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文化-讀新出版《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書後(三)

  • 文化,晏子春秋,读书,国学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31 08:00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文化-讀新出版《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書後(三)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讀新出版《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書後(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讀新出版《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書後(三)



整理者對竹簡的整理,獻出龐大的勞動心血。其注釋、釋讀的仔細,使我讀起來,覺得他們的用心,可謂相當誠懇。雖然,學問乃天下公器,非一人所能獨擅,茲就其中疑難,提出淺見。我讀書不多,希望得到同道指教。
(一)《周訓》「維歲冬(終)享駕(賀)之日」(簡205)[1]
整理者云:「享賀」即宴享朝賀。「歲終享賀之日」,即下文「臘知明日」。
按:「駕」,疑假為「加」或「嘉」,「加」為「加豆」、「嘉」為「嘉(佳)餚」之義。《詩․鄭風․女曰雞鳴》:「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宜」,毛傳:「肴也。」「加」,箋云:「所弋之鳧鴈,我以為加豆之實,與君子共肴也」。[2]《詩》意「繳射得之,我便以為可成嘉(佳)餚,與子治餚而共享。」《侯馬盟書》玉石文字裡,有位主盟人,曰「趙嘉」,疑「嘉」乃其字,通假為「駕」,即名為「鞅」的「趙孟(趙簡子

中国历史故事现状概括

)」。先秦人名,名、字之意義,必定相同或接近,可參王引之、周法高相關著作,以非本文主旨,茲不贅述,這是提供「駕」、「嘉」二字通假的顯例。
(二)《周訓》「
文化-讀新出版《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書後(三)
文化-讀新出版《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書後(三)
樂以惀」(簡206)
整理者云:「
文化-讀新出版《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書後(三)
文化-讀新出版《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書後(三)
」,通「繁」,「繁樂」,即過度享樂。《晏子春秋․內篇․諫上》:「古之明君非不知繁樂也,以為樂淫則哀。」(第144頁。)
按,「
文化-讀新出版《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書後(三)
文化-讀新出版《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書後(三)
」,簡文作「
文化-讀新出版《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書後(三)
文化-讀新出版《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書後(三)
」。整理者將中間右側部分隸定為“吕”,是按照該部件的具體寫法。但這造成了整個字各部件隸定層次不統一,因為如果都按照這個層次來隸定,那麼,下部“泉”所從的“水”當隸定為“小”。其實如果認清這個“吕”的實質,就不會在嚴式隸定中出現這樣依據異寫所作出的隸定。
這個字應當是個從艸㶗聲的形聲字。“㶗”字見於史牆盤(《集成》10175),從泉䋣聲。此字中間右側部件實為“糸”之省。漢代簡帛文字“糸”旁上部“幺”或又上下分離,而寫成上下兩“囗”之形,如“
文化-讀新出版《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書後(三)
文化-讀新出版《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書後(三)
”(馬王堆M3遣策)[3]所從之“糸”上部與此字部件形最近。在認清此點之後,可將此字嚴式隸定為“
文化-讀新出版《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書後(三)
文化-讀新出版《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書後(三)
”。
整理者舉《晏子春秋》之例以證“繁樂”有“過度享樂”之義,不夠恰當。《晏子春秋》原文作:“古之明君,非不知繁樂也,以為樂淫則哀,非不知立愛也,以為義失則憂。是故制樂以節,立子以道。”[4]指“過度享樂”的,應是“樂淫”,“過度”為“淫”之常見義。“是故”句中的“制樂以節”即針對“樂淫”,這正是上句“明君”的作為。如果將“繁樂”解為“過度享樂”,則該君何明之有?因而,“繁樂”當僅指一般享樂。這就當考慮“繁”字不應取常訓、如字讀。
古書中“般”“弁”常訓為“樂”,如《爾雅·釋詁》:“般,樂也。”[5]《詩經·周頌·般》小序:“般,樂也。”[6]《詩經·小雅·小弁》“弁彼鸒斯”毛傳:“弁,樂也。”[7]亦有作“槃”“盤”者,如《詩經·衛風·考槃》“考槃在澗”毛傳:“槃,樂也。”[8]《尚書·無逸》:“文王不敢盤於遊田”孔傳曰:“文王不敢樂于遊逸田獵。”[9]是亦訓“盤”為“樂”。古書中有“般樂”一詞,如《孟子·盡心下》:“般樂飲酒

中国历史烤鸡的故事

,驅騁田獵,後車千乘,我得志弗為也。”[10]或作“盤樂”,如《漢書·五行志》:“臨事盤樂,炕陽之意。”[11]《說文》卷七《日部》“昪”訓為“喜樂貌”,[12]即《說文》學家所謂的“本字”。《玉篇·心部》:“忭,喜悅也。”“昪”“忭”其實都是後起形聲字。“繁”,上古音在並紐元部,用為此義的“般”“弁”“槃”“盤”上古音亦皆在並紐元部,是“繁”與此諸字音近義同。本簡之“
文化-讀新出版《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書後(三)
文化-讀新出版《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書後(三)
”亦然。簡文“
文化-讀新出版《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書後(三)
文化-讀新出版《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書後(三)
樂”及整理者所舉《晏子春秋》之“繁樂”,即上文所舉之“般樂”“盤樂”。“繁樂以惀”句意整理者已言之,唯解“繁樂”不當,為之說如上。
(三)《周訓》「民何歸沃,從有道處」(簡208)
整理者云:「『歸沃』形容民之歸順,如水之流下。」(第144頁。)
按:「沃」,澆灌也。則「民何歸沃」,民何所歸往、澆灌(從上溜下),稍嫌不詞。「沃」,「臥」也;「處」,「居」也,即「平居」、「閒居」。以「臥」對照「處」,較為洽當。簡文意謂「民何歸往臥息?從有道之君居處」。「沃」,影母宵部;「臥」,疑母歌部。聲母同為見系,韻部為旁轉(宵侯、魚歌)關係。
(四)《周訓》「賢主兼國,不宵(肖)無慧,失其疆士【土】,其誰有常所」(簡208、209)
整理者云:「士」當為「土」之訛,「疆士」即「疆土」。(第144頁。)
按,字形上,整理者認為是「士」,甚是。隸書的「士」、「土」的差別,在於二橫畫的長短差距,「土」字差距比較長,「士」字比較短,簡文此字,明顯是「士」字。再來,就是要解為「士」或「土」的問題?兩說似乎皆可說通,從「土」立說,整理者已有所主張。至於從「士」立說,《詩․魯頌․閟宮》「土田附庸」[13]、《左傳․定公四年》「土田陪敦」[14]、《五年琱生簋》(《集成》4292)「僕庸土田」,皆一指「土田(土地)」,另一指「附庸(黔首,人民)」,所有古書注

中国历史故事有动画片嘛

解,皆解「附庸」為「土地」,甚誤。有「民」有「土」,乃能成一「國家」。失去「人民」,也就將要失其「常所」,而不是只有失去「土地」,才能稱為失去「常所」。簡文意「賢能的君主,力足以兼併他國,唯有不肖、無慧的君王,便會失去他的疆域、人民,(不戒慎恐懼地治國),誰能保有固定的在所呢」?
(五)《周訓》「六王五柏(伯,霸)之念」(簡210)
整理者引《呂氏春秋․當務》「六王」有「堯」、「舜」、「禹」、「湯」、「武」,引《莊子․盜跖》多一「文王」,而云「六子」,《周馴》之「六王」亦為「堯」、「舜」、「禹」、「湯」、「文」、「武」。又云:「『六王』之說,多見於戰國諸子,漢代文獻則不見,這也是《周馴》成書年代的佐證。」(第145頁。)
按,雖然「六王」多見戰國而不見於漢代文獻之中,但似乎不能完全排除這是漢初記述前朝、古代故事,書於竹帛的成品,漢高帝劉邦有所謂的「手勑太子」五條,[15]似即模仿《周訓》,可見,當時在流行這種「勑書」體裁文獻的寫訂。像簡209至210云:「則齊侯之生(姓),剴(豈)必為呂?」整理者云:「由此推測,本段可能是齊桓公訓誡其後嗣之辭。作者的年代,必在田氏代齊之後。」(第145頁。)這個說法,也是不一定的。身處姜齊之世,具有憂患意識,覺得自己不能長久,還是會被滅亡,也可能說出這樣的話來。
又《呂覽》的「武」,則兼指「文」,以成「六」之數。此外,還有稱「六君子」者,「君子」一詞於先秦文獻,除孔子賦予「德行」意味,較多特指「在位者」、「肉食者」,《禮記․禮運》云:「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16]「六君子」,正指「禹」、「湯」、「文」、「武」、「成王」、「周公」,與多數有「堯」、「舜」、無「成王」、「周公」的戰國文獻,並不相同。
說明: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出土文獻研究工作室由黃人二教授主持。本次北大簡研讀亦由黃教授組織。參與人員還包括趙思木、楊耀文、耿昕、殷文超、石光澤、童超。本文由(一)(三)(四)(五)條由黃人二執筆,(二)為趙思木執筆。
(編者按:本文到達收稿信箱時間爲2015年11月19日04:27。)
[1]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叁)》下冊第144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9月第1版。
[2]【漢】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總第340頁,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清嘉慶十四年阮元校刻本,1980年10月第1版。
[3]陳松長編著,鄭曙斌、喻燕姣協編:《馬王堆簡帛文字編》第521頁,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4]吳則虞編著:《晏子春秋集釋》第39頁,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1月第1版。
[5]【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注疏》,《十三經注疏》總第2569頁,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清嘉慶十四年阮元校刻本,1980年10月第1版。
[6]【漢】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總第605頁,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清嘉慶十四年阮元校刻本,1980年10月第1版。按,今本《毛詩正義》以為鄭箋,陸德明《釋文》謂崔靈恩《集注》本三字為《序》文,孔穎達《正義》亦謂三字為《序》文,定本以為鄭箋。阮元《校勘記》從崔、孔本以為《序》文,見上引書第607頁。今從阮說。
[7]【漢】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毛詩正

推荐中国历史故事书

義》,《十三經注疏》總第452頁,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清嘉慶十四年阮元校刻本,1980年10月第1版。
[8]【漢】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總第321頁,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清嘉慶十四年阮元校刻本,1980年10月第1版。
[9]【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尚書正義》,《十三經注疏》總第222頁,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清嘉慶十四年阮元校刻本,1980年10月第1版。
[10]【漢】趙岐章句,(題)【宋】孫奭疏:《孟子注疏》,《十三經注疏》總第2779頁,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清嘉慶十四年阮元校刻本,1980年10月第1版。
[11]【漢】班固撰:《漢書》第5冊,總第1476頁,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6月第1版。
[12]【漢】許慎撰:《說文解字(附檢字)》第138頁,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12月第1版。
[13]【漢】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總第615頁,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清嘉慶十四年阮元校刻本,1980年10月第1版。
[14]【晉】杜預集解,【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十三經注疏》總第2134頁,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清嘉慶十四年阮元校刻本,1980年10月第1版。
[15](宋)章樵注《古文苑》第262-264頁,臺北:鼎文書局1973年1月第1版。
[16](漢)鄭玄著、(唐)孔穎達正義:《禮記正義》中冊總第875-876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049.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讀新出版《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書後(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讀新出版《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書後(三);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817.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