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生:讀《蒼》札記六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胡平生:讀《蒼》札記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胡平生:讀《蒼》札記六
讀《蒼》札記六
胡平生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一 “讀飾柰壐”(《蒼頡》39)讀為“讀敕捺璽”
《蒼頡》39“讀飾柰壐”,整理者已指出“柰壐”應讀為“捺璽”,甚是。但“捺”似較晚,《說文》所無,秦漢時表示“向下按捺”之義,用“搦”,用“按”,用“抑”。《玉篇·手部》:“捺,搦也。”是“搦”即“捺”。《說文》:“搦,按也。從手,弱聲。”段注:“按者,抑也。《周禮·矢人》:‘橈之以眡其鴻殺之稱。’注曰:‘橈搦其榦。’謂按下之令曲。”《說文》:“按,下也。”段注:“以手抑之使下也。”總之,整理者將“柰壐”讀為“捺璽”,解釋為按下璽印,是很正確的。
需要討論的是“讀飾”。整理者將“讀”釋為“誦”,又說“誦”通“頌”,是“歌頌、讚美”之意,似不可取。至於“飾”字,又據《說文》段注解釋為“裝飾、粉飾”,也是不妥的。我們認為,“讀飾”應當讀為“讀敕”。
“敕”與“飭”、“飾”可通,《釋名·釋書契》:“敕,飭也。”畢沅疏證:“敕、飭
中国历史湖西故事
音義同也。”《易·噬嗑·象傳》:“先王以明罰敕法。”焦循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苏轼
章句“敕,猶飾也。”是此處“讀飾”自可讀為“讀敕”。“敕”,《說文》:“誡也。”即申敕,誡敕。顧炎武《金石文字記·西嶽華山廟碑》考云:“勅(敕)者,自上命下之辭,漢時人官長行之掾屬,祖父行之子孫皆曰敕。考之前史《陳咸傳》言公移敕書……其言敕者凡十數見。《後漢書》始變為勑,而後人因之。……至南北朝以下則此字惟朝廷専之,而臣下不敢用。”《唐六典·卷九》:“凡王言之制有七,……四曰發日敕,五曰敕旨,六曰論事敕書,七曰敕牒”。李注:“蔡邕《獨斷》稱:‘漢制,天子之書,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敕。’”(中華本,頁273-274,1992年。)現在看來,不僅漢時如此,秦時已經是這一用法。
二 “流敗”(《蒼頡30》)
《蒼頡》30“汁洎流敗”,整理者將“流敗”解釋為“流弊”,謂“敗”、“弊”二字音義俱近,“流弊,即相沿而成弊端”。我們認為,這一解
中国历史故事书籍内容
釋不夠準確。
“流敗”之“流”,《說文》:“水行也”。《詩·小雅·角弓》:“見晛曰流。”毛傳:“流而去也。”“敗”,《說文》:“毀也。”“敗”在很多時候都可解釋為“壞”。《詩·大雅·民勞》“無俾正敗。”鄭箋:“敗,壞也。”又特指“肉壞”。《爾雅·釋器》:“肉謂之敗,魚謂之餒。”《論語·鄉黨》:“魚餒而肉敗。”朱熹集註:“肉腐曰敗。”因此,“流敗”的意思,應解釋為“變壞”,即隨著
中国历史上炸鸡的故事视频
時間的推移而變壞。“流敗”可以可以指肉一類的具體物品“變壞”,也可以指抽象的事物。如王應麟《漢制考·序》:“蓋自西晉板蕩之後,見聞放失,習俗流敗,漢世之名物、稱謂,知者鮮焉。”指的是“民風民俗”。在《蒼頡》30中,“流敗”或許更可上承“汁洎”,四字連貫而讀,令人聯想到是說肉汁變壞。
点击下载附件:
1589胡平生:讀《蒼》札記六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8385.html
以上是关于胡平生:讀《蒼》札記六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胡平生:讀《蒼》札記六;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1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