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公令》小考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漢《公令》小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漢《公令》小考
(武漢大學國學院)
漢代律令體系中,有一種《公令》。《漢書·何並傳》載何並臨終時告誡兒子“吾生素餐日久,死雖當得法賻,勿受”,顏師古注引如淳曰:“《公令》:‘吏死官,得法賻’。”[1]這是《公令》這一漢代令典篇名在傳世文獻中的證據。無獨有偶,武威旱灘坡漢簡中也出現了《公令》篇名:“坐臧為盜,在《公令》第十九。”李均明、劉軍對此有簡要的考釋。[2]
由此可得漢《公令》中的兩則條文,其一殘,曰“坐臧為盜”,乃漢律令常用之語,難以揣測具體內容。其二曰“吏死官,得法賻”。“賻”為助葬的財物,“法賻”是國家規定的既定規格的賻。關於這條令文,《嶽麓秦簡(肆)》中有類似的內容,可以參證:
▌廷內史郡二千石官共令 ·第己·今辛(《嶽麓肆》353正)[3]
·內史吏有秩以下□□□□□□為縣官事□而死所縣官,以縣官木為槥,槥高三尺,廣一【尺】(《嶽麓肆》364正)[4]
八寸,
有趣的中国历史真实故事
袤六尺,厚毋過二寸,毋木者,為賣(買)出之,善緻其槥,以枲堅約兩敦(橔),勿令解絕。(《嶽麓肆》365正)[5]
上述條文屬於名為《廷內史郡二千石官共令》的一種令典,編號為“第辛”,適用對象本來為內史區域,但隨著秦國的擴張,也推而廣之,適用於其他郡的二千石官。[6]具體到這則條文,其適用對象則為“內史吏有秩以下……”,應該是秦朝內史、郡二千石官的屬吏群體。這條令文規定:凡是屬於本令文適用對象的官吏,如果因公事而死,縣官要提供木材做槥,槥高三尺,長六尺,厚度不超過二寸。如果縣官沒有木材,就要為之購買。槥要堅固,用麻繩捆好,勿使解散。
對比文獻所載《公令》的“吏死官,得法賻”,兩者是很一致的。《廷內史郡二千石官共令》對槥的詳細規定,就大概是漢《公令》所說的“法賻”,即其固定的規格。何並不接受公家的“法賻”,而是自為小槨,才容下棺,就是不用公家贈送的有既定規格的槥櫝,而是自己造。
另外,龍崗秦簡中的律令條文也有類似的規定:
漢《公令》小考
不幸死,未葬
漢《公令》小考
(《龍崗》196B/183B/184B/152B)[7]
者棺葬具,吏及徒□辨
漢《公令》小考
(《龍崗》197/185A/186A/187A)[8]
因簡文殘缺,難知具體內容,但也能看出這跟上述“吏死官,得法賻”的規定是類似的。里耶秦簡中有兩份文書與此條律令相關:
卅一年辛亥朔甲子,司空守□敢言之:今以初為縣卒I
漢《公令》小考
死及傳槥書案致,毋
漢《公令》小考
(應)此人名者。上真書。書癸亥II到,甲子起,留一日。案致問治而留,敢言之。III(8-648)[9]
漢《公令》小考
死,【槥】未到家。(8-1394)[10]
前者為一份回答相關追問而作的應書,回應無對應人員、文書滯留的原因。原文書就是關於官吏病死而補貼槥櫝的。後者殘缺,但內容應該類似,是關於槥櫝傳送的。
至於漢朝,除了這則《公令》條文之外,據《漢書·高帝紀》載漢初高祖時就下令,從軍的士卒如果死在軍中,官家要轉送尸體到原籍,由原籍所在的縣提供衣衾棺葬的器具:
(四年)漢王下令:軍士不幸死者,吏為衣衾棺斂,轉送其家。四方歸心焉。[11]
(八年)十一月,令士卒從軍死者為槥,歸其縣,縣給衣衾棺葬具。
顏師古注引臣瓚曰:初以槥致其尸於家,縣官更給棺衣更斂之也。《金布令》曰“不幸死,死所為櫝,傳歸所居縣,賜以衣棺”也。[12]
上引兩條漢王所下之“令”,固然是為了收攏人心,但也有可能受到秦朝令文的啟發,而且與漢《公令》內容也相似,其間可能有繼承關係。又因為官家補貼死亡士卒葬具涉及金錢關係,所以此條詔令又可編入《金布令》之中,這是秦漢令典的不同編纂方式所致。在漢王之令與後來的《公令》之間,《二年律令·津關令》中還有一則相關令文:
相國、御史請關外人宦為吏若徭,有事關中,不幸死,縣道若屬所官謹視收斂,毋禁物,以令若丞印封櫝槥,以印章告官,關完封出,勿索。[13]
這則條文所面對的對象是從關外宦於關中的官吏,以及從關外來到關中服徭役的人。因為內容涉及出入關卡,所以編入《津關令》之中。上引高祖令文,臣瓚引漢《金布令》為證,則是類似的條文入於《金布令》之中。如果縱觀秦漢時代所有相關的令文,或入《廷內史郡二千石官共令》,或入《津關令》,或入《金布令》,或入《公令》,內容都是相關的,但卻編入不同的令典,這跟秦漢時期令典的編纂方法是有關的。秦漢令典,或按官署編纂,就入《廷內史郡二千石官共令》;或按事類編纂,涉及出入津關、費用支出的,就入《津關令》、《金布令》;而《公令》則是按照令文性質來編纂的。
除此之外,《居延漢簡》中還有幾則相關記錄:
(1)
漢《公令》小考
壽王敢言之。戍卒巨鹿郡廣阿臨利里潘甲疾溫不幸死,謹與□□槥櫝,參絜堅約,刻書名縣爵里槥敦(橔),參辨券,書其衣器所以收。(《合校》7.31)[14]
(2)戊辰朔丙子,甲渠塞尉元移南陽新野:埻東里瞿諸病死,為槥一櫝,書到
□報如律令(157.20A)[15]
(3)·甲渠候官五鳳四年戍卒病不幸死用槥櫝帛枲致(267.4)[16]
(4)辨衣裳,審棺槨之厚,營丘龍(隴)之大小高卑薄厚,度貴賤之等級。·始建國二年十一月丙子下(210.35)[17]
(5)各持下吏為羌人所殺者,賜葬錢三萬,其印紱吏五萬,又上子一人名尚書,卒長
漢《公令》小考
奴婢二千,賜份者各半之,皆以郡見錢給長吏,臨致以安百姓也。早取以見錢
漢《公令》小考
(267.19)[18]
(6)
漢《公令》小考
六月簿:餘槥櫝六具。(乙附19)[19]
其中(1)是一份文書,內容是巨鹿郡廣阿縣臨利里一名叫做“潘甲”的戍卒因為溫病死亡,官家給他提供槥櫝(棺材)。(2)、(3)是與之類似的案例。(4)為新莽時期的一則令文,內容與新出睡虎地77號漢墓之《葬律》同類。(5)為官吏被羌人殺害的補貼規定。(6)為一份簿籍,記錄其官署六月份剩餘的槥櫝數量。可見高祖之令執行的時間很長,而且範圍不限於從軍士卒、“吏”,還有西北邊疆的戍卒、到關中做官的人、到關中服徭役的人。
至於漢之《公令》何以名為“公令”,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猜測,“公令”之“公”,有“公共”的意思。漢《公令》規定“吏死官,得法賻”,不是針對某一特定官署、特定地區,而是適用於所有官署。相同的規定見於嶽麓秦簡《廷內史郡二千石官共令》,適用範圍是內史及所有的郡二千石官及其屬吏,因為不限於某一地區某一官署,所以名之曰“共令”,跟“公令”有類似的用意。根據上文對秦漢時期相關律令及案例的考察,這個規定適用於內史及郡屬吏、從征軍士、戍卒、到關中做官的人、到關中服徭役的人,適用範圍很廣,此其“公共”也。
如果從秦漢令典的編纂來考察的話,以官署命名令典,是秦漢令典常用的命名方法。嶽麓秦簡中這類的篇目就有《內史官共令》、《內
中国历史中的英雄的故事
史倉曹令》、《內史戶曹令》等十餘種;西北漢簡及文獻中所見漢令以官署命名之篇名,也有《蘭台令》、《御史挈令》、《廷尉挈令》等數十種。由此反觀秦簡之“共令”及漢代之“公令”,就不難理解漢《公令》所具有的“公共”之意了,也就是說,在以地域、官署命名的令典大類之中,不局限於特定的地域、官署,而是通行於不同地域、不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真实版
同官署的令典,就是所謂“公令”。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6年11月7日20:34。)
[1][漢]班固:《漢書》卷七十七《何並傳》,中華書局,1962年,第3268-3269頁。
[2]參見李均明、劉軍:《武威旱灘坡出土漢簡考述——兼論“挈令”》,《文物》1993年第10期;李均明、劉軍:《簡牘文書學》,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388頁。
[3]陳松長主編:《岳麓書院藏秦簡(肆)》,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年,第212頁。
[4]陳松長主編:《岳麓書院藏秦簡(肆)》,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年,第215頁。
[5]陳松長主編:《岳麓書院藏秦簡(肆)》,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年,第216頁。
[6]裘錫圭先生認為,“內史與郡的性質基本相同,各郡想來是可以援引那些律文來處理自己的問題的”。參見裘錫圭:《嗇夫初探》,《裘錫圭學術文集:古代歷史、思想、民俗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49頁注②。
[7]陳偉主編:《秦簡牘合集(貳)》,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100頁。
[8]陳偉主編:《秦簡牘合集(貳)》,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100
中国历史伟大人物睡前故事
頁。
[9]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一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90頁。
[10]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一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320頁。
[11][漢]班固:《漢書》卷一上《高帝紀》,中華書局,1962年,第46頁。
[12][漢]班固:《漢書》卷一下《高帝紀》,中華書局,1962年,第65頁。
[13]彭浩、陳偉、工藤元男主編:《二年律令與奏讞書——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出土法律文獻釋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313頁。
[14]謝桂華、李均明、朱國炤:《居延漢簡釋文合校》,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12頁。
[15]謝桂華、李均明、朱國炤:《居延漢簡釋文合校》,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258頁。
[16]謝桂華、李均明、朱國炤:《居延漢簡釋文合校》,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447頁。
[17]謝桂華、李均明、朱國炤:《居延漢簡釋文合校》,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325頁。
[18]謝桂華、李均明、朱國炤:《居延漢簡釋文合校》,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448頁。
[19]謝桂華、李均明、朱國炤:《居延漢簡釋文合校》,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674頁。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741.html
以上是关于漢《公令》小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漢《公令》小考;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8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