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棗莊廣播電視臺)
本文正文釋文以《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之《釋文》為底本,[1]另外參考不求甚解先生綴合復原本,[2]重新予以編聯。原文簡3綴合有誤,海天遊蹤先生認為“乙本簡3的拼合恐有問題,下段殘簡‘□言(?)乎?君子才(宀/昏耳)□’,書手與《民之父母》、《武王踐阼》、《顏淵問於孔子》同一人,要歸回《顏淵問於孔子》。”[3]不求甚解先生之編聯本即將甲3號簡剔除,jdskxb先生也認為“本篇我认为不存在甲乙两本而應將諸簡連讀”,[4]均是,茲從之。對於論壇上諸家之說擇善而從,參以己意略作校讀。
【正文】
城(成)王為成(城)僕(濮)之行[一]。王囟(思、使)子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文)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教)子玉[二]。子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文)遺(治)帀(師)於𠧞(眺、睽),[三]一日而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𢨋、畢),[四]不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殺)一人。[五]子【甲1】玉遺(治)帀(師),出之敧(蒍)。[六]三日而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畢),漸(斬)三人。[七]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舉)邦加(賀)子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文)[八],以亓(其)善行帀(師)。王䢜(歸),客于子=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文)=(子文。子文)甚憙(喜),【甲2】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合)邦以㱃=(飲酒)。遠(蒍)白(伯)珵(嬴)猶約(弱),[九]須寺(時)仴(侑)㱃=(飲酒)子=(子。[十]子)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文)舉䏠(榼)售(酬)伯珵(嬴)曰:[十一]“㝅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於)兔為【甲3】楚邦老,[十二]君王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免)余辠(罪)。[十三]以子玉之未患,[十四]君王命余遺(治)帀(師)於𠧞(眺、睽),一日而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畢)【乙1】,不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殺)一人。子玉出之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奇、蒍),[十五]三日而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畢),漸(斬)三人。王為余賓,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舉)邦加(賀)余,女【乙2】蜀(獨)不余見,飤是䏠(榼)而弃不思老人之
雪冈中国历史故事集
心。”[十六]伯珵(嬴)曰:“君王胃(謂)子玉未患【甲4】,命君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教)之。君一日而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畢),不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殺)[一人]……【乙3】[十七] ……子玉之【乙4】[十八]帀(師)既敗帀(師)已,[十九]君為楚邦老,憙(喜)君之善而不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制)子玉之帀(師)之【甲5】[二〇]
【校讀】
[一]成王,即楚成王熊惲。成僕,即城濮。本篇所記史實亦見《左傳·僖公二十七年》,茲錄于下作為校讀參考:
“楚子將圍宋,使子文治兵於睽,終朝而畢,不戮一人。子玉復治兵於蔿,終日而畢,鞭七人,貫三人耳。國老皆賀子文。子文飲之酒。蔿賈尚幼,後至不賀。子文問之。對曰:‘不知所賀。子之傳政於子玉,曰:以靖國也。靖諸內而敗諸外,所獲幾何?子玉之敗,子之舉也。舉以敗國,將何賀焉?子玉剛而無禮,不可以治民,過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苟入而賀,何後之有?’”
[二]囟,同“思”,楚簡多以“思”為“使”。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從又眠聲,當是“敃”字之繁構,此讀為“文”。下同。見海天遊蹤先生、[5]高佑仁先生說。[6]
[三]遺,從孫合肥先生釋,孫先生認為當訓“置”。[7]按:古書“遺”所訓之“置”均棄置義,似乎與文意不符。《左傳·僖公二十七年》相當於該字的是“治”,疑“遺”當讀為“治”。蓋“治”字古或讀盈之切,即讀若“怡”,與“遺”字乃同馀紐雙聲、之微通轉疊韻,為音近通假。
𠧞,此字諸家解釋頗紛異,youren(高佑仁)先生認為“簡1所謂的‘汥’應是左‘兆’右‘殳’之結構,‘兆’為其聲。”[8]海天遊蹤先生也認為“甲本01、乙本01整理者釋為‘汥’的字,應為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讀法待考。”[9]寧按:此字實楚簡文字中的“𠧞”字,字形可參看《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327-328頁所列字形。[10]《左傳》作“睽”,當
中国历史关于飞机画的故事
是“眺”字之形訛,“𠧞”、“眺”音近通用。對於這個地方杜預注也僅云“楚邑”,其具體地點不詳。
[四]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原整理者讀為“聝”,非是。無語先生認為“即古文誖,讀爲‘畢’。”[11]寧按:此即“𢨋”字,《康熙字典·酉集上·角部》:“觱,《說文》本作‘𧥑’。《六書正譌》:‘吹皆角音,故从角。𢨋,古誖字,諧聲。然今時惟知觱矣’。”《考證》:“《詩·豳風》‘一之日觱發’,《說文》作‘畢發’。”是此字與“畢”通用。
[五]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此字無語先生讀為“肆”,[12]張崇禮先生亦云:“肆,殺。參陳劍先生文。” [13]此字疑即“殺”字異體,《左傳》作“戮”,義同。
[六]敧,原字形作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從殳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聲,相當於《左傳》中的“蒍”。乙2簡作“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原整理者釋“扶”。由此字與“蒍”通推之,此字當是歌部字。乙2的字形古文中習見,此象截去一臂之形,乃是奇偶的“奇”字,《山海經·大荒西經》:“有人名曰吳回,奇左,是無右臂。”郭璞注:“即奇肱也。”《山海經》中又有“奇肱國”,蓋即一臂之人,是獨臂可稱“奇”。故該簡之字當是“敧”字,音與奇偶之“奇”同,古音均見紐歌部,“蒍”匣紐歌部,為音近通假,故“敧”或“奇”均即“蒍”,楚地名。
[
适合小学生的中国历史故事
七]三日而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畢),漸(斬)三人,《左傳》作“終日而畢,鞭七人,貫三人耳”。
[八]加,原整理者讀“賀”,是。
[九] 遠白珵,海天遊蹤先生認為“‘遠白珵’,就是‘蔿伯嬴’,也就是‘蒍賈’。”[14]是也,《左傳》中作“蒍賈”或“伯嬴”,“嬴”當是贏利之“贏”的通假字,名賈,字伯贏。“珵”、“嬴”、“贏”音同通假。約,無語先生、海天遊蹤先生均認為當讀為“弱”,[15]是也。《左傳》作“蒍賈尚幼”,“約”、“幼”亦音相近。
[十]須寺,當讀為“須時”,“須”古訓“待”,有遲後義,“須時”是很晚、遲後的意思。《左傳》作“後至”。“須”字從無語先生、[16]youren(高佑仁)先生釋。[17]
仴(侑)㱃=(飲酒),下一個“子”字下有重文符號“=”,故此句當是“須寺(時)仴(侑)飲=(飲酉)子”。“仴”當是“侑”之或體,本義是勸酒,這裡是敬酒之意;甲3簡與本簡“㱃”字下均有合文符號,表示乃“飲酉”之意,“酉”即“酒”之初文;“子”當即子文。“須時侑飲酒子”意思是伯珵很晚才向子文敬酒。
[十一]䏠,當是從月(肉)立聲,讀為“榼”,《說文》:“榼,酒器也。”《左傳·成公十六年》:“行人執榼承飲,造于子重。”
售,原字寫法是上隹下貝,即銷售之“售”的本字,此讀為“酬”,答也。伯嬴向子文敬酒,故子文舉榼而答之。
[十二] 㝅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兔,原整理者謂即穀於菟,是。穀於菟子文的私名,《左傳·宣公四年》:“初,若敖娶於妘,生鬥伯比。若敖卒,以其母畜於妘,淫於妘子之女,生子文焉。妘夫人使棄諸夢中,虎乳之。妘子田,見之,懼而歸,以告,遂使收之。楚人謂乳‘穀’,謂虎‘於菟’,故命之曰‘鬥穀於菟’。以其女妻伯比。實為令尹子文。”這裡是子文自稱其名。
[十三] 君王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免)余辠,“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從原整理者讀,當是分娩之“免”的本字,或作“㝃”。這是自謙的說法,意思是自己舉薦人很合適,所以君王不怪罪。楊伯峻先生云:“《晉語五》敘趙盾舉薦韓厥,甚稱其職,因
中国历史茶文化故事
使諸大夫賀己,曰:‘吾舉韓厥而中,吾乃今知免於罪矣。’可見舉拔得人,為之慶賀,古有此禮。”[18]
[十四] 患,此讀為“貫”。无斁先生认为“‘患’似乎可以直接读作‘惯’。”[19]Jiaguwen1899先生云:“我讀‘患’為‘貫’,《左傳》襄公31年‘譬如田獵,射禦貫,則能獲禽’,杜注:‘貫,習也。’《爾雅•釋詁》亦云‘貫,習也’。簡文謂子玉尚不熟習軍事,故命子文教之。”[20]均是。字亦作“慣”,《集韻·去聲七·三十諫》以“慣”、“貫”、“串”同字,“患”從“串”聲,故得與“貫(慣)”通假。
[十五]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原字形作“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當即奇偶之“奇”,通“蔿”。說參注[六]。
[十六] 飤是䏠(榼)而弃不思老人之心,伯嬴年齡最小而最遲向子文敬酒,子文認為他不知道尊重長者,很不滿,所以說讓伯嬴喝了這榼酒之後,改正不尊重老人的思想。
[十七]此乙3簡上段,據文意及魚遊春水先生說綴于甲4簡下。[21]“一人”二字據文意補。
[十八]此乙4簡殘段,根據文意及魚遊春水先生說綴于乙3上段下。[22]此簡當是一支簡的最下面一截,很可能與乙3簡同屬一簡,乙3是該簡的上段,此簡是該簡的最下段,故可與甲5簡連讀。
[十九]子玉之帀(師)既敗帀(師)已,“敗師”就是軍行混亂毀敗的意思。這是說子文先帶兵進行軍事演習,軍紀嚴整,所以無所懲罰;後子玉帶兵進行軍事演習,軍紀不整,所以三天斬三人。二者相比,子玉帶兵是比較失敗的,其軍隊混亂無序,故曰“敗師”。或以為此言子玉之敗是指子玉在城濮之戰中的失敗,恐非是。城濮之戰在僖公二十八年,而此時尚在僖公二十七年,子玉尚未敗于城濮之役。根據本文及《左傳》看,蔿賈(伯嬴)這段話的意思應該是說:君王覺得子玉不習慣帶領軍隊,命令你來教他。你有經驗,帶兵只演習了一天,沒殺一人;可子玉并沒有學會帶領軍隊的方法,演習了三天就殺了三個人,他在治軍上是很失敗的。既然治軍失敗了,你是楚國的元老重臣,只因為你的本事而沾沾自喜,卻不幫助子玉治理軍隊,這樣下去子玉的軍隊打仗就會失敗誤國。子玉是你舉薦的人才,他的失敗也是你的失敗,有什麽可祝賀的。我勉強來祝賀你已經不錯了,還分什麽先後緩急。
[二〇]
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
,從心殺聲。字从youren先生釋,[23]其讀仍當從原整理者讀“制”為是。此下有佚簡,文未完。
附記:本文蒙寶雞文理學院付強先生熱情提供《上博九》資料,謹致謝忱!
(編者按:[2]海天遊縱《讀〈成王為城僕之行〉札記》,武大簡帛論壇2013-01-05. 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25&page=1(下簡稱《成札》,注明樓數。)不求甚解先生貼見21-22樓。
[3]《成札》0樓
[4]《成札》25樓
[5]《成札》0樓
[6]高佑仁《〈上博九〉初讀》,簡帛網2013-01-08.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89
[7]孫合肥《讀上博九〈成王為城濮之行〉札記》,簡帛網2013-01-08.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92
[8]《成札》1樓
[9]《成札》2樓
[10]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11]《成札》3樓
[12]《成札》7樓
[13]《成札》50樓
[14]《成札》0樓
[15]《成札》3樓、31樓
[16]《成初》46樓
[17]《成初》47樓
[18]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1990年。444頁。
[19]《成札》35楼
[20]《成札》36樓
[21]《成札》30樓
[22]《成札》30樓
[23]《成札》1樓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563.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上博九《成王為成僕之行》釋文校讀;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