,古音在並母脂部;二字古音極近,相通之例亦多見[10],“埤”讀爲“貔”讀音上也是沒有問題的。而簡文“埤”字之所以從“土”作,也許是因爲放置在屋頂瓦上的“貔”是使用陶土製作的緣故。
《說文》:“貔,豹屬,出貉國。从豸、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
聲。《詩》曰:‘獻其貔皮。’《周書》曰:‘如虎如貔。’貔,猛獸。豼,或从比。”《禮記·曲禮上》:“前有摯獸,則載貔貅。”注云:“貔貅,亦摯獸也。”——“貔貅”作爲一種猛獸,古人或用它來震懾虎狼之類的野獸,簡文中將其編排用來抵禦區區白兔,自然是不在話下了。
如果此種看法不誤,《赤鳩之集湯之屋》第15簡即可釋讀爲:
其一白兔【14】不得,是始爲埤(貔),阜(覆)諸屋,以御白兔。【15】
(編者按:[2]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叁)》,下册第150、170頁,中西書局,2012年12月。
[3]丁若山:《讀清華三懸想一則》,簡帛網,2013-01-12,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807。下文所引丁若山先生意見皆出此文,不具注。
[4]裘錫圭:《文字學概要》,第141頁,商務印書館,1988年8月。
[5]此概念可參上引裘先生《文字學概要》第139頁。
[6]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第十四卷),第4120、4129-4130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0年10月2版。
[7]前人用直音法爲“阜”注音,或云“音覆”。參陳第《毛詩古音考》卷二“阜”字下引“楊用脩曰”,中華書局,2008年6月,第56頁。
[8]劉釗:《古文字構形學》,第22頁,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9]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叁)》,下冊第170頁。
[10]參高亨、董治安:《古字通假會典》,第589-590頁,齊魯書社,1989年7月。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568.html

以上是关于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397.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