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封禅-《灵应泰山娘娘宝卷》漫录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泰山封禅-《灵应泰山娘娘宝卷》漫录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灵应泰山娘娘宝卷》漫录
明代盛行女神信仰,泰山女神的地位也逐渐显赫起来。道教徒为泰山女神加上了“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的封号,编了《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嘉靖、万 历间的某些民间宗教家也以泰山女神的名义编了几种宝卷,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万历末期的《灵应泰山娘娘宝卷》
这部宝卷最早的刊本是万历末年刊经折本,上下两卷,锦缎封面,泥金书题,外套锦匣。卷首神像,依次为眼光娘娘、泰山娘娘、子孙娘娘(三像一组,泰山娘娘居中),次为送生娘娘。以下为“龙牌”:首“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次泥金书“皇帝万岁万万岁”;次“六合清宁、七政顺序。雨阳时若,万物异竖。亿兆康和,九幽融朗。均跻寿域,溥种福田。上善攸臻、障碍消释。家崇忠孝,人乐慈良。官清政平,讼简刑措。化行俗美,泰道咸亨。凡厥有生,俱成佛果”。末一龙牌标明“御制”,原为永乐北藏[1]的题词。明代嘉靖以后刊印的民间教派宝卷,卷首多刊登这三个“龙牌”。卷末为护法王灵官像,在这部宝卷中他被泰山娘娘封为巡山都管元帅。
这部宝卷的首尾也套用了佛教宝卷的形式,开经有“举香赞”:“泰山宝卷.法界来临,诸佛菩萨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荐方殷,谙佛现金身”。“皈命佛号” 不是佛教的诸佛菩萨,而是以泰山娘娘为首,依次为眼光、子孙、送生、注生、催生、痘疹、王母等各位民间信仰的“娘娘”,最后才是“救苦救难威灵观世音”、“尽虚空遍法界过去未来佛法僧三宝”。卷末亦有“回向偈”,所用为明正德问无为教始祖罗清《五部六册》中的《十报歌》,文字略有不同:一报天地覆载恩,二报日月照临恩,三报皇王水土恩,四报爷娘养育恩,五报明师传法恩,六报六方无士马,七报合堂贴骨亲,八报八方民安乐,九报九祖超三界,十报十类米孤魂。宝卷正文共二十四品(或“分”,称“品”或“分”,是音同字异):初展泰山宝卷品第一,敕封天仙圣母品第二普天下立歇马堂品第三圣母娘娘问送生分第四 善恶分明因果报应无差分品第五眼光娘娘神通广大品第六国泰民安万民乐业品第七因正果正(证)菩提正品第八圣母娘娘舍子孙分第九转凡成圣不往来品第十娘娘发心留经品第十一施财刊板功德无量品第十二娘娘增福延寿分第十三娘娘护国救民分第十四夫人告娘娘察看虚实分第十五圣母娘娘化人听天由命品第十六天仙圣母游行三界品第十七有福修福高迁一步品第十八娘娘出巡回泰山分第十九娘娘灵光发现品第二十舍财刊板求子分第二十一善恶不差因果不昧分第二十二施财造经功德无边分第二十三收圆结果宝卷完成分第二十四每品(分)开始均为时兴南北曲或小曲重头两支或四支,各品(分)依次为[上小楼]、[驻云飞]、[耍孩儿]、[金字经] [侧郎儿] [红绣鞋]、[朝天子]、[桂枝香] [黄莺儿]、[清江引]、[皂罗袍]、[挂金销]、[画眉序] [罗江怨] [傍妆台]、[一封书]、[迭落金钱][寄牛草] [锁南枝]、[浪淘沙]、[步步骄] [驻马听] [甘荷叶]、[连环要孩儿]。有的品(分)中尚插唱专题歌,如《圣母娘娘送子歌》第七品)、《参禅打坐出性歌》(第十三分)、《还元歌》(第二十一品)等,这些专题歌均七言唱句。
这本宝卷反复说明泰山娘娘的神威和灵应,没有统一的故事。开经偈后和第一品中讲述了这位女神的出身及修仙得道封神的经历:
夫泰山娘娘者,天仙圣母碧霞元君,镇守泰山,感动天下。……原是西牛贺洲[2]升仙庄金员外,母黄氏,圣母娘娘投胎,三岁吃斋,七岁悟彻心明,聪明智惠(慧),智广才高,万法皆通。感天子取(娶)坐昭阳。娘娘原不恋皇宫,被父母赶出仙庄。信步游行,来到东土泰山。隐姓埋名,苦修三十二载,亦得明心见性,神通广大。指山山崩,指水水灭,呼风风至,唤雨雨来,降妖灭怪,无所不通。
自元代以来,宗教家们为泰山女神的出身编了各种故事。道教徒把她说成东岳大帝的女儿,而这里却 说她出身于平民百姓。由于明代民间教派多倚称佛教,所以说她生于中国之外的“西牛贺洲”。“君王宣她不授(受)”,使她保持了处女身份,又可具有“娘娘”(对后 妃的俗称)之称。
关于这部宝卷的宗教归属,下文将专门论述。它可能是明末黄天教或西大乘教徒所编。这两个教派都是“外佛内道”而以“无生老母、真空家乡”为终极信仰的民间教派,所以卷中宣讲“到西方亲见了无生老母,也无生也无死永不还乡”,“修行人成其证觉,赴天盘(即“真空家乡”)坐莲花永得久长”(第九品)。但这部宝卷是借用民间信仰的泰山女神故事来布道的,为了说明女神的来历,宝卷中设计了一个杂乱的神系:坐在“龙霄宝殿”上的是“龙天教主”,它之下“聚集三百六十应感天尊,八万四千真人,二十八宿,九曜星官,诸天神王排班站立”;而由“三官大帝上奏玉帝”女神的神通,而由“玉帝牒申天佛,天佛亦准;千(天)佛牒文,玉帝敕令,升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这位至高无上的“天佛”,也透露出无生老母信仰的信息。
关于这部宝卷的刊印,第十品以后穿插交待是由京都张员外妻董氏夫人,因无子而发愿舍财刊板印造的。
二
关于这部宝卷编刊的年代,可由宝卷中作者的自述推定。在第二十四品中作者说:
我留其经,劝人行善,化人念佛,幷无图利。……先造《十王宝卷》,众人钱粮,所求如意。《伏魔宝卷》老长者独自发心,及感合会善人,共拾资财,结果完成。《泰山老母灵应宝卷》,原是(张员外)妻黄氏自施资财刊板,而娘娘报应,所求老母,尽皆如意,心愿已足。
第十二品中也有叙述:“《十王卷》施钱银缘成结果,《伏魔卷》施贪财结果完成。”
以上说明作者在编刊这本宝卷之前不久,还编印了《十王宝卷》(即《泰山东岳十王宝卷》)和《伏魔宝卷》(即《护国佑民伏魔宝卷》),这两部宝卷均有传本。《护国佑民伏魔宝卷》,今存明、清多种刊本体制、内容与《灵应泰山娘娘宝卷》相似:反复说明关圣帝君(关羽)的灵威和舍财刊印、宣讲这部宝卷的功德。卷中称:二月三日受关帝启示作此宝卷,丁巳年癸卯月(即二月)完成,张、曹、李、王、张五位善人舍资刊板。(第一、二十一、二十四品)此可与《灵应泰山娘娘宝卷》中所述“《伏魔宝卷》老长者(即卷中所述张员外)独自发心,及感合会善人,共舍资财,结果完成”互相印证。这本宝卷完成的年代“丁巳年”可由以下界定:
(一)关羽被万历皇帝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的年代,清李调元《新搜神记》称为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五称为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3]。本卷中称关羽为“伏魔大帝”,因此写成年代当在此后。
(二)《灵应泰山娘娘宝卷》中称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新修白草洼西顶娘娘庙为“新修盖行宫殿宇”(见下文),其写作时间自然不能上距万历三十六年太远。查万历四十二年后的第一个丁已年为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因此这本《伏魔宝卷》于万历四十五年二月三日开始写作,当月就完成了。《灵应泰山娘娘宝卷》写作刊印于《伏魔宝卷》之后,按卷中叙述,时间也就在此后一、
中国历史上感人的情亲故事
二年间。
《泰山东岳十王宝卷》,今存明清多种刊本。内容为纳子悟空自述到地狱中观看犯人所受各种苦刑的情形,因劝人修善积福。其中“劝恶行善分第四”和“吕祖立地基分第五”,叙述善男信女到护国保明寺赴莲池大会,卷中赞颂该寺的开山祖、也是西大乘教的祖师吕祖:“开山吕祖根基深,原是南海观世音”,“开山吕祖立下地基,天下善知识普化善人”,“黄村吕祖立,至今得兴隆。天下众善人,挂号对合同”。日本学者泽田端穗教授据此认为这本宝卷是西大乘教的宝卷[4]。
西大乘教是嘉靖、万历间在北京、天津地区流行的一个民间教派。保明寺又称皇姑寺,在北京西山黄村。它是一座特殊的尼寺,其开山始祖吕牛据传曾救过明英宗朱祁镇。英宗复辟后诏封吕牛为“皇姑”,故俗称皇姑寺,又赐额“顺天保明寺”。西大乘教同嘉靖后在上述地区并行发展的黄天教都是外佛内道的民间教派,他们的宝卷也经常通用。所以上述宝卷中也提到“皇天教”。
《灵应泰山娘娘宝卷》第十一品中借泰山娘娘之口说,她“缺少行觉宝卷,径送悟空入宅,施法留经,着老长者、董氏夫人施财刊板,留于北京”。这个悟空,即《十王宝卷》中的的“衲子悟空”。因此可知,这部宝卷同《十王宝卷》《伏魔宝卷》均系这位以僧人(和尚)面目出现、法名悟空的人所作。从宝卷中文字粗疏、地理知识混乱来看[5],这位作者文化水准不高,应是西大乘教的一般布道人员。
三
泰山女神信仰的流播以大运河为载体,南到长江,北到京津地区。《灵应泰山娘娘宝卷》产生于北京,与其它文献相对照,可以考见明万历前后北京地区泰山女神信仰传播的情况。第二品中说泰山娘娘:
立令场普天下尽都扬名:三头营惟东顶娘娘镇就,丫结山惟北顶普度束生。立涿州修庙堂普度男女,马驹桥正正低(的)镇住北京。白草洼新修盖行
中国历史兵法故事有哪些
宫殿宇。……
第十六品写泰山娘娘“巡行三界”时,也提到上述这些“行宫”,其中马驹桥一处称“歇马堂”。
“白草洼”后人称之为“西顶”,其庙为护国洪慈宫。明末太监刘若愚《酌中志》称:“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始建西顶娘娘庙于此。其地素洼下,时都中有狂人倡为进土之说。凡男女不论贵贱,筐担车运,或囊盛马驮,络绎如织。”[6]上文已述,这本宝卷编刊于万历四十五年后不久,所以称此地为“新修盖行宫殿宇”。
“三头营”在北京东直门外,故称“东顶”;丫结山在京北昌平县境,故称“北顶”。清顾炎武《昌平山小记》卷下云:“(州)东南三十里为丫髻山,二峰高耸,上有碧霞元君祠。”
“马驹桥”在京东通州(今通县),元时建,明时改称弘仁桥,民众仍俗称马驹桥。其桥处北运河上,庙在桥东头,“西向临桥,若梯阶之”。庙始建于明成化(公元1465一1487年)间,是北京地区最早建立的碧霞元君庙。明末刘恫、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四月一日至十八日,倾城趋马驹桥,幡乐之盛,一如岳庙。碧霞元君诞也。”卷三“弘仁桥”条,对都人进香礼拜泰山娘娘的盛况有极生动的描述。
“涿州”在京南,即今涿县。《酌中志》卷二十四:“涿州去京师百余里,其涿郡娘娘,宫中咸敬之,中官进香者络绎。”卷二十“四月”条云:“初旬以至下旬……涿州娘娘、马驹桥娘娘、西顶娘娘进香。”所说为内廷风俗。
以上说明在万历年间北京地区崇祀泰山女神最盛的是通州马驹桥的元君庙,它也是最早建立的泰山女神庙。其地处在北运河中间,临河西向建,说明女神信仰是沿着大运河往北传播的[7]。同时也说明清初北京地区女神庙“邦郭之间、五顶环列”的局面,尚未形成。至于清及近代女神香火最盛的“金顶”妙峰山庙会,更是清代康熙以后的事了。
各地信仰泰山女神的民众有“香会”的组织。这是一种松散的信仰组织,人数不等,为首者称“会首”。平时通过“会茶”活动互相联络,筹集香资,每年(或数年)为泰山女神进香。顾颉刚《妙峰山的香会》[8]对京津地区这类香会做了详细的调查,但对香会源于何时?调查报告中称未详。这本宝卷第九品中说到香会的 “会茶”: 诸贤圣既会茶要进明香,口里那(挪)肚里攒积聚钱粮。成年间来含茶耍把心诚,有善神善落上上了尊名。因会茶去进香还了本顾,会了茶如不去难哄娘娘。
本卷和《伏魔宝卷》中提到的老长者(张员外),他的妻子董氏,及李、王、张、曹等“合会善人”,说明他们就是一个香会组织。悟空编的这三种宝卷,也是由他们出资刊印的。
明万历刊《金瓶梅词话》中曾描写了“会茶”的情形,在第六十八回中,西门庆令玳安去找媒婆文嫂,只见“文嫂和她媳妇儿陪着几个道妈妈子正吃茶”,“上面供养着利市纸,有几个人在那里会茶倚报,进香算帐”。文嫂不愿离去,说:“累哥到家回声,我今日家里会茶。……”这位媒婆是会首,所以第六十九回中写她 “把家中倚报会茶,赶腊月要往顶上进香一节,告诉林氏”后,林氏说:“你儿子去,你不去罢了!”她说:“我如何得去
中国历史人物的抗日故事
?只教文堂儿带进香去罢了。”这段描写也有助于理解《金瓶梅词话》产生的文化地理背景。
参照《金瓶梅词话》中“会茶”的描写,可知明万历间信仰泰山女神的民众香会活动已很普遍。《灵应泰山娘娘宝卷》中有关“会茶”“进香”的描述,也说明当时的一些民间教派不仅利用民众的女神信仰,也通过“香会”来传播和发展其宗教组织。这种情况近现代仍然存在,到泰山进香的河北、河南及山东各地的香会,大都有民间教派组织的背景,过去泰山地区也成为各种民间教派十分活跃的地区。
四
《灵应泰山娘娘宝卷》中所规定的泰山娘娘的神格,凌驾于泰山正神东岳大帝之上,表现出明代民间宗教女神崇拜的特点。第一品中说泰山娘娘:往上边管天兵先天圣母,中管着只(这)神兵十万八千。下管着众鬼魂不知其数,辖天齐管十王总管阴间。按七十管五司一十八狱,管天下府州县善女善男。封王灵巡山的都管元帅,镇泰行(山)无偏比不论愚贤。……来娘神通,广大无边,使纵王灵官。七十二位,神只巡环。眼观十万,日赴千坛,巡香童于,十万零八千。
“天齐”即东岳大帝,它是道教、也是历代封建王朝尊奉的泰山山神。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自封建社会初期泰山已成为帝王受命于天统治天下的权力的象征。自然不会允许这位女神做为泰山正神。因此,宋真宗搞封禅闹剧,虽有借重这位女神的缘由,也只是附带为女神修了个庙。道教为了利用这位女神,尽力在东岳大帝与女神之间摆正关系,编出了女神是东岳大帝的女儿的传说[9]。《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中,则谨慎地回避了这一问题,假借元始天尊说法,称女神是 “受命玉帝,证位天仙。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罪福照极,感应速彰”,说女神是玉皇大帝麾下的一位“天仙”。《灵应泰山娘娘宝卷》显然吸收了这部道经的部份内容,但对女神却赋予泰山正神的神格。她是“天佛牒文、玉帝敕令”的“碧霞元君”,不仅上管天兵、神兵,下管地狱诸司,连东岳大帝也成了女神的麾下。这是以民间的信仰为依据的。明代文人登泰山,大都惊叹民众对泰山娘娘至高无上的崇拜,“元君像不及三尺,而香火之盛,为四大部州所无”[10],而碧霞官旁边的东岳大帝庙,却“陋不胜香火”[11]。
五
这部宝卷中一再表白对大明王朝的赞颂: 敬君王胜念佛胜敬父母, 君王是护国佛与佛相同。 报皇王圣水土恩情意重,求国家万万载永不改更。一统天下,国属大明,天下定太平。才出圣母,广大神通。聚集钱粮,进与朝廷。施人修福,广积布阴功。(第六品)泰山娘娘也为朝廷效力:圣天子时有道灵神住世,保大明万万岁万万余年。圣娘娘还护着真明(命)帝王,何况咱良百姓不纳粮钱?有君王要世间万民乐业,要一日无帝主闹闹喧喧。万岁爷既就是活佛在世,现知(之)今执掌着万里江山。(第十三品)对朝廷的赞颂,还贯穿在这部宝卷中一再宣传的贫富天定、听天由命的说教中。如:既为人生中国不做杂事,守本分行正道且过光阴。命若有老龙天自然加护,命里无枉求财惹下灾星。……贫富贵贱,听命由天,各人守自然。命里修下,吃穿不难。天佛加护,万事俱全。一切万物,只凭老龙 天。(第十五品)而皇亲国、“金枝玉叶”享受荣华富贵,则是命里注定的:圣母娘显神通慧眼观看,见北京男共女闹闲喧喧。皇城里尽都是金枝玉叶,尽都是佛菩萨罗汉临凡。一个个尽都受荣华富贵,不愁吃不愁穿福禄无边。……(第十七品)
封建社会中农民的国家观念是同朝廷、皇帝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即使是起来造反,也大都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明嘉靖万历间传入北京的各民间教派,往往通过太监传入内廷,或依附于皇亲贵族。如上所述,西大乘教正是得到“皇亲内宦”和后妃们的庇护,得以发展的。因此,这部宝卷中如此歌颂朝廷、“金枝玉叶”,粉饰太平,而让民众安于命运,幷不奇怪。
自嘉靖后期,国外倭寇不断侵入沿海一带,烧杀抢掠; 国内北方的鞑靼、俺答部及东北地区开始崛起的后金,也不断内扰。宝卷中一再宣称的“一统天下,国属大明”(按,清刊本此句改为“国泰安宁”)泰山娘娘的“护国安民”,也包含了乡土平民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这在宝卷中也有直接的反映。比如第六品中说:泰山娘娘看到天津卫径冲海口,“与倭蛮一水之地,倘有外国侵犯中华,我显露降圣,修建宫殿,镇守海门”。(按,此数句清刊本删)作者在《护国佑民伏魔宝卷》中说关帝“在玄关显神通达六(鞑虏)贼退”(“伏魔显灵降圣品第十二”)则与北方鞑靼、俺答部的内扰有关。
六
泰山娘娘原是民间信仰的神。民间信仰的神是民众创造的,除了少数凶神恶煞,它们大都具有排解民众生活中的困境和满足某些方面的企求的功能,因此也大都可亲可近。民众对这些神的信仰有明显的功利目的:有用则信,否则就抛在一边。宗教家把民众信仰的神拿了去,加以改造,便成了凌驾于众人之上、控制民众精神生活的偶像。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宗教,不论是道教或各种民间教派都是这样。它们往往又按照封建社会的政治模式,赋予各种神以不同的等级神格,使宗教神的体系酷似封建政权的体系,不仅统治着彼岸世界,也控制着现实社会,成为封建政权的补充。这部宝卷中的泰山娘娘也是这样被民间宗教家改造了的神。
西大乘教和黄天道都是外佛内道的民间教派。基于民间的信仰,这部宝卷中提高了泰山娘娘的神格,把道教神系中东岳大帝和地狱十王的部分神权授予泰山娘娘,让她管天、管地、统帅十万零八千“巡香童子”,巡查和管理人间的善恶福报:“善增福,恶降殃,法不容情”。这善恶的标准,仍然是封建伦理道德,以维护封建社会的生活秩序。至于困扰民众的贫富不均、贵贱不等,则是命中注定的,老百姓只有“听天由命”“守本分,行正道,且过光阴”。这样,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便成为合理完满的了。宝卷中赋于泰山娘娘“护国佑民”的神格中,透露出乡土平民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而这又是以维护大明朝廷的统治为前提。至于宝卷中所述那一套“坐功运气”的修炼方法,源于道教的内丹派,在理论上幷没有发展。
注释:
[1] “永乐北藏”系明永乐十九年至正统五年(1421—1440)在 刻印的《大藏经》。
[2] “西牛贺洲”乃“西牛货洲”之误,系佛教所说“四大部洲”之一。位于须弥山(宇宙中心)之西的咸海里,因以牛为货币,故名。中国所居为南瞻部洲。明王之纲《玉女传》(见《岱史》卷九)引用的《玉女传》,称泰山娘娘生于“西牛国”,则是“西牛货洲”的再传讹。
[3](日)泽田瑞穗以为明天启四年(1624)始加此封号,因认为《伏魔宝卷》成书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见《增补宝卷研究》,日文,东京:国书刊行社,1975,页112--113),是因作者没有看到本卷明刊中对大明皇帝的歌颂。
[4] 见前引泽田书,页108。
[5] 卷中每以“泰(太)行山”和“泰山”相混淆。
[6] 《万历野获编》卷二九“谣言进士”条也有相同记载。
[7] 明人所建泰女神“行宫”多在运河所过州县,且多临河而建
中国历史故事武松打虎
,此亦泰山女神沿大运河南北传播的旁证。参见蒋静芬《江苏方志中的碧霞行宫》,载《泰山研究论丛》第四集,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1。
[8] 载《妙峰山》,广州: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1928。
[9] 见元刊秦子晋撰《新编连相搜神广记》前集“东岳”,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90。
[10] 明张岱《岱志》,载《琅琊文集》卷二。
[11] 见明王世贞《游泰山记》,据明万历刊《道藏》本《岱史》卷十八引。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0169.html
以上是关于泰山封禅-《灵应泰山娘娘宝卷》漫录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泰山封禅-《灵应泰山娘娘宝卷》漫录;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7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