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仲弓》集釋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国学-《仲弓》集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仲弓》集釋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說明: 《仲弓》的簡序,整理者李朝遠進行了初步的整理,李學勤(李銳2004C)將簡序調整為:4+26。陳劍(2004)調整為:1、4+26、2、5、7、8、9+10、28、19、14、27+15、18、17+11+13、6+23下+23上、24+25、20上、12+21、22、16、3、20下、附簡。李銳(2004C)調整為:1、4+26、2+5+28+7+8、9+10、19、14、17、11+13、18、27+15+20下、6+23下+23上
、24+25+12+21、22、16、20上、3、附簡。周鳳五(2004)調整為:1+4+26+2+5+7+補一+8+14+9+10+28+19+17+11+13+6+23下+23上+24+25+12+21+18+16+3+20+27+15+22、附簡。黃人二、林志鵬(2004)調整為兩個編連組,即:(1)27、21、20+6+23下+23上+24+25、14、22、15、附簡。(2)1、2、4+26、5、12、18、7+8、9+10、3、13、28、19、16、17+11。禤健聰(2004)調整為:27+15+20下+6+23下+23上+24+25。晁福林(2004A)調整為:8+22+9。晁福林(2005:4—5頁)調整為:1、4、26、3+2+5、21+8、7、22+9+10+28+18、27+15+17+11+13+6+23下+23上+24+25+12+14+16、20。趙炳清(2005)調整為:1、4+26、2+5+28、7+8、22、14+9+10+19、16+3、17+11+13、27+15、6+23下+23上+24+25+12+21、18、20、附簡。業師陳偉(2005A)調整為:1、4+26+2、16+3+5。連德榮、季旭昇(2005:176頁)調整為:1、4+26、3+2+5+7、8、14、9+10+28+19、27+15、18、6+23下+23上、17+11、13+12+21、22、24+25、20上、16+20下、附簡。陳劍(2008)調整為:1、4+26+18、2+5+28+7+8+14+9+10+19+17+11+13、22、27+15+20下+6+23下+23上+24+25。梁靜(2013)調整為:1、4+26、2+5+28+7+8+14+9+10+19+17+11+13、22、27+15+20下+6+23下+23上+24+25+12+21、20上、18、16+3、附简。顧史考(2015:77—92頁)調整為:1、4+26+18、2、附簡、5+28+7+8、9+10+19+17+11+13、27+15、22、6+23下+23上+24+25、20上+3+14、12+21+16+20下。
本文以陳劍(2008)調整的簡序為基礎,將不能連讀的簡跳行另排,以示謹慎。引述各家意見時,一般只做簡要總結,而省略其論證過程,同時為敘述簡便計,均未加“先生”尊稱,尚祈見諒。
釋文: 季
国学-《仲弓》集釋
(桓)子
国学-《仲弓》集釋
(使)中(仲)弓為
国学-《仲弓》集釋
(宰)。[1]中(仲)弓㠯(以)告孔=(孔子)曰:“季是(氏)……[2]1
……
国学-《仲弓》集釋
(使)
国学-《仲弓》集釋
(雍)也從於
国学-《仲弓》集釋
(宰)夫之
国学-《仲弓》集釋
(後)。[3]
国学-《仲弓》集釋
(雍)也憧4愚,[4]
国学-《仲弓》集釋
(恐)
国学-《仲弓》集釋
(貽)
国学-《仲弓》集釋
(吾)子
国学-《仲弓》集釋
(羞)。[5]
国学-《仲弓》集釋
(願)
国学-《仲弓》集釋
<因>
国学-《仲弓》集釋
(吾)子而
国学-《仲弓》集釋
(辞)。”[6]孔=(孔子)曰:“
国学-《仲弓》集釋
(雍),女(汝)26母(毋)自
国学-《仲弓》集釋
(惰)也。[7]昔三弋(代)之明王,又(有)四
国学-《仲弓》集釋
(海)之內,猷(猶)
国学-《仲弓》集釋
(來)……[8]18
㦛(與)昏(聞)之,[9]夫季是(氏),[10]河東之城(成)
国学-《仲弓》集釋
(家)也,[11]亦2[可]㠯(以)行壴(矣)。[12]為之,余
国学-《仲弓》集釋
(誨)女(汝)。”[13]中(仲)弓曰:“敢昏(問)為正(政)可(何)先?[14]……5
中(仲)尼28[曰]:“老=(老老)
国学-《仲弓》集釋
(慈)幼,[15]先又(有)司,[16]
国学-《仲弓》集釋
(舉)臤(賢)才,[17]惑(宥)
国学-《仲弓》集釋
(過)㦛(赦)辠(罪),[18]7{辠(罪)}正(政)之
国学-《仲弓》集釋
(始)也。”[19]中(仲)弓曰:“若夫老=(老老)
国学-《仲弓》集釋
=(慈{慈})
国学-《仲弓》集釋
(幼),[20]既昏(聞)命壴(矣)。夫先又(有)司,為之女(如)可(何)?”[21]中(仲)尼曰:“夫民安舊而
国学-《仲弓》集釋
(重)遷,[22]8
国学-《仲弓》集釋
(早)
国学-《仲弓》集釋
(使)不行,[23]妥(委)
国学-《仲弓》集釋
(蛇)14又(有)城(成),[24]是古(故)又(有)司不可不先也。”中(仲)弓曰:“
国学-《仲弓》集釋
(雍)也不
国学-《仲弓》集釋
(敏),[25]唯(雖)又(有)臤(賢)才,弗智(知)
国学-《仲弓》集釋
(舉)也。敢昏(問)
国学-《仲弓》集釋
(舉)才9女(如)之可(何)?”中(仲)尼:[26] “夫臤(賢)才不可
国学-《仲弓》集釋
(掩)也。[27]
国学-《仲弓》集釋
(舉)而(爾)所智(知),而(爾)所不智(知),人丌(其)
国学-《仲弓》集釋
(舍)之者(諸)?” [28]中(仲)弓曰:“惑(宥)
国学-《仲弓》集釋
(過)
国学-《仲弓》集釋
(赦)辠(罪),則民可(何)
国学-《仲弓》集釋
(厚)?”[29]10“山又(有)堋(崩),[30]川又(有)滐(竭),[31]
国学-《仲弓》集釋
=(日月)星㫳(辰)猷(猶)差,[32]民亡(無)不又(有)
国学-《仲弓》集釋
(過)。[33]臤(賢)者=19
国学-《仲弓》集釋
(刑)正(政)不
国学-《仲弓》集釋
(緩),[34]惪(德)
国学-《仲弓》集釋
(教)不
国学-《仲弓》集釋
(倦)。”[35]中(仲)弓曰:“若此三17者,[36]既昏(聞)命壴(矣)。敢昏(問)道民興惪(德)女(如)可(何)?”[37]孔=(孔子)曰:“迧(陳)之11備(服)之,[38]
国学-《仲弓》集釋
(緩)
国学-《仲弓》集釋
(施)而
国学-《仲弓》集釋
(遜)
国学-《仲弓》集釋
(勑)之。[39]唯(雖)又(有)
国学-《仲弓》集釋
(孝)惪(德),[40]亓(其)13
……中(仲)弓曰:“敢27昏(問)民
国学-《仲弓》集釋
(務)。”[41]孔=(孔子)曰:“善才(哉)昏(問)
国学-《仲弓》集釋
(乎)![42]足㠯(以)
国学-《仲弓》集釋
(教)壴(矣)。君15子所滐(竭)亓(其)青(情)、
国学-《仲弓》集釋
(盡)亓(其)
国学-《仲弓》集釋
(慎)者三,[43]害(蓋)近
国学-《仲弓》集釋
矣。[44]20下
国学-《仲弓》集釋
(雍),女(汝)智(知)者(諸)?” [45]中(仲)弓
国学-《仲弓》集釋
(答)曰:[46]“
国学-《仲弓》集釋
(雍)也弗昏(聞)也。”孔=(孔子)曰:“夫祭,至(致)敬之6
国学-《仲弓》集釋
(本)也,[47]所㠯(以)立生也,[48]不可不
国学-《仲弓》集釋
(慎)也。夫
国学-《仲弓》集釋
(喪),[49]23下至(致)㤅(愛)之
国学-《仲弓》集釋
(卒)也,[50]所㠯(以)城(成)死也,[51]不可不
国学-《仲弓》集釋
(慎)也。夫行,巽(旬)年
国学-《仲弓》集釋
(教)23上之,[52]
国学-《仲弓》集釋
=(一日)㠯(以)善立,所
国学-《仲弓》集釋
(教)皆
国学-《仲弓》集釋
(終)。
国学-《仲弓》集釋
=(一日)㠯(以)不善立,24所
国学-《仲弓》集釋
(教)皆堋(崩),[53]可不
国学-《仲弓》集釋
(慎)
国学-《仲弓》集釋
(乎)?”中(仲)弓曰:“含(今)之君子,
国学-《仲弓》集釋
(使)人不
国学-《仲弓》集釋
(盡)其
国学-《仲弓》集釋
, [54]□25□定不及其城(成),
国学-《仲弓》集釋
=
国学-《仲弓》集釋
(厭)人,[55]戁(難)為從正(政)。”[56]孔=(孔子)12曰:“
国学-《仲弓》集釋
(雍),
国学-《仲弓》集釋
=(古之)事君者㠯(以)忠與敬,唯(雖)其戁(難)也,[57]女(汝)唯㠯(以)□21”
……丌(其)咎。”中(仲)弓曰:“含(今)之
国学-《仲弓》集釋
=(君子),孚(愎)
国学-《仲弓》集釋
(過)
国学-《仲弓》集釋
析,[58]戁(難)㠯(以)內(納)柬(諫)。”[59]孔=(孔子)曰:“含(今)之君……20上
……宜。[60]
国学-《仲弓》集釋
=(小人)之至者,[61]
国学-《仲弓》集釋
(教)而
国学-《仲弓》集釋
(使)之,[62]
国学-《仲弓》集釋
=(君子)亡(無)所
国学-《仲弓》集釋
(厭)人。[63]含(今)女(汝)相夫16子,[64]又(有)臣
国学-《仲弓》集釋
(萬)人,[65]道女(汝)思老亓(其)
国学-《仲弓》集釋
(家),[66]夫……3
……卡=(上下)相
国学-《仲弓》集釋
(復)㠯(以)忠,[67]則民懽(歡)丞(承)
国学-《仲弓》集釋
(教)。[68]害(蓋)□者不……[69]22
……
国学-《仲弓》集釋
。”[70]孔=(孔子)曰:“
国学-《仲弓》集釋
(雍),[71]正(政)者,正也。夫子唯(雖)又(有)與(邪),[72]女(汝)蜀(屬)正之,[73]幾(豈)不又(有)
国学-《仲弓》集釋
(皇)也?”[74]中(仲)……附簡
集釋: [1] 季
国学-《仲弓》集釋
子,整理者:即文獻中的“季桓子”,春秋時魯國大夫,季孫氏,名斯,生年未詳,卒於公元前492年(一說為前490年),謚桓子。
中弓,整理者:即“仲弓”。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即“宰”,春秋時宰為卿大夫的家臣。廖名春(2004):“宰”前沒有邑名,當指“家相”。仲弓任季桓子家宰的時間當在魯定公八年(前502年)十月至十二年(前498年)夏。林志鵬(2004):仲弓任季桓子家宰的時間為魯定公十三年(前497)至哀公三年(前492年)。
[2] 是,整理者:楚簡中,“是”往往借為“氏”。
[3]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仲弓名。
国学-《仲弓》集釋
夫,整理者:《周禮·天官·冢宰》有“宰夫”一職,為下大夫,“掌治朝之灋”。簡文中的“
国学-《仲弓》集釋
(宰)夫”為春秋時卿大夫的家臣,掌管膳食,亦稱“膳宰”。林志鵬(2004):“宰夫”所指為子路。今按:林氏以“宰夫”指子路,似無據。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說文·彳部》:“古文後從辵。”
[4] 憧愚,整理者:“憧”讀為“
国学-《仲弓》集釋
”。
国学-《仲弓》集釋
,遲緩。愚,謙詞,自稱。李學勤(李銳2004A):讀為“童愚”。李銳:讀為“重愚”。廖名春(2004):“憧愚”即“愚蠢”。《大戴禮記·千乘》:“司寇司秋,以聽獄訟,治民之煩亂,執權變民中。凡民之不刑,崩本以要閒,作起不敬,以欺憧愚。”晁福林(2005:6頁):“憧”讀為“忡”,訓為憂。“愚”讀為“余”。汪中文(2005):“憧”讀為“惷”,“惷愚”乃古人自謙之詞。今按:廖說是。
[5]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同“恐”。《說文·心部》:“恐,懼也。從心巩聲。
国学-《仲弓》集釋
,古文。”
国学-《仲弓》集釋
,李銳(2004B):讀為“殆”或“乃”。陳劍(2004):“
国学-《仲弓》集釋
”與“貽”音近可通。今按:陳說是。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同“
国学-《仲弓》集釋
”、“憂”。《說文·心部》:“
国学-《仲弓》集釋
,愁也。從心,從頁。”陳劍(2004):“
国学-《仲弓》集釋
”與“羞”音近可通。《禮記·內則》:“將為不善,思貽父母羞辱。”《逸周書序》:“穆王思保位惟艱,欲自警悟,作《史記》。”孟蓬生(2004):“
国学-《仲弓》集釋
”當為“羞恥”之“羞”的本字。今按:陳說是。
[6]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同“愿”,中山王壺銘文中有“其有
国学-《仲弓》集釋
(愿)”。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同“因”,順從、依靠。連德榮、季旭昇(2005:184):“
国学-《仲弓》集釋
”所從之“矢”為“大”之訛。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讀為“治”。業師陳偉(2005A):楚簡中“詞”可借為“辭”。《容成氏》22號簡“冬不敢以寒詞,夏不敢以暑詞”,二“詞”字均應讀為“辭”。郭店《緇衣》6、7號簡“臣事君,言其所不能,不詞其所能,則君不勞”,裘錫圭按:“從文意看,似應讀為‘辭讓’之‘辭’。”《論語·雍也》:“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今按:陳說是。
[7]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釋為“
国学-《仲弓》集釋
”,同“惰”。
女,李銳(2004B):26號簡最後一字可能是“女”,讀為“汝”。陳劍(2004):“汝”原作“女”,圖版尚存右上殘劃,原未釋。
[8] 猷,整理者:通“猶”。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讀為“賚”。陳劍(2004):讀為“來”。黃人二、林志鵬(2004):讀為“徠”。今按:陳、黃、林說是。“來”、“徠”通用。
[9] 㦛昏,整理者:“㦛”讀為“與”,“昏”讀為“聞”。“與聞”,謂參與其事並知曉其情。周鳳五(2004):讀為“與”,改屬上讀。今按:整理者說是。
[10] 夫,黃人二、林志鵬(2004):疑應從上讀。今按:“夫”當從下讀。
[11] 河東,晁福林(2005:6頁):大河以東地區。業師陳偉(2005A):《漢志》大河以東地區。先秦人所說的“河東”,實際上也包括魯國在內。
城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城”借為“成”,“成”又通“盛”。“
国学-《仲弓》集釋
”即“家”。“盛家”謂顯赫之家。史傑鵬(2005):“城家”當讀為“成家”,“成家”相當於“大家”、“強家”。業師陳偉(2005A):“成家”即“大家”。今按:史、陳說是。
[12] 可,李銳(2004C):據文意補“可”字。
壴,整理者:從土、從豆省,讀為“矣”。
[13] 余,整理者:釋為“宗”,尊也。李銳(2004B):宗人,掌祭祀之官。禤健聰(2004):釋為“余”。周鳳五(2004):釋為“主”。連德榮、季旭昇(2005:187頁):宗,長也,為季氏家臣之長。今按:禤說是。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讀為“謀”。李銳(2004
B):讀為“誨”。黃人二、林志鵬(2004):讀為“誨”。今按:李、黃、林說是。
女,整理者:讀為“汝”。周鳳五(2004):釋為“安”,讀為“焉”。
此句的標點,整理者:斷作“為之宗
国学-《仲弓》集釋
(謀)女(汝)”。李銳(2004
B):斷作“為之宗,誨汝”。禤健聰(2004):斷作“為之,余誨汝”。周鳳五(2004):斷作“為之主誨焉”。今按:禤說是。
[14] 昏,整理者:讀為“問”。
正,讀為“政”。
可,讀為“何”。
[15] 老=,整理者:重文,讀為“老老”。《論語·子路》:“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據簡文,《論語》缺記“老老慈幼”條。梁靜(2013:30頁):“老”字重文,其前一字殘,據文意可補為“曰”。
[16] 先又司,整理者:即“先有司”。廖名春(2004):根據下文“夫民安舊而重遷……是故有司不可不先也”,可知“先有司”即“有司不可不先也”,謂管事的人不可不率先垂範。晁福林(2004A):謂為政者選拔職司人員必須順從民意。
[17]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即“舉”。
臤,整理者:釋為“
国学-《仲弓》集釋
”,《說文·臤部》:“古文以為賢字。”季旭昇(2004):整理者謂“
国学-《仲弓》集釋
”字從殳,不確,此字右旁當從陳劍《柞伯簋銘補釋》釋為“搴”或“掔”。
[18] 惑
国学-《仲弓》集釋
㦛辠,整理者:讀為“赦過與罪”。陳劍(2004):讀為“宥過赦罪”。楊懷源(2004):讀為“宥過赦罪”。周鳳五(2004):讀為“宥過赦罪”。季旭昇(2004):讀為“赦過舉罪”。晁福林(2004B:19頁):讀為“改過舉罪”。趙炳清(2005):讀為“宥過舉罪”。連德榮、季旭昇(2005:189頁):讀為“宥過舉罪”。高佑仁(2007):將“罪”字改釋為“親”,讀為“宥過舉親”。今按:陳、楊、周說是。高氏讀為“宥過舉親”,不妥,“舉親”無法與“宥過”構成並列關係,且上文已有“舉賢才”,若作“舉親”似與之矛盾。
[19] 辠,整理者:或為衍文。
[20]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其下重文符號為衍。
[21] 女可,整理者:讀為“如何”。
[22] 安舊:整理者:安,習慣。舊,從前的典章制度、成例、風俗。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釋為“
国学-《仲弓》集釋
”,相當於“冢”,讀為“重”。甄真(2007:47頁):隸定作“
国学-《仲弓》集釋
”。陳劍(2008:77頁):隸定作“
国学-《仲弓》集釋
”。今按:甄、陳隸定是。
遷,整理者:釋為“
国学-《仲弓》集釋
”,復興、振興之義。陳劍(2004):釋為“遷”。黃人二、林志鵬(2004):讀為“遷”。趙炳清(2005):讀為“與”,作“給予”解。今按:陳說是。
[23]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讀為“早”。晁福林(2005:13頁):讀為“皂”,是士之下的一個階層,地位較低。連德榮、季旭昇(2005:191頁):讀為“造”。今按:整理者說是。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讀為“使”。連德榮、季旭昇(2005:191頁):讀為“變”。今按:整理者說是。
又城,整理者:讀為“有成”。
[24] 妥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妥”即“綏”,不從絲,甲骨、金文並同,訓“安”。“
国学-《仲弓》集釋
”字義不詳。何有祖(2004B):“妥”讀為“綏”,“
国学-《仲弓》集釋
”釋為“強”。周鳳五(2004):釋為“委佗”。史傑鵬(2005):讀為“委蛇”,從容之義。晁福林(2005:13頁):讀為“仁”。趙炳清(2005):“
国学-《仲弓》集釋
”疑是“仁”,“妥仁”即“安仁”。今按:史說是。
[25]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讀為“敏”。
[26] 中尼,整理者:“中(仲)尼”後失一“曰”字。今按:無“曰”字亦通。
[27]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即“弇”,覆蓋遮蔽之義。陳劍(2004):讀為“掩”。
[28]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讀為“舍”。
者,陳劍(2004):讀為“諸”。李銳(2004D):如字讀。今按:陳說是。
以上四句,李零(2007:234頁):“夫賢才不可掩也。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之者”,從語法結構看,後三句是連讀,後二句不是反詰的口吻,而是並列關係。簡文是說只要是優秀人才,一個都不能埋沒,你應舉薦你熟悉的人,也應舉薦你不熟悉的人,以及被別人忽略的人。今按:李氏將“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之者”看作是並列關係,但三句之間缺少必要的連詞,恐難成立。從文意來看,“舉爾所知”與“爾所不知,人其舍之諸”明顯是有並列關係的兩個分句,上文仲弓說“雍也不敏,雖有賢才,弗知舉也”,表示賢才雖有但自己無從知曉并推舉的無奈,下文孔子說“舉爾所知”,正是對仲弓這一問題的解答,即推舉那些你了解的賢才。“爾所不知,人其舍之諸”,對於那些你不了解的賢才,自然有其他人去推舉,邏輯關係是比較清楚的。
[29] 可,李銳(2004C):讀為“何”。趙炳清(2005):讀為“何”。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釋為“幼”,通“要”,會合、符合之義。申紅義(2004):釋為“畜”,養育。陳劍(2004):釋為“
国学-《仲弓》集釋
”。黃人二、林志鵬(2004):疑釋為“系”。楊澤生(2004):“
国学-《仲弓》集釋
”當即“後”之簡體,作跟後、後從、順從解。晁福林(2005:12頁):讀為“後”。陳劍(2008:77—84頁):釋為“
国学-《仲弓》集釋
”,讀為“懲”。顧史考(2015:83頁):從陳劍釋為“
国学-《仲弓》集釋
”,讀為“厚”,看重之義。今按:當以釋“
国学-《仲弓》集釋
”為是,讀為“厚”,敦厚之義。
簡文“宥過赦罪,則民何厚”,是說寬宥罪過,那麼民性怎麼敦厚呢?言外之意是,如果一味對人民寬宥罪過,那麼民性不免僥倖輕浮,這樣難以達到溫柔敦厚的效果。參看拙作:《上博簡<仲弓>箋釋四則》,待刊。
[30] 堋,整理者:借為“崩”。
[31] 滐,整理者:通作“竭”。
[32] 差,整理者:讀為“左”。陳劍(2004):如字讀。今按:陳說是。
[33] 此句的斷讀,整理者:以“民”字連上讀。陳劍(2004):改屬下讀。楊懷源(2004):亦改屬下讀。今按:陳、楊說是。
[34] 者=,整理者:釋為“者”。梁靜(2013:31頁):“者=”讀為“者著”。著有明白規定的意思。今按:“賢者著刑政不緩”,似嫌不辭,簡19與簡17中間當有闕文。
国学-《仲弓》集釋
正,整理者:
国学-《仲弓》集釋
,即“刑”字。“正”讀為“政”。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即“緩”,延緩。
[35] 惪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即“德教”,道德教化。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即“惓”,同“倦”。
[36] 此,整理者:釋為“出”。陳劍(2004):釋為“此”。黃人二、林志鵬(2004):釋為“此”。今按:陳、黃、林說是。
[37] 道,趙炳清(2005):讀為“導”,訓為教導、引導。
[38] 迧,整理者:釋為“
国学-《仲弓》集釋
”。陳劍(2004):釋為“迧”,讀為“申”。李銳(2004D):讀為“陳”。《荀子·宥坐》“故先王既陳之以道,上先服之”,《孔子家語·始誅》作“既陳道德以先服之”,皆可證。今按:李說是。
備,整理者:甲骨、金文中為“箙”的象形字,盛矢器。“箙”通“服”。
[39]
国学-《仲弓》集釋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
国学-《仲弓》集釋
”即“緩”,寬綽舒服。“
国学-《仲弓》集釋
”讀為“弛”。陳劍(2004):“
国学-《仲弓》集釋
”疑讀為“施”。李銳(2004D):讀為“緩施”。《大戴禮記·千乘》:“方春三月,緩施生育,動作百物,於時有事,享於皇祖皇考。”王聘珍注:“緩,和也。”《賈子·輔佐》:“方春三月,緩施生遂,動作百物,是時有事於皇祖皇考。”今按:陳、李說是。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釋為“
国学-《仲弓》集釋
”,即“惓”字,通“倦”。陳劍(2004):釋為“
国学-《仲弓》集釋
”,讀為“遜”。季旭昇(2004):讀為“順”。李銳(2004D):讀為“順”。黃人二、林志鵬(2004):讀為“倦”。馮勝君(2004:212頁):讀為“申”。晁福林(2005:11頁):讀為“勞”。今按:陳說是。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讀為“力”。李銳(2004D):疑讀為“勑”。黃人二、林志鵬(2004):讀為“服”。季旭昇(2004):讀為“服”。馮勝君(2004:211—212頁):讀為“飭”,訓為“整治”。晁福林(2005:11頁):讀為“順”。今按:暫從李說。
以上二句的標點,整理者:斷作“備(服)之
国学-《仲弓》集釋
(緩),
国学-《仲弓》集釋
(弛)而
国学-《仲弓》集釋
(惓)
国学-《仲弓》集釋
(力)之”。陳劍(2004):“備(服)之,緩
国学-《仲弓》集釋
(施?)而
国学-《仲弓》集釋
(遜)
国学-《仲弓》集釋
之”。黃人二、林志鵬(2004):斷作“服之緩弛,而倦服之”。晁福林(2005:11頁):斷作“服之,緩弛而勞。順之”。今按:陳說是。
[40]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即“孝”字。
[41]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同“懋”,勤勉。陳劍(2004):讀為“務”。民務,謂民之所務。今按:陳說是。
[42]善才,整理者:贊嘆之辭。才,讀為“哉”。
昏,整理者:讀為“聞”。陳劍(2004):讀為“問”。今按:陳說是。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讀為“乎”。申紅義(2004):讀為“吾”。
此句的標點,整理者:在“善才(哉)”後斷句。陳劍(2004):在“
国学-《仲弓》集釋
(乎)”後斷句。黃人二、林志鵬(2004):在“乎”後斷句。申紅義(2004):在“問”後斷句。今按:陳、黃、林說是。
[43]滐,整理者:讀為“竭”。李銳(2004B):讀為“止”。今按:整理者說是。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讀為“盡”。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即“誓”,讀為“慎”。陳劍(2004):與“情”對文,當讀為“質”。何有祖(2004A):應從整理者作“慎”,《禮記·禮器》:“君子之於禮也,有所竭情盡慎,致其敬而誠若。”鄭玄注:“竭情盡慎,致其敬,禮之內心者也。”今按:何說是。
[44] 害,李銳(2004B):疑“害”讀為“蓋”。李銳(2004C):疑讀為“蓋”,簡22同。黃人二、林志鵬(2004):讀為“曷”,即“蓋”。今按:當讀為“蓋”。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釋為“與”。禤健聰(2004):釋為“敄”字,讀為“懋”。黃人二、林志鵬(2004):從整理者釋為“與”,讀為“譽”。趙炳清(2005):疑釋“瞍”,訓為瞎。許子濱(2005):讀為“禮”。顧史考(2015:88頁):“敘”的異體,讀為“除”。今按:此字存疑待考。
此句的標點,整理者:斷作“三害近與矣”,“三害”疑即“三患”。李銳(2004B):“三害”,疑讀為“三桓”。黃人二、林志鵬(2004):將“三”字上屬,“盡其慎者三”,指“祭”、“行”、“喪”。顧史考(2015:88—89頁):斷作“三害近除矣”,“三害”指不聽不悅己之言、堅持錯誤而不納諫、厭臣之嘮叨而難以成功。
[45] 者,陳劍(2004):讀為“諸”。
[46]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讀為“答”。
[47] 至敬,整理者:至,通“致”。致敬,極盡誠敬之心。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讀為“本”。
[48] 立生,整理者:立,確定,建立。立生,安生立命。
[49]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釋為“
国学-《仲弓》集釋
”,讀為“死”。陳劍(2004):讀為“喪”。陳劍(2008:84頁):隸定作“
国学-《仲弓》集釋
”。
[50] 至,整理者:極點。陳劍(2008:85頁):讀為“致”。今按:陳說是。
㤅,整理者:同“愛”。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即“卒”。
[51] 城,整理者:讀為“成”,趨向之義。
[52] 巽,整理者:具備之義。李銳(2004B):疑讀為“踐”。趙炳清(2004):讀為“選”。黃人二、林志鵬(2004):讀為“循”。陳劍(2008:87頁):讀為“旬”。今按:陳說是。
年,整理者:釋為“華”。
中国历史故事书的启示
李學勤(李銳2004A):疑釋為“求”。李銳(2004B):據《緇衣》簡12,當為“年”字,疑讀為“仁”。禤健聰(2004):釋為“求”,讀為“柔”。趙炳清(2004):當為“年”之訛變。陳劍(2008:86—89頁):釋為“年”。今按:李、陳釋“年”是,但應如字讀。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讀為“學”。趙炳清(2004):當讀為“教”。今按:趙說是。
此句的標點,李銳(2004B):讀為“夫行踐仁孝,本也”(以簡23上與簡23下連讀)。禤健聰(2004):斷作“夫行巽柔,學之,一日……”。陳劍(2008:88頁):斷作“夫行,巽(旬)年學之,一日……”。今按:陳說是。
[53] 堋,整理者:釋為“亞”,通“惡”。陳劍(2004):釋為“崩”。黃人二、林志鵬(2004):釋為“崩”。今按:陳、黃、林說是。
[54]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釋為“
国学-《仲弓》集釋
”,同“兌”,喜悅之義。黃人二、林志鵬(2004):讀為“悅”。李銳(2004C):所從之“兌”疑為“旡”字繁體,讀為“愛”。今按:此字存疑待考。
[55]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讀“
国学-《仲弓》集釋
”為“獨”。陳劍(2004):疑可讀為“
国学-《仲弓》集釋
(獨)蜀(主)”或“
国学-《仲弓》集釋
(獨)
国学-《仲弓》集釋
(主)”。“獨主”謂獨斷專行。李銳(2004C):疑讀為“屢屢”。周鳳五(2004):讀為“齪齪”。顧史考(2015:87頁):“
国学-《仲弓》集釋
国学-《仲弓》集釋
”或指反復叮嚀,容易令人討厭。今按:“
国学-《仲弓》集釋
=”,似當讀為“獨言”。“獨”訓為“專”,“言”為虛詞,無意義,相當於“焉”、“然”。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即“狷”,耿直、固執之義。陳劍(2004):讀為“厭”。黃人二、林志鵬(2004):暫視
中国历史上缅怀先烈的故事
“狷”為“然”之誤摹。今按:陳說是。
簡文“獨言厭人”,謂獨斷專行而滿足於人。參看拙作:《上博簡<仲弓>箋釋四則》,待刊。
[56] 戁為從正,整理者:“戁”讀為“難”。從正,趨從正道。或以“從正”為“從政”,然“從”與前“為”語義重複。今按:為,猶“以”,“難為從政”,即“難以從政”,下文“戁(難)㠯(以)內(納)柬(諫)”,可參。
[57] 唯,陳劍(2004):讀為“雖”。
[58] 孚
国学-《仲弓》集釋
国学-《仲弓》集釋
析,整理者:義不詳,待考。陳劍(2004):“孚”讀為“愎”,“愎過”意為堅持過失。“析”隸定作“
国学-《仲弓》集釋
”。黃人二、林志鵬(2004):“孚”讀為“拂”,意為“拭”、“掠過”。“攼”讀為“咸”,訓“皆”。“析”讀為“所”。楊懷源(2004):讀為“保過扞婞”。史傑鵬(2004):“攼析”讀為“捍責”,意為“抵拒責備”。侯乃峰(2004):“攼”讀為“捍”,“析”指“析辭”或“析言”,即言辭上的荒謬。晁福林(2005:14頁):讀為“愎(剛愎)、過(誇大)、悍(強悍)、析(詭辯)”。许子濱(2004):“攼”讀為“捍”,“析”字帶有負面的意思。蘇建洲(2009):“攼”讀為“掩”,“析”讀為“錯”或“邪”。今按:陳氏讀“孚
国学-《仲弓》集釋
”為“愎過”,可從。“
国学-《仲弓》集釋
析”之義待考。
[59] 內柬,整理者:即“納諫”。
以上三句的標點,整理者:斷作“含(今)之
国学-《仲弓》集釋
=(君子),孚
国学-《仲弓》集釋
(過)
国学-《仲弓》集釋
析,戁(難)㠯(以)內(納)諫”。黃人二、林志鵬(2004):斷作“今之君子拂過,咸所難以納諫”。今按:黃、林斷句非是。
[60] 宜,顧史考(2015:87頁):讀為“義”。
[61]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
国学-《仲弓》集釋
,字義不詳,待考。陳劍(2004):疑釋為“道”。黃人二、林志鵬(2004):釋為“導”。禤健聰(2004):“
国学-《仲弓》集釋
”似可讀為“順”。程鵬萬(2005):“
国学-《仲弓》集釋
”當是“小人”的合文,並在“小人”之前斷句。今按:程說是。
[62]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通“教”。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讀為“使”。業師陳偉(2005B):疑讀為“事”。顧史考(2015:87頁):讀為“事”。今按:整理者說是。
以上三句的標點,業師陳偉(2005B):斷作“小人之至者,教而使之君子,無所囗人”。
[63]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釋為“
国学-《仲弓》集釋
”,即“狷”。陳劍(2004):讀為“厭”。黃人二、林志鵬(2004):讀為“怨”。趙炳清(2004)讀為“厭”。今按:陳、趙說是。
[64] 含,整理者:通“今”。
相,業師陳偉(2005B):輔助之義。
[65]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即“萬”。
[66] 道,整理者:從、由之義。趙炳清(2004):輔助之義。楊懷源(2004):當讀為“導”,輔助之義。今按:整理者說是。
女,整理者:讀為“汝”。李銳(2004C):疑讀為“如”。黃人二、林志鵬(2004):讀為“如”。顧史考(2015:87頁):視為“安”之訛字,讀為“焉”。今按:整理者說是。
思,整理者:考慮之義。黃人二、林志鵬(2004):讀為“使”。趙炳清(2005):思考、策劃之義。今按:“思”當為句中助詞,無意義。
老,楊懷源(2004):終老之義,這裡指畢生效命。趙炳清(2005):終老之義。業師陳偉(2005A):當指“室老”,即仲弓擬擔任的季氏“家相”。竹書中的“老”是名詞動用,擔任家相。今按:業師陳偉說是。
亓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疑即“齊家”。楊懷源(2004):指季氏家族。今按:楊說是。
此句的標點,整理者:斷作“道女(汝)思老、亓
国学-《仲弓》集釋
(家)”。陳劍(2004):將“道汝”連上讀,“思老”與“其家”連讀。李銳(2004C):疑於“道”下斷句。黃人二、林志鵬(2004):斷作“導如使老其家”。楊懷源(2004):斷作“道女(汝)思老亓(其)
国学-《仲弓》集釋
(家)”。晁福林(2005:6頁):在“道”下斷句。業師陳偉(2005A):亦以“道汝”連上讀。顧史考(2015:87頁):以“道女<焉>”連上讀。今按:當斷作“道汝思老其家”,“道”訓為由,“思”為句中助詞,“老”為擔任家相之義,全句謂由汝在其家擔任家相。參看拙作:《上博簡<仲弓>箋釋四則》,待刊。
[67] 卡=,整理者:釋為“
国学-《仲弓》集釋
”,即“上人”合文。陳劍(2004):釋為“上下”。今按:陳說是。
相,整理者:選擇之義。今按:相為共同、相互之義。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通“復”。陳劍(2004):讀為“報”。今按:復有報義,不必改讀。
[68] 懽,整理者:通“歡”。申紅義(2004):讀為“勸”。今按:整理者說是。
丞,整理者:通“承”。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即“學”,讀為“教”。
[69] 害,晁福林(2005:8頁):讀為“曷”。李銳(2004C):疑讀為“蓋”。今按:李說是。
□,晁福林(2005:8頁):暫釋為“為”。梁靜(2013:31頁):據文義補作“臤(賢)”。
[70]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釋為“飪”。陳劍(2004):字似從今從垔,待考。
[71]
国学-《仲弓》集釋
,原简作“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釋為“唯”。陳劍(2008:90頁):釋作“
国学-《仲弓》集釋
”。今按:暫從陳說。
[72] 夫,整理者:連下讀。黃人二、林志鵬(2004):疑連上讀。今按:“夫”當連下讀。
唯,黃人二、林志鵬(2004):讀為“雖”。今按:“唯”為虛詞,無意義。
與,整理者:讀為“舉”。黃人二、林志鵬(2004):疑讀為“譽”。申紅義(2004):如字讀,訓為參與。今按:似當讀為“邪”,訓為不正、邪辟。
[73] 蜀,整理者:讀為“獨”。今按:讀為“屬”,訓為適,正好。
[74] 幾,整理者:讀為“豈”。
国学-《仲弓》集釋
,整理者:釋為“
国学-《仲弓》集釋
”,疑讀“枉”。陳劍(2004):釋為“
国学-《仲弓》集釋
”。黃人二、林志鵬(2004):讀為“往”。連德榮、季旭昇(2005:196頁):讀為“匡”。今按:讀為“皇”,訓為美。“豈不有皇也”,猶言“豈不美哉”。
簡文“夫子唯有邪,汝屬正之,豈不有皇也”,謂季桓子有了邪辟的行為,你正好予以改正,難道不是很美好嗎?參看拙作:《上博簡<仲弓>箋釋四則》,待刊。
參考文獻: 晁福林:《上博三<仲弓>篇簡序調整之一例》,簡帛研究網,2004年6月6日。(晁福林2004A)
晁福林:《從上博
易中天中国历史故事全集
簡<仲弓>篇看孔子的“為政”思想》,《齊魯學刊》2004年第6期。(晁福林2004B)
晁福林:《上博簡<仲弓>疏證》,《孔子研究》2005年第2期。(晁福林2005)
陳劍:《上博竹書<仲弓>篇新編釋文(稿)》,簡帛研究網,2004年4月18日。(陳劍2004)
陳劍:《<上博(三)·仲弓>賸義》,《簡帛》第3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陳劍2008)
陳偉:《竹書<仲弓>詞句試解(三則)》,簡帛網,2005年11月6日。又《竹書<仲弓>詞句試解(三則)》,《古文字研究》第26輯,中華書局,2006年。(2005A)
陳偉:《上博楚竹書<仲弓>“季桓子章”集釋》,簡帛網,2005年12月10日。(陳偉2005B)
程鵬萬:《<仲弓>的“
国学-《仲弓》集釋
”字考釋》,簡帛研究網,2005年6月6日。又《釋<仲弓>第16簡的“小人”》,《古文字研究》第26輯,中華書局,2006年。(程鵬萬2005)
馮勝君:《論郭店簡<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語叢>一~三以及上博簡<緇衣>為具有齊系文字特點的抄本》,北京大學博士後研究工作報告,2004年8月。(馮勝君2004)
高佑仁:《談楚系“親”字的一種特殊寫法——兼釋<上博三·仲弓>“宥過舉親”》,簡帛網,2007年9月25日。(高佑仁2007)
顧史考:《上博楚簡三<仲弓>新編》,“戰國文字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5年12月。(顧史考2015)
何有祖:《上博三<仲弓>小札》,簡帛研究網,2004年5月12日。(何有祖2004A)
何有祖:《楚簡四則》,簡帛研究網,2004年5月29日。(何有祖2004B)
侯乃峰:《<仲弓>篇“攼析”試解》,簡帛研究網,2004年5月3日。又《<仲弓>篇“攼析”試解》,《古籍研究》2005年第1期。(侯乃峰2004)
黃人二、林志鵬:《上博藏簡第三冊仲弓試探》,簡帛研究網,2004年4月23日。又《上海博物館藏楚簡<仲弓>試探》,《文物》2006年第1期。(黃人二、林志鵬2004)
季旭昇:《<上博三·仲弓>篇零釋三則》,簡帛研究網,2004年4月23日。(季旭昇2004A)
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山
中国历史的传统故事
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李零2007)
李銳:《清華大學簡帛講讀班第三十二次研討會綜述》,清華大學簡帛網,2004年4月15日。(李銳2004A)
李銳:《<仲弓>補釋》,清華大學簡帛網,2004年4月18日。(李銳2004B)
李銳:《<仲弓>新編》,孔子2000網,2004年4月22日。(李銳2004C)
李銳:《<仲弓>續釋》,簡帛研究網,2004年4月24日。(李銳2004D)
連德榮撰寫、季旭昇訂改:《<仲弓>譯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讀本》,(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連德榮、季旭昇2005)
梁靜:《上博楚簡<仲弓>篇研究》,《中國典籍與文化》2013年第1期。(梁靜2013)
林志鵬:《仲弓任季氏宰小考》,简帛研究网,2004年6月6日。又《仲弓任季氏宰小考》,《孔子研究》2010年第4期。(林志鵬2004)
廖名春:《季桓子使仲弓為宰——楚簡<仲弓>篇札記之一》,清華大學簡帛網,2004年5月7日。又《楚簡<仲弓>與<論語·子路>仲弓章讀記》,《淮陰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廖名春2004)
孟蓬生:《上博竹書(三)字詞考釋》,簡帛研究網,2004年4月26日。(孟蓬生2004)
申紅義:《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仲弓>雜記》,簡帛研究網,2004年6月30日。(申紅義2004)
史傑鵬:《上博竹簡(三)注釋補正》,簡帛研究網,2005年7月16日。(史傑鵬2005)
蘇建洲:《<上博三·中弓>簡20“攼析”試論》,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網,2009年11月16日。(蘇建洲2009)
汪中文:《<仲弓>“雍也憧(惷)愚”解》,簡帛研究網,2005年12月17日。(汪中文2005)
許子濱:《上博簡<仲弓>“害近
国学-《仲弓》集釋
矣”解》,簡帛研究網,2005年6月21日。(許子濱2005)
禤健聰:《上博簡(三)小札》,簡帛研究網,2004年5月12日。(禤健聰2004)
楊懷源:《讀上博簡<中弓>札記四則》,簡帛研究網,2004年8月7日。又楊懷源:《讀上博(三)<中弓>札記四則》,《江漢考古》2008年第2期。(楊懷源2004)
楊澤生:《上博竹書第三冊零釋》,簡帛研究網,2004年4月29日。(楊澤生2004)
趙炳清:《上博簡三<仲弓>的編聯及講釋》,簡帛研究網,2005年4月10日。(趙炳清2005)
甄真:《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中(仲)弓>集釋》,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甄真2007)
周鳳五:《上博三<仲弓>篇重探》,清華大學“多元視野中的中國歷史”第二屆中國史學國際會議論文,2004年8月。按此論文集未見,今所據者為作者同名論文,收入《先秦文本及思想之形成、發展與轉化(下)》,(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3年。(周鳳五2004)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7年9月3日7:00。)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549.html
以上是关于国学-《仲弓》集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国学-《仲弓》集釋;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8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