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據“清華簡”看關於伊尹的訛傳與誤解

  • 據,“,清華簡,”,看關,於伊,尹,的,訛傳,與誤,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31 04:12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據“清華簡”看關於伊尹的訛傳與誤解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據“清華簡”看關於伊尹的訛傳與誤解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據“清華簡”看關於伊尹的訛傳與誤解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哲學所)

一、伊尹原為有莘氏之官員
清華簡《湯處於唐丘》(伊尹所作)曰:“湯處於唐丘,娶於有莘,有莘媵以小臣。小臣善為食,烹之和……”
《湯處於唐丘》又載:湯從伊尹學道、問政;伊尹被小人詆毀,三月不出家門,湯多次登門請教……
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出發,筆者認為,伊尹最初的身份應是有莘氏之朝臣,受有莘氏君主之命,作為“有莘之女”的陪同官員(“媵”,《爾雅》:

中国历史故事a4打印模板

“送也。”指送親之人;“小臣”,“下臣”之意,亦是伊尹謙稱)而遷商,成為湯臣。即,無論是在有莘氏,還是遷商之後,在被湯任為“尹”之前,伊尹都是有身份、有府第的朝臣,有資格上朝言事。
同時,從《湯處於唐丘》記載的伊尹傳道於有莘之女和湯看,伊尹其實更是有道者(道家並非皆隱居山林,老子即曾任周守藏史,後世道家在各個朝代亦皆有以功名世者)。“小臣善為食,烹之和……”是伊尹做的隱喻,暗示自己有道,“以善為食,以和為調……”。道家為文多用隱喻,《陰符經》、《道德經》、《悟真篇》等皆如此。但有的人未讀懂“善為食,烹之和”的真正的意思,而從“食”、“烹”二字敷衍出伊尹出身“庖人”的說法,以訛傳訛,乃至直接影響了後世史家。
二、《史記·殷本紀》中關於伊尹的訛傳
《史記·殷本紀》曰:“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幹湯而無由,乃為有莘氏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于王道。或曰,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湯舉任以國政。伊尹去湯適夏。既醜有夏,複歸於亳。入自北門,遇女鳩、女房,作《女鳩》、《女房》。”以清華簡中的相關內容對照來看,筆者

中国历史故事简短视频大全

認為《史記》中

中国历史之谜故事

的這段記載多有不實。
1、關於“伊尹名阿衡”
清華簡中,伊尹自稱曰“摯”(名)或“尹”(官名),亦自稱“小臣”。
筆者認為,所謂“伊尹名阿衡”,是對《尚書·太甲(上)》首句的誤讀所致。
《尚書·太甲(上)》載:“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書曰……”,《書序》曰:“太甲既立,不明。”(“明”為“照”之意,同“仁”。)根據《書序》的意思,及下文的文意,筆者認為“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書曰……”應讀作“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書曰……”“於”,往、去,引申為親近;“阿”,迎合,逢迎;“衡”,通“橫”,蠻橫,惡。全句的意思是:“太甲不仁,親近阿諛、兇惡之徒。伊尹作書曰……”
2、關於“阿衡欲幹湯而無由,乃為有莘氏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
以清華簡《湯處於唐丘》對照來看,這段話顯系演繹之說。對於這種訛傳,戰國時期的孟子已經有所察覺,駁之曰:“……吾聞其以堯舜之道要湯,未聞以割烹也。”(《孟子·萬章上》)
3、關於“或曰,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從湯……”
以《湯處於唐丘》對照,“或曰”所“曰”者已非誤讀,而是編造。
4、關於“伊尹去湯適夏……”
這句話的原始出處是《書序》。但是,“去湯適夏”是對《書序》“去亳適夏”的改寫,用“湯”字代替了“亳”字。這一替換,一定程度上誤導了讀者,使有的後世之人認為伊尹曾經在“事商”還是“事夏”之間有過猶豫。
概括而言,筆者認為,《史記·殷本紀》中關於伊尹的記載,在史料的選擇、理解和表述上,都有可商榷之處。
三、伊尹自作書中的“小臣”是伊尹自稱、謙稱
清華簡《湯處於唐丘》中,仲虺、湯皆稱伊尹為“小臣”,伊尹亦自稱“小臣”(《湯在帝門》中伊尹亦自稱“小臣”)。但是,仔細分析文意,可以發現仲虺、湯所稱之“小臣”,是相對于“君主”、“君上”來說的“下臣”、“臣屬”之意,而伊尹自稱之“小臣”本意亦是“下臣”,但更是謙稱(清華簡《湯在帝門》文中,湯已稱伊尹為“尹”,說明此時湯已任伊尹為“尹”,而伊尹仍以“小臣”自稱)。顯然,湯、仲虺和伊尹口中的“小臣”和指“庖人”等僕役之屬的“小臣”完全不是一回事。
以“小臣”自稱,這是伊尹“不重名”(謙)、“不僭”(有禮、尊敬)的表現,這一點在清華簡《尹至》中伊尹已經明言,曰:“湯往征弗服,摯托、摯、直、不僭。”“托”,即簡本《老子》(筆者認為郭店簡《太一生水》實屬簡本《老子》)“以道從事者必托其名”之“托”,推辭之意,“托其名”即“謙”(不重名)。
四、《赤鳩集於湯之屋》中的“小臣”不是伊尹
今人有將清華簡《赤鳩集於湯之屋》(以下簡稱“《赤鳩》”)中的“小臣”指為伊尹者。因《赤鳩》的內容屬於“怪力亂神”類,筆者不擬做細緻的解讀,以下僅簡單談談看法。
《赤鳩》首句曰:“曰:古有赤鳩,集於湯之屋”,說明《赤鳩》乃據口述而作,是史官將口耳相傳下來的史事筆之於書(“曰”為“口說”、“口述”之意,即《尚書·堯曰》等篇“曰,若稽古”之“曰”)。結合清華簡《傅說之命》中的怪異內容來看,商周史官無論筆錄還是口傳,都如實記錄,對內容不做取捨。而孔子則或從人之文化的角度出發,“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述而》),因此在整理《尚書》時,對此類材料一概不用。
“古有赤鳩”之“古”字,說明所“曰”者乃湯早年時候的事。而若逐字逐句的讀懂了《赤鳩》,據“湯獲赤鳩而令庖人烹之”、“湯怒”、“湯乃魅之”等情節,也可以發現事件發生的時間很早:簡文中的“紝巟”並非“有莘之女”,“小臣”就是“庖人”,而不是伊尹;湯此時尚未遇伊尹,尚未從伊尹而學正道。
概而言之,筆者以為,將清華簡《赤鳩》中的“小臣”指為伊尹,蓋不知《赤鳩》之實情使然,實屬不當。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5年6月3日11:06。) (责任编辑:admi

中国历史故事夫差

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124.html

以上是关于據“清華簡”看關於伊尹的訛傳與誤解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據“清華簡”看關於伊尹的訛傳與誤解;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741.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