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新疆历史-新疆地方志与新疆乡土志稿

  • 新疆历史,乡土,新疆生活,中国古代史,历史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20 00:52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新疆历史-新疆地方志与新疆乡土志稿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新疆历史-新疆地方志与新疆乡土志稿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新疆地方志与新疆乡土志稿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地方志占很大比重,现存8000余种地方志,记载着我国各地行政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状况,可以说是我国独特的地方史百科全书。
中国编纂地方志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晋乘》、《楚梼杌》及《鲁春秋》等一类地方史著作,而《尚书·禹贡》篇更是有系统性地理观念的作品,可与《山海经》并称我国地方志的鼻祖。“地方志”又称“方志”,宋代以降始名。隋唐时多称“图志”。由于不断改进体例、取材渐博、所涉日富,先为史地分载,继为史地合记,分门别类,遂成为政治、经济、史事、民俗风土、金石、考古、天文、地理、农业畜产、矿藏资料等无所不包的区域性专著。至元明清三代,经各朝政府着力提倡和学者的征证详勘,中国地方志体例渐臻完备,体系始终至底成。
中国方志的编纂历代从未中辍。元明清三代,中央政府均有修纂“一统志”之举。此外,两省有总志,一省有通志,皆为官修。省以下又有府志、州志、县志、乃至乡镇志、乡土志。清中期,屡下诏全国州县修志,如雍正帝曾通令各省府州县志60年修订一次。因此,现存各地的方志,以清代纂成者居多。
从各地区现存地方志数量看,多寡十分不均。江苏、浙江、河北、山东等素称文化发达地区,都在600种左右。以省通志为例,浙江有8种,江苏、山东、河北也各有四五种之多;省以下之府、州、县志,如上海、杭州、无锡、泰安均多至十余种。相比之下,地处边陲的新疆的方志就少得多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省区,处于欧亚大陆中心,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中段,荟萃东西方文明。这里古代称“西域”,生息繁衍于此的众多民族创造了世人瞩目的古代文明。我国“正史”从《史记》开始,都有关于西域的政治、军事、经济、民族、文化等状况,但尚不能纳入方志的范畴。隋朝裴矩的《西域图记》,唐朝许敬宗的《西域图志》,均开新疆方志之先河,惜已失传。之后历经千年直至清初,无一志问世。
新疆的地方志,大多编纂于清代。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华书局1985年版),现存新疆方志有111种,除去同书异名本,或同书之不同节印本,尚有83种,同内地一些省区相比,此数少得可怜。新疆方志,从修纂时间看,最早的是唐朝乾元年间的《西州图经残卷》,记述唐代中期吐鲁番地区之县名、交通、宗教、民俗;最晚的是邓缵先的《乌苏县志》和阚凤楼原纂、吴廷燮补编《新疆大记补编》,成于民国时期;余均成书于清代,最早为乾隆时期,最晚迄宣统年间。
新疆的方志,从记载地域看,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全疆性通志
《西域图志》与《新疆图志》是首先应提到的两部官修通志。《西域图志》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开始编纂,二十七年(1762年)傅恒等纂成初稿,四十七(1782年)英廉等增定,名《皇舆西域图志》,由武英殿刊行,全书52卷,其中有卷首4卷,为乾隆皇帝关于西域题咏和记事,下分图考、列表、晷度、疆域、山、水、官制、兵防、屯政、贡赋、钱法、学校、封爵、风俗、音乐、服物、土产、藩属、杂录19门,记载范围包括当时新疆全部兼及嘉峪关外州县,所据资料亦多经勘核,且有实地考察所得,为《大清一统志》新疆部分之所据者。《新疆图志》始纂于宣统元年(1909年),时设立新疆通志局,由王树楠总纂,3年完稿,凡116卷,计约200万字,分建置、国界、天章、藩部、职官、实业、赋税、食货、祀典、学校、民政、民俗、军制、物候、交涉、山脉、土壤、水道、沟渠、道路、古迹、金石、艺文、奏议、名宦、武功、忠节、人物、兵事等29门。该书地图,则以《新疆全省舆地图》立名,于宣统三年(1911年)在汉口印行。《西域图志》与《新疆图志》是清代新疆方志编纂史上两个里程碑,正好象征清王朝统治新疆的开始与结束。
在新疆的通志中,《西陲总统事略》和《新疆识略》也应提到。《西陲总统事略》由伊犁将军松筠主持,祁韵士编纂,嘉庆十三年(1808年)刻印成册,凡12卷。《新疆识略》,徐松修纂,初名《伊犁总统事略》,道光元年(1821年)松筠奏进,赐名《钦定新疆识略》。在光绪新疆建省前,伊犁一直是新疆全境的首府,新疆最高军政长官伊犁将军的驻地,所以这两部书尽管名冠伊犁,仍均属全省范围通志。祁韵士、徐松都是当时著名学者,以其修纂两书的价值较高而为后世所推崇。但是,这两部书所叙重点仍是伊犁地区,对其他地区的记述失之过简,故有的学者评曰:“作为全省性的通志来要求,似有畸轻畸重之嫌”。
其他如《西域闻见录》、《新疆纪略》、《新疆大记》也值得注意。《西域闻见录》(椿园)撰,成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凡8卷,约4万字,当是私撰之作,所记又都为撰者目睹耳闻之事,记叙生动,内容丰富。是书刊印之后,翻刻本层出,据编计同书异名者多达17种。不足的是嚘嚒﨣误讹传之处很多。如对1771年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蒙古举族东返祖国的错误记述,俯拾皆是。《新疆纪略》,又名《珠华亭纪略》,珠克登纂,记述新疆南、北、西3路73座城池之历史沿革、官制、营制、军台、卡伦等,3万余字,记事止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所载浩罕与中国交界状况,皆躬履详勘所得。此书较为罕见,仅存清抄本。《新疆大记》,阚凤楼纂,成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约10万字,专记新疆方舆道里,并述维吾尔、准噶尔事略。民国年间清史馆总纂吴廷燮受阚凤楼孙阚锋之托,增补成《新疆大记补编》,民国24年(1935年)出版,凡9卷叙疆域山川、道路沟渠、田赋户口,部族物产、郡县建置始末等,记事至民国11年(1922年),是继《新疆图志》之后的又一部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新疆方志。
(二)区域性方志
清朝的乌鲁木齐都统、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所管辖地区,分别包括现今几个或十几个县。
乌鲁木齐都统官衔仅低于伊犁将军,受伊犁将军兼管,其统辖地区东起哈密、巴里坤,西至精河,南达吐鲁番,包括今天的哈密地区、吐鲁番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及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的精河县。记述这一地区的清代方志较重要的有《乌鲁木齐政略》、《乌鲁木齐事宜》、《三州辑略》等。《乌鲁木齐政略》不分卷,2万余字,记载乌鲁木齐所属巴里坤、奇台、昌吉、玛纳斯等地建置沿革和官制、营制、疆界、屯田、厂务、军台、墩塘、驿站等事,内容颇详,记事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仅有抄本传世。《乌鲁木齐事宜》,永保纂,成于嘉庆元年(1796年),3万余字,分疆域、山川、城池、古迹、官制、兵额、粮饷、屯田、户口、赋税、仓储、库贮、铁厂、马厂、官铺等,记垦荒屯田尤详。该书为乌鲁木齐地区首部方志,有嘉庆年间刻本和《边疆丛书续编》油印本。《三州辑略》,和瑛撰,成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9卷,15万字,是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三地的通志,因三地确当为唐代伊、西、庭三州,故名冠“三州”。是书分疆域、建制、沿革、仓储、户口、赋税、屯田、粮饷、营伍、马政、礼化、学校、艺文、物产等项,所列发遣于乌鲁木齐效力赎罪官员名单和履历,则为同类志书所无,所憾惜是详述乌鲁木齐而略载吐鲁番、哈密。
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管辖地区是我国西北边疆,比现今塔城地区范围大得多,永保的《塔尔巴哈台事宜》,为这一地区的最早方志,成于嘉庆六年(1801年),长期以来仅流传抄本。1950年吴丰培先生将其辑入《边疆丛书续编》油印刊行,自此为研究者所重视利用,是志总叙塔尔巴哈台之疆域、城垣、坛庙、户口、田赋、关税、俸饷、建制、营制、水利、贡马、卡伦、军台、贸易、屯田等,多以档册及调查材料为据,均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咯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南疆8城: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包括今和田地区、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清代统称之为“回疆”。这一地区的方志,首推《回疆志》和《回疆通志》。《回疆志》又名《新疆回部志》,永贵、固世衡撰,苏尔德增撰,成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全书约4万字,记述回疆各城的天时地理、山川城池、官制俸禄、户口赋役、民风习俗、风物特产、是天山南路各地的通志。《回疆通志》又名《回疆事宜》,和瑛撰,成于嘉庆九年(1804年),约15万字,除记述回疆八城的史事外,还记叙吐鲁番、哈密两城的沿革。该书风俗等篇录自《西域闻见录》,而所记人物传记,则多源出于祁韵土《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三)府、厅、州、县方志
这类方志清代以前十分罕见,唐代《西州图经残卷》、明代《石城哈密记略》即是现存的两种。《西州图经残卷》,是1905年法国人伯希和在敦煌莫高窟,发现并运往国外的,后经罗振玉辑人《鸣沙石室佚书》和《敦煌石室遗书》,仅存残缺之《道路篇》和《佛学篇》共47行。清以降,新疆地方行政建制大体上经历三个递次演变阶段:顺治至乾隆中期,为地方建置未设阶段;乾隆中期至光绪十年(1884年),为军府制与郡县制并存阶段;光绪十年新疆建省后,为普遍实施郡县制阶段。
乾隆中期清政府统一新疆后,新疆各地建制并不划一,设立郡县制的只有哈密到精河一线地区。这一阶段的方志,成书最早的是格琫额的《伊江汇览》,成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该书不分卷,3万余字,分疆域、山川、风俗、土产、文献、城堡、坛庙、衙署、仓储、官制、营伍、兵额、户籍、学校、军械、赋税、差役、屯政、马政、牲畜、水利、船运、贸易、钱法、台卡、外藩等,该志为伊犁地区首部方志,对研究清朝统治新疆初期伊犁地区政治、经济有重要参考价值。之后又有《(乾隆)伊犁事宜》(又名《总统伊犁事宜》)和《(咸丰)伊江集载》,以上3书长期以来仅有抄本传世,弥足珍贵。近年来经初步整理,收入了马大正编《清代新疆稀见史料汇辑》(1990年全国图书馆文献资料缩微中心出版)。道光、咸丰年间成书的有钟方《哈密志》(51卷),斐森布《喀喇沙尔志略》,珠克登《喀什噶尔略节事宜》,保恒《乌什志略》(又名《乌什事宜》)等。
同治后至光绪初,沙皇俄国和中亚浩罕国又相继入侵新疆,致使这一阶段新疆方志的修纂出现了空白,及至光绪十年新疆建省,行政建制与全国划一。清末政府推行新政,京师成立编书局,通令各地州县编纂地方志和乡土志。新疆一时也兴起了编纂乡土志热潮。

全国乡土志编纂以光绪五年(1879年)吴大猷纂山西《保德州乡土志》为发端。后以推行“新政”为契机,清政府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4月,颁行小学堂课本《乡土志例目》,内称:“所设初等小学堂学科,于历史则进乡土之大端故事,及本地古先名人事实;于地理则进乡土之道里、建置、及本地先贤祠庙、遗迹等类;于格致则进乡土之动物、植物、矿物。凡夫子于日常所必需者,使知其作用及名称,盖以幼稚之识,追求高深之理想,势力凿柄难人,惟乡土事,耳所习闻,目所常见,虽街谈巷论,一山一水,一木一石,平时供儿童之嬉戏者,一经指点,皆成学问,其引人入胜之法,无愈此者,故必有乡土志,然后可以授课。海内甚广,守令至多,言人人殊,虑或庞杂,用是拟选例目,以为程式。”对于乡土志编撰的目的,杨承泽在山东《泰安县乡土志》序中发挥道:“其宗旨以教人爱国为第一要义。欲使其爱国,必令自爱其乡始;欲使爱其乡,必令自知其乡之历史、地理、山川、人物,而后学问逐渐扩充,以启其知识技能,此乡土志之所由作也。”当时乡土志编写的统一提纲有3类凡15项,即历史类:政绩录、兵事录、耆旧录;人类类:户口、民族、宗教、实业;地理类:山、水、道路、物产、商务。随着编纂的开展,有的府、县乡土志还增加了田赋、税厘、钱币、孝义、祀典、庙祠、古迹、风俗等项目。
光绪三十年(1907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编书局,乡土志的编纂工作在全国各地得以全面铺开,及至清亡前,亦未中断。1914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又催促各县编修乡土志。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所载统计,现存全国乡土志493种,除宁夏、青海、西藏、台湾四省未见有乡土志外,辽宁、吉林、陕西、山东和新疆有30种以上。地处边陲的新疆,乡土志的编纂工作成绩相当突出,但由于自民国初至解放前,屡经动乱,新疆的乡土志从未刊印过,仅有稿本存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湖北省图书馆将收集到的29种新疆乡土志率先打印成册,题名为《新疆乡土志稿29种》,此为新疆乡土志刊印之始。1976年新疆阿克苏地委办公室档案科将此29种改竖排为横排翻印。29种分别是:伊犁府、焉耆府、温宿府、疏勒府、莎车府、昌吉县呼图壁、阜康县、孚远县、鄯善县、宁远县、绥定县、精河厅、哈密直隶厅、若羌县、轮台县、和阗直隶州、皮山县、洛浦县、伽师县、巴楚州、英吉沙尔厅、浦犁厅、温宿县、拜城县、库车直隶州、沙雅、温宿分防柯坪、乌什直隶厅。因其中若羌有2种,故实际上是28个行政地区的乡土志。
70年代以后,吴丰培教授将家藏5种新疆乡土志陆续刊印,它们是:吐鲁番 、镇西厅、和阗、叶城、新平。吐鲁番乡土志由中国书店刊印,其余4种编入《中国民族史地资料丛刊》。
北京首都图书馆藏有昌吉、奇台两种乡土志,均是毛笔缮写的抄本。
1986年日本中国文献研究会出现了片冈一忠编的《新疆省乡土志30种》。1905年日本人林出贤次郎(1882-1970年)两次到新疆,任教于乌鲁木齐陆军士官学校和法政学堂,在新疆前后逗留近4年,结识了布政使王树楠。回国时带回一批刚编就的乡土志,半个多世纪后,片冈一忠即据此散卷汇编成书。
现将收藏与刊印情况,按当时新疆行政区划列表如下(有“△”

不可遗忘的中国历史故事

表示收藏者):



府、厅、州、县

编者

成稿年代

《29种》本

《30种》本

吴丰培
藏本

首都图书馆藏本

备注

镇迪道

迪化府









迪化县

佚名








阜康县

巨国柱

光绪三十四年








孚远县(今吉木萨尔)

佚名

光绪三十三年







昌吉县

杨方炽

光绪三十四年








奇台县

乡土志

佚名







两种

乡土图志

佚名

光绪三十四年







绥来县(今玛纳斯)

杨存蔚









呼图壁分县

佚名

光绪三十四年








镇西直隶厅(今巴里坤)

阎绪昌
高耀南

光绪三十四年







吐鲁番直隶厅

曾炳熿

光绪三十三年






鄯善县

陈光炜

光绪三十四年








哈密直隶厅

刘润通








库尔喀喇乌苏直隶厅(今乌苏)









伊塔道

伊犁府

许国桢

中国历史与青年的奋斗故事

绪三十四年








绥定县(今霍城)

萧然奎

光绪三十四年








宁远县(今伊宁)

李方学

光绪三十四年









霍尔果斯分防厅








塔城直隶厅

佚名








精河直隶厅

曹凌汉

光绪三十四年








阿克苏道

温宿府(今阿克苏)

佚名

光绪三十四年







温宿县

潘宗岳

光绪三十四年







拜城县

佚名

光绪三十四年







柯坪分县

潘宗岳

中国历史中的历史英雄故事



光绪三十四年









焉耆府

张铣

光绪三十四年








新平县

周芳煦

光绪三十三年








阿克苏道

轮台县

顾桂芬

光绪三十三年







若羌县

乡土志图

瑞山

宣统元年






两种

乡土志

唐光祎

宣统二年








库车直隶州

佚名

光绪三十四年








沙雅县

张绍伯

光绪三十四年







两种

乌什直隶厅

佚名

光绪三十四年








喀什噶尔道

疏勒府(今喀什)

蒋光升

光绪三十四年







疏附县









伽师县

高生嶽

光绪三十四年








莎车府

甘曜湘

光绪三十四年







浦犁分防厅

江文波

光绪三十四年








巴楚州

张璪光

光绪三十四年








叶城县

佚名









皮山县

佚名

光绪三十四年








和阗真隶州

谢维兴

光绪三十四年








易荣鼎

宣统元年







洛浦县

杨丕灼

光绪三十四年








于阗县

佚名








英吉

趣读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

沙尔直隶厅

黎炳光

光绪三十三年







表中所列收藏和刊布的新疆乡土志稿总计66种,除去重复者,实际有44种,其中哈密、昌吉、若羌、沙雅、和阗均有两种稿本,故实为39种,编写时间始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迄于宣统二年(1910年)。当时新疆建置有6府、8直隶厅、2直隶州、2分防厅、1州、21县、2分县、合计42个地方政权机构,除迪化府、疏附县、霍尔果斯分防厅三地乡土志尚付阙如,其佘均已找到。
地方志的史料价值,为历代史家所推崇。瞿兑之《方志考稿•序言》有中肯的评价:“社会制度之委屈隐微不见于正史者,往往于方志中得其梗概,一也。前代人物不登名于正史者,于方志中存其姓氏,二也。遗文佚事散在集部者,赖方志然后以地为纲,有所统摄,三也。方志多详物产税额物价等类事实,可以窥见经济状态之变,四也。方志多详建置兴废,可以窥见文化升降之迹,五也。方志详族姓之分合,门第之隆衰,可与其他史事互证,六也。”
新疆乡土志的史料价值至少可概括为以下数端。
首先,对地区历史的记述,可补正史、通志记述失之过简的不足,具有较强的地区特色。现存新疆乡土志诸稿共同的特点是,对政治史,特别是对政绩、兵事的记述较详。虽然其中大部分节录、汇总于《汉西域图考》、《西域图志》、《新疆识略》、《西陲总统事略》、《圣武记》等书,但也不乏“或凭零篇散佚,互校参稽”,“或循行乡社,询谘风土”的联缀成篇之作,尤其是对了解道光、咸丰以降新疆各地的政治、军事活动,颇具参考价值。有的对新疆建省以后各地任职官吏的记述也颇周详,如《新平县乡土志》对该县前后7任知县、9任典史的姓名、籍贯、任职时间均有记录,此为史书所未载。再如对于满营、锡伯营、索伦营、厄鲁特营的记载,也有精到之处,可补史书记载之不足。
其次,提供了丰富的经济史、人口史、边贸史的宝贵资料。新疆乡土志诸稿,从记录整体上看,政治活动多于经济活动。尽管如此,在诸如实业、商务、物产等项中仍有关于地区经济生活的大量记载,可补《西域图志》、《新疆图志》之不足。其中也有关于人口数字和边疆贸易的记述,例如《库车直隶州乡土志》、《温宿县乡土志》记有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间对俄、英的皮毛、布匹、毡子贸易的数额,为我们研究19世纪下半叶以来新疆地区边贸和各民族人口变化,提供了资料,弥足珍贵。
再次,新疆乡土志还包容了一些地方性的独特的史料。如《镇西厅乡土志》“古迹”一栏,对著名的西域金石碑文《镇海碑》、《天山唐碑》、《天山庙记》均有详载。其中《天山庙记》,尚未见他书有载,颇为珍贵;《洛浦乡土志》载有当地“玉河八景”,八阕,用“浪淘沙”词牌填成,写景如画,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需要指出的是新疆乡土志毕竟成书于本世纪初,不免囿于时代、民族、阶级的局限,存在不少错误与不足,其主要者如次:
首先,对少数民族的记述带有明显的偏见与歧视,甚至使用了侮辱性文字,反映出编纂者错误的民族观。
其次,编写者皆为统治阶级的地方官吏,他们记述人民起义,特别是少数民族起义,具有明显的维护清朝统治的阶级立场和政治倾向。
再次,应付差委的编写态度,使乡土志的质量参差不齐。现存44种乡土志,虽然不乏有特色、有个性的作品,如《镇西厅乡土志》、《和阗直隶州厅乡土志》、《吐鲁番直隶州乡土志》、《塔城直隶厅乡土志》、《昌吉县乡土图志》等。但也有相当一批乡土志只按《例目》程式逐项填答,有些项目因无材料,竟标“无”字了结。其中宁远、若羌、沙雅、乌什、叶城等乡土志每篇竟仅3000至4000字,莎车、蒲犁甚而不足3000字。
上述明显不足,需要我们在利用时认真辨析和鉴定。但作为成书于80年代前的旧志,仍不失其作为地方志的价值,值得我们重视,并进一步整理、重印。
(资料来源:《新疆地方志稿》,全国国书馆文化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
&nbs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498643.html

以上是关于新疆历史-新疆地方志与新疆乡土志稿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新疆历史-新疆地方志与新疆乡土志稿;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8776.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