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論秦代的吏治思想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商鞅-論秦代的吏治思想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論秦代的吏治思想
(廣州市)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進行一系列改革,廢除了世卿、世祿制度,建立了一套官僚制度。[1]秦國統一六國後,只是對官僚制度進行完善。隨着官僚制度的發展,必然會産生對官吏的管理問題。通常把對官吏的管理問題稱為吏治或吏政。在過去,由于史籍對秦代吏治的記載嚴重不足,導致後世對秦代的吏治思想了解甚少。《雲夢秦簡》、《嶽麓秦簡》等簡牍的發現,為我們研究秦代的吏治思想提供了不少原始資料。本文將從秦代吏治的思想淵源、發展情況和官箴文化三個方面對秦代吏治思想進行論述。
一、思想淵源
如果要用一句概括秦國吏治的特點,那麽最為突出的就是任法而治。《雲夢秦簡》已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如《廄苑律》對田啬夫等官吏的考課和獎懲進行規定、《置吏律》對官吏的任免進行專門的規定以及各律間存在大量的赀甲制度。這一特點的思想淵源,顯然是來自于商鞅。秦孝公用商鞅變法,為秦國構建了“一個以法為治為前提,以壹教和壹治為內容,以壹賞、壹刑為工具的農戰體系。”[2]在這一體系之中,商鞅提出對官吏的壹治問題。“訾粟而稅,則上壹而民平。上壹,則信;信,則臣不敢為邪。”“百縣之治一形,則從迂者不敢更其制,過而廢者不能匿其舉。”(《商君書•墾令篇》) 是商鞅壹治思想的集中表現。為此,商鞅提出了任法而治的主張。
一是反對賢治。他認為“舉賢能,世之所治也,而治之所以亂。世之所謂賢者,言正也;所以為善正也,黨也。聽其言也,則以為能;問其黨,以為然。故貴之不待其有功,誅之不待其有罪也。此其勢正使汙吏有資而成其奸險,小人有資而施其巧詐。”(《商君書•慎法篇》)
二是任法而治。他認為“有明主忠臣産于今世而散領其國者,不可以須臾忘于法。破勝黨任,節去言談,任法而治。”(《商君書•慎法篇》) 在商鞅看來,如果把吏治比喻為一個硬幣,那麽反對賢治與任法而治就是硬幣的兩面,二者是相互相成的。
在《商君書•定分篇》中,記載了秦孝公與商鞅關于如何任法而治的討論。商鞅闡述了貫徹任法而治的具體辦法。
一是以“知法令”為依據,任命主管法令的官吏。“為法令,置官吏,樸足以知法令之謂者,以為天下正,則奏天子。天子則各主法令之,皆降,受命,發官。”
二是主管法律的官吏忘記或不使用相應的法令,要以對應的法令治其罪。“各主法令之民,敢忘行主法令之所謂之名,各以其所忘之法令名罪之。”
三是主管法令的官吏出現遷徒時,要重新學習相應的法令,制定所學法令的程式,如程式不合格也要治其罪。“主法令之吏有遷徙物故,辄使學讀法令所謂,為之程式,使日數而知法令之所謂;不中程,為法令以罪之。”雲夢秦墓主人曾是鄢縣治獄的官吏。因此,《封診式》實際上就是他學習治獄法令時所制定的程式。
四是官吏更改或擅自解釋法令,要被處以死罪。“有敢剟定法令、損益一字以上,罪死不赦。”
五是主管法令的官吏有義務向其他官吏和民衆解答法律。“諸官吏及民有問法令之所謂也于主法令之吏,皆各以其故所欲問之法令明告之。各為尺六寸之符,明書年、月、日、時、所問法令之名,以告吏民。主法令之吏不告,及之罪,而法令之所謂也,皆以吏民之所問法令之罪,各罪主法令之吏。即以左券予吏之問法令者,主法令之吏謹藏其右券木柙,以室藏之,封以法令之長印。即後有物故,以券書從事。”雲夢秦墓主人曾是安陸、鄢縣的令史。因此,《法律問答》也是這一要求的産物。此外,《定法篇》還記載法令制定後必須抄寫副本,藏在宮殿中的禁室內,以便對官吏治罪時對照使用,以及在中央到地方各級設置法官及吏員等情形。但這一記載中有天子、諸侯等名詞,這說明該篇是在秦惠王稱王以後完成。戰國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红军
時期,周王室通常會以天子名義,向各諸侯國“致胙”。顯王四十四年,秦惠王稱王。其後諸侯皆為王。(《史記•周本紀》)隨著各諸侯國相繼稱王,實際上已不再承認周王室為天下共主。在此之後,《周本紀》從未有向諸侯國致胙的記載,也說明了這一點。
商鞅為貫徹對官吏的任法而治,還把任法而治集中壹賞、壹刑、壹教上。“利祿官爵搏出于兵,無有異施也。”“刑無等級,自卿相、將軍以至大夫、庶人,有不從王令、犯國禁、亂上制者,罪死不赦。”“忠臣孝子有過,必以其數斷。守法守職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博聞、辯慧,信廉、禮樂、修行、群黨、任譽、清濁,不可以富貴,不可以評刑,不可獨立私議以陳其上。”(《商君書•賞刑篇》)
二、發展情況
商鞅雖然被秦惠王車裂,但所實行的法令和所主張的思想並未被廢棄,一直被延續到秦始皇時期。《雲夢秦簡•語書》與商鞅思想的高度吻合,已足夠證實了這一點。在《語書》中,南郡守騰為了解決“吏民莫用鄉俗淫泆之民不止,是即
给小孩讲解中国历史故事
廢主之明法”的困境,他重新頒布“法律令、田令及為間私方”。其中的“為間私方”就是解決官吏的“為間私”問題。南郡守騰的“為間私方”,實際上就是語書的後半部分。理由如下:一是從形式上來看,語書的前半部分已有完整的結束語,即“以次傳;別書江陵布,以郵行。”二是從內容上來看,前半部分著重講述南郡的政治狀況及發布《語書》;後半部則是講劃分“良吏”與“惡吏”的標準及懲治“惡吏”的辦法。[3]後半部的內容,實際上是治理“為間私”的具體措施。三是為間私方是南郡守騰對吏治的主要措施,墓主人不可能收藏其他法令,而唯獨不收藏“為間私方”。南郡守騰的“為間私方”,無論是思想還是內容,都是對商鞅壹治思想及以法治吏的繼承和發展。他區別良吏與惡吏的基本標準,與商鞅主張“以知法令為依據,任命主管法令的官吏”如出一轍。但除此之外,他還明確指出良吏應該具備“知事、廉潔、佐上、公心、自端、不爭”等能力和品格,而惡吏則與良吏相反。這說明秦國的吏治思想已經發展出一些新的內容,吸收了儒、墨等學派的一些思想內核。而這一變化可能來自呂不韋的影響,“呂不韋為相,封十萬戶,號曰文信
革命小故事中国历史
侯。招致賓客遊士,欲以並天下。”“王年少,初即位,委國事大臣。”(《史記•始皇紀》)呂不韋曾在這一時期組織編撰了《呂氏春秋》,對當時戰國流行的儒、墨等學派的思想進行梳理和綜合運用,提出了諸如“公而天下平”(《貴公篇》)、“先治身”(《先己篇》)、“知人”(《論人篇》)、“處職治事以待主”(《圜道篇》)、“孝忠”(《勸學篇》)、“大利而不易其義可謂廉”“弘演可謂忠”(《忠廉篇》)、“臨患忘利,遺生行義”(《士節篇》)、“知輕重”(《誠廉篇》)、“宗廟之本在于民,民之治亂在于有司”(《務本篇》)、“人臣孝,則事君忠,處官廉,臨難死”(《孝行篇》)、“去小利則大利,去小忠則大忠”(《權勳篇》)、“以治為任,以亂為罪”(《任數篇》)、“行必誠義”(《高義篇》)、“忠臣廉士”(《恃君篇》)、“達乎死生之分”(《知分篇》)、“身定、國安、天下治,必賢人”(《求人篇》、“直言則枉者見”(《貴直篇》)、“言極直谏”(《直谏篇》)、“貴知化”(《知化篇》)、“上尊下卑”(《慎小篇》)等吏治思想,這必然會對下層官吏産生相當大的影響。從《為私間方》、《為吏之道》等內容來看,都無不與《呂氏春秋》息息相關。
三、官箴文化
官箴一詞最早來自于《左傳》,“昔周辛甲之為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闕。”杜預注“闕,過也。使百官各為箴辭,戒王過。”(《襄公四年》)官箴最初只是臣下用來對君主進谏的箴辭。後來才逐漸成為官吏為官處世的訓戒之學,對官吏的思想和行為産生深刻的影響。因此,後來的官箴有一大特點,它是官吏為官處世學習和思考的結果,屬于官吏私人的物品,對外人不一定能起到訓戒的作用。秦代《為吏之道》、《為吏治官及黔首》等篇章,無論從形式還是從內容上來看,與後世的官箴並無本質上的區別。《為吏治官及黔首》剛開始被命名為官箴,我個人認為並無不妥。《為吏治官及黔首》的內容相對于《為吏之道》要豐富很多,二者的對比研究,于洪濤等學者已經進行細致的研究。
戰國後期,秦國之所以形成官箴文化,主要還是由于呂不韋的推動。呂不韋被罷相之後,秦始皇在大方向上否決了呂不韋所構建的吏治思想,進一步強化了商鞅任法而治的壹治思想。“秦聖臨國,始定刑名,顯陳舊章。初平法式,審別職任,以立恒常。”(會稽山石刻)呂不韋雖敗,但他的影響仍然存在。李斯上谏逐客令書,實際上就是踐行了“直言則枉者見”的思想。《為吏之道》、《為吏治官及黔首》等官箴文化的發展,說明了呂不韋及《呂氏春秋》的吏治思想已紮入下層官吏的思想之中,從而對秦代的吏治思想産生潛移默化的實質影響。
統一六國後,秦始皇依然堅持了商鞅任法而治的壹治思想,如“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史記•始皇紀》)全面推行郡縣制,構建一整套較為完整的官僚制度,尤其是設置以禦史大夫為核心的監察系統,除了在中樞系統設置外,還向全國各郡派遣監禦史,如“洞庭監禦史”(《新見里耶秦簡牘資料選校(一)》),[4]以加強對地方官吏的監察,從而實現了“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高度壹治的統一治理模式。漢代並未完整地繼承秦代的監察制度,因而二者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一點需要引起學者的注意。在曆次的石刻中,也體現對任法而治的堅持。“作制明法,臣下脩饬。”(泰山石刻)“端平法度,萬物之紀”;“除疑定法,鹹知所辟。
中国历史尊老爱幼故事
”(琅邪石刻)“普施明法,經緯天下,永為儀則。”(之罘石刻)後來在李斯的推動下,進一步達到了“以吏為師”極端的程度,但在石刻中也不時透露出一些德治的因素,這說明秦代的吏治思想也受到官箴文化的影響。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5年4月14日20:02。)[1]楊寬:《戰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13頁。
[2]林少平:《論<語書>與商鞅的思想淵源》,武漢大學簡帛網,2015年4月。
[3]高敏:《雲夢秦簡初探》,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7頁。
[4]里耶秦簡牘校釋小組:《新見里耶秦簡牘資料選校(一)》,武漢大學簡帛網,2014年9月。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173.html
以上是关于商鞅-論秦代的吏治思想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商鞅-論秦代的吏治思想;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