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簡《湯在帝門》新釋、簡注、白話譯文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清華簡《湯在帝門》新釋、簡注、白話譯文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清華簡《湯在帝門》新釋、簡注、白話譯文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哲學所)
筆者認爲,清華簡《湯在帝門》爲以楚文字轉錄的商代原始檔案,爲伊尹自作,非所謂“戰國時期”的“僞托”之作。
以下,筆者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伍)》(李學勤主編,中西書局,2015年版)的釋文爲底本,借鑒時賢先見,參詳圖版,就《湯在帝門》從新釋文、斷句,幷做簡單的注解,以白話譯之。
一、釋文
正月己亥,湯在帝門。問于小臣:
中国历史通俗故事
“古之!仙帝亦有良言傳至于今乎?”小臣答曰:“有哉!‘如無、有良言、乾至於今、則,可以成人,可以成邦,可以成地,可以成天。’”
湯有問于小臣曰:“幾言成人?幾言成邦?幾言成地?幾言成天?”小臣答曰:“五以成人,德以光之;四以成邦,五以相之;九以成地,五以將〔之〕;九以成天,六以行之。”
湯有問于小臣曰:“人何得以生?何多以長?孰少而老?固、猶是人,而誰能惡,誰能好
中国历史故事里的女性人物
?”小臣答曰:“唯彼五味之炁是哉!以爲人,其末炁是謂。玉種一月始揚,二月乃裹,三月乃形,四月乃固,五
足球胜利中国历史故事简介
月有褎,六月生肉,七月乃肌,八月乃正,九月顯彰,十月乃成。民乃死生,其炁潜、舒、發、滯,是其爲長且好哉;其炁奮昌,時其爲强壯;炁融交以備,使,其爲力;炁蹙乃老,炁徐乃悠;炁逆亂以妨,是其爲疾殃。炁屈乃終,百志皆窮。
湯有問于小臣:“夫四以成邦,五以相之,何也?”小臣答曰:“唯彼四順,是謂四正;五以相之——得、師、役、政、刑。”
湯有問于小臣:“美得奚若?惡得奚若?美師奚若?惡師奚若?美役奚若?惡役奚若?美政奚若?惡政奚若?美刑奚若?惡刑奚若?”小臣答:“德睿、明,執信以義成,此謂美得,可以保成;德變、亟,執訛以罔成,此謂惡得,雖成有潰。起事有獲,民長賚之,此謂美事;起事無獲,病民無故,此謂惡事。起役時順,民憊不用,此謂美役;起役不時,大拂于邦,此謂惡役。政簡以成,此謂美政;政禍亂以無常,民咸解體自恤,此謂惡政。刑輕以不防,此謂美刑;刑重以無常,此謂惡刑。”
湯有問于小臣:“九以成地,五以將之,何也?”小臣答曰:“唯彼九申,是謂地珍。五以將之,水、火、金、木、土,以成物器,以植五榖。”
湯有問于小臣:“夫九以成天,六以行之,何也?”小臣答曰:“唯彼九神,是謂九宮。六以行之,晝、夜、春、夏、秋、冬,各司不懈。此惟事首,亦惟天道。”
湯曰:“天尹,唯古仙!仙帝之良言,則,可以改之!”
二、簡注
1、仙帝:黃帝。簡文【之/↑】,“仙”,指事字,意“上升”(《論語·微子》“植其杖而芸”之“芸”亦爲指事字,義同“【之/↑】”)。清華簡《厚父》曰:“惟時下民鴻帝之子……”,“鴻帝”亦指黃帝,取“鴻鳥高飛”之象喻黃帝之得道升天。仙帝,成仙之帝(後世則有“聖王”之稱,意聖人爲王)。另外,《厚父》有“鴻帝之子”之記載,《湯處于湯丘》有“湯處于唐丘”之記載,筆者推測後世所傳“湯爲堯之後代,堯、湯皆爲黃帝之後代”或本于此二篇文獻。
2、傳:簡文“青”,筆者釋爲“傳”。郭店簡《老子·太一生水》之“青昏”,筆者認爲應釋爲“乾坤”。
3、“如無、有良言、乾至于今、則,可以成人,可以成邦,可以成地,可以成天”:斷句系據《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十六字。“清至于今”之“清”,筆者釋爲“乾”,意“惟精”,即“君子終日乾乾”。(《周易·乾》)
4、德以光之:德,即《道德經》“道生一”之“一”;光,潤澤,《大學》曰:“富潤屋,德潤身。”
5、民乃死生:民,人;死生,死所生,生出于死,同《道德經》“出生入死”。亦可參考古希臘哲學經典《斐多》中蘇格拉底之論生死。
6、固、猶是人:固,果斷,堅定;猶,猶豫,畏縮。
7、而誰能惡,誰能好:“誰能使人産生厭惡之心,誰能使人産生喜歡之心。”意主導人之喜怒哀樂者爲何。簡文“【雔/能】”者,學界隸定爲“【羽/能】”,釋爲“一”,筆者認爲應釋爲“誰能”,義同《道德經》“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之“孰能”,亦同郭店簡《老子·太一生水》“誰能塊,誰能浧”之“誰能”。
“雔”,《說文》:“雙鳥也。從二隹。凡雔之屬皆從雔。讀若醻。”“誰”,《康熙字典》:“通作疇。”
“誰能……誰能……”是帶有提示性的疑問句式。如,郭店簡《老子·太一生水》“誰能塊,誰能浧”(意“什麽在主導著凝聚與離散”)的答案是“紀”,在“以‘紀’爲萬物經”句中。本文中,“誰能惡,誰能好”的答案是末句“百志皆窮”中的“百志”。
8、末炁:末,末位,初等;炁,能。
9、百志皆窮:志,同《道德經》“弱其志”之“志”,指人對于名利的追求;窮,完了。
10、四順:簡文“四神”,筆者釋爲“四慎”,“慎”通“順”。四順,帛書《黃帝四經》謂之“四度”,四種原則,曰“君臣當位”、“賢不肖當位”、“動靜參于天地”、“誅(伐)時當”。
11、刑重以無常:意刑罰重而民强橫而不守倫常,同《道德經》之“法令滋彰,盜賊多有”。常,常理。
12、唯彼九申,是謂地珍:九申,指“九德”,即皋陶所謂之“寬而栗,柔而立,願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强而義”(《尚書·皋陶謨》),申,《說文》:“束身也。”此指“德人”,能自我約束之人,即有公心、不自私、盡職負責的重德之人;地珍,地之寶。
13、以成物器:物器,器物,用具。《國語·鄭語》載史伯曰:“故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物器”,簡文爲“五曲”。
14、唯彼九神,是謂九宮:九神,九曜;宮,天宮。
15、民長賚之:民長,官長。《呂氏春秋·振亂》:“凡爲天下之民長也,慮莫如長有道而息無道,賞有義而罰不義。”賚,賞賜。
16、大拂於邦:拂,違背。
17、刑輕以不防:防,提防。“不防”,不互相提防。
18、唯古仙:古,《說文》:“從十、口,識前言者也。”
19、可以改之:改,更正,糾正,意可以之改惡遷善。
三、白話譯文
正月己亥日,湯在帝門。湯問于小臣:“歷史太久遠了!黃帝難道沒有什麽良言流傳下來嗎?”小臣答道:“有!‘去人心,存道心,精純而不懈,實行之,可造就吉人樂國、朗朗乾坤。’”
湯有問于小臣曰:“要而言之,如何?”小臣答:“五以成人,德以光澤之;四以成國,五以爲相;九以成地,五爲之用;九以成天,六爲規律。”
湯有問于小臣曰:“人靠什麽得活?何多而長大,何少而衰老?有的人果斷堅定,有的人猶豫畏縮,又是什麽主導著人的心情?”小臣答:“五穀雜糧爲人提供炁。以爲人用,故曰‘末炁’。身體十月乃成。人自死而生,炁蘊藏、舒發、凝聚,人乃成長;炁旺盛,人强壯;炁融會貫通全身,用之,表現爲力量;炁漸少則人漸老,緩而慢之乃延年;炁流逆行亂行而不通,人遂有疾殃。炁盡命乃終,
中国历史故事精彩篇目
一生名利之求皆成空。”
湯有問于小臣曰:“‘四以成國,五以爲相’,何意?”小臣答:“四順者,謂之四體正。得、師、役、政、刑,猶五官之相。”
湯有問于小臣曰:“美得如何?惡得如何?美師如何?惡事如何?美役如何?惡役如何?美政如何?惡政如何?美刑如何?惡刑如何?”小臣答:“以睿智仁慈爲德,憑信義而成功,此謂美得,可以守成;崇尚陰險奸詐,憑欺騙而成功,此謂惡得,雖得必失。起兵有得,頒賞官長,此謂美師;起兵無得,無端用兵,此謂惡師。用民順時,與民休息,此謂美役;征民背時,違逆民意,此謂惡役。簡政而隨俗,此謂美政;政令有違常理而常變,人心離散而自危,此謂惡政。刑罰輕而民風淳樸,此謂美刑;刑罰重而民强橫不畏法,此謂惡刑。”
湯有問于小臣曰:“九以成地,五爲之用,是什麽意思?”小臣答:“九德之人,是地上之珍。水、火、金、木、土,謂之五行。五行爲用,以成器具,以植五穀。”
湯有問于小臣曰:“九以成天,六爲規律,是什麽意思?”小臣答:“九曜是謂九宮。晝夜、春夏秋冬輪換,各司其職。陰陽相伴,物極必反是天道。”
湯曰:“天賜伊尹,真乃無所不知之神仙!黃帝之良言,則之,可改惡遷善矣!”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5年5月27日10:30。)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125.html
以上是关于清華簡《湯在帝門》新釋、簡注、白話譯文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清華簡《湯在帝門》新釋、簡注、白話譯文;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