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关于列宁评价王安石的一个误引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王安石-关于列宁评价王安石的一个误引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关于列宁评价王安石的一个误引
长期以来,在我国史学界对王安石及其熙宁变法的研究和评价中,几乎无人不引列宁对王安石的一个评价,即“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关于谁最先如此引用,现已无从查明。这样的引用已相沿成习,恐怕一直无人认真核对过。我近期因探讨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的熙宁变法以及这两次“革新政令”与宋代儒学复兴的关系(参见《哲学研究》2003年第10期《范仲淹与宋代儒学的复兴》以及《中州学刊》2004年第1期《庆历新政与熙宁变法》,后一文写得较粗疏,我正拟作“补说”),对自梁启超《王安石传》以来的“扬王抑范”(梁氏在《传》中说,范仲淹“其志略,尚下荆公数等”)提出质疑,遂对列宁关于王安石的这个评价亦产生查证的好奇心。经查证,我认为这是对列宁观点的一个误引。
所谓列宁说“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出自列宁在1906年所作《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
中国历史上的复古故事
》一文的一个注释(见《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12卷第226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为正确理解这个注释,我们须对这个注释的背景(context)作一简要的说明。当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对修改“土地纲领”发生争执,列宁把此争执归纳为“四大类意见”。其中第二类意见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土地纲领应当要求没收地主土地,但不应当要求任何形式的土地国有”,列宁在括弧中指明“持这种意见的大概有芬同志,可能还有普列汉诺夫同志,虽然他的意见不明确”(第222页)。第四类意见是:“没收地主土地,并在一定政治条件下实行土地国有”,列宁亦在括弧中指明这是“我党统一的中央委员会所委任的专门委员会的大多数人所建议的纲领;笔者是拥护这个纲领的……”(第222页)显然,列宁在此问题上与普列汉诺夫的分歧在于是否“在一定政治条件下实行土地国有”。
列宁在正面论述自己的观点时指出:“农民在其反对地主土地所有制、反对地主土地占有制的斗争中,通过自己的先进代表,必然要提出并且已经提出了废除全部土地私有制的要求。”“农民中现在极其广泛地流行着土地全民所有制的思想,这是丝毫不容置疑的。而且,尽管农民愚昧无知,尽管他们的愿望含有许多反动空想成分,但整个来说,这种思想带有革命民主主义的性质,这也同样是没有疑问的。”(第226页)在这两段话之下,便是注释②:“普列汉诺夫同志在《日志》第五期中警告俄国不要重蹈王安石的覆辙(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实行土地国有未成),并力图证明,农民的土地国有思想,按其根源来说是反动的。这种论据的牵强是一目了然的。真所谓quiprouv etrop, neprouv erien(谁过多地证明,谁就什么也没有证明)。如果20世纪的俄国可以同11世纪的中国相比较的话,那么我们同普列汉诺夫大概既不必谈农民运动的革命民主主义性质,也不必谈俄国的资本主义了……”
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小学
(第226页)显然,所谓“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实行土地国有未成”,只是普列汉诺夫所提出“论据”的一个说明。这既不是列宁本人的观点,相反,列宁认为普列汉诺夫的这个论据是“牵强”的,他反对把20世纪的俄国同11世纪的中国相比较;也不是普列汉诺夫对王安石的一个肯定性评价,相反,他是要用“王安石的覆辙”来证明“农民的土地国有思想,按其根源来说是反动的”。
在“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之后,紧跟着有“实行土地国有未成”。我国史学界在引用所谓列宁的这个评价时,只断引了前半句,而对后半句却不见有人全引。其原因不外有二:一是相沿如此,用不着核对这一引文是否为“断章取义”;二是即使有人核对过,但对所谓王安石“实行土地国有”之失实,史学家们心知肚明。王安石的熙宁变法主要是颁布了均输法、青苗法、保甲法、募役法等等,这里无涉“土地国有”的问题是可以肯定的。而熙宁变法的反对派,如程颢、张载等人,反对青苗法之“取息”(即由国家向农民贷钱,然后收取十分之二的利息),主张恢复三代的“井田制”,却具有“实行土地国有”的因素。
在“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实行土地国有未成”之后,《列宁全集》的编译者(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亦有一资料性的注释。此即书后的注释132:“这里说的是格·瓦·普列汉诺夫在《社会民主党人日志》第5期发表的《论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普列汉诺夫在这篇文章里反对土地国有化,认为这是企图在俄国恢复那种‘土地和农民都是国家的财产’的旧制度,而‘这种制度无非是一切东方大专制国家所依托的经济制度的莫斯科版’。普列汉诺夫从法国无政府主义者埃·雷克吕的地理学著作中摘引王安石的材料说:‘1069年,当时的中国皇帝宋神宗的朋友和顾问王安石颁布了一道废除私有制的命令……’普列汉诺夫指出,雷克吕书中的这个中国11世纪‘共产主义’革命的故事是从俄国汉学家伊·伊·扎哈罗夫那里‘不加任何批判’地搬来的。……普列汉诺夫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主张土地国有的人同王安石相提并论,说除了不幸之外,不能‘从俄国的王安石们’那里期待别的什么。”(第414-415页)看此注释可知,所谓王安石“实行土地国有”之失实是出自何处。这本是普列汉诺夫“从法国无政府主义者埃·雷克吕的地理学著作中摘引”出来的;普列汉诺夫又指出,雷克吕书中的“这个中国11世纪‘共产主义’革命的故事”是从俄国汉学家扎哈罗夫那里“不加任何
中国历史上浪漫故事有哪些
批判”地搬来的。普列汉诺夫显然对“这个中国11世纪‘共产主义’革命的故事”持批判的态度,他把此作为一个“论据”,以“警告俄国不要重蹈王安石的覆辙”,亦即反对土地国有化,认为土地国有制度“无非是一切东方大专制国家所依托的
中国历史冷知识故事手抄报
经济制度的莫斯科版”。他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主张土地国有的人”(即列宁等人)同王安石相提并论,把他们讥为“俄国的王安石们”,认为如果实行土地国有,“除了不幸之外,不能‘从俄国的王安石们’那里期待别的什么”。
由以上可知,所谓“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实行土地国有未成”,只是普列汉诺夫反对列宁等人主张“在一定政治条件下实行土地国有”的一个“论据”。这个“论据”是针对列宁等人的,所以列宁说,“这种论据的牵强是一目了然的”,“如果20世纪的俄国可以同11世纪的中国相比较的话,那么我们同普列汉诺夫大概既不必谈农民运动的革命民主主义性质,也不必谈俄国的资本主义了”。因列宁反对把20世纪的俄国同11世纪的中国相比较,所以,所谓“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乃是断章取义,是对列宁观点的一个误引。
因相沿成习,我国史学界长期以来“不加任何批判”地把“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作为列宁的评价而误引。这一“误引”为近代以来的“扬王(安石)抑范(仲淹)”起了推波助澜和“定调”的作用。现在到了纠正这一错误的“莫斯科版”的时候了。
我作以上考证,目的是要“扬范(仲淹)抑王(安石)”,而具体论证在此不能展开。最后,只以几句对范仲淹评价的“正引”作为此文之结语,即:王安石在为范仲淹作的祭文中称其为“一世之师”(《王安石全集》卷八十五《祭范颍州文》)。南宋时吕中说:“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宋大事记讲义》卷十)朱熹也称赞范仲淹:“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范文正公集》附录《诸贤赞颂论疏》)青年毛泽东在1913年的《讲堂录》中记:“有办事之人,有传教之人。前如诸葛武侯范希文(引者按:范仲淹字希文),后如孔孟朱陆王阳明等是也。宋韩(琦)范(仲淹)并称,清曾(国藩)左(宗堂)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也,范曾办事而兼传教之人也。”“五代纲维横决,风俗之坏极矣,冯道其代表也。宋兴稍一振,然犹未也。逮范文正出,砥砺廉节,民黎始守纲常而戒于不轨。其至也,朱程礼义之士兴,天下风俗,骎骎比隆东汉焉。”(《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版,第591、592页)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2004年8月10日)
中华文史网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0787.html
以上是关于王安石-关于列宁评价王安石的一个误引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王安石-关于列宁评价王安石的一个误引;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9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