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釋清華簡六《子產》中的“完”字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古文-釋清華簡六《子產》中的“完”字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釋清華簡六《子產》中的“完”字
(棗莊廣播電視台)
清華簡六《子產》中“
古文-釋清華簡六《子產》中的“完”字
”字出現了3次,字形:
古文-釋清華簡六《子產》中的“完”字
05
中国历史真实灵异故事
、
古文-釋清華簡六《子產》中的“完”字
05、
古文-釋清華簡六《子產》中的“完”字
09
其辭例如下(釋文用寬式):
1.~政、利政、固政又(有)事。整政在身,文理、形體惴~,恭儉、整齊弇見又(矣)。【簡5】
2. 君人蒞民有道,青(情)以~,得位命固。【簡9】
原整理者括讀“勉”,注云:
“‘
古文-釋清華簡六《子產》中的“完”字
’,從万即丏聲,讀為‘勉’。或讀為‘勱’亦通,《說文》:‘勱,勉也。’ ”[1]
《字形表》的《漢語拼音檢索表》中為此字注音wan,[2]蓋以其从“万”而讀其聲。
此字在楚簡文中於焉初見,在其它古文字中,有古璽文作:
古文-釋清華簡六《子產》中的“完”字
(《壐彙》3648)
此二字《壐彙》無釋文,右邊的是楚文字的“百”字,左邊的字《古璽文編》將其作為不識字列入《附錄》,[3]古文字正反常無別,這個字可能也是“
古文-釋清華簡六《子產》中的“完”字
”字,因為這是一枚圓形印,為了俯就圓形求得構圖美觀,將下面的“万”形反作。
此字當分析為从八元聲或从“𠔉”省元聲,“元”字同書《管仲》簡21作“
古文-釋清華簡六《子產》中的“完”字
”,《子儀》簡12作“
古文-釋清華簡六《子產》中的“完”字
”,與此字“八”下所从的當為一字。同時也可能是从“𠔉”省元聲,此字當是“𠔉”與“元”共用了中間的兩橫筆,相同的情況又見於同書《子儀》篇簡18中的“鸛”字,字形作:
古文-釋清華簡六《子產》中的“完”字
(二例)
原整理者注:“‘
古文-釋清華簡六《子產》中的“完”字
’字形體最近《說文》古文‘於’,但字右上作‘八’而不作‘人’。特別是此篇多處出現‘於’字,區別明顯,難以依從。或為‘烏’之專字。今暫依原形隸定。或以為右半為𠔉省聲,字讀為‘鸛’。 ”[4]按:釋“鸛”說蓋是。字形當分析為从烏省、𠔉省聲,是“烏”與“𠔉”共用了“二”形筆畫。“𠔉”簡文本作“
古文-釋清華簡六《子產》中的“完”字
”(《子儀》簡2)形,此省去了下面的“廾”,故為省聲。《說文》云:“𪈩,𪈩專,畐蹂,如䧿短尾,射之,銜矢射人。”段注:
“《釋鳥》作‘鸛鷒,鶝鶔。’《廣韵》作‘鸛鷤’。按‘畐蹂’葢其一名。……鄭注《周禮》‘設其鵠’云‘謂之鵠’者,取名於䧲鵠。䧲鵠小鳥而難中,按當是此鳥。𪈩、䧲音近。鵲呼雗鵲,此鳥狀如鵲,故亦謂之䧲鵠。”
《集韻·平聲二·二十六桓》:
“ڽ
中国历史故事英语怎么说
85;、鵍:《說文》:‘𪈩專,畐蹂,如鵲,短尾,射之銜矢射人。’或从完。”
是知“𪈩”、“鸛”、“鵍”本同字。蓋此字本非今言水鳥涉禽之鸛,而是鸛專,此鳥狀如鵲,鵲狀似烏,故古人每“烏鵲”連稱,其字則从“烏”作,在《子儀》篇中言“鬭鸛徛濟”,則是假借為水鳥之鸛,即《廣韻》所謂“鸛,水鳥。好水,將雨則鳴”者也。簡文从“𠔉”聲,《集韻》以為或作“鵍
江南贡院是中国历史故事
”是从完聲,“𠔉”、“完”聲近也。
一般來說,“𠔉”字所从的“二”形筆比較長且等齊,但也常有例外,如同書《管仲》中管仲的“筦(管)”字,也是从“𠔉”聲,其所从的“二”形筆經常寫作一短一長,如:
古文-釋清華簡六《子產》中的“完”字
06
古文-釋清華簡六《子產》中的“完”字
10
古文-釋清華簡六《子產》中的“完”字
17
在郭店簡《窮達以時》簡6中,“管夷吾”作“
古文-釋清華簡六《子產》中的“完”字
(𠔉)寺
古文-釋清華簡六《子產》中的“完”字
(吾)”,是以“𠔉”為“筦(管)”。由此推之,“
古文-釋清華簡六《子產》中的“完”字
”這個字當即楚文字中的“完”字,在《汗簡》、《古文四聲韻》所載的傳抄古文中,“完”有如下形體:[5]
古文-釋清華簡六《子產》中的“完”字
古文-釋清華簡六《子產》中的“完”字
黃錫全先生云:“此形蓋从土从𠔉,假埢為完。由此可見,今本《說文》全字古文本當作
古文-釋清華簡六《子產》中的“完”字
,……戰國封泥‘信完’之完作
古文-釋清華簡六《子產》中的“完”字
,形與此全同,吳振武釋讀為‘印完’。 ”[6]傳抄古文以“埢”為“完(全)”,字从“𠔉”聲,那麼簡文此字从𠔉从元當是個雙聲符的字,即“完”之楚文字寫法,而與小篆、秦隸“完”字形同的字形,在楚文字中均用作“賓”,[7]二者不同。《說文》:“完,全也。从宀元聲。古文以爲寬字。”
本篇簡5言“完政、利政、固政”,古書中常以“完利”、“完固”并稱,如:
《管子·立政》:“論百工,審時事,辨功苦,上(尚)完利。”
又《小匡》:“制斷器,尚完利。”
又《參患》:“兵不完利,與無操者同實。”
《荀子·王制》:“論百工,審時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備用。”楊注:“完,堅也。利,謂便於用。”
《墨子·辭過》:“當今之主,其為舟車與此異矣。完固輕利皆已具,必厚作斂於百姓,以飾舟車。”
《孔子家語·辯政》:“入其邑,牆屋完固,樹木甚茂。”
又或稱“完堅”,“堅”亦“固”義:
《管子·度地》:“常以朔日始出具閱之,取完堅,補弊久,去苦惡。”
《吳子·治兵》:“車騎之具,鞍、勒、銜、轡,必令完堅。”
“完”為堅固義,蕭旭先生在與筆者交流此問題時認為,“完”讀為“院”,《說文》:“院,堅也。”朱駿聲《通訓定聲》曰:“《荀子•王制》:‘尚完利’,《莊子•天地》:‘不以物挫志之謂完’,皆以‘完’為之。”然本篇“完政”、“固政”并存,意者“完”為周全而堅,謂其形;“固”為緻密而堅,謂其性,二者略有差別。則“完政”謂使政完整而無紕漏,“利政”為使政便利而易於用,“固政”謂使政堅固而不可破。
另外,《說文》言“完”古文以為“寬”字,“寬政”之說多見於古書: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及於寬政,赦其不閑於教訓,而免於罪戾。”
《晏子春秋·外篇上》:“公說,使有司寬政,毀關去禁,薄斂已責,公疾愈。”
然“寬政”在此似與文意不諧,存以備參。
簡5的“惴完”當讀為“嘽緩”,又作“闡緩”、“繟緩”、“嘽咺”,舒緩、寬緩之貌,[8]簡文言“文理、形體惴(嘽)完(緩)”,謂其言語、行為柔和舒緩,是禮儀之要求也。
簡9“君人蒞民有道,青(情)以完,得位命固”,謂主宰管理人民有合理的方法,既要根據具體情況,又要行政堅決,故能“得位命固”,“完”、“固”義通相應,均“堅”義。
上引古璽文當讀“百完”,義不明,可能是百事完成或百物完利之意。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6年6月14日09:58。)
[1]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下冊,中西書局2016年,140頁注[一七]。
[2]《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下冊,228頁。
[3]故宮博物院編,羅福頤主編:《古璽文編》,文物出版社1981年,565頁。
[4]《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下冊,134頁注[五一]。
[5]徐在國:《傳抄古文字編》,線裝書局2006年,714頁。
[6]黃錫全:《汗簡注釋》,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年,460
中国历史故事4
頁。
[7]參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691頁“𡧍”字。
[8]朱起鳳:《辭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380頁。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813.html
以上是关于古文-釋清華簡六《子產》中的“完”字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古文-釋清華簡六《子產》中的“完”字;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