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外国人眼中的老北京-中外文版本的《北京旅游指南》比较

  •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03 00:09
  • 小虎历史故事网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外国人眼中的老北京-中外文版本的《北京旅游指南》比较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外国人眼中的老北京-中外文版本的《北京旅游指南》比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外国人眼中的老北京-中外文版本的《北京旅游指南》比较


旅游指南书籍是人们对旅游的认识、范围、程度的总结,也是旅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北京作为千年古都,旅游资源是不言而喻的。从20世纪10年代至30年代,中外人士为了生活工作的方便,甚至是

想了解中国历史故事

为了招揽生意,多次出版了中文版和外文版(尤其是英文版)的《北京旅游指南》,对北京城的生活工作、文化历史、交通企业等进行了多方面的介绍,范围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指南。本文拟对中外文不同版本的《北京旅游指南》的介绍比较,说明不同语言版本的长项和弱势,探讨研究了解完整的20世纪初期北京城的概念和途径。最后谈到利用在北京的西洋式建筑开辟北京旅游新空间的设想。文章中所提到了书籍,请参阅本末的参考书目。
马芷庠先生著、张恨水先生审定的《北平旅行指南》(1935年)是30年代最为著名的中文版旅游指南,详细记述了北京的文化历史、旅行交通、工商物产、公共团体、社会公益等丰富趣味的史实和信息,是当时轰动一时的名著,在极短时间内连续再版,销售达数万册。为当时的中国人不仅从旅游的角度,而且是起居生活、工作置业等全方位地了解北京,提供了指南。对中国人不愿意接受,但事实上存在的外国人生活的使馆区以及外国人生活工作方面的内容,仅以“东交民巷”为题,用2页简单带过。
这不仅是马芷庠先生书中存在的现象,在更早年间出版的中文版北京指南类书籍中都有这个倾向。1919年初版、1923年3版的徐珂编纂的《实用北京指南》也是当时非常有名的书籍,介绍了北京地区的地理、礼俗、法规、公共事业、交通实业、游览食宿、古迹名胜,其中实业类多达188页,仅“羊肉铺”就用2页来介绍。涉及外国人和工作生活的栏目有“各国使馆及兵营”1页,“外国人职业表”2页,“外国银行”1页,“洋文报”半页,外国墓地只有“利玛窦墓”,仅几行文字。1929年出版的北平民社编辑的《北平指南》包括地理地名、名胜古迹、政策法规、交通食宿等多项内容,其中“教会”半页,“医院”半页,“各国公使馆”1页。齐家本编纂的《北京游览指南》(1939年)、田蕴瑾编纂的《北平市指南》(1936年)的体例风格也大致如此。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上半叶,作为半殖民地中国的京城,随着外国势力的日趋进入,北京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城市,在这里的确生活着相当数量的外国侨民。由于不平等条约等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生活在自己特定的、附带许多特权的工作和生活圈内,从事邮政、银行、海关、宗教、教育、医院等行业,兴建了教堂、医院、教会、使馆、学校等一系列工作机构,为生活方便甚至建了西式商店、餐馆、旅店等,这些在中国人撰写的北京指南类的书中都没有得到反映,其心情完全可以理解。
当时在北京生活工作的外侨为了生活方便,同时也为了扩大自己的生计工作,或为招揽外国人来京工作旅游,或为自己商店公司做广告扩大业务,据笔者所知,他们从20世纪初期就出版了不同版本的《北京旅游指南》,作者多是在北京长期生活工作的外国人,有的甚至在北京生活工作长达几十年,如下文提到的斐士和何德兰。如斐士(Emil Sigmund Fischer,1865-1945)的《京师地志指南》(Guide to Peking and Its Environs);何德兰(Isaac Taylor Headland,1859-1942)的《北京旅行指南》(A Tourist’s Guide to Peking);库克(Thomas Cook)的《北京和陆地路线》(Peking and the Overland Route)都是比较有代表性。书中对中国人生活工作的内容介绍非常少,有的甚至完全没有涉及。除介绍外国人感兴趣的故宫长城等著名旅游景点外,还介绍了对外国人生活工作有关的教堂、医院、教会、邮局、银行、学校、饭店,甚至墓地,其中有些是专为外国人设立的工作或生活机构,以及一般旅游常用知识,如北京的税率、气候、旅游路线、交通费用等。墓地介绍了俄国墓地、葡萄牙墓地、英国墓地、国际墓地和法国墓地的位置、年代等。使馆有美国大使馆、荷兰公使馆、俄国使馆、英国使馆、日本使馆、西班牙使馆、法国使馆、德国使馆、葡萄牙公使馆、意大利使馆、比利时使馆、丹麦使馆、巴西使馆等。教会介绍分天主教会和基督教会以及常见的教堂,如美以美会、伦敦会、公理会、长老会、安立甘堂、北堂、西堂等,以及基督教的外围组织-基督教青年会。为了方便生活,还介绍外国人经营的专营西式生活用具的商店、餐馆,甚至风格不同的杂货铺,口味不同的餐馆,专门接待外国人的旅馆,如著名的六国饭店(The Grand Hotel des Wagon-Lits,Ltd)、北京饭店(The Hotel de Peking)、顺利饭店(The Hotel du Nord)。为在北京和外国的外国人提供文化通讯服务的报社、出版社,如《北京导报》(Peking Leader)、《华北正报》(North Ch

篆刻中国历史故事作品介绍

ina Standard,日本人在北京办的英文报纸)。外国新闻机构在华办事处或外国人设立的出版社等,如法国人魏智(Henri Vetch)的中国图书有限公司(China Booksellers,Ltd.),该出版了许多关于中国文化艺术,尤其是关于北京历史文化艺术的书籍。他们有自己的俱乐部、娱乐场,如北京俱乐部(Peking Club),甚至还出版《在京外国名人录》(内附简历、地址、电话)以便联络交际。介绍外国人主要工作机构的位置、来历等,如总税务公署(Inspectorate General)、总邮政司(The Imperial Posts of China)、邮政局(Imperial Chinese Post Office)、电报局(The Imperial Telegraph Administration);银行方面有汇丰银行(Hongkong &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德华银行(Deutsch-Asiatische Bank)、华俄道胜银行(Russo-Chinese Bank)、横滨正金银行(Yokohama Specie Bank,Ltd)、东方汇理银行(Banque de l’Indo-Chine)等等。
中文版和外文版的《北京旅游指南》向我们提供介绍了在同一城市的两个差异世界的不同内容和范围,只有将它们综合对照来看,才能得出一个完整北京城的概念和印象。中文版的《北京旅游指南》对北京历史文化、社会功能介绍更为完全准确,使用范围也更广。外文版的《北京旅游指南》,虽然旅游景点介绍简单,也都是我们了解知道的历史文化内容,但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他们与我们认识北京这个历史文化载体的角度不同,所以描述方法、内容详略、题目选择都与我们以前熟悉的不同,使我们看到了北京的另一面,提供了认识北京的又一途径。北京历史研究的书籍很多,基本上是中国人回忆和研究的,由外国人研究回忆的书籍相对其它世界性城市不多,由长期生活在北京的外国人撰写、面向外国人介绍北京城的旅游类书籍则更少。外国人能长期生活工作在北京需要一定的条件,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一些长期生活在北京的外国人撰写了一定数量以北京为主题的书籍,或研究北京历史文化,或记录自己的感受经历,甚至有以北京的背景的外文小说。到目前为止,这类书籍翻译成中文的不多,旅游类书籍没有一本翻译过来,成为研究北京历史和文化的遗憾。
北京的旅游市场越来越引人注目,日渐规范,中外都出版了大量的北京旅游指南类书籍,但无论是中文版还是外文版,或是中国出版的外文版,面向中国人或面向外国人的,都对这些曾经存在过,今天仍然有一定遗迹的建筑和生活没有介绍。美国旅游业最著名权威的Lonely Planet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各地导系列游手册中的《北京》(Robert Storey著,1998年初版、2001年再版,著者仅在北京旅游并短期生活),介绍北京故宫等著名景点和中国文化习俗语言,但对上个世纪外侨在北京留下的生活和工作痕迹,甚至北京的西式建筑,也没有提及。北京外文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英文《北京》也没有涉及这一部分。
参考书目:
1. 马芷庠编、张恨水审定:《北平旅行指南》,新华书局1935年初版,1938年5版。1997年北京燕山出版社重排再版,定名为《老北京旅行指南》。
2.徐珂编纂:《实用北京指南》,商务印书馆1910年初版,1923年3版。
3.田蕴瑾编:《北平市指南》,编者自刊1936年。
4.齐家本编:《北京游览指南》,中华印书局1939年初版。
5.Mrs.Archibald Little:Guide to Peking,Tient

中国历史故事哪本书好看

sin Press,Ltd. 1904.
6.Isaac Taylor Headland:A Tourist’s Guide to Peking,Tientsin,China Times,1907.
7.Emil Sigmund Fischer:Guide to Pe

中国历史故事西周

king and Its Environs,Beijing,Tientsin Press,1909,1925.
8.Thomas Cook:Peking and the Overland Route,Shanghai,Thos.Cook & Son,1917.
9.Peking Utility Book,Peking,The Peking International Women’s Club,1921,1941-42.
10.Guide to Peking:The Peking Chronicle Press,1938.
11.Xu Mingqia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7.
12.Robert Storey:Beijing,Lonely Planet Publication,1998,2001.
(资料来源:近代中国网 中华文史网转载)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1031.html

以上是关于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外国人眼中的老北京-中外文版本的《北京旅游指南》比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外国人眼中的老北京-中外文版本的《北京旅游指南》比较;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9097.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