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乾隆八年蒙古准噶尔部进藏熬茶始末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准噶尔-乾隆八年蒙古准噶尔部进藏熬茶始末 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乾隆八年蒙古准噶尔部进藏熬茶始末 
摘要:乾隆六年,准噶尔使臣拟入藏熬茶却无故而返,为本已和平的清廷和准噶尔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经过斡旋,乾隆八年,蒙古准噶尔部第一次成功地入藏熬茶,布施了大量的金银。在这个过程中,清廷、准噶尔、西藏僧俗上层均做出了不同的反应,而这些反应恰是我们理解当时历史进程的关键。
关键词:清廷、准噶尔、进藏熬茶
引言
18世纪40年代,清廷面临的主要威胁就是盘踞在天山南北的蒙古准噶尔部。在此前的几十年间,清、准双方进行了多次战争,疲态尽显,双方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和平来休养生息。乾隆四年(1739),准噶尔和喀尔喀议定边界,双方盼望已久的和平终于实现。由于蒙古准噶尔部信仰藏传佛教,所以,准噶尔统治者及上层贵族试图在和平时期寻求有效的途径进入西藏,并取得达赖喇嘛等宗教上层对其政权的支持,以加强其统治的合法性。入藏熬茶布施便成为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而被提出来,
中国历史文化故事儿童文学
这使得清廷、准噶尔、西藏产生了有意思的勾连。通过考察准噶尔入藏熬茶,可以看出清廷、西藏僧俗上层、准噶尔等各方的反应,这对清廷是如何统一了准噶尔部,以及如何能够成功地统治了如此众多的民族等重大课题均有所帮助。
关于蒙古准噶尔部进藏熬茶的学术史,以及乾隆六年(1741)准噶尔使臣第一次进藏熬茶却未进藏而无故折返的始末,笔者已有专文论述,在此不再赘述。[2]只是关于准噶尔使臣齐默特无故折返的原因,拙作已作了一些探讨,认为是准噶尔统治者噶尔丹作出的决定,他认为此行已达到试探的目的,否则准噶尔使臣断不可能自行决定返回。[3]在查阅档案的过程中,笔者又发现了一些新史料,可以从多方面帮助我们了解准噶尔使臣无故折返的原因。据从藏地前往准噶尔、并在准噶尔居住了26年的喇嘛罗布藏丹增的口供说,齐默特返回游牧地后,告知噶尔丹策零:“此次我等至东科尔贸易,彼处大臣等并不妥加照料我等贸易之事,将我等关在空城之中,降低我等携往货物价钱,拖延日久,耽误熬茶之事,将我等遣回游牧。观彼处照料大臣等之情形,竟将我等当贼囚禁防范,在外看守,并无与我等交和之意”[4]。并建议噶尔丹策零趁机由巴里坤、噶斯、阿里克、叶尔羌、喀什噶尔路出兵,图谋西藏等地。正当噶尔丹策零相信了齐默特所说的话,商议每路调派1500名兵丁的时候,与齐默特同行的喇嘛商卓特巴、斋桑巴雅斯瑚朗、多尔济等告之齐默特在说谎,赴藏熬茶事宜之所以耽搁,是因为齐默特执意不去西藏,无奈返回游牧地。而此时,乾隆六年齐默特等使臣来时所携带的苏木巴尔鼐[5]也来信劝阻噶尔丹策零,不要兴兵媾衅,噶尔丹策零于是暂罢发兵,复派斋桑吹纳木喀前来探听虚实。但罗布藏丹增的口供漏洞颇多,如喇嘛商卓特巴、斋桑巴雅斯瑚朗、多尔济等为何不返回游牧地即告知噶尔丹策零此次未进藏的真实原因,而要等到快发兵时?苏木巴尔鼐居住藏地,缘何知道噶尔丹策零要发兵?且有何权力制止发兵?这些也是乾隆君臣所怀疑之处,“惟罗布藏丹怎(增)系久居准噶尔地方二十六年余之人,噶尔丹策零释彼返回者,或为探取我方之信息,或嘱令挑拨行间,行其奸计,皆未可料。”[6]
噶尔丹策零通过使臣吹纳木喀等人给乾隆皇帝递交了奏书,对此次准噶尔使臣入藏熬茶却无故折返一事进行诘问,说清廷“留数月不遣,半道空还”。乾隆皇帝费尽口舌地解释:“尔人至东科尔数月,惟图贸易,不思进藏,竟自还部,谁为阻止乎?始欲阻止,何如不允尔奏之为愈也。”[7] 噶尔丹策零看到乾隆帝的回信后,即将齐默特治罪,“籍没其家产牲畜。”[8]
以目前的材料看,准噶尔使臣齐默特等人入藏熬茶无故而返的原因以每个人的立场和看法不同,已有几个原因或观点了[9],但哪个才是真正的原因,恐怕还得需要更多材料的发现。
因为乾隆六年准噶尔部入藏熬茶事宜没有成功,噶尔丹策零又派遣使臣赴清廷沟通后,定于乾隆八年再次派遣使臣入藏熬茶。关于乾隆八年准噶尔部入藏熬茶等事,仅见相关文章偶一提及,对此并未有深入探讨,故笔者拟依据相关史料,对此次入藏熬茶始末进行探析。
一、乾隆八年蒙古准噶尔部入藏熬茶的背景
如上文所述,乾隆六年准噶尔未成功入藏熬茶,噶尔丹策零为了试探清廷的态度,故在齐默特等人回去不久,即于乾隆七年(1742)正月派遣老臣吹纳木喀等入京进贡。吹纳木喀早在雍正元年时,就作为策妄阿喇布坦的使臣前往清廷朝见雍正帝[10],乾隆元年时,他亦作为噶尔丹策零的使臣觐见乾隆帝[11],可以说,吹纳木喀深得准噶尔两代君主的信任,且他作为使臣参与了准噶尔与喀尔喀定界等一系列重大事情,与乾隆君臣甚为熟悉,所以噶尔丹策零派他来斡旋与清廷的关系是再合适不过了。
乾隆七年正月,边臣刚一奏报准噶尔使臣入贡,乾隆帝即猜到是为熬茶而来,果不其然,吹纳木喀解释上次无故而返系误会,并请乾隆帝再次允准赴藏熬茶。乾隆帝为了惩戒上次齐默特等人无故而返之事,给出的态度是“如果诚心恳乞,俟再遣使来,此次姑无庸议”,“此事不得允行之故,噶尔丹策零亦所明知。况人数日期,俱未议定,朕即欲加恩,岂可令我护送官兵,先劳守候乎?”[12]其实乾隆帝已经表明了态度,即已应允准噶尔人赴藏熬茶,只是人数日期,俱未确定,还得准噶尔使臣再来一次,详细议定。乾隆七年十月,吹纳木喀又再次出使清廷,于十一月十七日进京,这次出使的任务就是确定进藏熬茶的人数、时间以及经何路线进藏,经过商议,确定准噶尔进藏人数为300人,日期为乾隆八年三月初自准噶尔起程,由噶斯路进藏,中途先赴东科尔贸易。[13]另外,吹纳木喀抗议乾隆六年准噶尔人在衮布木寺熬茶时,“具呈彼处为首喇嘛之文,被大臣夺走,未曾复文”之事[14],乾隆皇帝并军机大臣特嘱咐伴送
中国历史故事少儿必读
准噶尔进藏大臣及颇罗鼐,“将接取其呈文、给予回文之处,皆照例办理,取其呈文、回文之底稿呈览。取其文之情形,毋令使臣等知晓”[15]。与此同时,乾隆君臣准备迎接准噶尔使臣入藏的各项事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二、乾隆君臣对准噶尔入藏熬茶事宜的应对
对于本次准噶尔使臣入藏熬茶,乾隆君臣给予了和乾隆六年那次一样的重视。在后勤保障、增加兵额等各方面都考虑周密。军机大臣鄂尔泰等为此拟定了几项准备事宜,概括起来,有两个层面需要准备的事宜,一为如何迎接并防范准噶尔使臣事,二为护送准噶尔使臣的官兵如何保障事。
其如何迎接并防范准噶尔使臣的措施为:
1、拓展卡伦。由西宁至伊克柴达木、得卜特尔,设卡十三处,由青海蒙古兵二百名,绿旗兵一百名分别驻守。现在准噶尔赴藏使臣既然行经噶斯路,则应将卡伦往远处拓展至哈济尔。皂哈、巴哈柴达木等卡伦,仅驻蒙古兵,并无绿旗兵,应于使臣往返之前,由西宁总兵所属绿旗兵中,再增派一百名,交付副都统莽鹄赉,酌情编派至卡伦驻守。另外,青海蒙古应预先妥加迁移,待使臣通过,再照常游牧。此次仍于新满洲、索伦、乌拉齐蒙古侍卫、章京内,拣选四人伴送准噶尔使臣进藏。
2、遣派伴送使臣之官兵。总管伴送此次准噶尔入藏熬茶之大臣为钦差将军乌赫图、侍郎玉保。往来与使臣等传话,关照杂事等事项,由部院章京办理,相应拣选理藩院贤能章京一员,笔帖式二员,领催二员带往。护送至藏之兵丁,仍拣派庄浪、凉州之满洲官兵五百名护送,将马畜、撒袋、鸟枪等物,皆妥加办理。这五百名满洲兵,应养精蓄锐,于东科尔地方歇息等候。由西宁总兵所属三百名绿旗兵,派员率带,于四月内起程,计使臣等将至,前往哈济尔卡伦等候。待使臣等抵达后,会同部院章京、侍卫、官员,伴送至东科尔,交付伴送满洲兵后,仍行遣回。使臣等抵达前,设置卡伦及迁移蒙古游牧之事,皆需预先办理,相应令侍郎玉保、章京、官员等,年后二月起程,前往西宁,将一应办理事项,会同副都统莽鹄赉商议,妥善办理。使臣等来时,侍郎玉保带领章京、官员等,迎至卡伦地方接受使臣等,带至东科尔照看贸易,会同将军乌赫图率领官兵,伴送入藏。待熬茶事毕,由原路送出边界后,除乌赫图带领官兵返回任所外,玉保率部院章京、笔帖式、新满洲、乌拉齐侍卫、章京返回。若噶尔丹策零不令熬茶人等赴西宁东科尔贸易,而要经卡伦取道麻勒占库察径直入藏的话,则侍郎玉保一面奏闻,一面咨文将军乌赫图,带领满洲官兵前往卡伦,护送使臣入藏,在卡伦守候的三百名绿旗兵,则酌留一部分,另一部分遣回。伴送大臣沿途要示以和睦之道,毋令妄自见人,要暗加防范,不可令使臣知觉。到西藏时,则示以敬奉达赖喇嘛之道。准噶尔人等倘若提请延聘喇嘛,或带往额木齐等不可行之事,则以颇罗鼐等尚未奉旨,不可擅断来应付。
3、办理接续牲畜、盘费,照看其留存牲畜事。虽按原议此次熬茶系准噶尔人自备资斧前往,因乾隆帝已降旨酌情补赏准噶尔使臣等牲畜、盘费,故由总督处备办三万两白银交付乌赫图和玉保,以接济准噶尔使臣及清廷护送之官兵。而赏给准噶尔使臣牛羊、米面等,共赏赐两次,一次是由东科尔地方起程前往西藏时赏赐,另一次是准噶尔使臣由西藏返回时,在青海附近再赏一次。
4、办理派出官兵事宜。为防止备办不足,“显得邋遢,准噶尔人观之,亦有不便”,除乌赫图所派五百名官兵均已按出征例办理起程外,侍郎玉保、所派章京、笔帖式、拨什库、新满洲、索伦、乌拉齐侍卫、章京等由京城前往西宁时,“由驿遣往外,由西宁起程前往藏地时,赴藏使臣、大臣、章京等,按例办理起程前往”。[16]
其为如何保障护送准噶尔使臣官兵的措施为:
1、准噶尔使臣进藏熬茶,官兵沿途护送,应照上次之例,酌运四个月本色口粮,八个月盐菜银两。到藏驻扎后,令川抚饬驻藏管粮员弁,会同驻藏副都统及郡王等,照进藏数目,办给四个月口粮。若准噶尔使臣事竣不至东科尔贸易,则有不敷口粮盐菜,听领兵之将军、侍郎等,酌议加增,在藏办给。
2、选派西宁镇绿旗兵丁,前往哈济尔边卡,等候准噶尔使臣,日期难以确定,令其裹带六个月口粮,以便往返充足。
3、侍郎玉保带领章京官员,自京前往西宁,等候准噶尔使臣护送进藏,事毕护送其送回游牧地,然后还京,照例按品级支给衣服银两。至驻扎东科尔等候之官兵,即照驻西宁之例支给。
4、进藏满洲官兵俸赏,应量加宽裕。于官员赏给一年俸银外,加借一年。兵丁各赏银三十两外,再各借半年饷银,回营后陆续扣还。
5、西宁镇标派往哈济尔等候准噶尔使臣之马兵三百名,路途遥远,往返需时,每名赏银四两,以整行装。
6、准噶尔使臣如不至东科尔贸易,其照管留藏之准噶尔使臣官兵,必俟熬茶事竣撤回,所需口粮盐菜,及准噶尔使臣留人应给口食等项,“照噶斯案内供支坐台放卡之例,动支脚价,运送备供”。
7、此条为上述准噶尔不至东科尔贸易的补充:“准噶尔如不至东科尔,其应赏赉各项,将口粮米面,顺便运送哈济尔,并就近购买牛羊,先赏一次;如赏过仍至东科尔,再于起程时赏一次;俟熬茶回日,又于青海附近处所赏一次。俱应如所请。查侍郎玉保,已蒙恩赏银二千五百两,无庸再给。如玉保等自西宁至噶斯,等候准噶尔使臣回东科尔地方,亦应照例办理。”[17]
在西藏的驻藏大臣索拜与郡王颇罗鼐针对准噶尔人入藏熬茶事,也进行了商议,其驻军防范措施与前驻藏大臣纪山防范乾隆六年准噶尔使臣的策略基本一致[18],唯一不同的即是,考虑到后藏除商卓特巴济隆罗布藏策旺外,再无大员,况且“班禅额尔德尼呼毕勒罕甫经转世,
关于中国历史的故事的英文
本年年方六岁,故此,不得不预行备办应行防范事宜”,于是由颇罗鼐处派遣可靠并有经验的大第巴一名,在使臣抵达之前,遣往扎什伦布寺,会同商卓特巴济隆罗布藏策旺,“事先勘测备办准噶尔使臣抵达后藏后下榻之处,凡应防范之处,暗中办理,不为使臣等知觉,毋令随意见人,勿走漏消息之处,慎之又慎,备办妥当”。[19]
如此乾隆君臣准备妥帖,方方面面都已考虑周全,就等准噶尔使臣的到来了。
三、准噶尔使臣进藏前的准备
准噶尔使臣吹纳木喀等于乾隆八年四月初十日自准噶尔游牧地起程,因塔里木河水发,极为泥泞,故“月余始方渡毕”,于五月二十日,到达噶斯之古尔班皂哈地方,六月初三日夜行抵哈济尔。此次为首使臣为吹纳木喀、喇嘛第巴纳尔巴、商卓特巴,副使为巴雅斯瑚朗、多尔济,加上噶尔丹策零近侍四人及随从等在内,共303人,带2353匹马、1373峰骆驼、1839只羊、173支鸟枪、70副撒袋。准噶尔使臣因缺熬茶所需银两、哈达、绸缎、茶叶等物,需去东科尔贸易,经与侍郎玉保商议后决定,准噶尔303人的队伍分为两路,一路由吹纳木喀及喇嘛商卓特巴带队由噶斯移往哈坦和硕、于靠近拜都河渡口附近玛勒延库察路等候去东科尔贸易之人;另一路175人由喇嘛第巴、斋桑巴雅斯瑚朗、多尔济以及噶尔丹策零近侍默克济、阿喇布扎、多尔济、博尔博等人带队,于六月初七日,驼载货物前往东科尔贸易,并沿途前往西宁衮布木庙、塔尔寺、大藏寺熬茶。从东科尔回来时拟采买“缎绫近两千匹、三千两银之哈达、茶叶近三千、银近八千两、把碗近百”。玉保派员外郎劳格、头等侍卫达赖、守备王检率领100名绿营兵,护送准噶尔使臣自哈济尔卡伦起程前往东科尔。另外,准噶尔人进藏熬茶本来被清廷允准的是300人,多出来的三人系“唐古忒后裔格隆一名、俗人二名”,这三人是策零敦多卜进藏时携到准噶尔之人,这次趁使臣入藏之机拟回到故土,玉保也答应一并安置。[20]
赴东科尔贸易这一路使臣带鸟枪76支,撒袋45副,腰刀两把,驼驮560件货物,光背骆驼63峰,骑用马匹999匹,于六月二十五日抵达东科尔。清廷官兵把准噶尔使臣安排在东科尔城东边近水而又开阔的校场地方居住,随后就与内地的商贾展开了贸易洽谈。本次贸易准噶尔人吸取了前年的教训,没有带葡萄、羚羊角以及瑙砂等难以贸易之物,只带了受内地商贾欢迎的十种皮张,加之在清廷上下的关照下,很快就贸易完毕,基本达到了一个月内完成贸易的目标。在贸易期间,准噶尔使臣陆续分出一部分人赴大藏寺、衮布木庙以及塔尔寺熬茶,献布施。[21]
八月初八日,清廷官兵护送准噶尔使臣自东科尔起程,中途还顺便去了东科尔寺熬茶。八月二十六日到达哈坦和硕,与吹纳木喀等会合。
准噶尔使臣在哈坦和硕休整了几天,做了几件事情:一是因倒毙马驼过多,不能进藏,请求清廷赏补马驼,玉保等大臣答应资助300匹马、300峰骆驼;二是此次准噶尔使臣为了使贸易顺利,特地携带“回子二十名”,“回子教异,不必带至西藏”,拟将买曼岱等20人遣返回游牧地,由清朝官兵护送出卡伦;三是因有羸弱之马驼不能进藏,需留46人在哈济尔、得卜特尔地方看护并牧放,共有骆驼615峰,马822匹,并有200多包杂物。[22]
清廷大臣及藏王颇罗鼐也在加紧准备准噶尔使臣进藏的米面粮茶,以及准噶尔使臣进藏时的住所。[23]
一切准备就绪后,九月初三日,准噶尔使臣踏上了进藏的路程。
四、准噶尔使臣在西藏的活动
清朝官兵护送仅剩235人的准噶尔使团,在九月二十三日行抵喀喇乌苏,十月初三日到达拉萨。此次准噶尔使臣的主要活动就是在西藏的大小寺庙熬茶,“为故世的额尔德尼居柔图洪台吉(策旺阿喇布坦)及其福晋衮噶拉坦献上大批回向礼品”[24],以完成噶尔丹策零交代的任务。所以,十月初四日吹纳木喀等在拉萨的大小庙拜佛后,“顺便”拜访了颇罗鼐,十月初六日叩见达赖喇嘛,初七日,达赖喇嘛照使臣所请,讽念伊鲁勒经,准噶尔使臣合掌跪听叩首,在当天及此后一个月内,达赖喇嘛为吹纳木喀等130多名准噶尔使臣授八关斋戒、沙弥戒、比丘戒及各种佛法。[25]初八日,颇罗鼐尽地主之谊款待准噶尔来藏使臣。在此期间,准噶尔使臣于大小昭、色拉、哲蚌、甘丹等寺熬茶布施。十一月初三日,使臣前往后藏熬茶,初八日抵达后藏,因班禅此时只有六岁,“不便久坐”,故每次只准使臣20人进谒,分几天进谒完毕,于二十四日返抵前藏。在把15万余银两布施完之后,准噶尔使臣即着手准备返回游牧地事宜。
乾隆八年十二月初五日,圆满完成熬茶任务的准噶尔使臣由拉萨起程,踏上了返回游牧地的路程。十三日抵达喀喇乌苏,补充给养后,十二月十六日自喀喇乌苏起程,二十二日渡过麻勒占库察、木鲁乌苏之源,二十六日抵达阿哈雅克南口、绷阿、里麻尔卡伦,二十七日,护送准噶尔之清廷大臣乌赫图、玉保以告别礼,宴请准噶尔使臣,告知已出卡伦,由使臣自行抵达噶斯即可。二十八日,在准噶尔使臣出卡后,乌赫图即率满洲官兵起程回任所,玉保则率章京、笔帖式等起程回京,[26]此次护送准噶尔使臣入藏熬茶的任务圆满结束。
结语
自从蒙古卫拉特部信奉藏传佛教后,西藏就是他们心中永远的朝圣地。此次准噶尔使臣能够成行,不但得益于准噶尔内部政权的稳定以及与清朝暂时的和平,更得益于西藏僧俗政局的稳定以及清廷的支持。
通过此次准噶尔进藏熬茶一事,可以看出当时清朝政府、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喇嘛、西藏世俗领袖藏王颇罗鼐以及蒙古准噶尔部甚至还有已归附清廷的蒙古诸部之间的微妙而又错综复杂的关系。
18世纪中叶,经过策旺阿喇布坦和噶尔丹策零父子的苦心经营,蒙古准噶尔部已经比较富庶,“且耕且牧,号强富” [27],到噶尔丹策零时期,牧场逐渐扩大,人口逐渐增多,已有28万帐篷(即家庭),总计60万男女人口[28]。自从蒙古卫拉特诸部信奉藏传佛教后,各部领袖纷纷派自己的子孙入藏学习佛法,并在各部修建寺院,噶尔丹策零便修建了著名的固尔扎寺和海努克寺,最盛时,固尔扎寺有僧人6000余名,海努克寺有4000余名。并把供养僧人的鄂托克由五集赛增加到九集赛[29],由此可见佛教之盛,经济之强。所以噶尔丹策零此次下定决心入藏熬茶,是有虔诚的信仰在里面的。准噶尔使臣克服了进藏途中恶劣的气候,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仅途中倒毙的马和骆驼就有2000余匹,其中一名小头目伊尔盖因气馁嗓哑亡故[30],这是明显的高原反应,可见此次行程之难。
准噶尔此次入藏,不算向达赖喇嘛等所献的法轮、毛皮等实物,仅就所献金银一项,就有金436两,银157693.7两(详见附录一、二),还不算使臣途中的花费款项。这些金银中,有八、九万两白银是通过在东科尔的贸易得来的[31],剩下的应该是从准噶尔携带而来西藏的。如此大量的金银都是历年准噶尔与清廷的贸易而来,这一方面说明了清准贸易的繁荣,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准噶尔的经济在不断发展。
携带如此多的金银入藏布施,也显示了噶尔丹策零对黄教有无比虔诚的信仰,且几乎大一点的寺院所有的喇嘛都给五两白银,也有意赢得以达赖喇嘛为首的格鲁派僧众的人心,抹去他们对于准噶尔早年入藏杀戮的记忆。对此,乾隆君臣也有觉察,故派颇罗鼐留心察看并及时提醒各寺庙喇嘛,告之早年策旺阿喇布坦曾派兵入藏,“谋杀拉藏汗,占据土伯特地方,破坏佛教,毁坏寺庙,杀戮众喇嘛,扰害汤古特人等”,此后蒙“文殊菩萨大皇帝垂爱”,方才平定藏地,“此后土伯特地方仰赖皇恩,使得安谧”,所以千万不要忘记这段历史。年轻喇嘛若以为给五两白银就为大布施了,妄加议论,堪布喇嘛要加以教导。众堪布喇嘛也纷纷表态,说此次准噶尔使臣所献布施不算大布施,当年喀尔喀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派贝勒车木楚克那木扎勒为使赴藏熬茶,共献布施白银30余万两,所以请郡王颇罗鼐放心,他们自会教导年轻喇嘛。乾隆皇帝御批为“不时防范为好”[32],看来乾隆皇帝仍有担心。
清朝政府为此次熬茶也花费巨大,早在准噶尔使臣入藏前,考虑到准噶尔使臣所用,护送使臣之官兵沿途所用甚多,户部便准备了24万两白银。仅在护送准噶尔使臣途中雇用马畜、赏给使臣盘费马匹等事项,就花费了14000余两白银。[33]本来按照惯例,蒙古诸部入藏熬茶所需柴薪以及骑用马驼,在入藏后即由达赖喇嘛商上拨给,此次清廷未用达赖喇嘛及颇罗鼐任何款项,亦是为赢得人心之举,不但怀柔准噶尔人众,且使达赖喇嘛和颇罗鼐更加认同清廷在西藏权力的强化,亦使已归附的蒙古各部加强对清廷的认同。
18世纪中叶的西藏亦是刚刚获得安定的局面,由郡王颇罗鼐管理世俗事务,达赖喇嘛管理宗教事务。但是,当时的西藏已经完全宗教化了,这直接导致了世俗首领的权力被弱化,而颇罗鼐是由于清政府的支持才当上郡王的,所以为与宗教势力抗衡,他积极效力于清政府。准噶尔使臣入藏熬茶,他是有抵触情绪的,怕蒙古势力再入西藏,触动他世俗领袖的地位。但是此次熬茶是乾隆皇帝允准的,所以他积极配合,并作出了积极的防御措施。他的所作所为,处处显现出皇权的在场。如使臣离藏前一天,问颇罗鼐如何“得大皇帝深信,益加和好”的经验时,颇罗鼐说“自今以后,惟有恭敬顶戴宗喀巴佛,虔心供奉,事大皇帝恭谨弥笃,一切悉遵谕旨训诲而行,必得厚福。”[34]在整个熬茶的过程中,他时刻有意显示皇权的在场,处处表明自己与清廷利益和意见一致的态度。
对于七世达赖喇嘛来说,内心是非常矛盾的。西藏的宗教化,亦使得西藏内部兵力弱化,故在政治和军事上必须依靠于外援。蒙古和硕特部以武力统治西藏,准噶尔部以武力进入西藏,清朝军队亦是以武力平定西藏,且此时西藏又有清廷支持的郡王颇罗鼐威胁到了以达赖喇嘛为首的宗教集团,所以达赖喇嘛只好虚与委蛇,一切活动严格限定在宗教范围内。
无论如何,这次准噶尔使臣入藏熬茶使得各方都很满意,这也为准噶尔下一次进藏熬茶做好了铺垫。
附录一、准噶尔使臣赴东科尔贸易时去往寺庙熬茶之布施单
寺庙名称
布施内容
金银总额
大藏寺
给寺庙喇嘛人各布彦银一两,共供献布彦银一百四十七两、哈达六十八方。
银147两
塔尔寺
献哈达一千零六十八方,为供佛燃灯,献布彦银一两七钱、沙狐皮七张、狼皮一张,给寺庙为首喇嘛三人布彦银十四两,念经喇嘛等人各布彦银一两,共供献布彦银一千零五十两,给年迈因病未至喇嘛等布彦银三十两。所用柴薪、牛奶、雪水等物,共给布彦银十三两九钱。又因屡请瞻拜寺中所存达赖喇嘛衣物及阿区珀,塔尔寺住持喇嘛阿嘉出示后,给布彦银八十两。
银140.6两
衮布木庙
噶尔丹策零处给众喇嘛布彦银一千一百零一两、哈达二百四十方,献供奉之银塔缎伞一把、大幡一对、涂金玛尼字黄红白大哈达各一方、白哈达一方。为修善事,献布彦银五十两。准噶尔堪布喇嘛托带布彦银一百一十两一钱、哈达十六方,献银塔以供奉水之金盅二只、银盅七只、银奔巴一只、银灯一盏,银盘二个、铁镜一个外,噶尔丹策零寄给衮布木庙众喇嘛缎九匹、唐古忒字信二封、蒙古托忒竹笔字信三封。
银1261.1两
东科尔寺
献狐狸皮一张、木珠一串为布彦;献念经索诺木札木楚呼图克图哈达八十六方、小刀一把、木珠一串、马五匹为布彦;送众喇嘛哈达一百五十九方、银二两、马七匹、驼一峰为布彦。后又送给众喇嘛马十二匹、驼四峰作为布彦,献索诺木札木楚呼图克图狼皮二张、哈达三十方作为布彦。
银2两
金银总计
银1550.7两
附录二、准噶尔使臣在西藏各寺庙布施单
寺庙或人物名称
布施内容
金银总额
达赖喇嘛
噶尔丹策零以请达赖喇嘛安之礼,进献伯勒克哈达一方、宗喀巴史经一套、衣冠一袭、缎二匹、铺垫一个。
噶尔丹策零为其父母,以向达赖喇嘛祈福礼,进献哈达一方、金十两、银一百两、缎三十匹、金丝缎一匹、俄罗斯毡二十三块、熏牛皮十三张、水獭皮十张、回子地方绸十匹、白布七匹。
金10两、银100两
大昭寺
噶尔丹策零进献大昭供佛大哈达二十三方、五色哈达三方、银曼达三个、塔齐勒七个、奔巴一个、法轮一个、燃灯银六百七十一两、燃灯银盅五只、大珍珠念珠一串、澈桕念珠一串、玻璃念珠二串、银钵一个、青金石钵二个、铁禅杖一根、佛缎衣七袭、冠一顶、伞三把、缎幡七个、金钱九枚、镜子二面、珍珠五个、耳饰一个、银质如意一个、银夹一个、鸟枪四支、矛一支、撒袋一个、虎皮二张、银嘎布拉一个。
银671两
小昭寺
噶尔丹策零进献小昭供佛大哈达四方、五色哈达一方、燃灯银三百六十九两、白珊瑚念珠一串、小珍珠念珠一串、佛衣二袭、铁禅杖一根、钵一个、铜镀金七珍八宝、伞一把、缎幡七个、镜子四十六面、银嘎布拉一个、铁剃刀一把、鸟枪四支。
银369两
布达拉宫
噶尔丹策零进献布达拉罗济索喇佛大哈达五方、小哈达七方、银法轮一个、珍珠念珠一串、佛衣二袭、燃灯银一百零九两、伞一把、缎幡二个、小珍珠念珠十串。
银109两
哲蚌寺
噶尔丹策零进献哲蚌寺供佛大哈达十九方、小哈达十八方、燃灯银五百六十六两、回子地方缎一匹、绸一匹、白布一匹、伞三把、缎幡三个、系有五色哈达镜子六面、银碗一个、银嘎布拉一个、银杖一根、银绳一根、鸟枪六支、铁剃刀一把、俄罗斯毡一块、熏牛皮一张。在此寺熬茶二十五次,每熬茶一次用银十五两、共用银三百七十五两。喇嘛五千八百七十三人,人各散给布施银五两,堪布喇嘛七人,人各散给布施银二十五两。
银30481两
色拉寺
噶尔丹策零进献色拉寺供佛大哈达三方、燃灯银二百一十九两、伞一把、幡三个、系有五色哈达镜子三面、银嘎布拉一个、银制莲花一个、回子地方缎一匹、绸一匹、白布一匹、鸟枪二支。在此寺熬茶二十五次,每熬茶一次用银十两、共用银二百五十两。喇嘛三千四百七十八人,人各散给布施银五两,堪布喇嘛四人,人各散给布施银二十五两。
银17959两
甘丹寺
噶尔丹策零进献甘丹寺供佛大哈达四方、燃灯银七百三十四两五钱、伞二把、幡五个、铜镀金七珍八宝、金法轮二个、挂佛前廊子之缎饰四条、系有五色哈达镜子九面、银嘎布拉四个、剃刀二把、杖一根、银绳一根、回子地方缎一匹、绸一匹、白布一匹、鸟枪九支、腰刀二把。在此寺熬茶二十五次,每熬茶一次用银十两、共用银二百五十两。喇嘛二千八百五十二人,人各散给布施银五两,堪布喇嘛六人,人各散给布施银二十五两。进献甘丹池巴诺们罕银一百五十两。
银15519.5两(乌赫图奏折为28789两)
热登寺
噶尔丹策零进献热登寺供佛大小哈达七方、燃灯银二百五十一两四钱、伞三把、幡三个。在此寺熬茶三次,每熬茶一次用银三两、共用银九两。喇嘛三百五十七人,人各散给布施银一两。
银617.4两
齐齐克塔拉寺
噶尔丹策零进献齐齐克塔拉寺迈达里佛大哈达二方、伞一把、燃灯银五十两、幡三个。此寺喇嘛八人,人各散给布施银五钱。
银54两
净寂寺
噶尔丹策零进献净寂寺供佛燃灯银一百五十两、佛衣一袭。在此寺熬茶三次,每熬茶一次用银二两五钱、共用银七两五钱。
银157.5两
珠木札勒寺
噶尔丹策零进献珠木札勒寺供佛燃灯银五十两,喇嘛六十六人,人各散给布施银一两。
银116两
吉当甘丹吹库尔寺
噶尔丹策零在吉当甘丹吹库尔寺熬茶二次,每熬茶一次用银三两,共用银六两,喇嘛二百人,人各散给布施银一钱。
银26两
上温都孙寺
噶尔丹策零进献上温都孙寺供佛回子地方缎一匹、绸一匹、白布一匹,该庙喇嘛五百五十人,人各散给布施银五两。
银2750两
下温都孙寺
噶尔丹策零进献下温都孙寺供佛回子地方缎一匹、绸一匹、白布一匹,该庙喇嘛五百人,人各散给布施银五两。
银2500两
班禅额尔德尼
噶尔丹策零以请班禅额尔德尼安之礼,进献伯勒克哈达一方、宗喀巴史经一套、衣冠一袭、铺垫二个、钵一个、禅杖一根、铃一只、银丝缎一匹、俄罗斯地方缎一匹。 噶尔丹策零为其父母,以向班禅额尔德尼祈福礼,进献哈达一方、金十两、银一百两、金丝缎一匹、银丝缎一匹、俄罗斯地方缎二匹、蟒缎四匹、锦缎二匹、妆缎二匹、缎十五匹、俄罗斯毡二十四块、熏牛皮十二张、水獭皮十张、回子地方缎二匹、绸二匹、白布八匹。
金10两,银100两
扎什伦布寺
噶尔丹策零进献扎什伦布寺供佛大哈达一方、金一百两、伞八把、幡四个、系有哈达银镜五面、金丝缎一匹、银叉一个、银嘎布拉四个、鸟枪四支、杖一根、剃刀一把、熏牛皮二张、白布一匹。在此寺熬茶二十五次,每熬茶一次用银十五两、共用银三百七十五两。喇嘛三千人,人各散给布施银五两,堪布喇嘛四人,人各散给布施银二十五两。
金100两,银15475两
班禅额尔德尼塔
噶尔丹策零进献班禅额尔德尼塔宝石二块、金二百两、银二千两。
金200两、银2000两
色赖卓特巴寺
噶尔丹策零进献色赖卓特巴寺供佛哈达一方、伞一把、幡二个、系有哈达镜子三面、鸟枪二支、杖一根、银绳一根、燃灯银一百八十三两五钱、熏牛皮三张、水獭皮一张、白布二匹。在此寺熬茶一次,熬茶一次用银二两。喇嘛一百三十一人,人各散给布施银五两。
银840.5两
鲁木布泽寺
噶尔丹策零进献鲁木布泽寺供佛系有哈达镜子三面、伞一把、银嘎布拉三个、杖一根、腰刀一把、鸟枪二支。在此寺熬茶喇嘛一百四十五人,共给布施银二百九十两。
银290两
纳木灵寺
噶尔丹策零进献纳木灵寺供佛哈达一方、伞一把、燃灯银七十五两八钱。
银75.8两
鞥衮寺
噶尔丹策零进献鞥衮寺供佛哈达四方、燃灯银一百七十四两、伞二把、系有哈达镜子四面、银嘎布拉一个、剃刀一把、鸟枪三支、水獭皮一张、熏牛皮二张、缎二匹、白布三匹。在此寺熬茶二十五次,每熬茶一次用银一两五钱,共用银三十七两五钱。喇嘛一百二十一人,人各散给布施银五两。
银816.5两
荣扎木沁寺
噶尔丹策零进献荣扎木沁寺供佛伞一把、燃灯银五十八两。
银58两
阿迪沙佛塔
噶尔丹策零进献阿迪沙佛塔哈达四方、伞一把、幡八个、燃灯银一百一十两。
银110两
拉穆吹忠
噶尔丹策零进献拉穆吹忠哈达四方、金一两、鸟枪一支、回子地方缎二匹。
金1两
哲蚌吹忠
噶尔丹策零进献哲蚌吹忠哈达四方、金一两、鸟枪一支、回子地方缎二匹。
金1两
颇罗鼐
噶尔丹策零以问郡王颇罗鼐安之礼,寄来伯勒克哈达一方、回子地方缎二匹、绸三匹、俄罗斯毡二块、鸟枪一支、腰刀一把、白布五匹、哈萨克地方马五匹。
班禅额尔德尼之商卓特巴
噶尔丹策零寄给班禅额尔德尼之商卓特巴伯勒克哈达一方、俄罗斯地方缎一匹、毡一块、回子地方绸二匹、白布四匹。
噶尔丹策零之子策望多尔济那木扎尔进献物品
噶尔丹策零之子策望多尔济那木扎尔进献拉穆吹忠伯勒克哈达一方、嵌金披甲一副、撒袋一个、鸟枪一支、腰刀一把、矛一支、金一两。
噶尔丹策零之子策望多尔济那木扎尔以请班禅额尔德尼安之礼,
中国历史上自信的故事
进献伯勒克哈达一方、经一套、衣帽一袭、铺垫一个、金轮一个、曼达一个、钵一个、铃一只。
噶尔丹策零之子策望多尔济那木扎尔为其母,以向班禅额尔德尼祈福礼,进献哈达一方、金二两、银三十两、蟒缎一匹、缎二匹、俄罗斯地方缎一匹、毡四块、水獭皮三张、熏牛皮一张、回子地方缎一匹、绸二匹、白布二匹。
噶尔丹策零之子策望多尔济那木扎尔为自己进献班禅额尔德尼哈达一方、金十两、银丝缎一匹。
金13两,银30两
大策零敦多卜之孙达克巴进献物品
大策零敦多卜之孙达克巴进献迈达里佛哈达二方、佛衣一袭、幡二个;进献哲蚌吹忠哈达一方、撒袋一个、鸟枪一支、腰刀一把、矛一支、金一两、银二十七两、缎二匹、俄罗斯毡一块、熏牛皮三十六张、貂皮九张。
金1两,银27两
噶尔丹策零后为熬茶所进献银两
噶尔丹策零后为熬茶,又进献哲蚌寺银一万七千四百四十六两六钱,进献色拉寺银一万二千六百零九两一钱,进献甘丹寺银一万二千一百二十两一钱,进献扎什伦布寺金一百两、银一万五千九百六十五两。
噶尔丹策零为给谙悉经典之喇嘛,由哲蚌、色拉、甘丹、扎什伦布、二温都孙此六寺喇嘛内,挑选谙悉经典者四百五十人,人各给银十五两。
金为100两,银为64890.8两。
金银总额
以上除噶尔丹策零等进献物件外,金共436两、银共156143两。[35]
[1] 本文为笔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项目“北部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子课题“清初蒙藏关系研究——以蒙古诸部入藏熬茶为中心”的阶段性成果。
[2] 吕文利、张蕊:《乾隆年间蒙古准噶尔部第一次进藏熬茶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3]《乾隆年间蒙古准噶尔部第一次进藏熬茶考》,第47页。
[4]《凉州将军乌赫图等奏报询问唐古忒喇嘛罗布藏丹怎回藏缘由折》,乾隆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内网,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满文《熬茶档》译文(下文简称《熬茶档》),档号03-1742-1-32。
[5] 苏木巴尔鼐本系藏人,是准噶尔早年由藏携往之人,趁齐默特等人赴藏熬茶之便,请求回籍,后清廷把其安置在藏地,但时刻监视他,后此人于乾隆八年六月初八日病故。
[6]《军机大臣等奏请派人妥为看管唐古忒喇嘛罗布藏丹怎奉旨送京安置片》,乾隆八年十二月十一日。《熬茶档》,档号03-1742-1-33。
[7] 《清高宗实录》卷一百六十四,乾隆七年四月甲辰。
[8] 《尚书海望等奏报使臣等之口奏赴藏贸易等事件片》,乾隆七年十一月十九日。赵令志、郭美兰主编《军机处满文准噶尔使者档译编(中)》(这些内容均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满文《夷使档》,故下文简称《夷使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786页。
[9] 这几个原因或观点是:1、准噶尔使臣齐默特等人亲口向清朝官员说的“问询我等曾在藏地游历之人,据称藏路地势险峻,且极为寒冷,并无适宜骆驼之水草。我等蒙古往来行走,但靠驼马,而今我等之骆驼已不堪用,且马亦水土不服,倘若行至中途驼马不支,不仅于我等极为无益,且难返回我等地方”;2、齐默特向噶尔丹策零说,此次未进藏的原因是受清廷大臣虐待,“竟将我等当贼囚禁防范,在外看守”;3、与齐默特同行的喇嘛商卓特巴、斋桑巴雅斯瑚朗、多尔济等人向噶尔丹策零说的赴藏熬茶事宜之所以耽搁,是因为齐默特执意不去西藏,无奈返回游牧地所致;4、乾隆帝推测的“想此意定出自噶尔丹策零,不然,虽弹丸小部落,必无使臣不遵主命之理”,笔者也持此观点;5、马林先生在文章中认为清政府在科布多同准噶尔部的摩擦是构成准噶尔使臣返回的主要原因,笔者据其他史料认为此说不能成立。以上内容见《乾隆年间蒙古准噶尔部第一次进藏熬茶考》,第45-47页。
[10] 《清世宗实录》卷三,雍正元年正月丙午。
[11] 《清高宗实录》卷十一,乾隆元年正月壬子。
[12] 《清高宗实录》卷一百六十四,乾隆七年四月甲辰。
[13] 《噶尔丹策零为请准商队行径呼和浩特等路事之奏书》,乾隆七年十一月十七日,以及《军机大臣鄂尔泰等奏报侍郎玉保与使臣吹纳木喀商议赴藏路线片》,乾隆七年十二月十二日,《夷使档》,第1783页、第1805页。
[14] 《尚书海望等奏报使臣等之口奏赴藏贸易等事件片》,乾隆七年十一月十九日。《夷使档》,第1786页。
[15] 《军机大臣鄂尔泰等奏请令照看大臣进呈熬茶使与寺庙喇嘛来往书稿片》,乾隆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夷使档》,第1806页。
[16] 《军机大臣鄂尔泰等奏闻备办准噶尔使臣等赴藏熬茶事项折》,乾隆七年十二月十三日。《熬茶档》,第1807页。
[17] 《清高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五,乾隆八年二月丙午。
[18]见《乾隆年间蒙古准噶尔部第一次进藏熬茶考》,第41-43页。
[19]《驻藏办事副都统索拜奏闻设卡防范并饬令郡王颇罗鼐备办防范事宜折》,乾隆八年四月二十四日。《熬茶档》,档号03-1742-1-02。
[20]《理藩院左侍郎玉保奏报安排准噶尔人等赴东科尔贸易事宜折》,乾隆八年六月初七日。《熬茶档》,档号03-1742-1-07。
[21] 《凉州将军乌赫图奏报准噶尔人等前往塔尔寺等寺庙熬茶情形折》,乾隆八年八月十二日。《熬茶档》,档号03-1742-1-17。
[22]《凉州将军乌赫图奏报率准噶尔使臣等自哈坦和硕起程赴藏日期折》,乾隆八年九月二十二日,《熬茶档》,档号03-1742-1-20。
[23] 《驻藏办事副都统索拜奏报会同颇罗鼐商议筹办准噶尔使臣所需口粮并防范事宜折》,乾隆八年十月三十日。《熬茶档》,档号03-1742-1-22。
[24]章嘉若贝多杰著,蒲文成译:《七世达赖喇嘛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29页。
[25] 同上,第229-230页。
[26]《凉州将军乌赫图等奏报已将准噶尔使臣等送出卡伦折》,乾隆九年正月三十日。《熬茶档》,档号03-1742-1-45。
[27] 松筠:《西陲总统事略》,卷1,《初定伊犁纪事》。
[28] 兹拉特金:《准噶尔汗国史》,396页。
[29] “集赛,专理喇嘛事物。初为五集赛,后增其四,成九集赛。亦领以宰桑,略如鄂托克之制”。《西域图志》,卷29,《官制一》。
[30] 《凉州将军乌赫图等奏报准噶尔使臣等抵藏并筹办返程所需马驼折》,乾隆八年十一月十六日,《熬茶档》,档号03-1742-1-27。
[31] 据川陕总督庆复所奏《准噶尔货物皮张数目清单》为:“一、沙狐皮二万八千二百九十三张,每张价银四钱,共价银一万一千三百一十七两二钱。一、银鼠皮六万四百六十三张,每张价银一钱二分,共价银七千二百五十五两五钱六分。一、狼皮八百七张,上首每张价银五钱,下首每张价银二钱二分,共价银三百九十二两三钱。一、豹皮二百九十九张,头首每张价银一两五钱,下首每张价银五钱,共价银四百三十八两五钱。一、猞猁狲皮六百七十九张,头首每张价银三两,二首每张价银二两五钱,三首每张价银一两八钱,共价银一千六百五十一两九钱。一、扫雪皮二千六百三张,每张价银二钱三分,共价银五百九十八两六钱九分。一、羊羔皮四万五千二百七十一张,上首每张价银九分,下首每张价银四分,共价银三千九百五十五两五钱八分。一、貂皮八百九十二张,上首每张价银一两二钱,下首每张价银九钱,共价银九百两。一、黄狐皮六万二千四百九十张,头首每张价银九钱,二首每张价银七钱,下首每张价银二钱,共价银五万一千六百三十九两一钱。一、灰鼠皮一千六百二十四张,白灰鼠皮每张价银七分,黑灰鼠皮每张价银四分,共价银八十四两五钱八分。以上通共银七万八千二百三十三两四钱一分。另外,准噶尔使臣“尚带有葡萄、羚羊角以及零星皮张等项,逐日与商人彼此易换物件,亦俱全售,约得价一万余金。伊等又将骑来驼马内拣出膘单马驼出卖,已卖马三百余匹、驼三只。”(见《川陕总督庆复为办理东科尔贸易事奏折》,乾隆八年八月二十二日,载《乾隆八至十五年准噶尔部在肃州等地贸易(上)》,《历史档案》1984年第2期,第26页。)
因为本次准噶尔使臣要求全部用银两结算,所以据笔者估计,所有货物加起来不过八、九万两白银。
[32] 《副都统索拜奏闻访查喇嘛等是否以为准噶尔所献系大布施折》,乾隆九年三月初二日,《夷使档》,第1839页。
[33] 《军机大臣鄂尔泰奏闻护送准噶尔熬茶使支过银两尚未奏销片》,乾隆九年四月十七日,《夷使档》,第1846页。
[34]《副都统索拜奏报郡王颇罗鼐答复准噶尔使臣话语折》,乾隆九年二月初二日,《熬茶档》,档号03-1742-1-46。
[35]索拜奏折的数目为金四百三十六两,银十五万六千一百六十七两九钱,但经笔者计算,应为156143两。另,乌赫图奏折的数目为金四百三十六两,银十七万五千五百零六两,经笔者计算,该奏折上下文数字不符,若根据上文提供的数字,应为金429两,银为175606两。特此说明。详见《驻藏办事副都统索拜奏报准噶尔使臣等进献达赖喇嘛等物件数目折附件噶尔丹策零等进献达赖喇嘛等物件数目折》,乾隆九年正月十八日,《熬茶档》,档号03-1742-1-34。以及《凉州将军乌赫图等奏报噶尔丹策零进献各寺庙布施银数目折》,乾隆九年正月十八日,《熬茶档》,档号03-1742-1-35。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498103.html
以上是关于准噶尔-乾隆八年蒙古准噶尔部进藏熬茶始末 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准噶尔-乾隆八年蒙古准噶尔部进藏熬茶始末 ;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9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