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 金文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03 15:12
  • 小虎历史故事网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金文-楊安:“助”字補說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楊安:“助”字補說


“助”字補說
楊安
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
新出版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中有這樣一個字: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皇門03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皇門04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皇門05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皇門09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皇門12
詞例是:“懋揚嘉德,迄有寶,以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厥辟,勤王邦王家。”[2](簡3)對應今本《皇門》:“內不茂揚肅德,訖亦有孚,以助厥辟,勤王國王家。”從對讀上看,這個字讀為“助”是肯定沒問題的,整理者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字今本皆做助。”並且他們認為這個字應該讀為Zhu[3]劉洪濤先生在談這個字的時候說:
“我們今天寫的‘惠’,上不只有一個屮字形,實際上使金文中三個‘屮’字形的省寫,伊強文中所引馬王堆一號漢墓簡158是省作兩個‘屮’的,所引三號墓簡 185是省作一個‘屮’葛陵簡也有作二‘屮’的‘ 惠’字… …是惠助之‘惠’的專字。今本做‘助’,與這個字是意義關係,而不是異體關係。”[4]
蘇建洲先生[5]認同劉先生的觀點,并猜想此惠助之惠由於寫法繁複,後來被淘汰,後世只流行秦文字的 “助”。[6]
劉先生所謂的“三個屮”的惠就是我們討論的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類字形,而他提到的例字我們摘錄如下: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馬王堆一號漢墓簡185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馬王堆一號漢墓簡158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說文古文
我們看到這幾個“惠”字形:《說文》中的字形多數學者認為即是和B形體一樣從所謂三個“屮”,但是從甲骨文來看,B形的前身只是 X形的上部出於框外,并不是像金文那樣寫作像“屮”形,金文的那種形態應該是在甲骨的字形上加了飾筆而已。像馬王堆簡的那兩個字形,無一例外的在字形中間的框內寫作十字,而并不像金文中的字寫作X形,並且X的上方插出框外,而《清華簡》的這個字中間所從的正是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字形,所以我們認為這個字是“惠助”的專字,恐怕不妥。
其實“叀”和我們要討論的“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是可以很清楚的分開的。
“叀“字形做(A):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諫簋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牆盤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虢弔鐘
另外一種字形做(B):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何尊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九年衛鼎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禹鼎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彔伯簋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毛公鼎
仔細來看,兩字還是有很大區別。學者認為此是“叀”還有一個證據就是楚簡中有寫作類似B形的“叀”字,如: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郭·尊32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上·從甲5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上·從甲6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上·從乙1
但是我們來看這個字形還是“惠”字的訛變,字形中間框中的十字形由於快寫慢慢的發生了旋轉而很像X形,和我們討論的B字形并不一樣。在甲骨中,B形作: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合8855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合827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合27990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合27997
無一例外的,中間交叉兩筆伸出框外。和訛化而來的“惠”是不一樣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傳抄古文字中,“惠”字有做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形[7] 的,和我們討論的B形相同,此字出自南宋人杜從古的《集篆四部韻海》,原書并未注出處,但是在稍晚薛尚功的《歷代鐘鼎彝器款識》卷十四中著錄了《師詢鼎》一器,其中正有“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字,薛氏釋此為“惠”,那么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南宋時期,B形的字已經被認為是“惠”字,故杜從古收入“惠”字字頭之下。這是將B形其誤認為“惠”的情況。
我們認為它不是“叀”的又一個相對有力的證據就是黃天樹先生指出在甲骨文中AB兩字形出現在同版之上: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合5758[8] 又見於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合27736
劉雲先生指出子湯鼎有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字,是《皇門》中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字的偏旁,字從力聲,可能是“ 助”的異體,也就是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與“助”古音相近[9]。我認為劉先生的意見是對的,但是恐怕子湯鼎中的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字,就是已經增加了意符的字,更原始的形體就應該是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形。我們認為,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就是“助”的本字,或說是會意的寫法,從子湯鼎中加“肉”旁

历史考古故事解说中国历史

來看,可能是和人的身體有關,《清華簡》中又從力旁,可能是會“幫助需要外力”意的另一個意符,和秦文字的“助”的構形相同的。但是其字形本意我們一時還找不到好的說法,暫時存疑。
在這個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合拍分享

字的釋義上,有許多學者已經想到了應該訓為“助佑”之意,但是還都沒有注意到它和“惠”字有字形上的區別。
李學勤先生在《試論董家村青銅器群》中提出過相關的意見:
金文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字均為協助之意,見何尊、禹鼎等器,待詳考。[10]
中山大學的何樹環先生說:
“‘會’與讀為‘惠’的‘叀’上古音相近,二者聲母同為匣母,‘會’為月部字,‘惠’為脂部字,二者韻部旁對轉。聲母相同,脂、月旁對轉相通假的情況,在古文字材料和傳世文獻中都有明確的例證。”[11]
這種說法我們已經論證了其在字形上不是“叀”字,其通假爲“會”就是爲了訓“助”意以說通金文中的詞例。現在來看,何文的釋意是正確的,但這種通假是迂迴的。黃天樹先生同意何先生的訓釋,并提出:
“一緒的‘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叀)和三緒的‘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叀),在甲骨、金文中用法判然有別。前者是虛詞,作用跟‘唯’相似,古文字學者大都認為這個字應該讀為‘惠’,當可信。”[12]
黃先生在兩字的用法上進一步做了肯定的區分。但是“惠”到底有沒有“佑助”之意呢?在《故訓匯纂》中收錄了“惠”的74種訓釋[13],其中和“助”有關的只有“愛”、“惠愛”、“恩惠”、“賜”、“授”、“施”、“ 貺”等意,但放入詞例之中均不妥帖,當然,不排除《故訓匯纂》未收錄“惠”有“佑助”之意的可能,但是從已有的材料看,沒有能夠確切的證明“惠”有“佑助”之意的,但是訓“助”又是一定的,那么,B字形的字肯定不是“惠”字。在古文字材料中,字形上我們已經分析并不相同,詞例用法上也不一樣,這就更進一步的證明就是兩個不同的字,再結合新出材料,我們將其釋為“助 ”或是讀音和“助”相近的字,應該是不錯的。
我們這樣把“助”和“叀”分開,金文中的一些銘文釋為:
(1)王誥宗小字于京室,曰…“敬享哉!王龏德裕天,訓我不敏”(《何尊》集成·6014
過去的學者認為王誥的內容就是“敬享哉”,通過何樹環先生的研究認為“王咸誥”是王誥的結束,并用大量例證指出“王”和“我”在銘文中皆可以是王的自稱,這是為期勉“何”助王秉德順天的誥教之語[14]。我們認為這是非常正確的,這句話應該解釋為:“王在

中国历史几大神话故事

京室誥訓同宗子弟,說:‘… …敬慎的祭享呀!助我堅持好的品德以順應上天,訓教我這個不聰慧之人。’”
(2)付裘衛林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里,則乃成封四封,顏小子俱封。(《九年衛鼎》 集成·2831
把林孤里叫給裘衛,而且筑起封付四處,顏小子都對起封之事進行了佑助。
(3)于將朕肅慕,西六師,殷八師伐鄂侯御方(《禹鼎》 集成·2833
執行我嚴密的計謀,協助西六師、殷八師討伐鄂侯御方。[15]
(4)右闢四方,長天命(《彔伯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簋》 集成·4302
銘文意為:助佑我開闢四方疆土,佑助我合於天命
(5)汝毋敢荒寧,虔夙夕我一人。(《毛公鼎》 集成·2841
銘文意為:你不能荒怠自安,要夙夕虔心的輔助我
(6)令汝擁我邦小大猷。(《師詢簋》 集成·4342
銘文意為:佐助(王)執持國家小大謀略[16]
從以上的金文例子看,將原釋為“叀” 的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形字改釋為 “助”,訓“輔助”意是合適的。這樣一來,我們就將“叀”和“助”分開了,作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金文-楊安:“助”字補說
形,沒有上部兩爪形且中間框內為十字形的是“叀”,有兩爪形且中間框內做交叉狀和爪形相連的是“助”。
我們找出了古文字中的“助”,但是在現在文字中卻找不到相應的痕跡,大概是因為已經被從“且”得聲的秦文字的“助”所代替了。



[1] 李學勤主編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 上海,中西書局 2010年12月
[2] 除討論字形外,其餘皆用已通假的字釋出。
[3]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下冊 附“拼音檢字表”,這個字在Zhu條目之下
[4]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讀書會:《清華簡 <皇門>研讀札記》評論
[5] 以網名海天發表評論
[6] 同注4
[7] 徐在國 《傳抄古文字編》 北京,線裝書局 2006年 第385頁
[8] 黃天樹 《禹鼎銘文補釋》 收入《古文

关于中国历史故事的小故事

字學論稿》張光裕、黃德寬主編 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8年
[9] 同注4
[10] 李學勤 《試論董家村青銅器群》(《新出青銅器研究》) 文物出版社 1990年
[11] 何樹環 《金文“叀”字別解》收入《文字的俗寫現象及多元性》 逢甲大學中文系編 台北,聖環圖書出版 2006年
[12] 同注9
[13] 宗福邦等 《故訓匯纂》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7年9月 第1490頁
[14] 同注9
[15] 釋文采用黃天樹先生文章(注10)原文
[16] 釋文采用何樹環先生文章(注9)原文
附記:
小文草就之後曾呈何景成師,馮勝君老師、吳良寶老師,單育辰老師審閱,并提出寶貴的修改意見及拓展了寫作思路,在此深表謝忱。
2011年4月18日
点击下载附件:0849楊安:“助”字補說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0728.html

以上是关于金文-楊安:“助”字補說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金文-楊安:“助”字補說;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9398.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