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秉:說“慶忌”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郭永秉:說“慶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郭永秉:說“慶忌”
說“廌
郭永秉:說“慶忌”
”
郭永秉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清華簡《筮法》篇第二十九節“爻象”中有這樣一段話:
凡肴(爻),奴(如?若?)大奴(如?若?)小,
郭永秉:說“慶忌”
(作)於上,外又(有)
郭永秉:說“慶忌”
(吝);
郭永秉:說“慶忌”
(作)於下,內又(有)
郭永秉:說“慶忌”
(吝);上下皆乍(作),邦又(有)兵命,
郭永秉:說“慶忌”
郭永秉:說“慶忌”
、風雨、日月又(有)此(食?)。
整理者把
郭永秉:說“慶忌”
字釋為“廌”,並在“
郭永秉:說“慶忌”
”字下出注說:
廌,疑讀為“燹”。
郭永秉:說“慶忌”
,群母之部字,試讀為見母之部的“怪”。燹怪,即火災。[1]
按,
郭永秉:說“慶忌”
字釋“廌”,是對的,但把“廌
郭永秉:說“慶忌”
”二字讀為“燹怪”則嫌迂曲難信,因為“
郭永秉:說“慶忌”
”是戰國文字常見的,並沒有用作“怪”的例子;“廌”字的用法大家也熟悉
中国历史故事集(雪岗)
,未見用作
中国历史短小精悍的小故事
“燹”的。
“
郭永秉:說“慶忌”
”字即《集韻》“惎”字異體,[2]在戰國文字中可以用作“忌”。上博簡《孔子見季桓子》“出言不
郭永秉:說“慶忌”
”之“
郭永秉:說“慶忌”
”讀為“忌”,即為一例;从日从
郭永秉:說“慶忌”
聲之字,在戰國文字中也可讀為“忌”。[3]
結合
郭永秉:說“慶忌”
字字形、其所在簡文文義,和戰國文字“
郭永秉:說“慶忌”
”可用作“忌”的事實,我認為
郭永秉:說“慶忌”
字應視為“慶”字之省,“廌
郭永秉:說“慶忌”
”即“慶忌”。
從早期古文字到戰國文字中的“慶”,大多數是从廌、鹿之形从心的,戰國文字的有些“慶”的“心”旁省變為“口”,如:
郭永秉:說“慶忌”
(《璽彙》1685“奇慶”)
甚至還出現了一種可以省去“心”的寫法:[4]
郭永秉:說“慶忌”
(五年龔令戈,《集成》11348)
辭例是人名“史~”,戰國文字研究者多以為此字為“慶”字異體,[5]當可信。此字多出來的那個“虫”形,應是“廌”尾脫離的殘形。這種省寫大概是戰國時人把“慶”字下部那個譌變為“口”的“心”旁當作無義偏旁看待後產生的譌變形。春秋戰國出土文字資料,以“廌”為名的人不少,如侯馬盟書有
郭永秉:說“慶忌”
,《璽彙》2743有“盍
郭永秉:說“慶忌”
”,《集成》11328王二年鄭令戈銘有“
郭永秉:說“慶忌”
郭永秉:說“慶忌”
”。[6]這些人名過去釋“廌”自然不誤,但用作人名是否有應讀“慶”的可能,似不是不能考慮的問題。
“慶忌”是澤精,《管子·水地》
中国历史清朝康熙的故事
:“故涸澤數百歲,谷之不徙,水之不絕者生慶忌。慶忌者,其狀若人,其長四寸,衣黄衣,冠黄冠,戴黄蓋,乘小馬,好疾馳。以其名呼之,可使千里外一日反報。此涸澤之精也。”古人以此種澤精名取名的例子很多,是大家熟悉的。據劉釗先生研究:
《搜神記》和《白澤圖》中列舉的“罔象”、“慶忌”、“傒囊”、“喜”和“傒龍”,我們懷疑應該都與“鬾”有關,最起碼早期可能都來自一個來源或一個形象。尤其其中的“罔象”、“慶忌”和“喜”,形象都是小兒,且都來自水中,這與馬王堆帛書對“鬾”的描寫相同,不應是簡單的巧合。
他並認為“鬾”從小兒鬼繁衍出各種為害於人的山精澤怪。[7]簡文說“爻”“上下皆作”,即會有兵命、風雨、日月之異象,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應該是一種不好的東西“廌
郭永秉:說“慶忌”
”,我們釋成“慶忌”,似乎是可以成立的吧。
2014年1月8日
[1]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中西書局2013年,第121頁。
[2] 李守奎《楚文字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619頁。
[3] 參看白於藍《戰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彙纂》,海峽出版集團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1頁。
[4]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中華書局,第644頁。
[5] 同上引何琳儀書,同頁;湯志彪《三晉文字編》,吉林大學2009年博士學位論文
中国历史故事和史记的区别
,第653頁。
[6] 同上引湯志彪書,第608頁。
[7] 劉釗《說“鬾”》,《中國典籍與文化》2012年第4期,第122—128頁。
点击下载附件:
1294郭永秉:說“慶忌”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8689.html
以上是关于郭永秉:說“慶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郭永秉:說“慶忌”;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1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