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水金關漢簡校讀札記(二)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肩水金關漢簡校讀札記(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肩水金關漢簡校讀札記(二)
(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
肩水金關漢簡中有一語句作“燭見不一└二”,見於如下簡文:
(1)……
肩水金關漢簡校讀札記(二)
□□□事坐前:善毋恙,頃之府得毋有它,燭見不一└二。今良白□
澳门回归中国历史小故事
肩水金關漢簡校讀札記(二)
卿幸哀之,甚厚甚厚,願伏待關叩頭,比相見,願以城事幸,勿乏,叩頭再拜
(73EJF3:182A)
該簡屬書信,“燭見不一└二”此前未見,其意不明。但是西北漢簡書信用語中,常見有很多和“燭見不一└二”相似的語句,如“今相見不一└二”(73EJT37:181B)、“爲見不一└二”(73EJF3:159A、73EJF3:212B、EPT2·5B)、“前見不一└二”(73EJF3:212A)、“前相見不一└二”(73EJF3:604A)、“見數不一└二”(73EJT23:789A)等。
通過比較可知,“燭見不一└二”明顯是和上述“前見不一└二”等所指相同的語句,因此他們的意思大致一樣。
關於其中的符號“└”,李均明先生曾指出是句讀符,且認爲“由於簡牘文字爲豎寫,而數詞一、二、三爲橫畫,假如一、二之間不加句讀符,則易誤認作三;同理,一、三之間不加句讀符,讀之爲“亖(四字的古寫法,楚簡及新莽簡常見)不謂錯。因此,有關數詞之句讀符,最常施於一、二、三之間。”[1]
馬怡先生亦認爲“└”爲勾識符,表示其前後的“一”和“二”分開,以免在豎行中將這兩個字合在一起而誤爲“三”字。[2]尚穎則認爲:“常常出現在兩個數詞之間,可見其用法等同於今天的頓號。”[3]
可知不管是句讀符、勾識符還是同於頓號,“└”這個符號加在“一二”之
出名的中国历史故事
間,主要是為了防止誤認。因此“一└二”即
中国历史遗迹景点小故事
“一二”,是用於表示少數的大約數,意爲一兩次、一兩個等。典籍亦可見,如《書·康誥》:“用肇造我區夏,越我一二邦以修。”因此上述“前見不一└二”等語句,意爲之前見面沒有一兩次,是說見面很少,爲書信中常用客套話。而“燭見不一└二”意思也大致如此,至於為何用“燭見”兩字,頗難理解。
居延漢簡中有一書信殘簡如下:
(2)
肩水金關漢簡校讀札記(二)
見不一└二,叩
有秩執事坐前,善
肩水金關漢簡校讀札記(二)
(76·43A)
肩水金關漢簡校讀札記(二)
但有元元之意耳
何日南乎?願為□
肩水金關漢簡校讀札記(二)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名人名言
(76·43B)
《中國簡牘集成》在“見”后加逗點,並於“不一└二”下注釋曰:“不一└二,指時間倉促,不能一一細說。”[4]現在看來其關於“不一└二”的解釋是不正確的。
明白了漢簡書信中“前見不一└二”等語句的意思,我們可以發現金關漢簡中有一些相關的簡文釋讀有誤,應當據以補正。現分述如下:
(3)
肩水金關漢簡校讀札記(二)
□□願賜物部,今相見尓└二,陳文至遷使□
□伏叩
肩水金關漢簡校讀札記(二)
(73EJT23:626A)
該簡中“尔”字圖版作
肩水金關漢簡校讀札記(二)
,可知實爲“不”字,不在漢簡中常作
肩水金關漢簡校讀札記(二)
形,亦可參看。[5]而“└”號,其實爲“一”字。該簡右半殘缺,整理者所釋“└二”圖版作
肩水金關漢簡校讀札記(二)
,其實是“一二”兩字,其中間當也有“└”號,只不過位於“一”的右下,殘缺不可見而已。“一└二”在金關漢簡中常作
肩水金關漢簡校讀札記(二)
(73EJT23:866A)、
肩水金關漢簡校讀札記(二)
(73EJT23:896A)等形,可以參看。因此“尓└二”當改釋作“不一└二”。此外,整理者所釋“物部”二字,圖版作
肩水金關漢簡校讀札記(二)
、
肩水金關漢簡校讀札記(二)
形,僅存左半,但明顯和西北漢簡中“物部”字的寫法
肩水金關漢簡校讀札記(二)
、
肩水金關漢簡校讀札記(二)
有別。[6]因此釋“物部”不確,當存疑。
(4) ……韓君孫足下:□數不一└二,因言前韓君公□
肩水金關漢簡校讀札記(二)
(73EJT23:866A)
□□汙射□從今未還,君公又之觻得第四候史曹卿求書
肩水金關漢簡校讀札記(二)
(73EJT23:866B)
該簡A面“數”前未釋之字圖版作
肩水金關漢簡校讀札記(二)
,根據前述“前見不一└二”等書信客套話,且簡73EJT23:789A即有“見數不一└二”可知,該字當釋“見”。
(5)徐岑叩頭言
…… (73EJT24:20A)
爲今元不一└二,謹因往人奉書,叩頭再拜白 (73EJT24:20B)
該簡B面“元”字圖版作
肩水金關漢簡校讀札記(二)
,根據上述討論,我們認為其也是“見”字。“見”字這種近似“元”的草字寫法,西北漢簡中亦不乏見,如
肩水金關漢簡校讀札記(二)
等,[7]亦可爲證。
[1] 李均明《簡牘符號考述》,《華學》第二輯,中山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94—95頁。
[2] 馬怡《〈趙憲借襦書〉與〈趙君
肩水金關漢簡校讀札記(二)
存物書〉——金關漢簡私文書釋考二則》,《簡牘學研究》第五輯,甘肅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32頁。
[3] 尚穎《〈肩水金關漢簡(1—2)〉所見各類符號及其作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15年1月11日。
[4] 中國簡牘集成編輯委員會《中國簡牘集成》第5冊《居延漢簡(一)》,敦煌文藝出版社2001年,第222頁。
[5] 李洪財《漢簡草字整理與研究·漢代簡牘草字彙編》,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年6月,第493—495頁。
[6] 李洪財《漢簡草字整理與研究·漢代簡牘草字彙編》,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年6月,第32、286頁。
[7] 李洪財《漢簡草字整理與研究·漢代簡牘草字彙編》,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年6月,第396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7年7月31日15:29。)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552.html
以上是关于肩水金關漢簡校讀札記(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肩水金關漢簡校讀札記(二);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8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