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语-著名女真、满学、蒙古学家金启踪先生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满语-著名女真、满学、蒙古学家金启踪先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著名女真、满学、蒙古学家金启踪先生
齐木德道尔吉
金启棕(1918—2004年)先生,著名女真文、满洲学、蒙古史专家,我国女真语
中国历史人物赵一曼的故事
言文字研究的主要奠基人。金启棕先生治学严谨,根底深厚,在学术界自成一家,为女真学、满洲学、蒙古学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先生姓爱新觉罗氏,名启棕,字麓漴;为清乾隆帝第八世嫡孙。“清代第一女词人”西林太清即先生五世祖母。父金光平(爱新觉罗·恒煦)为研究女真文和满文的著名学者。
先生1918年6月7日生于北京市。中学就读于北京市第五中学。1939年入国立北京大学国文学系读书。1940年赴日本留学,就学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科。师从日本金史专家三上次男、蒙古史和清史专家和田清诸先生。1944年回国任教。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
1958年,先生为支持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建设,调入内蒙古大学。任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教授,为蒙古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人材培养、科研部署倾尽心血。其间为中文系蒙语专业和历史系开《蒙古古代史》,为历史系开《明代蒙古史》、《清代蒙古史》、《厄鲁特蒙古史》、《蒙古史科学》等课程,培养了大批蒙古史研究人才。在内蒙古大学招收培养了国内首批女真文研究生和进修教师。先生在研究蒙古史同时,继续从事女真学、满学的研究,历时二十五年之久。1982年又应邀赴沈阳,主持筹建辽宁省民族研究所,任所长,创办《满族研究》及《满族研究参考资料》两种刊物,并任主编,达六年之久。1989年离休后定居于北京市。
先生的学术研究,以女真学、满学、清史为中心,兼及蒙古学、北京史。先生通达满文、
女真文、蒙古文,钻研满洲史、女真文,均以民族语言学、历史文化学为主要研究对象。
在女真学研究方面,先生的代表作是:《女真语言文字研究》(与金光平合著,内蒙古大学学报1964年;文物出版社,1980年)和《女真文辞典》(文物出版社,1984年)。
《女真语言文字研究》一书,先生提出了如下学术新见:
第一,把中国史上的女真语分为四个时期:(1)进入中原以前;(2)金太宗到世宗;(3)章宗至金亡;(4)元明时期。书中详细地论述了女真语与满语、蒙古语、汉语和契丹语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提出了女真语与汉语有密切关系的论点。
第二,锦西西孤山《萧孝忠墓志》的契丹字是契丹大字,辽庆陵哀册石刻的契丹字是契丹小字。女真字脱胎于契丹字和汉字。现存女真字出于契丹大字。研究女真文字当以碑铭石刻为主要依据,石刻中又以《女真进士题名碑》最足参考。明代《女真译语》中之“来文”为四夷馆代拟,只可以作为史料,不可作语言借鉴。
第三,1896年德国Grube氏用柏林本《女真译语》统计女真字为698个字,《女真语言文字研究》指出其中有重复、误合的,实有694个字。《女真语言文字研究》补充东洋文库本《女真译语》13个字、“来文”巧15个字、金石刻文136个字、《女真文书》44个字,合计,903个字。较Grube氏总共多出205个字。
第四,《女真语言文字研究》一书中“女真字的构造”、“女真字的读音”、“女真语语法”等,各章都有创新性的见解。附录中的碑释五通,有三通是首次译释。
第五,《女真语言文字研究》中“女真文字对史学的贡献”一章,补充订正《金史》猛安、谋克名26个、姓氏7个。证明奥屯良弼即奥屯舜卿。订正杨云翼为哀宗讲帝王之学在设益政院之前。又从女真文字释读中得知金末女真进士考试程序及策、论、诗的内容,以及金代东北各猛安谋克中佛教宏布的情况。《女真语言文字研究》(文物出版社,1980年,32开,41万字,376页)一书,得到中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被称为研究女真语言文字的里程碑之作,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女真文字的专著。
1979年先生又发表了《陕西碑林发现的女真字文书》(载《内蒙古大学学报》1979年1—2期),对碑林石台《孝经》(由35件石块组成)中发现的女真人手写文书残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再一次证明了现存女真文字系女真大字的见解。
《女真文辞典》为先生历时十年,精心编著,是一部填补空白之作。这部《辞典》参考汉文字书类目,分为5类、38部、11附目,共收女真字1373个。每字列出正体、异体,字前标明Grube、金光平、清獭义三郎对女真字的编号,下分[源]、[音]、[义]、[例]、[文]五项内容,从字源、拟音、字义、举例、文法,到出处、史实、文字属类和功用,细致分析,阐述详尽。从而便于使用者核对、对比、考索。
《辞典》在正文前列出部首表,书后有附录和索引,便于查索。附录中对女真语汉字列出一览表,并附列女真文资料、著作、论文的列目。书后按音序所编的索引,具有参考价值。
1986年,《女真文辞典》(文物出版社,1984年,32万字,,388页)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二届优秀成果一等奖。本书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女真学、满学界的普遍赞誉和好评。
正是由于《女真语言文字研究》和《女真文辞典》两书的出版,而使中国的女真语言文字研究在国际学术界居于领先地位。
《女真文大辞典》(金启踪、乌拉熙春著,日本国文部省国际共同研究项目成果,2003年),是在《女真文辞典》的基础上增补了《女真文字书》及现存所有石刻中出现的女真字,总数达到1307字。
《女真语满洲通古斯诸语比较辞典》(金启棕、乌拉熙春著,日本国文部省国际共同研究项目成果,2003年),汇总了所有女真语词汇并将其与满洲通古斯诸语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研究。这两部著作是先生在85岁高龄时与女儿乌拉熙春教授合作完成,代表了当今女真语言文字研究的最新成果。
先生除已发表民族语言文字的论文多篇外,还有《金代的女真文学》(1983年美国女真文化研讨会论文)等有关文化方面的论文数篇。先生以语言学与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开拓了女真学研究的新天地。
在满学研究方面,先生的代表作是《满族的历史与生活一三家子屯调查报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德文译本1984年于汉堡出版)、《北京郊区的满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北京城区的满族》(辽宁民族出版社,1998年)和《沈水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2年)、《府邸世家的满族》(待出版)、《爱新觉罗氏三代满学论集》等著作。
《满族的历史与生活—三家子屯调查报告》是先生于1960年赴黑龙江省富裕县达斡尔满柯尔克孜友谊乡三家子满族屯调查的成果。全屯101户,其中满族80户,汉族19户,达斡尔族2户,共计人口419人,其中满族355人,汉族54人,达斡尔族10人。全屯满族皆说满语,开会时发言用汉语,下面酝酿用满语。家庭妇孺皆用满语。全屯的满族共有三个穆昆—计(计布出)、陶(托胡鲁)、孟(摩勒吉勒),故称三家子。他们是康熙年间长白山下的水师之后,迁来黑龙江,防守北边,因而落户。先生将调查所得资料和过去记载此地之著作如《黑龙江外纪》、《龙沙纪略》、《柳边纪略》、《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以及《清实录》等官私书籍记载,一一核对、考证,费时10年始成书。
这是第一次对满族聚居村落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调查。此后,先生研究、辨别、选择、整理这些资料。其内容分为五部分:一、实物图共12幅;二、社会历史概况、分为地理位置、
经济生活、家族组织、宗教信仰等;三、满文、满语为调查的重点,分为三家子屯的满文和满语、三家子屯满语语汇分类;四、传说与故事等五项内容;五、资料,含当地的家谱和清代救书。以上均系第一手材料,是中国第一部对一个至今仍保留满语的村屯所进行的民族学、
民俗学、语言学综合研究的著作。书中所记录的满语语汇有一些是《清文鉴》所未载的方言词语,所记录的满族民间故事多与正史有所印证,当地八旗驻防家谱的发现,对研究八旗驻防沿革具有一定的意义。《满族的历史与生活—三家子屯调查报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
年,32开,6万字,120页)问世后,颇得中外满学界重视。1984年,意大利威尼斯大学乔瓦尼·斯达里教授将此书译成德文,介绍给西方满学界,在世界产生影响。‘
《北京郊区的满族》(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89年,32开,12万字,141页)是先在《满族研究》杂志上连载,后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于1989年结集印行。它和《北京城区的满族》是先生与日本中部大学合作的满学研究项目,内容全以著者亲身经历、见闻、感受为主。据实直书,以存真相。本书是以北京郊区满族下层人民生活、习惯、思想、感情为主。因为著者认为满族的真正的精神和性格存在于他们之中。本书以北京西郊营房(火器营、健锐营、圆明园驻防)的满族人、城外散居的满族人和郊区各王公园寝的满族人为记述重点。本书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记叙了北京郊区满族人的历史变迁和民俗风情,为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及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比如,对园寝满族汉化过程的论述就极富灼见:汉人→汉军→内府包衣→王府佐领下包衣→园寝苏拉与附近农村习俗的混合→农村习俗;化简:汉俗→满俗→满俗与农村汉俗混合→农村汉俗。进而指出:“他们经过了一个先满洲化、然后又汉化的过程。但其结果绝不是又恢复原先的汉俗,而是形成了一个非汉、非满、非城、非乡的杂乱的风俗。”再如,书中对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风俗是否都已被汉族同化问题,以“北安河村”中的“怪姓”、“小名+Sa”、“佛坛上的怪字”、“特异的语言”等事例,与《辽史》等史料相印证,得出结论:北京郊区除去汉族满化、满族汉化外,应该还有个其他少数民族化的问题。另外,书中对营房中旗人语言也有精辟的研究,将营房常用词汇分为“一般写法”、“营房中说法”、“满语”、“满汉混合语”,对满语和北京话关系的研究具重要价值。
本书的特点是:一、著者为北京满族老住户,而母家为蒙古族并在满族营房中,有条件将京旗与外三营生活习惯进行对比;将满族上层与下层思想、心情进行对比;著者生于清末民初之际,亲历满族由盛而衰,脉络清晰地详加叙述;因涉及北京郊区的其他民族,对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同化,提出了打破框框的新见解。本书没有虚构,都是著者亲闻,更多是亲见的事,没有受到任何己发表文章的影响,也没有受到任何框框的拘束。事实怎样,就是怎样。
这正是该书珍贵之处。
《北京城区的满族》(辽宁民族出版社,1998年,32开,10万字,137页)是《北京郊
区的满族》的姊妹篇。本书主要记述了1949年以前先生亲自调查的北京地区满族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姓氏语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特征,以及社会变革时期的处境和活动,研究了北京内城八旗的民族文化。先生认为北京是满族文化的大本营,欲研究满族文化必须先研究京师八旗。17世纪中叶,以沈阳为中心的满族文化的精华,全部迁来北京,形成了北京内城以及西郊外三营的新根据地。在这里又吸取了辽、金、元、明历代相沿的中华文化的遗存,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并再一次升华,使满族文化达到了一座高峰。其中《哈喇和冠姓》一文,原为先生40年代调查之所得,又经数十年的深入研究,补充新得,弥足珍贵。本书的特点是:一、难得的亲身感受;二、特有的语言知识;三、贴近的民族意识。本书为了解1949年以前的北京城区的满族以及相关的民族、社会、历史、语言问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观点和资料。
《北京郊区的满族》与《北京城区的满族》两书,是为口述民族史之重要著作,影响广泛而弥足珍贵。
《府邸世家的满族》(未刊稿),先生生于清末民初之际皇族的府邸世家,亲历满族王府由盛而衰,直述自己的亲闻亲见,客观公正地详加分析,文中还涉及当时北京其他民族王府的生活见闻,对各王府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特别是对当时王府、旗人的风俗习性、王公贵族家庭的真实生活和社会背景描写得淋漓尽致。是研究清史和满族史弥足珍贵的历史记载。
《沈水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2年,32开,23万字,297页)系先生女真学、满学论文集,收论文26篇
讲解中国历史名人的故事
,分为“女真编”、“满洲编”两部分。“女真编”收论文10篇。其中《西安碑林发现的女真字文书》一文的价值前文已述。《女真制字方法论》介绍了日本山路广明氏《女真制字研究》一书,针对山路氏女真字制字是以“汉字”为基字的单轨方法说,提出了女真字制字是以契丹字和汉字为基字的“双轨”方法说。《金代的女真文学》是一篇填补文学史空白的文章。文中提出:用汉字书写保存下的女真人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都是女真文学。“满洲编”收文章16篇,其中有关满洲语言学的三篇是与乌拉熙春合作的。其中《满族的冠姓问题》的依据,是1947年、1948年满族群众团体曾在北京城里和外三营做过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爱新觉罗姓氏之谜》驳斥爱新觉罗氏为宋徽、钦二帝之后的误传。《佛库伦考》说明除前人指出为隐语而修改《清实录》外,实尚有为团结汉族而修改之用意在。《三家子满族屯调查日记》乃《满族历史与生活—三家子屯调查报告》中重要部分,因某种原因,当时未予编入,而补发表于此。
《爱新觉罗氏三代满学论集》(远方出版社,1996年)与《爱新觉罗氏三代阿尔泰学论集》(日本,明善堂,2002年)两部著作,是先生祖孙三代(金光平、金启棕、乌拉熙春)关于满学、阿尔泰学研究的论文合集。弘扬爱新觉罗家族的学术成就,先生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漠南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年,32开,31.4万字,401页)一书是先生蒙古学研究中的重要著作。先生母系姻亲多为漠南北蒙古名门,故自幼耳濡目染,熟知清代蒙古掌故和满、蒙二族历史关系。兼之在内蒙古大学任教多年,故先生的一部分著述涉及满蒙关系、蒙古文化方面。代表作如:《海蚌公主考》、《归化城喇嘛暴动传说考》、《中国式摔跤源出契丹蒙古考》、《清代汉译的蒙古乐曲》、《丰富多彩的清代蒙古文化》等。
《清代蒙古史札记》是先生在内蒙古大学工作多年所做札记之一,内容不但有翔实丰富的蒙古史实,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更有许多素材是因先生出身清朝皇室,母系又为达延汗后裔、姻亲多漠南蒙古王公贵族,从小熟知的清代满蒙掌故,该书出版之后,大受欢迎,当年来京看望先生的内蒙古大学的学者曾告诉先生:这本书在在蒙古史学界“人手一册”,足见该书之价值。
《中国摔跤史》是金启棕先生在研究少数民族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贡献时选择的突破难点。他选择了体育运动中今天极为流行,且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中国式摔跤”作为一个题目来加以考证。为什么说是难点呢?因为中国民间的体育运动“中国式摔跤”,究竟起源于何时,它的流派如何,它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演变、发展如何,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摔跤运动有怎样的关系,至今还没有系统的著作问世。
为了研究考证中国式摔跤运动的起源、演变与发展,具有深厚史学功底,掌握女真、满洲蒙古语言文字的金启棕先生从四十年代始就各个历史时期、各种版本、各种史书、民间笔记杂著中的各种记载中寻摘关于“摔跤”的只言片语、点滴史料,然后集腋成裘,历经几十年研究,理出了中国式摔跤自古至今的发展脉络。实非大家之所不能。《中国摔跤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32开,9.7万字,216页)就是这样一部先生携孙辈(金启棕、凯和)共同完成的,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史实之作。
《顾太清与海淀》(北京出版社,2000年,32开,15万字,220页)先生以顾太清之后人,熟知其家世,围绕顾太清的活动及其与海淀的关系,介绍了这位清代女词人的生平及其创作。顾太清本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其叔曾祖鄂尔泰乃清康熙朝举人,雍、乾两朝重臣。其祖父鄂昌为雍正举人、甘肃巡抚,后获罪被贬,家境败落,致其父鄂实峰搬到今海淀区落户。顾太清出生和少年时代居住海淀,道光四年(1824年)成为奕绘贝勒之侧室。先生介绍了顾太清与奕绘贝勒从诗词唱和到相爱成婚,再到丧夫、被逐出王府,最终又重返王府直至暮年的坎坷经历。透过顾太清的经历可以体会到清代中后期王公贵族家庭的真实生活。书中通过对顾太清与奕绘贝勒成亲而改名换姓经过的详细记述,澄清了世人对其家世的误传,通过对顾太清与荣王府及其与正室、亲友之间关系的描述,为客观地认识历史,特别是认识当时王府、旗人的风俗习性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此外,先生还将《西林觉罗氏世系表》、《顾太清(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景点
西林春)年谱》、《顾太清有关海淀诗词》、《奕绘有关海淀诗词》等附录于后,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梅园集》(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则汇集了先生满学研究的精粹之作。
此外,先生还同张佳生主编《满族历史与文化简编》。全书共分为16章,分别为《满族的先世》、《满族杰出的历史人物》、《旧满洲与新满洲》、《八旗制度下的满族》、《八旗姓氏和八旗人名》、《满族对中国统一事业的贡献》、《满族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满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演变》、《满族文学及其发展》、《满族对自然科学的贡献》、《满族的艺术》、《满族传统风俗》、《清代满族教育》、《辛亥革命前后的满族》、《新中国成立后满族的发展》等。其中《八旗姓氏和八旗人名》论述了八旗姓氏的来源与演变,以及八旗命名的变化与特点。《满族统治者的民族政策》分析了其“因俗而治”的发展过程与成败得失。《满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演变》,通过对满语语法结构和语音的理论分析
中国历史上的好母亲故事
,阐明了满语的发展历程。《满族文学及其发展》,将满族文学划分为奠基期、始兴期、鼎盛期、衰落期四个阶段,并较详尽地论述了各个时期各种文体的发展状况及成就。《满族的艺术》从总体上论析了满族的音乐舞蹈、戏曲、绘画的成就和影响及民族特点。书后所附《全国满族自治县与满族乡通览》,使读者对满族的区域分布一目了然。此书为辽宁省民族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集体成果。(辽宁民族出版社,1992年出版,32开,26.5万字,378页)
先生学识渊博,研究内容涉足广泛,《红楼梦新研究》(日本,明善堂,2002年)是先生携子孙三代(金启棕、金适、凯和)的红学研究之作。金先生对满族文学名著,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有精湛的研究,其研究角度仍然是配合满族文化史的研究。他认为《红楼梦》是清代满蒙王公府邸的典型写照,著名蒙古族作家尹湛纳希《一层楼》脱胎于《红楼梦》的原因也在于此。先生论文《论红楼梦中的北俗》、《红楼梦人名研究》、《红楼梦中的耍猴儿》都是从这方面着眼进行研究的。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在启棕先生逝世周年纪念的悼文中写道:“启棕先生是我所知满族学者中,最为学识渊博而成就卓荤不凡真儒师,非寻常可得而比肩者也。余与先生初不相识,因读其著作而心仪之。如其论著中详述清代汉人旗籍,及内府王公属下包衣人口种种变迁,即满汉四大奇书民族文化交融之表现,虽属一端之例,而纲领要义,己具于其间矣。先生博通满蒙汉语言、文史,多所沟通,此尤他家所未能逮。”
“他(金先生)曾以女真文字书为大立幅惠赐,汉字注明为‘红学旗帜’。我荣获此赐觉得光宠过于海外名校的学位称号(此立幅印于拙著《曹雪芹新传》的卷首,外文出版社,1992年版)。
金启棕先生既精于学问,又工于诗书。《瓤庐诗存》、《鞋蝎余音》、《丰州牧唱》是先生的三种诗词集。其诗抒发心志,高澹隽永;其词情深意蕴,佳句迭出。语也感人,情也感人。其书法遒劲婉丽,行笔温润,深得古人用笔之意。尤其以女真文书法著称,世人得之,视若珍宝。
先生还相继整理出版了先人的著作《妙莲集、写春精舍词》(辽宁民族出版社,1989年)、《明善堂文集校笺》(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天游阁集》(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年)等书,为民族古籍整理工作做出了贡献。
先生还数度应邀与外国学者合作进行女真学、满学研究及参加这方面的国际学术会议。
如1983年应美国奚如谷教授之邀赴美参加“女真文化研讨会”,同年在日本应东洋文库及圣心女子大学之邀演讲“中国满学研究概况”和“女真学研究概况”;1987年至1989年与日本中部大学合作进行“满族与周边民族关系的研究”;1989年与韩国晓星女子大学合作进行“中国境内满一通古斯语言的研究”;1991年与日本江守五夫先生合作进行“满族文化史与家族”的研究等,使中国学术成就播及海外。
先生是著名的民族人士和民主人士。曾先后任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辽宁省第五届和第六届政协委员、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常委等。
先生为满族学者在研究本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名家。先生为培养人才弹精竭智,培养出一批年轻有为的学者,他的学生有些己经成为全国有关学科中的领军人物。先生30年来辛勤耕耘于内蒙古、辽宁两地,培育了一大批青年学子,为女真学、满学、清史和蒙古学输送了新鲜的血液。
先生对同志宽厚热心,朴实坦荡;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后学谆谆教导,诲人不倦,深得各界人士的敬仰。
金启棕先生于2004年4月10日病逝。学人敬献先生挽联云:“综古今成一家言,共仰高风尊学海;恢先世拓绝学路,是为儒学称宗师。”先生一生著述如林,是迄今在女真学满洲学领域付出精力最多、成果最为丰硕者。著名满学家神田信夫先生曾誉先生“实为现在中国女真学满学研究的第一人”,当今学人称先生为“女真巨星,满学泰斗”,是实至名归、恰如其分的。
先生走过了八十六年人生之旅,他在中国学术史上做出了不朽的成就。他的贡献也绝不限于女真学、满学和蒙古学,而是对整个中国文化事业的重要贡献。
(转载自《蒙古史研究》第十辑)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4993.html
以上是关于满语-著名女真、满学、蒙古学家金启踪先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满语-著名女真、满学、蒙古学家金启踪先生;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3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