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新文化运动-戊戌新文化运动述略

  • 新文化运动,炎黄文化,政治文化,历史,资产阶级革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09 16:33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新文化运动-戊戌新文化运动述略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新文化运动-戊戌新文化运动述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戊戌新文化运动述略


提起新文化运动,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这是发生在“五四”时期的事情,它似乎已成为一个确定的专名词。其实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并不仅在“五四”时期发生过新文化运动,在戊戌变法时期(就文化的角度说,这个时期大致从一八九五年中日

成语中国历史故事大全

战争后到二十世纪初年)也曾经发生过一次这样的运动。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在‘五四’以前,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中国的文化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他还指出:“在‘五四’以前,中国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在‘五四’以前,学校与科举之争,新学与旧学之争,西学与中学之争,都带着这种性质。”显然,这是泛指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化的变革和它的性质,而不是具体地局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就是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与中国资本主义产

中国历史上名医的故事

生的具体情况相适应,资产阶级新文化不是伴随着自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而产生发展,而是伴随着西方的商品、大炮和传教士传播进来的,要求进步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来的。从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冯桂芬的“采西学”、“制洋器”,再到郑观应的“习商战”、“设议院”,标志着学习西方以求中国独立富强的思想的发展过程。可以说这是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必经历程,是它的准备阶段。
在甲午战争以前,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一般来说,涉及的领域比较狭窄,主要是生产技术、自然科学和某些政治学说,没有形成运动,资产阶级新文化成为运动,是在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运动时期。这固然是因为有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但更为直接的则是政治运动的缘故。正是由于救亡图存、变法维新政治运动的蓬勃发展,从而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了资产阶级文化运动。这次运动,不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维新派把变封建主义之旧、维资产阶级之新的政治运动和文化运动紧密结合起来。梁启超当时就把他的变法主张归结为:“变法之本

搞笑中国历史故事

,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以开民智而育人才为变法之本,这是维新派的共同认识和主张。在他们看来,要开民智、育人才,必须兴学校、开学会、设报馆。从一八九六年到戊戌政变前,各地维新人士纷纷组织学会,创办学堂,出版报刊,有如雨后春笋,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使风气大开。
维新人士在探求救亡图存、富强之道时,认为“兵战不如商战,商战不如学战”,他们已不再满足于追求西方的“汽机兵械”,而是着力于探索其“命脉之所在”。即科学和民主两个方面。这是中国要致富强而不亡国灭种,必须学会的“西方之长”。因此,他们大力介绍传播包括哲学、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在内的西学。
成为维新运动的理论基础是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被系统地输入中国,是从严复开始的。一八九五年,严复在《原强》的开头就称赞达尔文的《物种探原》出版后,“欧美二洲,几乎家有其书,而泰西之学术政教,一时斐变”;同时,他还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严复正是利用进化

鬼故事中国历史上真实的

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与天争胜”的原理,来批判封建顽固派的不变论,唤醒人们顺应天演的规律变法维新,以达到“自强保种”,胥免沦于亡国灭种的危险。《天演论》的发表和出版,对当时及其以后的知识界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其意义就在于在思想理论上突破了传统的变易进化观。
维新运动在政治上所要实现的是君主立宪。君主立宪,并不是维新派的首倡,早期改良思想家已有所鼓吹。但是,对君权的批判,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宣传,则是维新派的功绩。维新派从天赋人权的思想出发,进而提倡自由、平等。严复认为人人享有天所赋予的自由权利是不可侵犯的,“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谭嗣同则发出了冲决封建伦常之网罗的强烈呼声,表现了追求资产阶级平等、自由的精神。
作为新文化运动,维新派不仅着力于社会政治学说的传播,而且也十分重视对自然科学的提倡,他们或创办《农学报》、《算学报》、《格致新报》一类以介绍自然科学为主的报刊,或在综合性的报刊上开辟“格致”、“算学”等专栏。务农会、舆算学会、算学会、测量学会、医学善会等也纷纷创立、以推进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实际应用。南学会在这方面的活动,值得一提。谭嗣同等人在南学会举办的演讲会上讲述了关于九大行星绕太阳转、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经度与纬度、两极和赤道、以及地震、日食等天文和地理知识,并组织群众用望远镜观测天体。这些都对传播近代科学、破除蒙昧落后起了作用。维新派对自然科学的倡导,比起甲午战争以前,虽然在内容上没有突进,但在广泛性和普及性方面是有意义的。
由于变法维新的政治需要,由于新学的提倡和传播,导致了文学领域的变革,这一变革的特点,是“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等相继而起,形成广泛的文学革新运动。资产阶级的文学思想冲决传统文学的罗网,成为近代文学思想的主流。
文学改革运动的发展,进而扩及于史学领域。刚跨进二十世纪时,梁启超即揭□“史界革命”的旗帜,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建立资产阶级新史学做了努力。在《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两篇文章中,梁启超强调了史学的社会作用,认为“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他猛烈地批判传统的封建史学,指出一部二十四史不过是二十四姓帝王的家谱,封建史家是为一家一姓的帝王争正统,这种史学只能奴化人们的思想,不能使人们“鉴既往之大例,示将来之风潮”。他主张发动“史界革命”,破封建史学,建立资产阶级史学。这种新史学,就是要“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使“后人循其理,率其例,以增幸福于无疆”。“史界革命”的提出,为史学界开辟了一个新天地,结束了封建史学独占史坛的局面。
维新派还重视社会风俗的改革,主张禁缠足、鸦片等陋习;提倡体育活动、讲究卫生,甚至提倡工作、生活时间的条理化,注重工作效率,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来改变中国封建社会陋恶落后的风习。
维新派以大胆的创新精神,在戊戌维新时期掀起的这场新文化运动,几乎涉及文化的各个领域。它以资产阶级思想为指导,在冲决封建旧文化的网罗中建立和发展新文化,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新思潮、新内容、新方法、新境界,使中国文化进入了近代文化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出现像欧洲那样的文艺复兴,但就中国的特殊社会情况而言,它在中国历史发展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具有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重要意义。正是以这场新文化运动为起点,资产阶级文化打破了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并发展成为主流,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结构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是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后,中国文化一次全面性的大变革。尽管传统的封建文化顽强抵制,但毕竟阻挡不住这股滚滚向前的新潮流。
戊戌新文化运动跟当时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紧密连结在一起。它伴随着这场政治运动而发生,是由于政治运动的需要,并直接为其服务的。维新人士都特别强调文化要为变法维新服务,为改良社会、开通民智服务。在这种理论主张的影响下,文化实践活动繁荣发展,政治倾向性特别鲜明。总的来说,始终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他们所宣传的爱国主义,已不同于以往,而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明确的近代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国家观念。
戊戌新文化运动虽然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但是它没有能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文化体系,当时的新文化是不成熟的。这种不成熟的表现,一方面是新的自身的幼稚、肤浅;一方面是旧的拖住新的,中西掺合,新旧交错。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新文化的不成熟性,正是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和资产阶级政治力量所决定的。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资产阶级文化的一个特点。
戊戌新文化运动不论存在什么不足和缺点,它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这场运动,不仅对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化影响很大,而且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开辟了道路。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1983年08月24日)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7167.html

以上是关于新文化运动-戊戌新文化运动述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新文化运动-戊戌新文化运动述略;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2299.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