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甲子-曲安京、蕭燦:嶽麓書院藏秦簡《質日》曆譜考訂

  • 甲子,甲午年,庚辰日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06 17:09
  • 小虎历史故事网

甲子-曲安京、蕭燦:嶽麓書院藏秦簡《質日》曆譜考訂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甲子-曲安京、蕭燦:嶽麓書院藏秦簡《質日》曆譜考訂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曲安京、蕭燦:嶽麓書院藏秦簡《質日》曆譜考訂






嶽麓書院藏秦簡《質日》曆譜考訂
曲安京(西北大學數學系)
蕭燦(湖南大學建築學院/嶽麓書院)
摘要:本文討論了嶽麓書院藏秦簡《質日》曆譜簡文本身存在的排列問題,認為廿七年、卅五年的曆日干支在抄寫時有部分竄行或錯位,而卅四年曆譜是正確的。本文根據月朔密碼序列,認定這樣的事實:如果假設嶽麓、里耶、關沮秦簡所涉及年份的曆法是統一的,則在這個時期的曆譜是可以完全確定的。
關鍵字: 嶽麓書院藏秦簡 質日 秦代曆法
秦漢曆法的研究,一直存在諸多疑點和不確定推論,諸如閏月分佈、大小月序列、改曆等。已公佈的嶽麓書院藏秦簡《質日》保存有秦始皇廿七年、卅四年、卅五年的曆譜[1],為研究秦漢曆法提供了新材料。我們將《質日》曆譜與其他記有秦代曆日干支的出土材料及以往對秦漢曆法的研究結論做了比對和分析,用作比對的資料有:里耶秦簡記錄的曆日干支,周家台關沮秦簡的曆譜,嶽麓書院藏秦簡《奏讞書》保存的干支朔日[2],張培瑜先生于《里耶發掘報告》等著作中公佈的“秦代朔閏表”[3](本文摘錄其中始皇廿七、卅四、卅五年朔日如表一),李忠林先生于《歷史研究》2010年第6期公佈的秦時期“朔閏表”[4]。我們也按四分曆體系從純粹數學角度重新推演秦曆,計算得出了連續的月朔密碼序列,再按照這一規律排出曆譜,並與上述資料做了比對。
經過比對、分析、推算,我們得出幾點看法:嶽麓書院藏秦簡《質日》記錄的廿七年曆譜在六月和八月出現錯位;卅四年的曆譜排列正確;卅五年曆譜偶數月干支排列正確,奇數月干支出現紊亂。
《質日》卅五年曆譜存在的問題
先看卅五年曆日干支的錯排,它較為明顯,僅觀察簡文干支本身即可發現有錯誤。第一步,我們根據簡0092“十月小,十二月小嘉平,二月大,四月大,六月大,八月大”和簡0166“十一月辛卯大,正月庚寅大,三月小,五月小,七月小,九月小”,並按照六十甲子循環排出卅五年的曆日干支如表二,對比表一(張培瑜先生排定的始皇廿七年、卅四年、卅五年朔日)和表二,顯而易見,表二朔日干支與表一的卅五年朔日一致。第二步,將《質日》簡文和表二對比,發現《質日》卅五年偶數月的曆日干支記載是正確的,最明顯的一點,我們看到簡0050(見表三)的一、二橫欄為空,即表示十月、十二月沒有三十日,是小月,與簡0092記載符合。但是《質日》卅五年奇數月干支出現紊亂。本來,依據簡0166可推知,奇數月的末位簡只該在第一、二橫欄記有干支,其下四欄均應為空,但實際卻不是這樣,末位簡0063(見表三)呈現滿填狀態,十一月、正月的三十日干支與後四個奇數月的二十九日干支抄在一列。往前看,發現從簡0069(見表三)開始即竄行錯排直至末尾,在簡0069上,十一月與正月的橫欄記的初四干支,三月、五月、七月、九月的橫欄記的初三干支。我們推測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抄寫時的疏忽。
陳偉先生在《嶽麓秦簡暦表的兩處訂正》一文中認為整理者的編連校補有誤:“問題出在簡27/殘1-11的安排上。如果此簡確實屬於三十五年,復原時位置當提升一欄。在為其補足前後殘缺的四個干支後,其下的原先擬補的一簡則因為重複應予刪去。”[5]
首先,“簡27/殘1-11”確屬卅五年干支。“辛卯”“庚寅”出現在上下欄的情況,依據《質日》簡干支本身的排列規律,只可能出現在以下位置:
廿七年:十月、十二月的十四日;十二月、二月的十五日;二月、四月的十六日;四月、六月的十七日;六月、八月的十八日。
卅四年:正月、三月的廿五日;三月、五月的廿六日;五月、七月的廿七日;七月、九月的廿八日。
卅五年:十一月、正月的朔日;正月、三月的初二;三月、五月的初三日;五月、七月的初四日;七月、九月的初五日。
而只有卅五年初二、初三、初五簡殘或缺簡,因而不能確認,其他各處“辛卯”“庚寅”上下欄的情況是明確的。再加上“簡27/殘1-11”的“辛卯”“庚寅”字樣之間似有中編繩痕跡,因此很可能是屬於初三日的。
其二,若殘簡1-11確屬初三日,則置於簡0069前一位是合適的,其簡文干支可按照《質日》廿七年錯位規律補為“【癸巳,壬辰】,辛卯,庚寅,【己丑,戊子】”,第一、二欄亦可不補出,因簡殘,並不能斷定此簡書寫也是錯位的。或假定在簡0069前也是錯位,則殘簡1-11之前有一枚遺失簡,其簡文干支補為:“【壬辰,辛卯,庚寅,己丑,戊子,丁亥】”。
表一:張培瑜先生的 “秦代朔閏表”,始皇廿七年、卅四年、卅五年朔日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後九月

始皇廿七

戊寅

戊申

丁丑

丁未

丙子

丙午

丙子
(乙亥)

乙巳

乙亥

甲辰

甲戌

癸卯


始皇卅四

戊戌

丁卯

丁酉

丁卯

丙申

丙寅

乙未

乙丑

甲午

甲子

癸巳

癸亥

壬辰

始皇卅五

壬戌

辛卯

辛酉

庚寅

庚申

庚寅

己未

己丑

戊午

戊子

丁巳

丁亥


按:李忠林先生列出的始皇廿七年、卅四年、卅五年朔日與我們推算的曆譜完全一致,都認為在始皇廿七年四月確定是“乙亥朔”而非“丙子朔”,張培瑜先生在2007年的復原方案中修改為“丙子朔”。
表二:根據推算得出的始皇卅五年曆表
(為了方便與《質日》簡比對,按簡的分欄格式,偶數月、奇數月分開排列)



廿九

廿八

廿七

廿六

廿五

廿四

廿三

廿二

廿一

廿

十九

十八

十七

十六

十五

十四

十三

十二

十一

初十

初九

初八

初七

初六

初五

初四

初三

初二

初一



庚寅

己丑

戊子

丁亥

丙戌

乙酉

甲申

癸未

壬午

辛巳

庚辰

己卯

戊寅

丁丑

丙子

乙亥

甲戌

癸酉

壬申

辛未

庚午

己巳

戊辰

丁卯

丙寅

乙丑

甲子

癸亥

壬戌

十月小


己丑

戊子

丁亥

丙戌

乙酉

甲申

癸未

壬午

辛巳

庚辰

己卯

戊寅

丁丑

丙子

乙亥

甲戌

癸酉

壬申

辛未

庚午

己巳

戊辰

丁卯

丙寅

乙丑

甲子

癸亥

壬戌

辛酉

十二月小

己丑

戊子

丁亥

丙戌

乙酉

甲申

癸未

壬午

辛巳

庚辰

己卯

戊寅

丁丑

丙子

乙亥

甲戌

癸酉

壬申

辛未

庚午

己巳

戊辰

丁卯

丙寅

乙丑

甲子

癸亥

壬戌

辛酉

庚申

二月大

戊子

丁亥

丙戌

乙酉

甲申

癸未

壬午

辛巳

庚辰

己卯

戊寅

丁丑

丙子

乙亥

甲戌

癸酉

壬申

辛未

庚午

己巳

戊辰

丁卯

丙寅

乙丑

甲子

癸亥

壬戌

辛酉

庚申

己未

四月大

丁亥

丙戌

乙酉

甲申

癸未

壬午

辛巳

庚辰

己卯

戊寅

丁丑

丙子

乙亥

甲戌

癸酉

壬申

辛未

庚午

己巳

戊辰

丁卯

丙寅

乙丑

甲子

癸亥

壬戌

辛酉

庚申

己未

戊午

六月大

丙戌

乙酉

甲申

癸未

壬午

辛巳

庚辰

己卯

戊寅

丁丑

丙子

乙亥

甲戌

癸酉

壬申

辛未

庚午

己巳

戊辰

丁卯

丙寅

乙丑

甲子

癸亥

壬戌

辛酉

庚申

己未

戊午

丁巳

八月大




廿九

廿八

廿七

廿六

廿五

廿四

廿三

廿二

廿一

廿

十九

十八

十七

十六

十五

十四

十三

十二

十一

初十

初九

初八

初七

初六

初五

初四

初三

初二

初一


庚申

己未

戊午

丁巳

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己酉

戊申

丁未

丙午

乙巳

甲辰

癸卯

壬寅

辛丑

庚子

己亥

戊戌

丁酉

丙申

乙未

甲午

癸巳

壬辰

辛卯

十一月大

己未

戊午

丁巳

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己酉

戊申

丁未

丙午

乙巳

甲辰

癸卯

壬寅

辛丑

庚子

己亥

戊戌

丁酉

丙申

乙未

甲午

癸巳

壬辰

辛卯

庚寅

正月大


戊午

丁巳

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己酉

戊申

丁未

丙午

乙巳

甲辰

癸卯

壬寅

辛丑

庚子

己亥

戊戌

丁酉

丙申

乙未

甲午

癸巳

壬辰

辛卯

庚寅

三月小


丁巳

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己酉

戊申

丁未

丙午

乙巳

甲辰

癸卯

壬寅

辛丑

庚子

己亥

戊戌

丁酉

丙申

乙未

甲午

癸巳

壬辰

辛卯

庚寅

己丑

五月小


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己酉

戊申

丁未

丙午

乙巳

甲辰

癸卯

壬寅

辛丑

庚子

己亥

戊戌

丁酉

丙申

乙未

甲午

癸巳

壬辰

辛卯

庚寅

己丑

戊子

七月小


乙卯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测试题小学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己酉

戊申

丁未

丙午

乙巳

甲辰

癸卯

壬寅

辛丑

庚子

己亥

戊戌

丁酉

丙申

乙未

甲午

癸巳

壬辰

辛卯

庚寅

己丑

戊子

丁亥

九月小

表三:文中引用作比對的幾枚《質日》簡(卅五年私質日)

0063

0069

殘1-11

0166

0050

0092


庚申

甲午



十一月辛卯大



十月小

第一欄

己未

癸巳



正月庚寅大



十二月小嘉平

第二欄

戊午宿□□留

壬辰

辛卯

三月小

己丑

二月大

第三欄

丁巳

辛卯宿商街郵

庚寅

五月小

戊子宿鄭

四月大

第四欄

丙辰

庚寅



七月小

丁亥

六月大

第五欄

乙卯

己丑



九月小

丙戌

八月大

第六欄

《質日》廿七年曆譜存在的問題
廿七年曆譜的干支錯位較為隱蔽。據四分曆體系,又已知卅四、卅五兩年的干支,那麼可推算出廿七年干支排列如表四。對比可見,《質日》簡0575上的六月初一干支是“甲戌”,八月初一干支是“癸酉”,與推算的六月初一“乙亥”,八月初一“甲戌”不合,但我們又發現湖南龍山里耶秦簡記載有始皇廿七年“八月甲戌朔”,卻是符合推算結果的,而里耶簡多為行政文書,它的曆日要更為準確[6]。因此我們推測《質日》簡此處為錯位誤抄,把五月三十日的干支“甲戌”錯位寫在六月初一的位置,把七月三十日的干支“癸酉”錯位抄寫在八月初一的位置,並使得後續日連鎖移位。如果將一份直行連寫的曆表轉抄成按月橫向分欄的曆表時,誤抄錯位情況是有可能發生的。
表四:根據推算得出的始皇廿七年曆表



廿九

廿八

廿七

廿六

廿五

廿四

廿三

廿二

廿一

廿

十九

十八

十七

十六

十五

十四

十三

十二

十一

初十

初九

初八

初七

初六

初五

初四

初三

初二

初一


丁未

丙午

乙巳

甲辰

癸卯

壬寅

辛丑

庚子

己亥

戊戌

丁酉

丙申

乙未

甲午

癸巳

壬辰

辛卯

庚寅

己丑

戊子

丁亥

丙戌

乙酉

甲申

癸未

壬午

辛巳

庚辰

己卯

戊寅

十月大

丙午

乙巳

甲辰

癸卯

壬寅

辛丑

庚子

己亥

戊戌

丁酉

丙申

乙未

甲午

癸巳

壬辰

辛卯

庚寅

己丑

戊子

丁亥

丙戌

乙酉

甲申

癸未

壬午

辛巳

庚辰

己卯

戊寅

丁丑

十二
月大

乙巳

甲辰

癸卯

壬寅

辛丑

庚子

己亥

戊戌

丁酉

丙申

乙未

甲午

癸巳

壬辰

辛卯

庚寅

己丑

戊子

丁亥

丙戌

乙酉

甲申

癸未

壬午

辛巳

庚辰

己卯

戊寅

丁丑

丙子


月大

甲辰

癸卯

壬寅

辛丑

庚子

己亥

戊戌

丁酉

丙申

乙未

甲午

癸巳

壬辰

辛卯

庚寅

己丑

戊子

丁亥

丙戌

乙酉

甲申

癸未

壬午

辛巳

庚辰

己卯

戊寅

丁丑

丙子

乙亥


月大


癸卯

壬寅

辛丑

庚子

己亥

戊戌

丁酉

丙申

乙未

甲午

癸巳

壬辰

辛卯

庚寅

己丑

戊子

丁亥

丙戌

乙酉

甲申

癸未

壬午

辛巳

庚辰

己卯

戊寅

丁丑

丙子

乙亥


月小


壬寅

辛丑

庚子

己亥

戊戌

丁酉

丙申

乙未

甲午

癸巳

壬辰

辛卯

庚寅

己丑

戊子

丁亥

丙戌

乙酉

甲申

癸未

壬午

辛巳

庚辰

己卯

戊寅

丁丑

丙子

乙亥

甲戌


月小




廿九

廿八

廿七

廿六

廿五

廿四

廿三

廿二

廿一

廿

十九

十八

十七

十六

十五

十四

十三
,
十二

十一

初十

初九

初八

初七

初六

初五

初四

初三

初二

初一



丙子

乙亥

甲戌

癸酉

壬申

辛未

庚午

己巳

戊辰

丁卯

丙寅

乙丑

甲子

癸亥

壬戌

辛酉

庚申

己未

戊午

丁巳

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己酉

戊申

十一
月小


乙亥

甲戌

癸酉

壬申

辛未

庚午

己巳

戊辰

丁卯

丙寅

乙丑

甲子

癸亥

壬戌

辛酉

庚申

己未

戊午

丁巳

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己酉

戊申

丁未


月小


甲戌

癸酉

壬申

辛未

庚午

己巳

戊辰

丁卯

丙寅

乙丑

甲子

癸亥

壬戌

辛酉

庚申

己未

戊午

丁巳

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己酉

戊申

丁未

丙午


月小

甲戌

癸酉

壬申

辛未

庚午

己巳

戊辰

丁卯

丙寅

乙丑

甲子

癸亥

壬戌

辛酉

庚申

己未

戊午

丁巳

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己酉

戊申

丁未

丙午

乙巳


月大

癸酉

壬申

辛未

庚午

己巳

戊辰

丁卯

丙寅

乙丑

甲子

癸亥

壬戌

辛酉

庚申

己未

戊午

丁巳

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己酉

戊申

丁未

丙午

乙巳

甲辰


月大

壬申

辛未

庚午

己巳

戊辰

丁卯

丙寅

乙丑

甲子

癸亥

壬戌

辛酉

庚申

己未

戊午

丁巳

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己酉

戊申

丁未

丙午

乙巳

甲辰

癸卯


月大

再有,孫沛陽先生指出[7],“原《二十七年質日》簡25應屬於《三十四年質日》,置於簡4與簡5之間”;“原《三十五年質日》中簡17應該置於《二十七年質日》簡6與簡7之間”。孫先生的這二條判斷與我們的對《質日》簡排列的判斷相合。
原《二十七年質日》簡25/0612所記干支是“壬寅,辛丑,庚子,己酉〈亥〉,戊戌,丁酉”,為錯位排列的廿七年偶數月廿五日干支(本文表四是推算的正確排列,嶽麓簡《二十七年質日》在六月、八月錯位,前文已述),《三十四年質日》簡4/0504所記簡文是“【辛丑】,庚子騰視事,己亥,戊戌,丁酉,丙申”,干支符合推算得出的始皇卅四年偶數月初四日無誤,簡5/0619簡文是“癸卯,壬寅,辛丑騰去監府視事,庚子謁,己亥,戊戌”,干支是偶數月初六日的,中間所缺初五日干支正是“壬寅,辛丑,庚子,己亥,戊戌,丁酉”(見表五)。
原《三十五年私質日》中簡17所記偶數月廿二日干支“癸未,壬午,辛巳,【庚辰】,己卯,戊寅”,確實與嶽麓簡《廿七年質日》偶數月初六日干支相同,也與推算結果的錯位排列的符合。簡6/0564“壬午,辛巳,庚辰,己卯歸休,戊寅,丁丑”符合錯位排列的廿七年偶數月初五日干支,簡7/0616“甲申,癸未,壬午,辛巳,庚辰,己卯” 符合錯位排列的廿七年偶數月初七日干支。
表五:根據推算得出的始皇卅四年暦表



廿九

廿八

廿七

廿六

廿五

廿四

廿三

廿二

廿一

廿

十九

中国历史上真实疫情故事

十八

十七

十六

十五

十四

十三

十二

十一

初十

初九

初八

初七

初六

初五

初四

初三

初二

初一



丙寅

乙丑

甲子

癸亥

壬戌

辛酉

庚申

己未

戊午

丁巳

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己酉

戊申

丁未

丙午

乙巳

甲辰

癸卯

壬寅

辛丑

庚子

己亥

戊戌

十月小

丙寅

乙丑

甲子

癸亥

壬戌

辛酉

庚申

己未

戊午

丁巳

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己酉

戊申

丁未

丙午

乙巳

甲辰

癸卯

壬寅

辛丑

庚子

己亥

戊戌

丁酉

十二大

乙丑

甲子

癸亥

壬戌

辛酉

庚申

己未

戊午

丁巳

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己酉

戊申

丁未

丙午

乙巳

甲辰

癸卯

壬寅

辛丑

庚子

己亥

戊戌

丁酉

丙申

二月大

甲子

癸亥

壬戌

辛酉

庚申

己未

戊午

丁巳

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己酉

戊申

丁未

丙午

乙巳

甲辰

癸卯

壬寅

辛丑

庚子

己亥

戊戌

丁酉

丙申

乙未

四月大

癸亥

壬戌

辛酉

庚申

己未

戊午

丁巳

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己酉

戊申

丁未

丙午

乙巳

甲辰

癸卯

壬寅

辛丑

庚子

己亥

戊戌

丁酉

丙申

乙未

甲午

六月大

壬戌

辛酉

庚申

己未

戊午

丁巳

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己酉

戊申

丁未

丙午

乙巳

甲辰

癸卯

壬寅

辛丑

庚子

己亥

戊戌

丁酉

丙申

乙未

甲午

癸巳

八月大




廿九

廿八

廿七

廿六

廿五

廿四

廿三

廿二

廿一

廿

十九

十八

十七

十六

十五

十四

十三

十二

十一

初十

初九

初八

初七

初六

初五

初四

初三

初二

初一


丙申

乙未

甲午

癸巳

壬辰

辛卯

庚寅

己丑

戊子

丁亥

丙戌

乙酉

甲申

癸未

壬午

辛巳

庚辰

己卯

戊寅

丁丑

丙子

乙亥

甲戌

癸酉

壬申

辛未

庚午

己巳

戊辰

丁卯

十一大


乙未

甲午

癸巳

壬辰

辛卯

庚寅

己丑

戊子

丁亥

丙戌

乙酉

甲申

癸未

壬午

辛巳

庚辰

己卯

戊寅

丁丑

丙子

乙亥

甲戌

癸酉

壬申

辛未

庚午

己巳

戊辰

丁卯

正月小


甲午

癸巳

壬辰

辛卯

庚寅

己丑

戊子

丁亥

丙戌

乙酉

甲申

癸未

壬午

辛巳

庚辰

己卯

戊寅

丁丑

丙子

乙亥

甲戌

癸酉

壬申

辛未

庚午

己巳

戊辰

丁卯

丙寅

三月小


癸巳

壬辰

辛卯

庚寅

己丑

戊子

丁亥

丙戌

乙酉

甲申

癸未

壬午

辛巳

庚辰

己卯

戊寅

丁丑

丙子

乙亥

甲戌

癸酉

壬申

辛未

庚午

己巳

戊辰

丁卯

丙寅

乙丑

五月小


壬辰

辛卯

庚寅

己丑

戊子

丁亥

丙戌

乙酉

甲申

癸未

壬午

辛巳

庚辰

己卯

戊寅

丁丑

丙子

乙亥

甲戌

癸酉

壬申

辛未

庚午

己巳

戊辰

丁卯

丙寅

乙丑

甲子

七月小


辛卯

庚寅

己丑

戊子

丁亥

丙戌

乙酉

甲申

癸未

壬午

辛巳

庚辰

己卯

戊寅

丁丑

丙子

乙亥

甲戌

癸酉

壬申

辛未

庚午

己巳

戊辰

丁卯

丙寅

乙丑

甲子

癸亥

九月小

辛酉

庚申

己未

戊午

丁巳

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己酉

戊申

丁未

丙午

乙巳

甲辰

癸卯

壬寅

辛丑

庚子

己亥

戊戌

丁酉

丙申

乙未

甲午

癸巳

壬辰

後九大

秦代曆法推算
1. 月朔密碼序列
中國曆法是陰陽曆系統,曆月的平均長度為朔望月,暦年的平均長度為回歸年。通過添加閏月,平衡暦年與曆月的長度。由於《太初曆》(-104)之前,採用的都是年終置閏,因此,月朔干支構成的序列比節氣干支在復原曆譜時所發揮的作用重要的多,而且在出土文獻中,月朔干支的記載也遠較節氣干支為多。
對於採用平氣平朔的、19年7閏制的《四分曆》來說,月朔干支序列的週期是容易確定的。假設我們以0表示小月(29日),1表示大月(30日), 通常的曆月序列將是大、小月相間出現的,偶爾會出現一個連大月。如果我們用@表示連大月(30日),則連續兩個@的間隔只有兩種情形:
A: 0101010101010101@
B: 01010101010101@
其中A包含了8個小月,9個大月;B包含了7個小月,8個大月。有趣的是,在《四分曆》的曆譜中,月朔序列將根據AB構成一個週期。如果我們用Λ表示這個週期的第一個A,即A的第一個曆月(0)的合朔時刻在初一的夜半,則這個週期可以表示為如下的序列:
Λ ABAAB ABAAB ABAAB ABAAB ABAAB ABAAB
ABAAB ABAAB ABAAB ABAAB ABAAB AB
周而復始。在曆譜的排列上,我們將A、B定位在連大月@的月朔日,可以看作是月朔的密碼。我們稱上面的週期為《四分曆》的月朔密碼序列。
每一個《四分曆》都對應一個獨特的、連續的月朔密碼序列。換言之,如果一段曆譜的月朔密碼序列出現了斷裂,即可以推斷這段曆譜不是由同一個《四分曆》排列出來的。下面我們將根據這個密碼序列,推算、排列從秦王政二十二年至秦二世三年的朔閏表,並附注嶽麓書院秦簡、里耶秦簡、關沮秦簡[8]中記錄的部分干支以印證。
2. 秦王政元年以後之閏月分佈
如果假定秦及漢初百年的曆譜是根據《四分曆》常數,以十月為歲首,採用年終置閏原則推算出來的,則根據現有的秦漢文獻,我們可以將這個時期的閏月分佈完全確定。其中從秦王政元年(246BC)至秦二世三年(207BC)的閏月分佈,只有一種可能性,如下表所示(推導過程我們將另文祥述)。
秦(246BC-207BC)置閏表



246

243

240

237

235

232

229

227

224

221

218

216

213

210

208

































2

3

中国历史上一见钟情的故事

3

3

2

3

3

2

3

3

3

2

3

3

2

3. 嶽麓簡涉及年代的朔閏表(225BC-207BC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後九月

-225嶽麓
秦王政22年

丁未

丁丑

丙午

丙子

丙午

乙亥

乙巳

甲戌

甲辰

癸酉

癸卯

壬申





B










-224
秦王政23年

壬寅

辛未

辛丑

庚午

庚子

己巳

己亥

戊辰

戊戌

戊辰

丁酉

丁卯

丙申









A





-223
秦王政24年

丙寅

乙未

乙丑

甲午

甲子

癸巳

癸亥

壬辰

壬戌

辛卯

辛酉

辛卯












B



-222嶽麓
秦王政25年

庚申

庚寅

己未

己丑

戊午

戊子

丁巳

丁亥

丙辰

丙戌

乙卯

乙酉















-221里耶
秦始皇26年

甲寅

甲申

癸丑

癸未

癸丑

壬午

壬子

辛巳

辛亥

庚辰

庚戌

己卯

己酉




A










-220嶽麓/里耶
秦始皇27年

戊寅

戊申

丁丑

丁未

丙子

丙午

乙亥

乙巳

乙亥

甲辰

甲戌

癸卯






丙子



A

甲戌


癸酉



-219里耶
秦始皇28年

癸酉

壬寅

壬申

辛丑

辛未

庚子

庚午

己亥

己巳

戊戌

戊辰

戊戌












B



-218里耶
秦始皇29年

丁卯

丁酉

丙寅

丙申

乙丑

乙未

甲子

甲午

癸亥

癸巳

壬戌

壬辰

辛酉














-217里耶
秦始皇30年

辛卯

庚申

庚寅

庚申

己丑

己未

戊子

戊午

丁亥

丁巳

丙戌

丙辰




A











-216
秦始皇31年

乙酉

乙卯

甲申

甲寅

癸未

癸丑

癸未

壬子

壬午

辛亥

辛巳

庚戌

庚辰






B








-215里耶
秦始皇32年

己酉

己卯

戊申

戊寅

丁未

丁丑

丙午

丙子

乙巳

乙亥

乙巳

甲戌











A




-214里耶
秦始皇33年

甲辰

癸酉

癸卯

壬申

壬寅

辛未

辛丑

庚午

庚子

己巳

己亥

戊辰















-213嶽麓/里耶
秦始皇34年

戊戌

丁卯

丁酉

丁卯

丙申

丙寅

乙未

乙丑

甲午

甲子

癸巳

癸亥

壬辰



苏联中国历史故事简介50字

A






甲午

甲子

癸巳



-212嶽麓/里耶
秦始皇35年

壬戌

辛卯

辛酉

庚寅

庚申

庚寅

己未

己丑

戊午

戊子

丁巳

丁亥






B


己未







-211關沮
秦始皇36年

丙辰

丙戌

乙卯

乙酉

甲寅

甲申

癸丑

癸未

壬子

壬午

壬子

辛巳











A




-210關沮
秦始皇37年

辛亥

庚辰

庚戌

己卯

己酉

戊寅

戊申

丁丑

丁未

丙子

丙午

乙亥

乙巳













B

-209關沮
秦二世元年

乙亥

甲辰

甲戌

癸卯

癸酉

壬寅

壬申

辛丑

辛未

庚子

庚午

己亥















-208
秦二世二年

己巳

戊戌

戊辰

丁酉

丁卯

丁酉

丙寅

丙申

乙丑

乙未

甲子

甲午

癸亥





A









-207
秦二世三年

癸巳

壬戌

壬辰

辛酉

辛卯

庚申

庚寅

己未

己丑

己未

戊子

戊午










A





目前公佈的嶽麓、里耶、關沮等處簡牘的月朔干支,覆蓋了秦王政二十二年(225BC)到秦二世元年(209BC)。根據秦始皇三十四年(213BC)至秦二世元年(209BC)的月朔干支,可以很容易地辨認出這個時段的四個月朔密碼分別定位在三十五年二月庚申(B),三十六年七月壬午(A),三十七年後九月乙巳(B)。而根據月朔密碼序列,容易推知三十四年十二月丁酉的密碼必為A。將這四個密碼片斷ABAB延展開來,可以得到從秦王政二十二年到秦二世三年的朔閏表。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假定這個階段採用的曆法是統一的,則現在復原的結果就是唯一確定的。
這個結果與張培瑜先生2007年的最新復原方案、李忠林先生2010年的復原結果是一致的。我們注意到,由此上溯至秦王政元年(246BC),張、李的復原方案有一些差異。事實上,張、李兩人對自己的復原結果是否顛撲不破,也是有所疑慮。本文的結果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嶽麓、里耶、關沮等簡牘涉及年代的曆譜如果是同一部曆法排定的,則其結果只能如上表給出的情形。
至於張、李兩個復原方案的差異到底是如何造成的?是否還有別的復原方案?真相究竟是否可知?我們將在另文詳述。
(感謝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程少軒博士,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魯家亮博士為本文的寫作提供幫助。)



[1] 朱漢民,陳松長主編.嶽麓書院藏秦簡(壹).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2] 因嶽麓書院藏秦簡《奏讞書》材料尚未公佈,所涉內容本文不予寫出。
[3]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里耶發掘報告. 長沙:嶽麓書社,2007
張培瑜.根據新出曆日簡牘試論秦和漢初的曆法,中原文物,2007(1):62-77
[4] 李忠林:《周家臺秦簡暦譜系年與秦時期曆法》,《歷史研究》2010年第6期
[5] 陳偉. 嶽麓秦簡暦表的兩處訂正. 簡帛網2011-04-17.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639
[6] 李學勤. 初讀里耶秦簡, 文物,2003(1):73-81
[7] 孫沛陽:《簡冊背劃綫初探》,《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四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p450-451
[8] 湖北省荊州市周良玉橋遺址博物館. 關沮秦漢墓簡牘. 北京:中華書局,2001, 93-96




点击下载附件: 1030曲安京、蕭燦:嶽麓書院藏秦簡《質日》曆譜考訂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8921.html

以上是关于甲子-曲安京、蕭燦:嶽麓書院藏秦簡《質日》曆譜考訂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甲子-曲安京、蕭燦:嶽麓書院藏秦簡《質日》曆譜考訂;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0874.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