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嶽麓秦簡(壹)《爲吏治官及黔首》簡1579/二〇正曰:“□□多草。”[1] 其中“多草”前兩個字形,嶽麓秦簡整理者未釋,分别作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和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形。我們認爲其應是“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下”二字,因秦簡中的“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常作以下形:[2]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摹)、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上擧例中最後一個“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形見於嶽麓秦簡《爲吏治官及黔首》簡1581/一一正壹,辭例為“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死<列(裂)>弗補”,該字形爲復旦讀書會首釋,[3]意見甚確。上舉“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的其餘字形均見於睡虎地秦簡,睡虎地秦簡整理小組皆隸定爲“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形,[4]《漢語大字典》隸定爲見於《説文》之“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形。[5]按,“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與“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互為異體。
除以上秦簡字形外,“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在江陵鳳凰山漢墓竹簡中作以下形:[6]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八號墓三三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履一兩。”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八號墓九五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平盤一。”
又,馬王堆一號漢墓遣策簡中“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作以下形:[7]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65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66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67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68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69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70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71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72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73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74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75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76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77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78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79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80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81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82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83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84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85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86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87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88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89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90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91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92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93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94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95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96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97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98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199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200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201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202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203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204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205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206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207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208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209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210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212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214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216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218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219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229簡
以上所列馬王堆一號漢墓竹簡字形的辭例包括“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畫”、“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布”、“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等內容,其字皆表刷漆之義。[8]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在馬王堆漢墓帛書中作以下形:[9]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養》一二九:“桼(漆)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之。”
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中的“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作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形。[10]
張家山漢簡中“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作如下形:[11]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算數書》第66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漆)一斗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飲)水三斗而極”。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算數書》第66簡:“問餘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漆)、水幾何。”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算數書》第66簡:“餘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漆)卅七分升卅。”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遣策第5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漆)丈(杖)二。”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遣策第14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履一兩。”
此外,雲夢大墳頭M1物疏牘中的“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作如下形:[12]
正面第二欄: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隋檢二,其一小畫。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畫閜二。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畫小卑虒二。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畫大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十。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畫小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十。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木檢一合。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畫盛二合。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畫盂二。
正面第三欄: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畫角傷二。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卑虒四。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畫勺一。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畫瓦甕一。
背面第一欄: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畫曲一。
背面第四欄: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桮十。
居延漢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作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圖版三六〇157·24A)形。[13]
江蘇邗江縣楊壽鄉寶女墩新莽墓出土的河平元年漆盤中的“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作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形。[14]
上世紀五十年代出土的清鎮平壩漢墓出土的元始三年漆耳杯上的“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作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等形,其年代為西漢末期到東漢時期。[15]
武威磨嘴子62號墓出土的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漆耳杯銘文亦有“髹(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16]
朝鮮樂浪郡時代遺跡出土的漢代漆器中的“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作以下形:[17]
A: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B: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其中B類的“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形同於上舉其它秦漢簡牘、漆器材料的字形。唯獨A類的三個字形比較怪異,日本學者梅原末治將這三個字形隸定為“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認為其从久得声,意同“髹”。[18]我們則認為這幾個字形意義同“髹”是没有問題的,但是隸定為“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形,恐非。这幾個字形寫法草率,我們懷疑它們是“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形的寫訛,因從“髟”形的甲骨文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諸形來看,[19]它表示一個人的長髮飄飄之形,正如《說文》所說的“長髮猋猋也”,而上舉的三個“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形應是將“髟”的長髮以下的人形筆劃與“桼”筆劃寫在了一起,並且出現借筆的情況,尤其借助居延漢簡草書的“桼”字的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形寫法,[20]便可看出此形筆勢變化的端倪,所以這幾個字形似可直接隸定為“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
例不多舉,通過和以上秦漢文字材料中“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形的比較,可見嶽麓簡1579/二〇正的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形當是“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下面我們再看一下相關辭例。
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簡一〇二:“公甲兵各以其官名刻久之,其不可刻久者,以丹若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書之。其叚(假)百姓甲兵,必書其久,受之以久。”
整理者注釋曰:“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即髹、髤字,《説文》:‘桼(漆)也。’此處係名詞,參考王筠《說文句讀》。古書常以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與漆字混用,以致讀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爲漆,如《釋文》把《周禮·笙師》的髤字讀爲香牛反或七利反,七利反即漆。丹爲紅色,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爲黑色。”
在此之前,參加過睡虎地秦簡整理工作的于豪亮先生曾經對秦簡中的“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進行了較詳細地論述,他說:[21]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也寫作髤或髹,有兩種讀音。一種是音休,意思是涂漆。《史記·貨殖傳》:“木器髤者千枚”,集解引徐廣曰:“髤音休,漆也。”《漢書·外戚傳下》“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髤漆。”顏注:“以漆漆物謂之髤,音許求反,又許昭反。”“許昭反”其實是“許求反”的偽變。這是一種讀法。
秦律把“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園”寫作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則是讀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爲漆。這是另一種讀法。這種讀法在古書中也有。《周禮·司几筵》:“右漆几”,《説文·几部》引作“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几”,此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讀爲漆的證據之一。《周禮·巾車》:“然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髤飾”,注:“故書髤為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杜子春云: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讀爲桼垸之桼。”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从次得聲,次字古音讀與漆同,《續漢書·郡國志·東海郡》:“蘭陵,有次室亭”,注:“《地道記》:故魯次室邑。《列女傳》有漆室之女,或作次室。”是其證。《周禮》故書髤為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而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讀桼,則髤必讀為桼。此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讀爲漆的證據之二。《廣韻》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髤入尤韻,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又入至韻。《集韻》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髤均入至韻。此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讀爲漆的證據之三。
另外,朱德熙先生認為:“秦簡的‘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有時用來指漆本身,似乎也有‘髹’、‘漆’兩種讀法。”[22]
此後,李家浩先生也注意到了居延漢簡中同時存在“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履”、“漆履”的例子,並結合馬王堆一號漢墓遣冊中的“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畫”的字例,指出秦漢資料中的“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應多讀爲“桼(漆)”,屬於一字異讀(即一個字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讀音)的現象。[23]
但是“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讀音究竟真如以上諸位學者所注意到的那樣有兩個讀音嗎?其實這個問題的解决還要回到以下相關秦漢資料的辭例中去尋找答案:
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簡一〇四:“公器官□久,久之。不可久者,以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久<書>之。其或叚(假)公器,歸之,久必乃受之。敝而糞者,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其久。”
睡虎地秦簡《效律》簡四五:“殳、戟、弩,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相易殹(也),勿以為贏、不備,以職(識)耳不當之律論之。”
睡虎地秦簡《效律》簡四六、四七、四八:“工稟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它縣,到官試之,飲水,水減二百鬥以上,貲工及吏將者各二甲;不盈二百鬥以下到百鬥,貲各一甲;不盈百鬥以下到十鬥,貲各一盾;不盈十鬥以下及稟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縣中而負者,負之如故。”。
睡虎地秦簡《秦律雜抄》簡二〇、二一:“貲司空嗇夫一盾,徒治(笞)五十。·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園殿,貲嗇夫一甲,令、丞及左各一盾,徒絡組各廿給。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園三歲比殿,貲嗇夫二甲而法(廢),令、丞各一甲。”
睡虎地秦簡《封診式》簡五九:“□汙血。男子西有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秦綦履一兩,去男子其一奇六步,一十步;以履(履)男子,利焉。······”
又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有如下内容:[24]
三八〇: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唾曰:“歕,桼(漆)”,三,即曰:“天啻(帝)下若。以桼(漆)弓矢,今若为下民疕,涂(塗)若以豕矢。”以履下靡(磨)抵之。
三八二:歕,桼(漆)王,若不能桼(漆)甲兵,令某傷,奚(雞)矢鼠襄(壤)涂(塗)桼(漆)王。
三八三:……令人終身不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以上諸例“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皆表漆義,同時上引漢代簡帛、漆器材料中的諸字亦是如此。前面文中提到的諸位學者之所以認為“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有兩個讀音,究其原因自然還是要從許慎的《說文解字》說起,《說文解字·桼部》曰:“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桼也。從桼髟聲。”段注認爲:“桼也,韋昭曰:‘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桼曰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師古曰:‘以桼桼物謂之髤。今關東俗謂之捎桼,捎卽髤聲之轉耳。髤或作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按以桼桼物皆謂之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不限何色也。《鄉射禮記》曰:‘楅髤。’注云:‘赤黑桼也。’‘巾車’注云:‘髤謂赤多黑少之色,韋也。’《漢書》:‘中庭彤朱,殿上髤桼。’《西都賦》謂之‘彤庭玄墀’。然
中国历史文化名楼故事
則或赤、或黑、或赤黑兼、或赤多黑少,皆得云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王筠《說文句讀》曰:“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下云‘桼也’,此以靜字作動字用。……今人呼其汁為桼,以桼桼物,仍呼為桼。據許君說知古亦不別也。《玉篇》曰‘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赤黑色’,非也,桼之新者蒼白色,凝者正黑色,無赤黑色之桼。至如塗之於器,則視其所刷之色為色,非桼之本色也。”
桂馥《說文解字義證》認爲:
《急就篇》:“革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漆油黑蒼”,《論語》“漆雕開“,《古今人表》作“彫”。案,漆當作桼,蓋雕桼之業,後因爲氏,髟其彫文也。桼也者,《廣韻》:“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以漆塗器。或作髤。”《郷射記》:“楅髤”,注云:“髤,赤黑漆也。”《周禮·巾車》:“駹車髤飾。”注云:“故書髤為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杜子春讀爲桼垸之桼,直謂髤桼也。髤,赤多黑少之色韋也。《史記·貨殖傳》:“木器髤者千枚。”徐廣曰:“髤音休,漆也。”《漢書·外戚傳》:“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髤漆。”顏注:“以漆漆物謂之髤,音許求反,又音許昭反。今關東俗器物一再著漆者謂之捎漆,捎卽髤聲之轉重耳。髤字或作髹,音義亦與髤同。今關西俗云黑髤盤,朱髤盤,其音如此,兩音並通。”《韓非子·外儲》:“客有為周君畫筴者,三年而成,君觀之,與髤筴者同狀。”
關於上文桂馥所引《周禮·巾車》“駹車,髤飾”一句,孫詒讓《周禮正義》云:[25]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舊本誤軟,今據宋婺州本、余本、嶽本及《釋文》正,下同。……云“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讀爲桼垸之桼,直謂髤桼也”者,段玉裁云:“古音次同桼,在真臻部入聲,如漢蘭陵有次室亭,故魯次室邑,《列女傳》漆氏之女,或作‘次室’是也。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蓋本無車旁,轉寫加之耳。易次為桼,於其聲類得之。既易其字,乃以髤桼訓其義。凡言直謂者,皆舉方俗語言明之。“華藻”、“髤桼”皆方俗語言也。但云讀爲桼,則桼之色不一,故斥言髤桼。《説文》無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者,從杜。”又云:“《司几筵》‘漆几’,《説文》作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凡此,蓋禮家有易桼為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者。《巾車》此條,則杜易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為桼。桼字在真臻部,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從桼髟聲,俗作髤,在尤幽部,音理遠隔,而俗或誤仞一字。如《笙師》注:“《釋文》‘髤,香牛反,或切利反’”,則字當作桼。《廣韻》、《集韻》髤音七四切,誤放於此。”案:段謂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桼聲類同,以申杜易字之恉,其說甚覈。此經故書作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今書作髤。故書之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於義無取,故杜破為桼。今書之髤,則義自可通,故後鄭因而不易。
此外,《說文解字詁林》輯錄了以下幾種關於“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的考證意見:[26]
……髤字或作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音義亦與髤同,今關西俗云黑髤盤朱髤盤,其音如此。《周禮·巾車》:“駹車髤飾。”鄭注:故書髤為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杜子春云:“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讀爲桼垸之桼”。灝按,髤者髹之省體,或作髹,用休為聲,而從髟建類,非其義矣。或以髤為髹之省,誤也。《巾車》故書髤為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者桼之假借字,故杜子春讀爲桼,非謂髤有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音也。蓋桼之轉聲七四切,故與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通。《廣韻》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髤入尤韻,復於至韻收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已欠精審。《集韻》乃以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髤字入至韻而幽部不收,彌爲疏失矣。
《徐箋》 《儀禮·鄉射禮記》“楅髤”,注:“髤,赤黑漆也”。《周禮·巾車》:“然幎髤飾”,注:“髤,赤多黑少之色韋也。”髤即此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作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為正,今作髤,隸蓋從桼省,俗儒不解字者,以《説文》音休,遂從木變作休。《史記·貨殖傳》:“木器髤者千枚。”髤又作髹,本為從桼髟聲之字,變為從髟休聲,《正義》不知糾正,但引顏云以漆之物謂之髹,失之甚矣。
《群經正字》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通漆,《周禮》“漆几”,《説文》引作“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几”,按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又七四切,音次,漆次雙聲也。桼,《經典》通作漆。
《字通》 綜上,根據以上幾位《説文》學家對於“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的說解,再結合地下出土秦漢材料的實例,加之于豪亮、朱德熙、李家浩等先生的論述,我們可以得出以下這樣的結論:
第一,“桼”本表示漆之本字,常假借“漆”表示其本義,“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或作“髹”、“髤”形,“髤”應是“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的省形異體,而“髹”應是在“髤”字基礎上進一步形成的訛變字,我們懷疑是因後世抄書之人誤將早期的“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所从“髟”字的左下部份代表人身之形的筆劃寫作“人”旁,並與“桼”字省形的“木”旁逐漸合寫為“休”字,進而形成了以休為聲符的“髹”字。按照《説文》“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從桼髟聲”的說法,“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與“漆”字古音韻部相隔較遠(“髹”上古音為曉母幽部字,髟为帮母幽部字,“漆”為清母質部),但從上舉秦漢文字的實際用法來看,“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確實是與“桼”、“漆”混用無別,我們認為這種混用應該不僅僅是因為三者之間義同或義近,更重要的應該是因為它們的字音關係密切,也正因如此,《釋文》、《廣韻》、《集韻》都標注其音爲“切利反”、“七四切”,這些標音即指“桼”、“漆”音。《古文字譜系疏證》曾疑“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从髟桼聲。[27]我們同意《古文字譜系疏證》的说法,并且我們猜測《説文》在解釋“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時應該表述為“从髟桼聲”,而不是“从桼髟聲”的內容,這可能是傳抄者抄冩時的誤書,“髟”形可能僅僅參與了“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的表義過程,而不表音,這種情況應該能夠很好地從讀音方面解釋“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與“漆”、“桼”混用無別的現象。
第二,“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在詞義上即可指漆木又可指漆木所產之漆;在語法功能上可做名詞和動詞,即前文所引王筠所說的“靜字”、“動字”。如《詩經·鄘風·定之方中》:“樹之榛栗,椅桐梓漆。”朱熹《集傳》:“漆,木有液黏黑,可飾器物。”《詩經·唐風·山有樞》:“山有漆”,陸德明《釋文》:“漆,木名。”《山海經·西山經》:“其木多漆椶”,郭璞注:“漆,樹,似樗也。”《逸周書·職方》:“其利林漆絲枲”,朱右曾《集訓校釋》:“漆,木有汁,可以髹物,其木似樗。”又如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六八正貳:“病:甲乙有疾,父母為祟,得之於肉,從東方來,裹以桼(漆)器。”其中的“桼(漆)器”即指用漆所漆之器。另外,孫機先生《關於漢代漆器的幾個問題》一文認為,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也只能解釋為漆。但是此字亦訓為塗漆。同時,孫先生結合馬王堆一號漢墓遣冊和大墳頭木牘的相關內容,指出“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就是塗黑漆。[28]其說甚確。
明白了以上兩點,我們可以附帶提及並解決以下的一點小問題。
在睡虎地秦簡《日書》乙種六六、六七簡有以下內容:
“木良日:庚寅、辛卯、壬辰,利為木事。其忌:甲戌、乙巳、癸酉、丁未、癸丑、□□□□□寅、己卯,可以伐木。木忌:甲乙榆、丙丁棗、戊己桑、庚辛李、壬辰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漆)。”
對於以上內容,饒宗頤、曾憲通二位先生認爲:[29]
此處木日當謂於五行屬木之日,榆、棗、桑、李、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即所謂五木。……《周禮·夏官·司爟》:“四時變國火”,鄭司農說以鄹子云云,其文以土配季夏與此正同。皇侃《論語疏》謂“改火之木,隨五行之色而變。榆柳色青,棗杏色赤,桑柘色黃(季夏是土,土色黃),柞楢色白,槐檀色黑。”此即楚帛書言青木赤木黃木白木墨木之精。日書甲乙榆屬木,丙丁棗屬火,戊己柘桑屬土,庚辛李屬金,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屬水。榆、棗、桑三者與周書、鄒子相同,唯李及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異。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或即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說文繫傳》謂“即楖栗之屬。”栗正是黑色,故屬水(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當即亦取漆黑義)。
劉樂賢先生對此也有論述,他認為:[30]
從木日的具體內容看,木日是為行木事而設立的。……在《日書》中木事主要指建築、伐木一類事。簡文云:“木忌:甲乙榆、丙丁棗、戊己桑、庚辛李、壬辰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漆)。”榆、棗、桑、李、漆等五種樹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相配,當與古代的五木有關。
上舉簡文的“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字還應是“漆”,整理者的意見可從,即指漆木。實際上,以上所載鉆隨改火的“五木”內容還見於《逸周書·月令篇》,其云“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31]
此外,天水放馬灘秦簡《日書》乙種簡一二九貳、一三〇貳、一三一貳有如下內容:[32]
春三月甲乙不可伐大榆東方,父母死;夏三月丙丁不可伐大棗南【方】,長男死;戊己不可伐大桑中央,長女死之。
雖此段簡文殘泐不全,卻可證明睡虎地秦簡整理者將“榆、棗、桑、李、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漆)”理解為五種樹木的意見很正確,其與五行相配,和五色相和。
又孔家坡漢簡《日書》部分一至六簡的第二欄有如下相關的內容:[33]
伐木日:壬······;甲子、乙丑伐榆,父死;庚辛伐桑,妻死;丙寅、丁卯、己巳伐棗□母死;壬癸伐□□少子死。
其中的“母”字前一字作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形,整理者未釋。李義平先生將此字釋為“昆”字,認為“母”字為“女”字,“昆女”讀為“貫汝”,其義類似於後世的乳母之類。[34]我們認為,從字形來看,其與“昆”字極為相像,但是細審之餘不難發現此字當是“長”字,只是“長”字上側筆劃的三個橫笔的墨蹟粘連在一起,形成了類似方框類的筆劃,進而造成了與“昆”字高度相似的假像。簡文所謂的“母”字,正如李義平先生的分析,當為“女”字,簡文“長女”為一詞組,“長女死”與上舉天水放馬灘秦簡的“長女死之”相應,和孔家坡漢簡下文的“少子死”的結構雷同。簡文緊接著的“壬癸伐□□少子死”所涉的伐木之名,陳炫瑋先生懷疑是“漆木”。[35]我們認為陳先生的說法是有道理的,惜其字形漫泐不清,無從考證。如按照陳炫瑋先生所說,則孔家坡漢簡的內容也應該可以和上舉睡虎地秦簡的相關內容相對應。
說完以上相關的一點問題,我們再來看一下嶽麓秦簡《爲吏治官及黔首》簡1579/二〇簡中“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漆)”字下面的那個字,我們懷疑它是“下”字,因秦簡中的“下”字作以下形: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和上舉諸形進行比較,即可明白將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釋爲“下”字應可取。嶽麓秦簡簡文“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漆)下多草”應是指漆園中的漆樹下雜草叢生的場景,此應和漆園的管理不利有關,按照正常理解,“漆樹”下“多草”會影響漆木的生長,從而導致漆樹産漆數量的減少,所以“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漆)下多草”應是秦時“漆園”管理制度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據研究,漆樹是適應性較強的陽性樹種,喜溫暖氣候及深厚、濕潤、肥沃的石灰質土,不耐嚴寒,適宜生產在海拔不高、氣候濕潤多霧的向陽山坡的山腰上或山腳避風處,土層要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36]如今人們在漆樹栽種以後,對漆樹要及時的人工或自然給水;要及時除草、除雜;施肥,最好是家肥或壯土。對於野生漆樹,尤其是對待已經衰老的野生漆樹,要進行墾撫管理,一是全面墾撫,既在漆樹周圍50厘米以外的地方,先清除荊棘、灌木及其它非目的樹種;二是簡易墾撫,在分散的野生漆林中,將樹周圍2米範圍內的荊棘、雜草、灌木砍除即可。[37]此外,漆樹造林後每年進行1-2次中耕除草,深度0.2-0.3米。在6—7月施一次追肥。[38]尤其是漆樹建園後應及時進行鬆土除草,與扶苗、除蔓等結合進行,對穴外影響幼樹生長的高密雜草,要及時割除。[39]由以上漆樹的現代栽培技術我們可以推知,古人應該很早就掌握了漆樹培育及管理的相關技術,並且漆樹種植範圍很廣,居延新簡中也有關於“桼(漆)樹”的記載。[40]此外,上引睡虎地秦簡《秦律雜抄》簡二〇、二一所云“貲司空嗇夫一盾,徒治(笞)五十。·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園殿,貲嗇夫一甲,令、丞及左各一盾,徒絡組各廿給。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園三歲比殿,貲嗇夫二甲而法(廢),令、丞各一甲。”此法律內容表明秦政府對於“漆園”的管理十分嚴格,在年終的評比中,如被評為最後一名,縣嗇夫、令、丞皆受處罰,所以严格管理漆樹的栽培和生產應該是當時秦國官員必須注意的日常行政問題。
據《周禮·地官·載師》載:“凡任地,……唯其漆林之征二十而五。”孫詒讓云:“漆林者,亦於園地樹之。《史記·老子韓非傳》說莊周嘗為蒙園吏是也。蓋園征雖二十而一,其種漆林者,則當二十而五,不可以一率齊也。”[41]可見,先秦時期政府對漆林的稅收征繳力度也是很大的。
又,聶菲先生《湖南楚漢漆器製作工藝探討》一文[42]列舉了里耶秦簡1
中国历史记忆故事有哪些
554封檢(下圖第1)有貳春鄉負責漆樹的種植和漆的生產官郵件標籤的簡文:“貳春鄉主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漆)發。”以及16-1105簡(下圖第2):“/受孱陵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漆)園/”。 還有9-1138簡(下圖第3):“卅七年遷陵庫工用計受其貳春鄉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桼(漆)三升·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饮)水十一升,乾重八/”。這些內容對於我們研究秦帝國生漆的生產、管理以及瞭解掌握當時漆園分佈情況具有重要意義。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聶菲先生文中附圖 附記:本文寫作過程中曾經向陳偉師、陳劍先生請教,並得到他們熱心幫助,在此表示誠摯謝意!
本文為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秦簡牘醫學文獻的整理與研究”(批准號:13YJC770011)、201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簡牘學大辭典”(批准號:14ZDB027)階段性成果。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5年1月19日17:53。)
[1]朱漢民、陳松長主編:《嶽麓書院藏秦簡(壹)》,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第117頁。
[2]方勇編著:《秦簡牘文字編》,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80頁。以下秦簡字形皆出此書,不另注。
[3]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讀<嶽麓書院藏秦簡(壹)>》,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11年2月28日。
[4]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1990年,文物出版社,以下睡虎地秦簡材料皆出此書,不另注。
[5]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第七冊,四川辭書出版社、湖北辭書出版社1990年,第4533頁。
[6]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江陵鳳凰山西漢簡牘》,中華書局,2013年,第21、37頁。
[7]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下集),文物出版社1973年,第234—238頁。
[8]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上集),文物出版社,1973年,第143-148頁。
[9]陳松長編著:《馬王堆簡帛文字編》,文物出版社,2001年,第255頁。
[10]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漢墓帛書》(肆),文物出版社1985年,圖版第33頁。
[11]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文物出版社,2001年,圖版第88、121、122頁,釋文第257、303頁。
[12]湖北省博物館:《雲夢大墳頭一號漢墓》,《文物資料叢刊》4,1981年,圖版第17頁,釋文第17-20頁。
[13]勞幹:《居延漢簡·圖版之部》,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57年。
[14]揚州博物館、邗江縣圖書館:《江蘇邗江縣楊壽鄉寶女墩新莽墓》,《文物》1991年第10期,第53頁。
[15]貴州省博物館:《貴州清鎮平壩漢墓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59年,第100、101頁。
[16]甘肅博物館:《武威磨嘴子三座漢墓發掘簡報》,《文物》1972年12期,第15頁。
[17]梅原末治:《支那漢代紀年銘漆器圖說》所附圖版,日本京都桑名文星堂刊印,1943年。
[18]梅原末治:《支那漢代紀年銘漆器圖說》日本京都桑名文星堂刊印1943年,第6、7頁。
[19]劉釗、洪颺、張新俊編纂:《新甲骨文編》,2009年,福建人民出版社,第504、505頁。
[20]陸錫興:《漢代簡牘草字編》,上海書畫出版社1989年,第118頁。
[21]于豪亮:《秦律叢考·
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
園》,原載《文物集刊》2,文物出版社,1980年,第173頁。又見氏著《于豪亮學術文存》,中華書局,1985年,第135頁。
[22]朱德熙:《馬王堆一號漢墓遣策考釋補正》,《朱德熙文集》第5卷,商務印書館,1999年,第131頁。
[23]李家浩:《從戰國“忠信”印談古文字中的異讀現象》,《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2期,第9-19頁。
[24]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文物出版社1979年,第115、116頁。
[25]孫詒讓撰,王文錦、陳玉霞點校:《周禮正義》第八冊,中華書局,1987年,第2176-2177頁。
[26]丁福保編纂:《說文解字詁林》,中華書局,1988年,第6392、6393頁。
[27]黃德寬主編:《古文字譜系疏證》,商務印書館,2007年,第3378頁。
[28]孫機:《關於漢代漆器的幾個問題》,《文物》2004年第12期,第52、53頁。
[29]饒宗頤、
中国历史上治疗瘟疫的故事
曾憲通著:《雲夢秦簡日書研究》,中文大學出版社1982年,第41頁。
[30]劉樂賢:《睡虎地秦簡日書研究》,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330頁。
[31]黃懐信、張懋鎔、田旭東:《逸周書彙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616頁。
[32]孫占宇:《天水放馬灘秦簡集釋》,甘肅文化出版社2013年,第155頁。
[33]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考古隊編:《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文物出版社2006年,圖版第65頁,釋文第130、131頁。
[34]李義平:《孔家坡漢簡<日書>初探》,中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黃文傑),2009年,第27、28頁。
[35]陳炫瑋:《孔家坡漢簡日書研究》,碩士研究生論文,(臺灣)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2007年,第27頁。
[36]許繼澤:《漆樹》,《中國林副特產》1992年2月第1期,第45頁。
[37]李子科:《漆樹的栽培與管理》,《中國生漆》1984年第3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爱国故事
期,第18頁。
[38]徐東景:《如何加強經濟林木漆樹的栽培管理技術》,《吉林農業》2011年第4期,235頁。
[39]孟娟、胡斌:《秦巴山地漆樹良種及其高效栽培技術》,《現代農業科技》2012年第16期,第192頁。
[40]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文化部古文獻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居延新簡:甲渠候官與第四燧》,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87頁。
[41]孫詒讓撰,王文錦、陳玉霞點校:《周禮正義》第四冊,中華書局1987年,第962-963頁。
[42]陳建明主編:《湖南省博物館館刊》第十輯,嶽麓書社出版社,2014年,第216-217頁。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234.html
以上是关于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讀嶽麓秦簡小札一則;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