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就,”,字釋,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02 21:42
  • 小虎历史故事网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
彰化師大國文系
(一)甲1「就」字釋讀
甲1「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莊)王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就)夫=(大夫)而與之言曰……」,這句話基本上沒有難字,但是「就」字如何釋讀學者尚有爭議。整理者直接讀為「就」,無說。陳偉先生認為「(就)應是使動用法,是讓大夫前來的意思。」[1]李天虹教授則認為「筆者在《〈鄭子家喪〉補釋》(簡帛網2009年 1月12日)一文中說:簡文『莊王就大夫而與之言曰』的『就』字,目前主要有兩種解釋,一種訓為『召見』, 一種訓為『造訪』,筆者傾向於第二種詮釋。此後在讀書過程中,發現同樣用法的『就』字,其實見於傳世文獻。《禮記‧祭義》:『是故朝廷同爵則尚齒。七十杖於朝,君問則席;八十不俟朝,君問則就之,而弟達乎朝廷矣。』鄭注:『就之,就其家也。』孔疏:『若君有事問之,則就其室。』可証造訪之說可以成立。」[2]。巫雪如小姐指出「訓為『即』的『就』在先秦是一個必須帶處所論元的及物動詞,因此不太可能出現使動用法。事實上,在現存的先秦文獻中也沒有『就』作使動詞的例子。」同時她也提出「在這段簡文中,大夫並不是單指一個人,這一點從簡6的『大夫皆進』就可以證明。如果說『莊王就大夫』是莊王親自去造訪每位大夫的家,這恐怕與事實不合,因為當時莊王應該是同時對著眾位大夫說話的。因此,在這個句子中『就』不能訓為『造訪』了。」最後她主張「就」應訓作「趨近」,可反映楚莊王紆尊降貴的態度。[3]宋華強先生認同巫小姐所指出的「就」字理解爲使動用法和訓爲「造訪」的疑點。但是他也認為巫小姐解讀為「趨近」其實與「造訪」沒有本質的區別。宋先生認為「就」應讀為「肅」、「宿」或「速」,表示恭敬地「邀請」之義。[4]林清源先生認為:「就簡文所述情境研判,當時楚莊王所以召集群臣聚會,顯然是因『邊人來告』有『鄭子家亡』的緊急情資,為了迅速擬妥回應此一突發變局的策略,在這場類似今日的臨時國安會議中,大家各司其職共同研商,原本即是群臣份內之事,此時楚莊王實在沒有必要紆尊降貴逐一造訪每位大夫,並恭敬地邀請他們出席會議,因此『造訪』、『邀請』、『趨近』三說均與簡文所述緊張情勢相違,應當無法成立。」所以林老師主張「若由召開會議的觀點考慮,簡文『就』字宜訓作『召集』。『就』字上古音屬從紐幽部,若要訓作『召集』義,則其通假字可容許多種不同的選項:其一、讀為精紐幽部的『揂(揪)』,《說文》訓作『聚』;其二、讀為見紐幽部的『糾』,《玉篇》訓作『收』;其三、讀為見紐幽部的『鳩』,《爾雅‧釋詁下》訓作 『聚』;其四、讀為從紐緝部的『集』,《廣雅‧釋詁三》解作『聚』。『揂』、『揪』、『糾』、『鳩』、『

儿童中国历史漫画故事图片

集』諸字音近義切,可能具有同源詞關係。簡文『就』字,究竟應採哪種讀法最為合適,仍須進一步斟酌考量。」 [5]
謹案:由上述學者的說法來看,《鄭子家喪》「就」字詞義理解為「造訪」、「趨近」可以先排除,同時也不能將「就」理解為使動用法,直接訓為「召見」。這已經提示我們簡文的「就」應該是個通假字。衡諸文意來看,「就」讀為「召」應該是比較好的選擇,文獻多見「召大夫」的說法:
《韓詩外傳‧卷八》:「梁山崩,晉君召大夫伯宗,道逢輦者,以其輦服其道,伯宗使其右下,欲鞭之。」
《國語‧晉語二》:「秦穆公許諾,反使者,乃召大夫子明及公孫枝,曰:……」
《國語‧楚語上》:「恭王有疾,召大夫曰:……」
《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吳王召大夫被離問曰:……」
再看聲韻的問題:「就」,從紐幽部;「召」,「召集」義讀為「章紐宵部」;「呼」義讀為「定紐宵部」,[6]均與「就」聲韻皆近。先看聲紐,《石鼓文&

中国历史孙膑魏王的小故事

#8231;作原》:「道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董珊先生釋為「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並說:「『帚』與『就』聲音相近,埽,心母幽部,帚,章母幽部;就,從母幽部。」 [7]可見「就」字可與「章」紐相通。此外,石經古文「就」作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張富海先生已經指出:「此字就是西周金文屢見的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參《金文編》,109頁)。陳劍《據郭店簡釋讀西周金文一例》對這個字作了深入的研究,指出它在西周金文中應該讀為『仇匹』之『仇』(古書中又作『逑』),其除去『辵』旁以外的部分即由殷墟卜辭中應讀為『禱』的『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分化而來。(原注:《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2》,378-396頁,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其說均確不可移。」[8]其中「禱」正是定母字,可見「就」字與定紐亦有關係。再看韻部,幽宵旁轉相通相當常見,[9]如「慅」字古文作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字古文作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10]「喿」是宵部,「慅」是幽部;「秀」是幽部字,從「秀」得聲的「誘」、「莠」都是宵部字;《窮達以時》簡3的「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就是古籍的「皋陶」,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是宵部,陶是幽部;[11]《馬王堆帛書‧雜療方》 13行「去陵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整理者認為「陵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當即「陵藁」。據《名醫別錄》系甘遂別名。[12]高是宵部,咎是幽部。其實【就與召】也有輾轉相通的通假證據。如《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經》:「蔡朝吳奔鄭」,《公羊傳》:「朝吳」作「昭吳」。[13]《管子‧四處》:「辟若野獸無所朝處」,《冊府元龜》二四二引「朝」作「就 」。[14] 可見【昭與就】音近可通,自然【就與召】也是可以相通的。又如【召與兆】、【攸與兆】、【酉與就】、【酉與攸】聲首均有相通的例證,[15]可見【就與召】可以相通。還有越王差徐戈「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就)差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徐)之為王」,孟蓬生先生指出:「在『至』或『到』的意義上,出土文獻中的『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與傳世文獻中『造』、『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chù)、『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sù)等字記錄的實際是一個詞。『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和『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應當看作假借字,而『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造』、『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chù)均可以看作本字。」[16]依孟先生之說則【就與叔】可通,[17]而【攸與叔】亦有通假例證, [18]結合【攸與昭】的關係來看,顯然【就與召】通假並無問題。蔣禮鴻曾說:「則又知昭昭之

中国历史名人小故事包拯

昭與造、蹴、蹙亦聲近而義通,……至造又為慥,蹴又為憱,蹙又為慼為戚,固無以列舉為也。」[19]是很有道理的。總之,結合以上證據來看,簡文可以讀作「莊王就(召)夫=(大夫)而與之言曰……。」文意順暢。至於《平王問鄭壽》中「競平王就鄭壽,訊[20]之於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廟。」「就」也應讀為「召」,文獻證據如:
《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吳王大悅。乃召子貢曰:……」
《淮南子‧人間訓》:「魯君召

中国历史故事的好词摘抄

子貢,授之將軍之印。」



[1] 陳偉:〈《鄭子家喪》通釋〉,簡帛網,2009年1月10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64。
[2] 李天虹:〈《鄭子家喪》補釋〉,簡帛網,2009年1月12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 id=967#_ftnref8、李天虹:〈《君人者何必安哉》補說〉,簡帛網,2009年1月21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80。
[3] 巫雪如:〈楚簡考釋中的相關語法問題試探〉,簡帛網,2009年6月14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 id=1093。
[4] 宋華強:〈《鄭子家喪》《平王問鄭壽》「就」字試讀〉,簡帛網,2009年7月15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 id=1118。
[5] 林清源師:〈上博七《鄭子家喪》通解〉,未刊稿。
[6] 陳復華、何九盈:《古韻通曉》(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10月)150、152頁。
[7] 董珊:〈石鼓文考證〉,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09年4月29日,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776。
[8] 張富海:《漢人所謂古文研究》(北京: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博士學位論文, 2005年4月)93頁,337條。
[9] 參見李家浩:〈攻敔王姑義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劍銘文及其所反映的歷史〉「第一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學術討論會」論文,(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6年9月)306頁。
[10] 徐在國:《傳鈔古文字編》(北京:線裝書局, 2006年11月)下冊1064、1348頁。
[11] 黃德寬、徐在國:〈郭店楚簡文字考釋〉《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週年紀念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又見《新出楚簡文字考》(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7-8頁。
[12]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馬王堆漢墓帛書》(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3月)124頁。
[13] 高亨、董治安編纂:《古字通假會典》(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7月二刷)755頁。
[14] 高亨、董治安編纂:《古字通假會典》(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7月二刷)737頁。
[15] 高亨、董治安編纂:《古字通假會典》(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7月二刷)720頁【酋與就】、721頁【猶與悠】、739頁【悠與窕】、、810頁【鞀與鼗】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4)頁122、219。
[16] 孟蓬生:〈越王差徐戈銘文「就」字補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08年12月9日,。
[17] 《古字通假會典》737頁亦有多例。
[18] 《古字通假會典》740頁【倏與叔】、741頁【儵與蹴】。
[19] 蔣禮鴻《義府續貂》(台北:木鐸出版社,1981.10)頁118。
[20] 郭永秉:〈釋上博楚簡《平王問鄭壽》的「訊」字〉,《古文字研究》第27輯,中華書局2008年。
点击下载附件: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0659《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1080.html

以上是关于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9049.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