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肩水金關漢簡73EJT23:878與相關史事的考察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历史-肩水金關漢簡73EJT23:878與相關史事的考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肩水金關漢簡73EJT23:878與相關史事的考察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文學院)
《肩水金關漢簡(貳)》中有如下一條簡文:
(1)居聑(攝)三年十月甲戌朔壬午大司空假屬建大司徒屬錯逐捕反虜陳伯陽王孫慶及新屬當坐者移
历史-肩水金關漢簡73EJT23:878與相關史事的考察
監御史州牧京兆尹四輔郡太守諸侯相伯陽慶所犯悖天逆理天地所不覆載臣子所當誅滅
历史-肩水金關漢簡73EJT23:878與相關史事的考察
(73EJT23:878)[1]
結合《漢書》中的相關
提现中国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的故事
記載來看,簡文中的“王孫慶”可能即居攝二年(公元6年)參與翟義反莽行動的“王孫慶”。居攝二年翟義起兵前,“義遂與東郡都尉劉宇、嚴鄉侯劉信、信弟武平侯劉璜結謀。及東郡王孫慶素有勇略,以明兵法,徵在京師,義乃詐移書以重罪傳逮慶。於是以九月都試日斬觀令,因勒其車騎材官士,募郡中勇敢,部署將帥。”[2](《漢書▪翟方進傳)九月,翟義起兵反莽,王
学会用英语讲中国历史故事
莽“遣王邑、孫建等八將軍擊義,分屯諸關,守阨塞。”[3]“十二月,王邑等破翟義於圉。”(《王
中国历史故事书画图片高清
莽傳》)直到天鳳三年(公元16年),“翟義黨王孫慶捕得,莽使太醫、尚方與巧屠共刳剝之,量度五藏,以竹筳導其脈,知所終始,云可以治病。”(《漢書▪王莽傳》)王孫慶的被捕,雖沒有記載具體月份,但從《王莽傳》的記載看,捕得“王孫慶”當在十月之後。簡文沒有提到爲首的翟義,大概是居攝二年十二月已被擊破。
上文指出,簡文中的“王孫慶”可能即《漢書》中參與翟義起兵的王孫慶,從簡文用語也可得到證明。王莽在“破翟義下詔”裡說翟義、劉信“時命當殄,天所滅也”(《漢書▪翟方進傳》),與簡文“天地所不覆載,臣子所當誅滅”意思也非常一致。因此,上引《漢書》中的王孫慶與簡文中的王孫慶當是同一人。簡文中的“新屬”當讀爲“親屬”,王莽在“破翟義下詔”中又說:“已捕斬斷信二子穀鄉侯章、德廣侯鮪,義母練、兄宣、親屬二十四人皆磔暴于長安都巿四通之衢。”(《漢書▪翟方進傳》)可參。
簡文中的“陳伯陽”則不見於《漢書》。據《漢書》中的相關記載,參與翟義反莽之事,陳姓者唯“陳豐”,《漢書▪翟方進傳》:“數歲,平帝崩,王莽居攝,義心惡之,乃謂姊子上蔡陳豐曰:‘新都侯攝天子位,號令天下,故擇宗室幼稚者以爲孺子,依託周公輔成王之義,且以觀望,必代漢家,其漸可見。方今宗室衰弱,外無彊蕃,天下傾首服從,莫能亢扞國難。吾幸得備宰相子,身守大郡,父子受漢厚恩,義當爲國討賊,以安社稷。欲舉兵西誅不當攝者,選宗室子孫輔而立之。設令時命不成,死國埋名,猶可以不慚於先帝。今欲發之,乃肯從我乎?’豐年十八,勇壯,許諾。” 因此簡文中的“陳伯陽”會不會是《漢書》中的陳豐呢,由於證據不足,很難做出判斷。
簡文“大司空假屬”、“大司徒屬”的說法不見於《漢書》及《後漢書》。但在文獻裡常見“屬”這一職官,一般是“職位名+屬”,如“丞相屬”、“御史屬”、“太保屬”等:
《漢書▪律曆志》(元鳳三年):丞相屬寶、長安單安國、安陵桮育治終始,言黃帝以來三千六百二十九歲,不與壽王合。
《漢書▪食貨志》:御史大夫蕭望之奏言:故
御史屬徐宮家在東萊,言往年加海租,魚不出。
《漢書▪匈奴傳》:逢漢使匈奴還者冉弘等,言雞秩山西有虜眾,祁連即戒弘,使言無虜,欲還兵。
御史屬公孫益壽諫,以爲不可,祁連不聽,遂引兵還。
《漢書▪外戚傳》:初,上即位,數遣使者求外家,久遠,多似類而非是。既得王媼,令太中大夫任宣與丞相
御史屬雜考問鄉里識知者,皆曰王嫗。
上引文“丞相御史屬”當即丞相屬、御史屬的縮略,類似於漢簡中常見的“隸臣妾”。
《漢書▪谷永傳》:建昭中,御史大夫繁延壽聞其有茂材,除補
屬,舉爲太常丞,數上疏言得失。”
《漢書•王莽傳》:是歲廣饒侯劉京、車騎將軍千人扈雲、大保屬臧鴻奏符命。
肩水金關漢簡也常有“某屬”的名稱,如:
(2)七月壬辰張掖肩水司馬陽以秩次兼行都尉事謂候城尉寫移書到廋索部界中毋有以書言會廿日如律令/掾遂守屬況(73EJT1:3)
(3)
历史-肩水金關漢簡73EJT23:878與相關史事的考察
令/掾□守屬安樂書佐宗(73EJT9:167)
(4)肩水都尉屬令狐賞葆屋闌大昌里孫聖年廿八長七尺五寸 黑色 (73EJT14:3)
“屬”當是一種比較籠統的講法,如“御史屬”即指御史的下屬。[4]
《漢書▪百官公卿表》:相國、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機。秦有左右,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國
自己编中国历史故事书好吗
,綠綬。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年復置一丞相。有兩長史,秩千石。哀帝元壽二年更名大司徒。
《漢書▪百官公卿表》“御史大夫”本注說:“成帝綏和元年,更名大司空,金印,紫綬,祿比丞相……哀帝建平二年,復爲御史大夫。元壽二年,復爲大司空。”
因此,簡文中的“大司空屬”、“大司徒屬”大概相當於上舉《漢書》中的“御史屬”和“丞相屬”。簡文說“大司空假屬建”,巧合的是翟義起兵時,王莽派遣去迎擊的將領有“孫建”,孫建是輔佐王莽的重要人物,王莽即真後被封爲“四將”之一的立國將軍。但是《漢書•地理志》曾提到作爲“丞相屬”的朱贛秩級爲“比二百石”,從上面一些引文的前後文看,提到的“御史屬”秩級似也不高。因此作爲王莽輔佐重臣的“孫建”似乎難與簡文中的“大司空屬建”畫等號。簡文中的“大司徒屬錯”,據《翟方進傳》,翟義起兵後,王莽派遣王邑、孫建等七人帶兵前往迎擊,這七人當中並無名爲“錯”的。但《漢紀•孝平皇帝紀》卻說:“遣王邑、孫建等十八人將兵擊義,又置腹心七將軍屯關中以自備。”或許“錯”就在這些人之中,只是史籍失載而已。
肩水金關漢簡還有一簡也有“王孫慶”這一名字:
(5)……王孫慶字子宣□□□□守史臨邑宋嘉字 (73EJT23:889)
“臨邑”,見《漢書•地理志》,是“東郡”的一個屬縣,“東郡臨邑”也見於居延漢簡(如282.5、287.13)。恰巧上文討論的王孫慶,《漢書》即直稱爲“東郡王孫慶”。但此簡文字不清難以通讀,因此其中的“王孫慶”與(1)中的“王孫慶”是否有關也就很難說了。
附圖:
历史-肩水金關漢簡73EJT23:878與相關史事的考察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5年3月4日19:15。)
[1]甘肅簡牘研究保護中心等編:《肩水金關漢簡(貳)》,中西書局2013年。
[2]“及東郡王孫慶素有勇略,以明兵法,徵在京師”,《漢紀▪孝平皇帝紀》則敘述爲:“東平王孫(卿)〔慶〕素有智略,以明兵法,在京師。”(《兩漢紀》上冊《漢紀》529頁,中華書局2005年),由上引《漢書》的記載,結合上文討論的肩水金關漢簡的簡文看,“東平”當爲“東郡”之誤。
[3]楊樹達先生指出:“《翟義傳》云,擊義將軍七人,屯關者又七人,與此互異。”見《漢書窺管》第841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翟方進傳》則有更詳細記載:“乃拜其黨親輕車將軍成武侯孫建爲奮武將軍,光祿勳成都侯王邑爲虎牙將軍,明義侯王駿爲強弩將軍,春王城門校尉王況爲震威將軍,宗伯忠孝侯劉宏爲奮衝將軍,中少府建威侯王昌爲中堅將軍,中郎將震羌侯竇兄爲奮威將軍,凡七人,自擇除關西人爲校尉軍吏,將關東甲卒,發奔命以擊義焉。”
[4]安作璋、熊鐵基:《秦漢官制史稿》第67頁,齊魯書社2007年。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216.html
以上是关于历史-肩水金關漢簡73EJT23:878與相關史事的考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历史-肩水金關漢簡73EJT23:878與相關史事的考察;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