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 文化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02 17:48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蘇建洲
彰化師大國文系
《語叢二》03「A 1生於敬,恥生於A2」
以上字形分別作: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A1)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A2)
《郭店》整理者將A1隸定為「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釋為「望」;將A2隸定為「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亦釋為「望」。[1]黃德寬、徐在國二位先生則認為A1形體與《郭店》「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字字形不似,如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窮達以時》04)、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語叢一》01)。而將A1釋為「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讀為「狂」;A2釋為「狂」。[2]劉釗先生同整理者釋為「望」。[3]李零先生亦釋為「望」,認為與「敬」含義相近,疑是景仰之義。[4]何琳儀先生舉了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語叢一》01)、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往,《語叢四》02)、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毀,《語叢一》108)、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兒,《語叢四》27)認為這些字的亡旁、之旁、臼旁與 A1、A2「判然有別」,上述說法皆不確。他根據《古文四聲韻》下平二十八引《古老子》「兢」作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將A1釋為「兢」,訓為恐懼;A2從心從兢,應是兢的繁文。[5]但是「兢」作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4466,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說文》小篆),與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形體頗有距離,何先生自己也說:「兩者間的演變關係尚缺少中間環節」。張新俊先生也指出了這個問題:「郭店楚簡《語叢》中的B1、B2 兩個字【引案:即本文A1、A2】,雖然和上揭《古老子》『兢』字從形體上說有些接近,但是《古老子》中的『兢』 字來歷不明,與我們現在所認識的古文中的『兢』缺乏必然的聯繫。所以,何琳儀先生把它們釋作『兢』,同樣顯得有些證據不足。」張先生認為A1是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的異構,讀為畏;A2則釋為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認為是愧的異體字。[6]此說恐不可成立,可見何先生所舉字形例證。況且由《語叢二》其他文例如「情生於性,禮生於情;嚴生於禮,敬生於嚴」來看,A1、A2的解釋也應該一樣。《十四種》則均出原形,未作考釋。[7]
謹案:將A1字形釋

中国历史有名的数学故事

為「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兢」所存在的問題已如上述,恐皆不可信。筆者以為A1可能是繼承甲骨文、商金文「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作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而來,[8]如: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合》28188,無名組)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合》28188,無名組)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懷》1147,無名組)[9]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2648.1,小子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鼎,商晚)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2648.2,小子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鼎,商晚)
人旁加土變成「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旁後即與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形體相近。則A1可釋為「襄」,A2是「懹」,簡文均讀為「讓」。「讓生於敬,恥生於讓」,意思是說有尊敬之心才懂得禮讓,懂得禮讓才會有廉恥之心或免於恥辱。前者可舉《說苑‧談叢》:「恭敬遜讓」為例,可見「敬」與「讓」自是關係密切。後者是說懂禮讓,不會饕貪而無饜,自有廉恥之心不思貪多務得。《鹽鐵論‧國疾》:「昔者,商鞅相秦,後禮讓,先貪鄙」,可見「禮讓」與「貪鄙」是相對的概念。而《史記‧滑稽列傳》:「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難以得食。起而為吏,身貪鄙者餘財,不顧恥辱 。……』」《鹽鐵論‧毀學》:「孔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今之在位者,見利不虞害,貪得不顧恥,以利易身,以財易死。」更可見貪鄙必然不顧恥辱,足見「恥生於讓」的說法是可以成立的。
此外,《語叢一》93「仁義為之B」,字形作: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或認為A1、A2與B是不同字,如《郭店》整理者將B隸定作「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沒有解釋。[10]劉釗先生亦將A隸定作「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讀為「臬」,是以「仁義為準的」的意思。[11]李零先生亦隸作「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先是懷疑B是「圭臬」的「臬」,後又認為聲旁同於108號簡的「毀」字,或可讀為「歸」。[12]另一派是認為A1、A2與B是同字,如上引黃德寬、徐在國二位先生將 B分析為從木從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應釋為「枉」。何琳儀先生分析B為從木從兢,字書所無,應是「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之異文。張新俊先生在釋「A1」為「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 的基礎上,同意劉釗先生對B字的考釋。筆者以為B未見與A1、A2一樣有兩突出的斜筆,其整體字形確實近乎「臼」形,可能是「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旁的錯字。或以為右旁有「木」,所以將突出的斜筆省減了。但由A1、A2的寫法來看,這兩斜筆有其固定的寫法,似不能輕易省略。退一步說,若B與A1、A2確實是同字,則B就是「欀」,《廣韻.平聲.陽韻》:「欀,欀木,皮中有如白米屑,擣之可為麵。」B在簡文中顯然不是這個意思。由於沒有上下文,簡文頗難解讀,或可能讀為「攘」,《莊子‧胠篋》有「攘棄仁義」的說法,則簡文「仁義為之攘」是指仁義被攘棄掉了。
最後要說明的是,楚文字自有「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作: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包山》103)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成之聞之》18)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成之聞之》29)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語叢四》23)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容成氏》10)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讓,《子羔》06)
寫法可說很固定。但是其他楚竹書中亦存在文字不寫楚系寫法,卻遠承甲骨文而來的例證,與A1、A2的情況若合符節。如《周易》簡26:
六二:欽亓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C),凶,凥吉。
九三:欽亓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C),執亓隨,吝。
「C」字,可以隸定作「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今本作「腓」。整理者提出三種可能:臀、股、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均與形體相差太遠。季師旭昇指出:
我們認為△字的上部可能應該看成「發」,裘錫圭先生〈釋勿發〉一文指 出甲骨時代「發」字有很多寫法,其中四期卜辭中有一種寫法即是從「弓」從「攴」(北京中華書局《古文字論集》78頁),△字上部所從應該就是這一種寫法的「發」字,因此「△」字應該視為從「肉」、「發」聲的形聲字,可能是「腓」的異體字。「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發)」字的上古音屬非紐月部,「腓」字從「非」聲,「非」字的上古音屬非紐微部,二字聲紐相同,韻部則屬於旁對轉(宋玉〈舞賦〉以絕、蜺、列、悅為韻,參陳新雄師《古音學發微》1080頁),因此從肉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聲的「△」字可以作為從肉非聲的「腓」字的異體。或者二者不是異體字的關係,至少也可以是通假字的關係。馬王堆帛書《周易》此字從「肥(奉紐微部)」得聲,與「發」、「非」也都聲音相近。[13]
徐寶貴先生亦有相同的見解:
楚墓竹簡《周易》中的「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字所從的「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跟裘先生文中所舉《殷契粹編》(P123)第593片的「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字結構是完全相同的,應該說是甲骨文流傳下來的文字形體。[14]
楚文字「發」作如下之形: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老子甲》7)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忠信之道》2)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柬大王泊旱》16)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包山》80)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包山》141)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包山》172)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包山》268)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競建內之》03)
未見省略聲符者,與「C」字不同。「C」字所從「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實承自甲骨文而來。其它遠承甲骨文而來的戰國文字例證如《說文》古文「封」作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張富海先生指出:甲骨文作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甲骨文編》,281頁),二十一年啓封令戈(《集成》17.11306)「封」作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從田丰聲。商承祚據甲骨文指出此《說文》古文所從的「之」是「丰」之訛。[15]又《說文》古文「瑟」作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徐寶貴先生認為與「瑟」字《花園莊》130作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372作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形體十分接近。《說文》古文無疑是甲骨文的訛變形體。[16]
其次,《語叢》一~三學者已指出是具有齊系文字特點的抄本,[17]所以出現非楚系文字的「襄」是可以理解的。再比對其他齊系文字「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18]: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10133,薛侯盤)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10263,薛侯匜)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285,叔夷鎛)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276,叔夷鐘)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壐彙》5294)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陶錄》2.438.1)
看的出來與其他戰國文字相比,其主體部分還是比較接近甲骨文「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作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合集》343)。這也可為處於齊系文字抄本的《語叢二》中的A1、A2提供字形上的證據。換言之,A1、A2的寫法可能也是齊系文字的反映。




[1]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8年5月)203 頁。
[2] 黃德寬、徐在國:〈郭店楚簡文字考釋〉,載於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紀念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年12)108 頁。又見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合著:《新出楚簡文字考》(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13頁。
[3] 劉釗:《郭店楚簡校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199頁。
[4] 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第一个故事中国历史

3月)169、172頁。
[5] 何琳儀:〈郭店簡古文二考〉《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2 年第5 期,又見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合著:《新出楚簡文字考》(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68-71頁。
[6] 張新俊:《上博楚簡文字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博士學論文,2005年4月)144-145頁。
[7] 陳偉等著:《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9月)253頁。
[8] 李宗焜:《殷墟甲骨文字表》(北京:北京大學博士論文, 1995年6月)18頁;沈建華、曹錦炎著:《甲骨文字字形表》(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11月)24頁。
[9] 劉釗、洪颺、張新俊編纂:《新甲骨文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606頁。
[10]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8年5月)198頁。
[11] 劉釗:《郭店楚簡校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186。
[12] 李零:〈郭店楚簡校

中国历史故事集汇报展示

讀記〉《道家文化研究》17輯(北京:三聯書店,1999年8月)536頁、《郭店楚簡校讀記-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3月)164頁。
[13] 季師旭昇:〈上博三周易簡26「欽其腓」說〉,簡帛研究網,2004.05.16, http://www.jianbo.org/admin3/html/jixusheng06.htm。
[14] 徐寶貴:〈楚墓竹簡文字考釋〉《清華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75頁。
[15] 張富海:《漢人所謂古文研究》

中国历史故事简短英文版100字

(北京:北京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05年4月)103頁。
[16] 徐寶貴:〈殷商文字研究兩篇〉《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一輯(上海:復旦大學,2006年12月)158頁。
[17] 馮勝君:《論郭店簡〈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語叢〉一~三以及上博簡〈緇衣〉爲具有齊系文字特點的抄本》,(北京大學博士後硏究工作報告,2004.08)。
[18] 參考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9月)688頁、黃德寬主編:《古文字譜系疏證》第二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5月)1876-1877頁、孫剛:《齊文字編》(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4月)26頁、張振謙:《齊系文字研究-下編》(合肥:安徽大學博士論文,2008年5月)48頁。
点击下载附件: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0632《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1161.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蘇建洲:《郭店·語叢二》簡3“襄”字考;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8971.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