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传教士档案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四川传教士档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四川传教士档案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传教士进驻成都,以华西协合大学为基地,向四川开拓布道、医药、教育事业。在半个多世纪里,传教士们在此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献、图片档案、建筑遗存、口碑材料等,这些具有特殊价值的人文档案现已成为四川大学的特藏档案。
一、华西协合大学与四川传教士华西一词,在20世纪上半叶,是西方人对中国西部的称呼,当时整个中国共有十三所由基督新教创办的教会大学,而在广大的西部仅有一所,它就是位于成都的华西协合大学。
华西协合大学成立于1910年。参加联合办学的教会团体有:美国浸礼会、美以美会,加拿大英美会,英国公谊会、圣公会。大学的教职员由各教会选派,分别来自美、英、加三国,所代表的西方大学不下20余所,主要有剑桥、牛津、多伦多、耶鲁等院校。
半个世纪中,先后落户成都“华西坝”的传教士200余人,成为当地一个特殊的居住人群。这些人不仅是大学的创办者、教育者,也是四川政治的见证者,四川现代医药的开拓者,四川基督教的传播者,西部边疆的探险者,他们中的很多人在风华正茂的年龄来到四川,当他们回国时,许多已在四川各地工作了数十年。有的传教士家庭二三代人都生活在“华西坝”,如加拿大传教士启真道的父母、妻妹、儿女一家十余口人都先后在大学从事教育和医疗工作。
二、四川传教士档案的分布和收藏情况由于这些传教士所属的国家、教会不一,加之来华服务的地点变化不定,使其档案呈多国家、多地区的分布。分别收藏于欧美各国的大学、政府和教会图书馆,成都、香港等地的大学档案馆以及国家、省、市各级档案馆,如:美国传教士毕启于1900年来到四川,任大学校(务)长达30余年。他的档案在美国维斯理安大学,耶鲁大学神学院均有收藏。
而传教士在四川活动的档案,主要收藏地点集中在成都,又主要集中在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华西协合大学档案即为该馆的特藏档案。由于未受战争等因素的破坏,华西协合大学档案是中国大陆现存最完好的教会大学档案。此外,还有部分四川传教士档案收藏在四川省档案馆,成都市、重庆市档案馆,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
三、四川传教士馆藏档案的主要特点由于华西协合大学的特殊地位,使它成为四川传教士的基地。这里不仅有壮丽的历史遗存,包括建筑、道路、林木、碑石,还有丰厚的历史口碑材料,包括政治人物、教徒、学生对传教士的回忆。这些历史遗存和回忆,具有它独有的文化价值。比如,至今华西校园矗立着古朴典雅的建筑群,这些由传教士设计的建筑大都在20世纪20、30年代修建完成,在当时被奉为中西合璧的典范。又如,中国人的著作、回忆录,则从另外的角度反映出传教士与四川社会的联系。
在历史文献方面,华西协合大学的档案收藏,时间从1892-1953年,其中涉及传教士的档案,广泛地分布在大学的行政、教学、机构、医疗、宗教等卷宗里。这批记录传教士活动的档案
中国历史上的明朝故事
,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政府公文对传教士的独特视野
在政府公文中,有关传教士的个人专卷,如“苏道璞教授遇刺案卷”。英国传教士苏道璞于1930年在成都遇刺身亡,该卷档案收录了四川军政首脑对该事件
中国历史故事简写大全
的指令、公函,大学向地方政府的报告,苏道璞生平事迹,以及一些名流人士书写的挽联、悼词。
上世纪20年代后,华西协合大学数次卷入国人争取“国权”与“教育权”的政治风潮之中。其中涉及传教士的档案,就有学潮、取缔宗教、大学立案等案卷。从这些官方训令、公函,以及上呈报告等档案中,展现了传教士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他们对中国政治的种种反应。
从档案中我们也发现,一些传教士因对中国的杰出贡献,得到中国政府嘉奖。如政府褒奖牙科创办人林则;博物馆创办人戴谦和等。毕启博士,更是多次受到有关方面褒奖,如袁世凯的嘉奖令,国民政府的褒奖令及颁发勋章的证书等。
对这部分档案的发掘,可以弥补海外著作中倚重“洋”档案忽略中文档案的缺陷。
2、人事档案的独到细致之处
外国教职员的名册、退休、进修、旅行、薪金、住房等管理文件,较详细记述了传教士的基本情况。如教职员的名册登记,以表格的形式,由传教士亲笔填写。内容包括:中英文姓名、出生地点和日期、学历,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受聘日期、任职系科及职位、出版著作等,完整地记录了每位传教士的个人背景和人生经历。如从档案中我们得知,大学并不支付薪水给予传教士的妻子,不管她是全职或者半职在大学任教。
3、院系及学科卷中的丰富材料
由于一些传教士在教育、科研的开创性工作,使他们成为某一院系或学科的主角,院系的发展历史上留下传教士的个人足迹。如莫尔思、林则、米玉士分别为医、牙、药学科的创办人和领导人;戴谦和、葛维汉成为博物馆的创办人和西南少数民族研究的专家。
4、图片档案的印证
清末民初,传教士遍游巴山蜀水,不仅四川的自然风光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而且四川社会也引起了他们的关注
曹文轩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书皮
。足迹所至,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均收入了他们的镜头。他们摄影内容广泛,除了记录下他们个人生活以及家庭生活外,还有其他重要的历史记载,如四川政坛变化,人民的贫穷苦难,西南边疆民族等。目前的馆藏照片1333余张,时间跨度达半个多世纪。
5、传教士归国后的文献资料
自上世纪43年代传教士返国后,纷纷在海外各主流报纸及教会刊物著述其在四川的经历、感悟,不少传教士有专著出版,其中比较有参考价值的如徐维理的著作《龙骨》、陶然士的著作《第一代传教士》等。
四、传教士档案的保管及利用上个世纪远道来川的传教士,已经相继去世,然而他们带给今天的历史记忆,依然历历在目,他们的付出与回报既是宗教的,也是世俗的,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今天,来华传教士的档案,已成为了国内外各个
简洁的中国历史故事集
收藏机构的“特藏档案”而得到特别保护。2002年笔者在美国耶鲁大学、维斯利安大学考察期间,国外同行的对此类档案的重视程度、保管的精确细致、投资力度以及研究深度等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如耶鲁大学神学院特藏图书馆收藏的传教士档案,包括传教士在中国、日本、印度、泰国等的档案,可谓洋洋大观。而其现代化的档案库房保管条件,以及对档案的保存、利用方式更让人羡慕不已。每个传教士均设有独立的个人档案,按件整理,装盒保管,并投巨资将档案全部制成了缩微胶片,原件不对外查阅,只提供使用缩微胶片,以避免对档案的损坏,所有档案均建立微机检索目录,研究者查阅十分方便。
四川大学收藏的华西协合大学档案,历来受到国家有关机构、学校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安全的保管。但由于目前尚未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整理,没有检索目录,更没有对档案原件进行缩微、扫描等保护处理。由于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制约了它的开放利用。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我们已经着手一些相关的合作课题,以加快华大档案开发利用的步伐。
(文章来源:《四川档案》2004年第1期,中华文史网整理。)< td="">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497117.html
以上是关于四川传教士档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四川传教士档案;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9744.html。