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中国古代史-秦三十六郡為一代之數補證

  • 中国古代史,历史,汉朝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30 22:45
  • 小虎历史故事网

中国古代史-秦三十六郡為一代之數補證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古代史-秦三十六郡為一代之數補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秦三十六郡為一代之數補證


(廣州市)

[摘要] 結合里耶、張家山等秦簡和《史記》、《漢書》等相關史料,補證始皇通過“並郡以保持三十六郡不變”結論的正確性,並提出始皇時期曾有兩次並郡與設新郡,即二十八年和三十三年,進而得出秦自始皇初分三十六郡至滅亡時曾有三份三十六郡名單。
[關鍵詞]秦三十六郡 一代之數 補證 秦郡圖
拙文《秦郡考辨》通過建立時間坐標體系和綜合分析秦末變革等因素,以及結合現代考古和研究的成果,認為始皇在二十六年(年表作二十七年)分三十六郡以後,以並郡的方式始終保持三十六郡之數不變,從而論證班固關于秦郡終一代之數為內史與三十六郡的正確性,並考證始皇二十六年和三十三年兩份三十六郡的名單。根據《里耶秦簡》編號8-657簡文“亥朔辛丑”[1]和《里耶發掘報告》所附秦代歷法[2],推算可知“瑯邪尉徒治即[默]”事在始皇二十八年。這就是說,始皇並郡早在二十八年已開始。那麽,這與三十三年南平北逐設新郡是什麽關系?下面從這一疑問出發,結合里耶、張家山等秦簡和《史記》、《漢書》等相關史料,補證始皇通過“並郡以保持三十六郡不變”結論是否正確性,並提出始皇時期曾有兩次並郡與設新郡,即二十八年和三十三年,進而得出秦自始皇初分三十六郡至滅亡時曾有三份三十六郡名單。
一、並郡與設新郡祥考
二十八年始皇為何要並郡與設新郡?這與始皇第一次平嶺南有關。《平津侯主父列傳》主父偃諫伐匈奴、《漢書•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淮南王安諫伐南越、嚴安以故丞相史上書言事,都有“秦始皇使尉屠睢擊越,使監祿鑿渠運糧,越人逃入深山林叢,不可得攻。曠日持久,糧食絕乏,越人擊之,秦兵大敗。秦乃使尉佗將卒以戍越。”這說明漢時不少人都認為有此事。下面進行詳細考證:
證據一:《秦始皇本紀》有“地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鄉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封泰山、禪梁父。南登瑯邪,作瑯邪臺,立石刻,頌秦德,明得意。曰:維二十八年,皇帝作始。……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案:秦未逐匈奴之前,雁門郡已北接陰山、據河為塞。北鄉戶,即北向戶,意思是開門窗以納陽光。現考證北向戶,即在北回歸線以南地區。漢時則指日南郡(今越南语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主要内

),故師古注《漢志》有“言其在日之南,所謂開北戶以向日者。”《淮南子•人間訓》有“使尉屠睢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一軍塞鐔城之嶺,一軍守九疑之塞,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野之界,一軍結余幹之水。”番禺在今廣州市。這說明始皇二十八年,秦確實已占領嶺南地區。
證據二:為何在《里耶秦簡》編號8-657

中国历史故事与来历

簡中同時出現“瑯邪尉徒治即[默]”,這與秦占領嶺南設新郡有關。也就是說,秦占領嶺南後,為了在嶺南設新郡,而廢除渤海郡。拙文《秦郡考辨》言秦初分三十六郡設“即墨郡”。今觀之,即墨為郡當是秦滅齊後臨時所設之郡。始皇初分三十六郡時,郡名當為渤海郡。《秦始皇本紀》有“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於是乃並勃海以東,過黃、捶,窮成山,登之罘,立石頌秦德焉而去。”勃海

国外描述的中国历史故事

以東之“渤海”如理解為海,則“黃、捶、成山、之罘”就成為“海上之島”;如渤海理解為郡名,則此句之意可得到合理的解釋。故秦時當有渤海郡,而郡治即墨。因始皇二十八年廢除渤海郡,導致渤海郡被歷史深淵所埋沒。至漢文帝重設渤海郡,郡域已移今河北境內。拙文《秦郡考辨》言秦無膠東郡,膠東為郡如河南郡之故,是先有膠東王而後才有膠東郡。此年始皇東行郡縣,封泰山、禅梁父、祭山川,東至琅邪,南道南郡。因嶺南已平,為設新郡而並渤海郡。故渤海被廢郡也當在此時,可相互印證。以此可知,秦占領嶺南已在二十八年完成,故始皇刻石有“南盡北戶”“人迹所至,無不臣者”之言。
證據三:根據《里耶秦簡》編號8-657簡文“亥朔辛丑”“瑯邪尉徒治即[默]”“以蒼梧尉印行事”“新武陵別四道,以次傳”等記載,當與秦占領嶺南有關。拙文《秦郡考辨》根據“新武陵別四道”,推定秦分蒼梧地設新武陵。此說有些不當之處。從《里耶秦簡》來看,應該是蒼梧郡所占領的新地,類似于《張家山漢簡•奏讞書》所言荊新地[3]。秦攻戰嶺南,與洞庭郡有關的區域,主要是沅江上遊地區,這里地處武陵山余脈,故可推測新武陵、沅陽當在此時設為縣。而這時仍屬于蒼梧郡管轄,故有“以蒼梧尉印行事”。這也可以解釋漢時為何沒有新武陵、沅陽二縣,原因就在于秦亡以後這一地區被夜郎等西南夷所占領。漢武帝元鼎六年,開西南邊設牂柯郡,這一地區才被新設為故且蘭等縣。《漢志》有“故且蘭,沅水東南至益陽入江。”《里耶秦簡》所見陽陵,疑是陽陵人因楚義帝被殺而痛哭,漢高祖為表彰陽陵人,故改陽陵為義陵,但目前仍未發現有直接的證據。從以上來看,蒼梧郡界確實已越過五嶺。
證據四:根據《里耶秦簡》、《張家山漢簡》等簡文,此期間南郡、洞庭、蒼梧等郡尉都不是屠睢,而郡監也沒有史祿的記載,可推定此二人二十八年當為新郡之尉、監。那麽,秦在二十八年廢渤海郡,而所設新郡是什麽郡?根據史料顯示,嶺南三郡之中設郡尉者,只有南海郡。賈誼在《過秦論》有“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籓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這里所言當為始皇三十三年之事,賈誼曾為長沙王太傅,對此事是有比較清楚的了解。這說明秦三十三年重新攻占嶺南甌、駱等少數民族地區後,實行甌、駱與南海分治的政策,分別設為桂林、象郡,並二十八年已設南海郡為三郡。《南越列傳》有“以財物賂遺西甌、駱,役屬焉,東西萬余里。”《秦始皇本紀》有“三十三年,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蓋因司馬遷據此,才把設有郡尉而統領桂林、象郡軍事的南海郡放在最後。從《淮南子•人間訓》的記載來看,殺南海尉屠睢的越人是西甌人,而當時南海郡還在秦人手里。《漢書•高帝紀》有“南武侯織。亦粵之世也。立以為南海王。”南武侯織當在始皇二十八年被廢為侯,直到漢初才被高祖封為南海王。這與嶺南地方文獻記載此屠睢、史祿為郡尉、監相符合,其中屠睢有“東南一尉”的稱號,而史祿是監修靈渠的主要負責人。
證據五:根據以上考證,新武陵等縣本屬于蒼梧郡。《里耶秦簡》有“一人與佐帶上虜課新武陵。[4]”這說明新武陵後來被劃給洞庭郡,而《里耶秦簡》“(卅四年)今蒼梧為郡九歲乃往歲田”[5],則印證了蒼梧在三十三年被廢郡的歷史事實。
綜上所述,始皇二十八年,第一次平定嶺南地區,廢除渤海郡,新設南海郡,以番禺為都,即郡治。始皇三十三年,以任囂為南海郡尉,與趙佗等人再次征服甌、駱等少數民族。于是始皇廢除蒼梧、廬江二郡,並蒼梧地入洞庭、桂林、海南郡,並廬江地入衡山、洞庭、會稽郡。《漢志》有“丹陽郡,故鄣郡,屬江都國。”有一些學者認為是秦郡,此說有誤。鄣郡為武帝元狩二年除江都國時所設,元狩六年封劉婿為廣陵王時更名鄣郡為丹陽郡。因考證的篇幅較長,故不在此論證。故始皇初分三十六郡、二十八年三十六郡與三十三年三十六郡名單(以文獻名為準、附秦郡圖集)如下:
(一)初分三十六郡名:巴、蜀、漢中、隴西、北地、上郡、河東、太原、上黨、三川、潁川、南陽、河內、東郡、碭郡、泗川、九江、東海、瑯邪、渤海、泰山、濟北、清河、河間、恒山、雁門、上谷、漁陽、遼東、衡山、南郡、會稽、廬江、洞庭、蒼梧、閩中。
(二)二十八年三十六郡名:巴、蜀、漢中、隴西、北地、上郡、河東、太原、上黨、三川、潁川、南陽、河內、東郡、碭郡、泗川、九江、東海、瑯邪、泰山、濟北、清河、河間、恒山、雁門、上谷、漁陽、遼東、衡山、南郡、會稽、廬江、洞庭、蒼梧、閩中、南海。
(二)三十三年三十六郡名:巴、蜀、漢中、隴西、北地、上郡、河東、太原、上黨、三川、潁川、南陽、河內、東郡、碭郡、泗川、九江、東海、瑯邪、泰山、濟北、清河、河間、恒山、雁門、上谷、漁陽、遼東、衡山、南郡、會稽、洞庭、閩中、南海、桂林、象郡。
二、內史與北河關系考
拙文《秦郡考辨》言始皇派蒙恬西北逐匈奴,並榆中以北至陰山設為縣,而統稱為北河,歸內史管轄,秦亡以後稱北河為秦中。《項羽本紀》項羽遺章邯書有“蒙恬為秦將,北逐戎人,開榆中地數千里。”《漢書•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嚴安上書有“使蒙恬將兵,以北攻疆胡,辟地進境,戍于北河。”主父偃諫伐匈奴有“使蒙恬將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為境。又使天下蜚芻挽粟,起于東捶瑯邪負海之郡,轉輸北河。”《項羽本紀》有“諸侯吏卒異時故繇使屯戍過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

作者用英语讲中国历史的故事

無狀。”以上皆可作為佐證。《里耶秦簡》有“彭陽 內史”[6],原釋內史為治粟內史有誤。《里耶秦簡》有大量“遷陵洞庭”或“遷陵•洞庭郡”,編號8-206簡文有“武關內史”[7]。遷陵為洞庭郡屬縣已得到證實,武關屬于內史也可確定。按此意思,則此類簡文當是記載“隸屬關系”,則可推測彭陽當屬內史管轄。今甘肅有彭陽縣,秦長城過境一分為二,秦時長城以東設有朝那縣。今《里耶秦簡》有彭陽縣,當是始皇時以長城以西設縣。《里耶秦簡》有“卅五年,為獄行辟,書彭陽。”[8]這與“諸侯吏卒異時故繇使屯戍過秦中”的記載相吻合,從而可佐證北河設有彭陽縣,屬內史管轄。
三、秦郡圖集
(一)武王時郡圖
中国古代史-秦三十六郡為一代之數補證
中国古代史-秦三十六郡為一代之數補證

(二)昭王時郡圖
中国古代史-秦三十六郡為一代之數補證
中国古代史-秦三十六郡為一代之數補證

(三)莊王時郡圖
中国古代史-秦三十六郡為一代之數補證
中国古代史-秦三十六郡為一代之數補證

(四)始皇即位時郡圖
中国古代史-秦三十六郡為一代之數補證
中国古代史-秦三十六郡為一代之數補證

(五)始皇初分三十六郡圖
中国古代史-秦三十六郡為一代之數補證
中国古代史-秦三十六郡為一代之數補證

(六)始皇二十八年郡圖
中国古代史-秦三十六郡為一代之數補證
中国古代史-秦三十六郡為一代之數補證

(七)始皇三十三年郡圖
中国古代史-秦三十六郡為一代之數補證
中国古代史-秦三十六郡為一代之數補證

參考文獻:
[1]《校釋》,第193頁。編號8-657簡文有“□亥朔辛丑,瑯邪叚(假)[守]□敢告內史、屬邦、郡守主:瑯邪尉徒治即[默]。”“□一書。以蒼梧尉印行事。/六月乙未,洞庭守禮謂縣嗇夫聽書從事。”“□軍吏在縣界中者各告之。新武陵別四道,以此傳。別書寫上洞庭。”編號8-657背簡文有“八月甲戍,遷陵守丞膻之敢尉官主:以律令從事。”
[2]《里耶發掘報告》,第735-747頁。(張培瑜、張春龍《秦代歷法與顓頊歷》)
[3]所取荊新地多群盜,吏所興與群盜遇,去北,以儋乏不鬬論。
[4]《校釋》,第377頁。編號8-1677簡文有“一人與佐帶上虜課新武陵。”
[5]《校釋》,第217頁。編號8-755+8-758簡文有“卅六年六月甲午朔乙卯,洞庭守禮謂遷陵丞:“及蒼梧為郡九歲乃往歲田。”
[6]《校釋》,第63頁。編號8-105簡文有“彭陽 內史”。
[7]《校釋》,第113頁,編號8-206簡文有“武關內史”,關址在今陜西商南縣西北。
[8]《校釋》,第102頁。
其他文獻:
[1]《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本文凡單列本紀、世家、表和列傳,都出自《史記》。
[2]《漢書》,中華書局,二十四史系列。
[3]其他資料,參考《古詩文網》,網址:www.gushiwen.org。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233.html

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史-秦三十六郡為一代之數補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史-秦三十六郡為一代之數補證;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633.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