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31 23:00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臺中教育大學)



清華七〈趙簡子〉簡或見兩個从黽之疑例,自原簡發表後,學者討論甚多,其形為: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簡1:△1)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簡2:△2)
其辭分云「趙簡子既受△1將軍,在朝。」(簡1)、「今吾子既為△2將軍已。」(簡2)
原整理者提出釋讀之兩項可能性,包括:「此字也可以隸作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分析爲從宀、從龜、從廾三部分。『黽』或『龜』很可能是聲符」或「一説『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從蠅省聲,讀爲『承』,訓爲『繼』,受承指繼承,『將軍』係動賓結構」;[1]楊蒙生先生讀為「命」;[2]程浩先生以為簡文此例當从黽聲,可讀為「孟」,訓作「長」;[3]武汶先生讀為「元」;[4]黃縣人先生讀為「偏」;[5]ee先生疑其與「貴」字有關;[6]明珍先生以為此等字例當从竈得聲,讀為「簉」,訓作「副」;[7]陳偉先生亦以為簡文此等類例應从黽得聲,讀為「命」,而簡文「命將軍」即「得到天子任命的將軍」;[8]陳治軍先生仍釋从黽得聲,讀為「上」;[9]汗天山先生釋為「弄」,讀為「冢」;[10]水之甘先生釋為从冥从黽,惟仍對楚簡「黽」字形源存疑;[11]曾浩嘯先生以為簡文此例釋从黽或从竈皆不可信;[12]王寧先生則將簡文此例釋為「上將軍」;[13]林少平先生以為春秋時期尚無「上將軍」之說法,並認為此字應與龜卜有關。[14]
簡文此例之形,與「貴」、「弄」或「冥」等字,俱不甚相類,恐非其字,故釋其為从宀从黽从廾,且从黽得聲,應是較有可能之釋形方向,但此「黽」字之形源則又有不同,宋華強先生所釋蛙屬、龜與蠅虻等三種來源,應可信從;[15]而以文意而言,讀為「命」,對「△1」字而言,似為較好之解釋,甚至可通讀楚簡其他相關辭例,[16]然而,卻無法解釋「△2」字之辭例,因簡2「既為」一詞,顯然是一個表示存在事實之用語,而其後之「△2將軍」自然是一組偏正詞,是故,簡文此二例恐須另作他解。
因此,學者所議「孟將軍」、「元將軍」、「簉將軍」或「上將軍」等,符合本文所作之初步推論,惟「孟將軍」、「元將軍」與「簉將軍」等,尚無直接之文獻證據,而「上將軍」之時代與性質,目前尚且有疑,恐亦非較好之解法,是故,此類將軍之稱號,是否即簡文此例所指之內容,或可再商;而實際上,黃縣人先生讀為「偏」,有一定之啟示意義,且其釋讀具《老子》之實證,有其可信度,郭店《老子》簡以「卞」字代「偏」,其與「黽」之關係尚且不明,因此,簡文此例是否仍可讀為「偏」,似仍有續作補證之空間。
有鑑於此,竊疑簡文此等字例與楚系文字黽、畀二聲系之密切關係有所關聯,甚或可讀為「裨」,其義近「偏」,即傳世文獻習見之「裨將軍」,其理為:
在包山簡中,可以見到幾個从黽从畀之例,其形為: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包山簡簡92)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包山簡簡92)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包山簡簡166)
此類字例在簡文中多作人名解,倘如何琳儀先生所云,即俱屬疊加聲符之字,[17]若然,則聲符「黽」與「畀」應有音近之可能,而「畀」字上古音疑分屬之部與質部,[18]「黽」字則為真部、耕部、元部、蒸部與文部,[19]因此,此二聲符音近之可能條件,以上古音之研究情況而言,應有之蒸或真(質)元通轉等兩種可能性,[20]並進而組成此類畀黽皆聲之形構;實則在其他楚簡从畀之例中,亦可見到幾個疊加其他聲符者,包括: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包山簡簡125)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包山簡簡130)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包山簡簡163)
此類疊加之聲符多屬元部,[21]據此,或可推知,楚系从畀之多聲符字,較有可能與真元一系有關,此中當然亦包含上述畀黽皆聲之例,惟楚系「黽」字形源複雜,也不排除其與之蒸一系相涉之可能性,畢竟畀黽皆聲之聲符關係,確實有之蒸相近之條件,故如學者所議「黽」字源於「龜」或「蠅」者,或即反映出楚地「黽」字亦可能有之蒸一系之讀音,[22]但即便如此,清華《趙簡子》簡此二例之釋讀,若從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写了多少

畀聲系或真元音系去作思考,恐怕是較理想之方向,再者,傳世字書「畀」、「卑」亦往往形近易混,[23]因此,簡文此等類例疑可讀為「裨」,或从真元一系之「黽」字得聲,而「裨」字上古音屬幫母支部或並母支部,支部為與歌部在上古音或楚方音中習見通轉之例,而歌部又為元部之陰聲韻,因此,即簡文此二例讀為「裨」,在形音條件上,似有其可能性。
若然,則「裨」在此訓作「副」或「偏」,「裨將軍」為傳世文獻習見之將軍稱號,且可能源於戰國,如《史記˙楚世家》云「十七年春,與秦戰丹陽,秦大敗我軍,斬甲士八萬,虜我大將軍屈、裨將軍逢侯丑等七十餘人,遂取漢中之郡」,又如《史記˙蒙恬列傳》亦曰「始皇二十三年,蒙武為秦裨將軍,與王翦攻楚,大破之,殺項燕。」知「裨將軍」應即大將軍之副手,在晉地可能次於士鞅之地位,且若本文此釋讀推論可信,則清華簡「裨將軍」應為目前所見最早之出土實證,並可證成《史記》之相關內容,惟其與《老子》中所見「偏將軍」是否為屬性相同之職官,抑或是否與晉國軍制有關,恐仍有續作討論之空間。

[1]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七)》(上海:中西書局,2017年4月第一版),頁108。
[2]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石小力整理:〈清華七整理報告補正〉楊蒙生語,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与保護中心,http://www.ctwx.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7/20170423065227407873210/20170423065227407873210_

日本评中国历史故事

.html,檢索日期:2017年5月5日。
[3] 程浩:〈清華簡第七輯整理報告拾遺〉,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与保護中心,http://www.ctwx.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7/20170423070443275145903/20170423070443275145903_.html,檢索日期:2017年5月5日。
[4] 「簡帛論壇:清華七《趙簡子》初讀」第3層武汶之評論,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459,2017年4月24日,檢索日期:2017年5月5日。
[5] 「簡帛論壇:清華七《趙簡子》初讀」第5層黃縣人之評論,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459,2017年4月25日,檢索日期:2017年5月5日。
[6] 「簡帛論壇:清華七《趙簡子》初讀」第6層ee之評論,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459,2017年4月25日,檢索日期:2017年5月5日。
[7] 「簡帛論壇:清華七《趙簡子》初讀」第10層明珍之評論,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459,2017年4月25日,檢索日期:2017年5月5日。
[8] 陳偉:〈也說楚簡從「黽」之字〉,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792,2017年4月29日,檢索日期:2017年5月1日。
[9] 陳治軍:〈清華簡《趙簡子》中從“黽”字釋例〉,復旦大學出土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17,2017年4月29日,檢索日期:2017年5月2日。
[10] 「簡帛論壇:清華七《趙簡子》初讀」第16、18、27層汗天山之評論,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459,2017年5月1日、4日,檢索日期:2017年5月5日。
[11] 「簡帛論壇:清華七《趙簡子》初讀」第23、29、31層水之甘之評論,武

中国历史故事故事 20字

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459,2017年5月3日、5日,檢索日期:2017年5月5日。
[12] 「簡帛論壇:清華七《趙簡子》初讀」第28、30層曾浩嘯之評論,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459,2017年5月5日,檢索日期:2017年5月5日。
[13] 「簡帛論壇:清華七《趙簡子》初讀」第35、38、44層王寧之評論,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459,2017年5月7、8日,檢索日期:2017年5月8日。
[14] 「簡帛論壇:清華七《趙簡子》初讀」第36、39層林少平之評論,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459,2017年5月7日,檢索日期:2017年5月8日。
[15]例如:馮勝君:〈戰國楚文字「黽」字用作「龜」字補議〉,《漢字研究》1(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6月北京第1版);禤健聰:〈釋楚文字中的「龜」和「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考古與文物》2010.4;劉洪濤:〈《釋“蠅”及相關諸字》補證〉,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2803,2016年5月22日,檢索日期:2017年5月5日;宋華强:〈楚簡中從「黽」從「甘」之字新考〉,2016年12月30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494,檢索日期:2017年5月5日。
[16]陳偉:〈也說楚簡從「黽」之字〉,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792),2017年4月29日,檢索日期:2017年5月1日。
[17]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9月第1版),頁1298-1299。
[18]《廣韻》「畀(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字反切分別為必至切、渠記切、渠之切(又音),故其上古音應分屬質部與之部。[宋]陳彭年重修,林尹校訂《新校正切宋本廣韻》(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92年10月十三版),頁60、頁355、頁358。
[19]《廣韻》「黽」字之反切分別為武盡切、又音緬(同音字:澠,又音繩)、彌兖切、忘忍切(又切)、武姓切(蛙屬),故其上古音應分屬真部、耕部、元部、蒸部與文部。[宋]陳彭年重修,林尹校訂《新校正切宋本廣韻》(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92年10月十三版),頁277、頁292、頁293、頁317。
[20]之、蒸二部陰陽對轉,此應無疑義,而真元之合韻,根據學者之統計,屢見於《詩經》以外之其他文獻或民歌,因此,真元通轉應有其可能性。李存智:《上博

中国历史故事手抄报图片清晰

楚簡通假字音韻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0年2月初版),頁214-246。
[21] 「番」字上古音屬滂母元部,「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籩)」字則屬幫母元部。
[22] 「龜」字上古音屬見母之部,「蠅」字則屬幫餘母蒸部。
[23] 如《字彙‧示部》釋云「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
,同裨。」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7年5月8日19:30。)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609.html

以上是关于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8117.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