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 永光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30 23:30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台北市立大學)

《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出土簡牘75枚,其中T32:8、T32:9 、T32:40分別為三個年份《曆日》之散簡殘牘,可以確認其年代,考釋如下。
一. T32:8簡文如下:
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簡文僅殘存前五個月廿五日干支,然第二、三月為連大月,其後必小月,且干支同前大月,故第四月干支為辛卯,在簡文表現確然如此。再後則依大小月排序,以是可據以推導該年十二月朔序,若該年置閏,則可推導該年十三月朔序。如下:
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兩漢(含新莽時期)426年間,符合此年朔序者有二:一元帝初元元年 (前48年),一靈帝建寧三年 (170年)。兩者相距217年(31×7=217年),恰合年朔序複現規律。[1]靈帝建寧三年遠在考釋參照年限之後,可排除。且簡文具注「夏至」于五月,成為檢覈曆簡年屬最重要的線索。節氣干支有23、80、103年複現規律,[2]例如:
秦二世二年五月廿五日(前208.6.25;J.D164 5627)庚申夏至,下距80年;
武帝元朔元年五月十日(前128.6.25;J.D167 4847)庚申夏至,下距80年;
元帝初元元年五月廿五日(前48.6.25;J.D170 4067)庚申夏至,下距8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名字

0年;
光武帝建武九年五月九日(33.6.25;J.D173 3287)庚申夏至,下距103年;
順帝永和元年五月八日(136.6.24;J.D177 0907)庚申夏至,下距80年;
獻帝建安廿一年五月廿二日(216.6.24;J.D180 0127)庚申夏至。
可以明顯察知其中存在年距80、103年節氣干支複現規律。元帝初元元年與靈帝建寧三年兩者年#距不合節氣干支複現規律,其節氣干支必不同,唯元帝初元元年符合「(五月)廿五日庚申夏至」,故可判斷該簡為元帝《初元元年》殘簡。敬列氣朔表于下:
元帝初元元年天正入甲子統癸未章18年
太初上元積年 14 3183  太歲在酉
積月177 0947    閏餘12 閏年
朔積日5229 7595   小餘29
氣積日5228 7614   小餘42
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二. T32:9簡文如下:
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是年為平年,簡文保存完整,記錄該年十二個月廿四日干支,可據以推導該年朔序如下:
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兩漢期間,符合此年朔序者,唯宣帝五鳳四年丁卯(前54年)。敬列氣朔表于下:
宣帝五鳳四年天正入甲子統癸未章第12年
太初上元積年 14 3177   太歲在卯
積月177 0873    閏餘8  平年
朔積日5229 5410   小餘6
氣積日5229 5422   小餘2346
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簡文載十一月廿四日辛卯冬至,合於宣帝五鳳四年氣朔表,故簡T32:9為《五鳳四年曆日》簡冊散簡。秦漢時期「辛卯冬至」的年代,同樣呈現年距23、80節氣干支複現規律。請看:
秦始皇卅四年十一月廿五日(前214.12.25;J.D164 3618)辛卯冬至,下距80年;
武帝元光二年十一月九日(前134.12.25;J.D167 2838)辛卯冬至,下距80年;
宣帝五鳳四年十一月廿四日(前54.12.25;J.D170 2058)辛卯冬至,下距80年;
光武帝建武三年十一月八日(27.12.25;J.D173 1278)辛卯冬至,下距80年;
安帝永初元年十一月廿三日(107.12.25;J.D176 0498)辛卯冬至,下距23年;
順帝永建五年十一月七日(130.12.24;J.D176 8898)辛卯冬至。,下距80年;
獻帝建安十五年十一 月廿一日(210.12.24;J.D179 8118)辛卯冬至

中国历史上名族团结的故事


雖同具「辛卯冬至」,但唯宣帝五鳳四年合于簡文年朔序,證成宣帝五鳳四年丁卯(前54年) 為簡T32:9年代唯一解。
三. T32:40簡文如下:
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此為單板年曆殘牘,原當記

中国历史战神背后的故事

載該年八節及伏日。由殘存簡文推知七月癸卯朔,八月壬申朔,九月壬寅朔。七月為小月癸卯朔,則必六月大癸酉朔。兩漢期間,符合此年朔序者,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宣帝本

中国历史的伟大瞬间故事

始四年(前70年)、元帝永光五年(前39年)、新莽天鳳六年(19年)、桓帝建和二年(148年)。武帝建元四年、桓帝建和二年,遠在考察上下年限之外,先予排除。簡文又載後伏、秋分、立冬日期干支,成為決斷曆簡年屬最重要的線索。
1.宣帝本始四年:七月八日庚戌立秋,七月八日庚戌後伏(立秋後初庚,算上);八月廿五日秋分;十月十二日壬午立冬。
2.元帝永光五年:六月廿一日癸巳立秋,七月八日庚戌後伏(立秋後二庚);八月八日己卯秋分;九月廿三日甲子立冬。
3.新莽天鳳六年:七月廿一日壬辰立秋,八月九日庚戌後伏(立秋後二庚);九月八日己卯秋分;十月廿四日甲子立冬。謹案:新莽時曆行丑正,故月序較《太初》寅正推後一月。
極易察知三者唯元帝永光五年合于簡文,故簡T32:40 為《永光五年曆日》殘牘。敬列氣朔表于下,以供檢覈:
元帝永光五年天正子月入甲子統癸亥章8年
太初上元積年 14 3192  太歲在午
積月177 1058    閏餘 18 閏年[3]
朔積日5230 0873   小餘23
氣積日5230 0901   小餘1203
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簡T32:40形制內容與《敦煌漢簡》1560 類同,[4]同為《永光五年曆日》木牘。《敦煌漢簡》1560保存完整,簡文如下:
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背面
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根據永光五年氣朔表及《敦煌漢簡》1560木牘,嘗試復原T32:40簡文如下:
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5年3月5日07:39。)
[1]請參羅見今:《中國曆法的五個周期性質及其在年代學中的應用》,黃留珠、魏全瑞:《周秦漢唐文化研究》3輯,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頁6-18。
[2]請參上揭大文。
[3]元帝永光五年天正子月其前閏餘18分(分母為19),經子、丑兩個月,閏餘為
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
1,在丑月後置一閏月,但丑月仍為永光四年,故永光五年為平年。
[4]甘肅省文物考古所:《敦煌漢簡》,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上冊圖版壹肆壹,下冊頁279-280。
5 十九日「壬辰」為「壬戌」之誤,三月甲辰朔,是月不得有「壬辰」。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219.html

以上是关于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永光-《肩水金關漢簡(叁)》探方T32曆日簡牘年代考釋三則;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648.html。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